怎么驱赶蚯蚓(野外垂钓遇小鱼闹窝如何应对)
怎么驱赶蚯蚓,什么味道能赶走蚂蚱?
清凉油,驱蚊喷雾的味道。
不小心碰到蚂蚱的话,可以用浓盐水、肥皂水、烟油、酒、醋等喷洒蚂蚱,用火烤灭蚂蚱。蚂蚱是环类动物文质纲动物的俗称,这种动物与其他环类动物(如蚯蚓和蚕)不同,大多数营地都是暂时的体外寄生生活,生命力很强,可以在池塘、湖泊、小溪、秧田生长,没有疾病。
怎么杀死蚯蚓?
清除蚯蚓,可以结合换盆来进行,最简便的办法是立即翻盆换土。还可以用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也可用大蒜水重复浇二三次,或用过磷酸钙的稀释液驱赶蚯蚓从盆中爬出。最后将爬出的蚯蚓捉除。 再一种办法是:在花盆下放一只大盆,大盆内泥土潮湿,多放些腐熟梗叶菜皮,并在上面稍浇些水。这样,蚯蚓会从上面的花盆底孔钻到下面大盆里去。当发现大盒土表面有蚯蚂时,立即将花盆移去。也有朋友建议把换下的花土晒干后再用。
其实蚯蚓最怕寒冷,在0℃以下即可冻死,蚯蚓还怕光,在疏松的表土中很少有蚯蚓。因此,最好是在冬季取田间、山坡松散的表层土作盆土,其他季节挖取的下层湿润士壤,应晒干后再用。这样就一劳永逸地从源头上灭了蚯蚓。
野外垂钓遇小鱼闹窝该如何应对?
野钓的魅力在于让人心旷神怡的垂钓环境和让人惊喜的鱼获,然而野钓的烦恼,其中最常听到的便是小鱼闹窝。这也是野钓的时候,钓友们更愿意使用传统钓法,而不是台钓法的原因。小鱼闹窝,提竿无鱼,不提又怕是大鱼,弄得人心烦意乱。由此看来,垂钓遇见闹小鱼的确是令人头疼。除了冬季小鱼闹窝的情况比较少之外,春夏秋这是哪个季节难免不会碰到小鱼闹窝的情况。今天就来跟大家来聊聊一下,当出现小鱼闹窝的情况如何面对,使大家对这些方面也有全面的了解。
一、饵料要重新调整
1、小杂鱼最喜欢食腥味较大的动物性饵料,如蚯蚓、蛆虫等,当闹小杂鱼时,应及时果断地将荤饵更换成素饵类如面饵或饭粒等,小杂鱼对素食兴趣不大,这就给大鱼创造了咬钩的机会。
2、使用面饵时可以提高钓饵粘度,主要是为了防水涮和减少钩饵入水时遭遇小杂鱼拦截及中途诱鱼。应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台钓中的雾化饵,雾化效果越好,小杂鱼引得也越多,也就越钓不到鱼。
3、小鱼闹窝的基本原因是窝中没大鱼,可以把窝内的诱饵量加大,并且注意窝料以大颗粒的为主,这样保持窝点中持续有食物,就给大鱼造成机会。
二、使用特殊味道的饵料
1、用“排草、灵草、香松”三种草药按5比1加入钓饵和诱饵中可解决小鱼闹窝。
2、使用红糖水,把玉米粒泡臭,小鱼不喜欢这个臭的饵料,但是可以用来钓大鲤鱼和草鱼。
3、在饵中加一点山奈酒,也可以起到小鱼减少闹窝,大鱼进窝的目的。毕竟小鱼和大鱼在食物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
三、加大铅坠重量
喜欢传统钓的钓友,应该对小鱼闹窝不会陌生。在传统钓在野钓中,比较不容易受到小鱼闹窝情况的影响,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调漂上,无论是朝天钩还是长竿短线的钓法,传统钓是铅坠到底,这样至少会有三个好处。第一铅坠到底比铅坠悬浮要更大,速度下降更快。其次铅坠到底子线躺底,鱼的吃口性会更强,虽然钓顿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观漂,但却加大上鱼率。第三浮漂的动作也是关键,到底的铅坠必须要被拉动,那么一定要从浮漂下手,加大铅坠的重量,所以鱼吃饵的力气要大很多才拉动浮漂。
四、在窝点上的处理
在打窝的时候要是发现有很多的小鱼出现,这是就要注意使用的饵料要少,然后选择在离打窝不远的地方进行垂钓,将小鱼吸引到其他的地方,然后再回到自己原来的窝点进行垂钓。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有小鱼的情况下打窝要勤,这样的话才可以留住水底的大鱼。
五、使用短子线
在介绍长短子线的使用的时候曾经有过介绍,子线长短不同在饵入水后摆动幅度也不同,在铅坠到位后差别就更大。长子线摆动幅度大,饵下降的就慢,所以闹小鱼的时候一定要用短子线,长子线的话非常容易出现饵到不了底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子线长,带着饵下降速度慢,会被小鱼追上。
捅马蜂窝冯骥才原文?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乎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厂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水里小鱼太多怎么抓口?
理论上来说看漂抓口算是钓鱼的基本功,但相比如何把饵料准确地扔到窝点、如何运用“调四钓二”,它真的难太多了。首先在野钓时干扰因素很多,杂鱼闹窝是一种,大鱼进窝蹭线是一种,走水导致的阴漂是一种。拿钓鲫鱼来说,如果是没有被钓放过的野生鲫鱼,口原本是不难抓的,可一旦出现干扰因素很多人就犯迷糊了。
其次浮漂能出什么样的信号,和你的饵料、线组搭配、调钓息息相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同一时间同一野河,你与别人相邻而坐,别人顿口很漂亮而且一抓一个准,而你的浮漂就只有晃动、点动,偶尔提杆却也能中鱼。个中原因我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出在装备搭配、饵料状态的问题上
当然,鱼的状态和活性也能影响浮漂信号,最简单的,如果它饿极了,保准你十次提杆九次中鱼,如果它并不是很饿或者身体出现不适,吃饵就会显得很墨迹。我想说的是什么,看漂抓口这个东西肯定是要多钓,多体会,在一次次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加以总结,当然对鱼情的分析也是极其重要的。我写这篇文章,只是谈谈自己对于看漂抓口的一些理解,空枪率很高的人可以看看,参考一下方法
从简单到复杂,新手先从等黑漂开始(大家可以选择性阅读)
新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省略一千字,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想必都懂,咱们只说方法就以钓鲫鱼为例吧。抓黑漂看似容易,不过你要想提高中鱼率并不是漂一黑就提杆那么简单,野钓小鱼很多,黑漂、走漂等信号时有发生,钩子足够小没准能钓起来,钩子稍大一点提杆必空。
此时有两种比较好的办法,第一种是稍等一两秒。比如浮漂翻身后没有正常下降,一直停在原地,这是小鱼接住了饵料,此时先别急,等一会儿看看,如果一两秒后浮漂正常下降了就不管,如果浮漂开始抖动或者再次躺下了,那就快速提杆这样中鱼率相对较高。同理,浮漂在下降过程中,突然停止不动或往上顶起来,也要稍等一下。
黑漂,并不是漂一黑马上起杆,如果小鱼没吃稳,黑漂后会迅速复原,如果吃稳了,黑漂后不会再浮上来,或者浮上来后斜着走。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线组足够细、钩子足够小,浮漂一有异常信号也可以提竿,但这样操作无形中频率就会变快,小鱼越聚越多
第二种是直接钓钝。你可以调平水钓一两目,也可以直接裹个大铅皮让铅坠到底然后打开太空豆,钓钝后鱼口会少很多,但相对真实,这种钓法下的黑漂中鱼率也会高些
野钓不能只抓“顿口”,这些你放弃的信号,中鱼率最高
当度过新手期以后,大家肯定不会满足于等黑漂抓死口的操作了,有些人甚至刻意把浮漂调灵让信号更多一些,然后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哪一种是有效口,力求在鱼儿吸入饵料的瞬间就把它钓上来。鱼儿吸入饵料牵动了线组,而浮漂由于被线组拉动会产生下沉动作,这种动作就被称为顿口,也是大家最喜欢的信号
可是现实垂钓中,如果你只抓“顿口”,空杆率就会很高,甚至会导致炸窝。顿口是鱼吃饵拉动浮漂时产生的下沉信号,但下沉信号不一定就是鱼吃饵。比如大鱼进窝后甩一甩尾巴,用身体蹭到鱼线,线组会被牵动,浮漂也会下顿;窝子里小鱼多了,饵料入水后会遭到哄抢,小鱼嘴小,有时候吞不进钩只钓着饵球跑,浮漂也会出顿口、黑漂。即使是目标鱼也未必见得能出顿口,比如天冷鱼吸食饵料的力度小,比如你的线组、浮漂“很钝”,不能很好的反映小鲫鱼咬钩的动作等等
究竟该抓什么口,什么样的顿口才叫顿口呢?我觉得短促有力的下顿信号才是真正的顿口,顿口和幅度无关,要看就看力度,软弱无力的下滑一两目不如干干脆脆的下顿半目来得有效。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轻口和乱口上,比如冬天的时候水温低、鲫鱼活性差,吃饵力度很小,有时候浮漂微微一下挫起杆就能中鱼,你要是没注意或者放过了,也许就错过一条鱼;乱口比轻口更难抓,野钓杂鱼闹窝算一种乱,黑坑或竞技池的鱼被反复钓放,吃饵非常警惕,反反复复试探半天也是一种乱。这两种情况下你要么干脆钓钝采用排除法,要么细心观察只抓最有力的那一下(不要觉得我说得模棱两可,这个东西看经验,我也抓不好),有些人甚至会选择抓“一线”(浮漂目数与目数之间那个黑格)
例:刚学钓鱼那会,我经常去一野塘,然后拿海竿当手杆玩,二三号的线组,3元一只的大笨漂,有鱼吃只知道抓黑漂,有时黑漂都抓不到,一天下来两三条鱼。一老头也经常去那里,每天只钓上午三四个小时,渔获稳定在百条左右。我好奇为什么他能钓这么多,于是看他抓口,但基本没看明白过,总感觉浮漂没动他就起杆了,每次起杆还都有鱼,偶尔一次终于看到浮漂顿了下,起杆是双尾。老头问我想不想学钓鱼,我点点头,他说那你至少得花一周时间来看我钓鱼,自己别钓就看我何时起杆。那时我心想:信你个鬼哦,糟老头子又装X
第三,高手不止懂得“抓顿口”,更擅长调信号
有些“顿口”是你自己不注意或者过滤掉了,有些顿口是因为装备问题它根本没显示出来。比如跑铅钓法,属于大钝,在这种钓法下鱼吃进饵料的这个动作浮漂是产生不了信号的,要等它叼着钩饵游动时才能牵动线组令浮漂上顶或下移。
当鱼体型小、活性差,开口较小时,你的饵料选择也能决定浮漂信号的强弱。不信的话你可以在冬天的时候试试,同一款饵料搓弹珠大小和搓绿豆大小有什么区别。还有天冷的时候蚯蚓红虫远比商品饵好用、浮漂信号更大,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蚯蚓红虫是活饵诱惑力大。这点不否认,但更重要的是蚯蚓红虫是天然的食物,是真材实料,而很多商品饵只是靠香精去模仿,另外蚯蚓红虫的适口性也比商品饵强
所以在钓鱼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努力辨别信号,抓真实的顿口,最好从源头解决问题,检查选组、浮漂搭配是否合理,调钓是否得当,饵料用的对不对路等等。如果你看见别人顿口很漂亮,且一抓一个准,而自己的浮漂信号很弱,那多半是哪里出错了
最后,如果说你无论如何都逮不住鱼,那么再给你个建议
所有装备都不变,线组浮漂饵料也不换,你仔细观察,从浮漂入水开始,只要有信号就提竿;如果抓不到,那么重来一遍,但这次出现第一口后先不抓,等给出第二口再抓;还抓不到,那就放两口、三口后再抓,坚持这样的操作直至中鱼!然后你去总结,到底放几口才能中鱼,中鱼时是一种怎样的漂相,下一杆你再反过来验证一下这样对不对。当然了,由于天气不同、水情不同,鱼给口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第二天你再去同样的地方用同样的装备钓同样的鱼,又要从头开始找能中鱼的信号。时间久了、经验积累多了,慢慢地你就能快速找到最佳的提杆时机。
这个办法早几年写文的时候就提到过,算是一种有效的懒人办法吧。关于浮漂、抓口这一块内容,我最开始是看程宁老师的视频学习,但他老人家讲得太细了,我经常看着看着就打瞌睡,没办法只能先按照这种懒人办法,然后再回过头去调整装备、学习调漂、开饵,钓鱼这事说麻烦也真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