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鞭虫怎么治(黄鳝养殖中有哪些常见病)
隐鞭虫怎么治,养殖黄鳝经济效益高?
黄鳝养殖生产中有哪些常见病?可以怎样防治?黄鳝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水产品,被人称为“赛人参”,对人体可以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颇有养殖前景,但现在黄鳝的养殖都是规模化、密集化养殖,造成黄鳝不断发病,现就黄鳝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农人姚弟就给出防治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出血病
病原:通过解剖和显微镜观察,证实该病是由“气单孢菌”引起的出血病,对黄鳝人工接种“气单孢菌”毒株,发病症状与原发症状完全相同,接种后91小时,黄鳝全部死亡。剖检可看到病鱼皮肤及内部各器官出血,肝的损坏较严重,血管壁变薄,甚至破裂。从病理学来分析,这是由于“气单孢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
防治:每100千克饲料添加汉宝“出血停”250克,每日2次,连用3天~7天。 />
水霉病
病原:在放养初期,由于操作不慎,鳝体表受伤而感染水霉菌,肉眼可见到伤处长霉丝。
防治:一方面立即加注新水,另一方面用食盐和小苏打(前者每百升水加2.5千克,后者每立方米水体用量20克),全池泼洒,同时每立方水体用0.2毫升~0.3毫升的“杀菌红”全池泼洒,直到病愈。
体表寄生蚂蟥症
病原:由于蚂蟥(中华颈蛭)吸附在黄鳝体表,引起细菌感染。病鳝活动迟缓,食欲减退,影响生长。用无土法养殖黄鳝时,在池中培育水葫芦,对养殖效果是有利的,但易带入蚂蟥(蚂蟥喜躲藏在水葫芦的根部)。
防治:将病鳝捞起,放入“百虫克”溶液(1000千克水加“百虫克”2克),浸浴5分钟~10分钟,按1份黄鳝5份药液浸泡1小时~2小时,能使蚂蟥脱落致死。如果发现浸浴时黄鳝有颤抖现象,说明药物浓度过高或浸浴时间过长,应立即将黄鳝捞出。
细菌性烂尾病
病原:鱼尾部感染产气生单孢菌而引起。感染后尾柄充血发炎,直到肌肉坏死溃烂。病鱼反应迟钝,头伸出水面,严重时尾部烂掉,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防治: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损伤。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改善水质与环境卫生条件。每立方水体用0.2毫升~0.3毫升的“杀菌红”全池泼洒。用金霉素药液浸洗鱼体,浓度为每毫升0.25单位。
细菌性皮肤病
病原: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头常伸出水面。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不规则的小洞,殃及内部脏器而死亡。5月~9月分为流行季节。
防治: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用1千克“鱼康乐”1号添加于100千克黄鳝饲料中掺拌投喂,每天1次,3天~7天为1个疗程。
毛细线虫病
病原: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肠道后半部而引起。发病于7月中旬。常由于换水不及时或不彻底而感染,虫体呈乳白色。病鳝减食消瘦。
防治: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分钟~10分钟,用“鱼虫灭”1号以4%的添加量添加于饲料中,投饲1天。分2次~3次投喂药饵,用药前停食1天。
棘头虫病
病原:一种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的前肠中寄生生活所引起。虫体白色,呈圆筒形,前端略膨大,吻小。病鳝肠壁损伤发炎,或因大量寄生而引起肠梗阻、肠穿孔。患此病后,鳝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头大尾小,体质虚弱,严重时引起死亡。
航尾吸虫病
病原:是一种鳗鲡航尾吸虫寄生在黄鳝的胃中所引起的。航尾吸虫活体体表光滑,呈圆柱形淡红色,背腹部稍扁平。病鳝消瘦,解剖检查,可见胃中有很多虫体,使胃充血发炎,生长缓慢。
防治: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
黑点病
病原:复口吸虫后囊蚴寄生在鱼体表皮下组织而引起。黄鳝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随后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并隆起,有的黑色小点突起进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多处,病鳝停止摄食,直到萎瘪消瘦而死。
防治: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源。用1毫克/升~1.5毫克/升“藻虫清”液全池泼洒,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用0.6毫克/升的“菌藻净”全池泼洒。
隐鞭虫病
病原: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而引起。其形态与其他鱼类寄生的隐鞭虫不同,它的后鞭毛贴在虫体表的一段,和虫体表面构成一条比较明显的狭长的波动膜。活的虫体在血液中颤动,但很少迁移。被感染的黄鳝呈贫血状。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为常见。
防治:用20克~30克/升食盐水或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分钟~10分钟,此法可治疗也可预防。
锥体虫病
病原: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寄生生活而成。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大多数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流行期在6月~8月份。
防治:用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用20克~30克/升的食盐水或2毫克/升“百虫克”,浸浴病鳝10分钟左右,均有疗效。
发热病
病原:此病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大,运输时间长,体表粘膜被水中微生物分解,大量耗氧放出热量,造成水温剧增(可高达50℃),使底层黄鳝缠绕成团而死,死亡率有时可达90%。
防治:在运输前先蓄养,勤换水,使黄鳝体表泥沙及肠内脏物除净。运输时,在气温23℃~30℃情况下,每隔6小时~8小时彻底换水1次,或每隔24小时,在水中施放一定量的青霉素,用量为每25升水放30万单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梅花斑状病
病原:此病病因不明。在7月中旬在长江流域一带常发生,病状为黄鳝背部出现黄豆(4320,-13.00,-0.30%)大小的黄色圆斑。
防治:在饲养池里放养几只蟾蜍。已发病者,可用1只~2只蟾蜍(池面积大,可多用几只),将头皮剥开,用绳系好,在池内反复拖几次,1天~2天后即可痊愈。
痉挛症
病原:该病是目前对黄鳝人工养殖威胁最大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易受惊,且受惊后窜跳严重,常有不自觉的撕咬。身体表面及内脏器官无炎症。该病主要出现于鳝苗入箱一周后,常有批量发病,10天~12天后开始死亡,直至发病鳝死尽为止,一个月后死亡结束。此病在养殖过程中较常见。
防治: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但如严格按照苗种采集技术采集、运输苗种,严格实施日常管理措施,可杜绝此病的发生。
以上都是黄鳝养殖中经常会出现的疾病,而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很多,比如鳝池消毒不到位、有害物质过多等,所以在平时除了要学会如何治疗这些疾病之些,还要注意预防,才能使黄鳝养殖效益得到提升。
鱼塘消毒液撒多了怎么办?
一、鱼塘的消毒
1.生石灰浆消毒。每667平方米(1亩)鱼塘用生石灰5~7.5公斤,溶于10~15公斤水中,并反复搅拌成石灰浆后,均匀洒施在鱼塘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如鱼塘中储有水,则生石灰的数量要提高到每667平方米12.5~15公斤。生石灰浆洒后70天方可投放鱼种进行饲养。
2.漂白粉消毒:每667平方米鱼塘(水深1米)用漂白粉1.4~1.5公斤,均匀撒在水面上,即能达到消毒目的。撒漂白粉后50天才可放鱼种。
3.生石灰、漂白粉混合消毒。每667平方米鱼塘(水深1米)用生石灰6.5~8公斤、漂白粉0.65公斤,将两者混合或分别均匀撒施在鱼塘的水面上,即可达到良好的消毒目的。撒施70天后方可投放鱼种进行饲养。
二、鱼种的消毒
1.硫酸铜溶液消毒。每100公斤水放硫酸铜0.8克,充分搅拌溶解,制成硫酸铜消毒液,然后将鱼种放入溶液中。在温度为10~15℃时浸洗20~30分钟,当温度为15~20℃时则浸洗15~20分钟,可有效防治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隐鞭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等多种鱼病。
2.漂白粉溶液消毒。每100公斤水加入1克漂白粉,充分搅拌均匀,制成漂白粉消毒溶液后,将鱼种放入消毒液中。温度为10~15℃时浸洗20~30分钟,温度为15~20℃时浸洗15~20分钟,可有效防治隐鞭虫、口丝虫、毛管虫、斜管虫、车轮虫等鱼病。
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每100公斤水加入高锰酸钾2克,充分搅拌溶解制成高锰酸钾消毒液后,把鱼种放入消毒液中。温度为10~20℃时浸洗20~30分钟,温度为20~25℃时浸洗15~20分钟,可有效防治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等病;如浸洗时间延长至2~2.5小时,还能防治锚头鳋、烂鳃等病。
4.敌百虫溶液消毒。每20~25公斤水加入90%(晶体)敌百虫50克,反复搅拌均匀制成敌百虫消毒溶液后,将鱼种放入消毒液中浸洗5~15分钟,可有效防治烂鳃病,赤皮病、胸炎和其他多种寄生虫病。
5.食盐水消毒。每100公斤水加入食盐3~4公斤,充分搅拌均匀,制成食盐水消毒液后,将鱼种缓缓放入消毒液中,浸洗5~6分钟,可有效防治水霉病、赤皮病、口丝虫、毛管虫等鱼病。
人工养殖的鳝鱼有寄生虫吗?
有的。
黄鳝同其他鳝类一样,也容易感染寄生虫,而且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国内已有报道的黄鳝感染的寄生虫种类有颚口线虫、颤动隐鞭虫、嗜子宫线虫等22种,以线虫和吸虫居多。黄鳝感染寄生虫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吞食了中间宿主。因为黄鳝对生活环境要求不严,只要有一定的无毒害水量就能生长得很好,对氧气的要求也不严格,
适宜生长的水温一般为15~30℃左右,生活环境相对稳定,所以这些地方富含动植物、微生物,为各类寄生虫提供了多种宿主,而这些宿主又多为鳝鱼的食物;二是吞食了寄生虫虫卵。感染后寄生虫可以寄生于黄鳝体内的肌肉、消化道等部位。因此,黄鳝体内有寄生虫,而且可能还不少,主要取决于它生长的环境。如果是人工养殖的黄鳝,会先用药杀灭中间宿主和病原体,可以很大程度预防寄生虫的感染。
用硫酸铜消毒鱼塘应该样确定一亩或者多少鱼?
硫酸铜溶液消毒。每立方米水加入硫酸铜0.8克的比例制成硫酸铜消毒液,泼洒到鱼塘中,可有效防治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隐鞭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等多种鱼病。 鱼塘消毒还可以使用:
1、漂白粉溶液消毒。每立方米水加入1克漂白粉的比例制成漂白粉消毒溶液后,泼洒到鱼塘中,可有效防治隐鞭虫、口丝虫、毛管虫、斜管虫、车轮虫等鱼病。
2、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每立方米水加入高锰酸钾2克的比例制成高锰酸钾溶液,泼洒的鱼塘中,可有效防治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等病;如浸洗时间延长至2~2.5小时,还能防治锚头鳋、烂鳃等病。
3、食盐水消毒。每立方米水加入食盐3~4公斤的比例制成食盐溶液后,泼洒到鱼塘中,可有效防治水霉病、赤皮病、口丝虫、毛管虫等鱼病。
鱼虫都有什么样的?
1.隐鞭虫病 鳃隐鞭虫或颤动隐鞭虫寄生于鱼鳃,临床可见鱼体变黑,鳃丝鲜红,有许多灰白色粘液。寄生于鱼体表,鱼身体瘦弱。主要危害夏花草鱼、鲮和鲤鱼苗。
2.口丝虫 病鱼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体色变黑,明显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和皮肤覆盖一层灰白色粘液。鳃丝呈淡红色或皮肤充血发炎,鱼鳞易脱落。
3.车轮虫 车轮虫侵袭鱼体和鳃,吸取组织细胞作营养,使幼鱼的皮肤和鳃组织遭到严重损伤。病鱼表现体弱消瘦、离群独游、减食、行动缓慢,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4.鱼鲺 病鱼体表可见臭虫状或米粒状大虫体,鱼头部有红斑点,鱼体呈淡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