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殖如何驯养鸵鸟

如何驯养鸵鸟

时间2022-11-20 03:57:03发布土流网分类养殖浏览62
养殖鸵鸟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鸵鸟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必须保持安静,三、鸵鸟饲料供应非洲鸵鸟是单胃草食禽类。鸵鸟消化道最大的特征是含有两个大盲肠和一个长结肠,鸵鸟的饲料吸收转换率是目前家畜中最高的,鸵鸟饲养过程中的饲料供应可分为七个阶段。...

鸵鸟能家养吗?

1、鸵鸟是能够人工饲养的,但是野生鸵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允许捕捉和饲养。人工养殖鸵鸟需要办理“两证”,即《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如果没有这两个证件其销售、运输都是属于非法的。鸵鸟因其皮、羽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繁殖力强、生长快、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

2、非洲鸵鸟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其全身羽毛均为绒羽(仅有羽轴和羽小枝),羽毛保暖性好,质地细致,手感柔软,可作高贵的服饰和头饰,羽毛不带静电,可用于擦拭高级精密仪器和电脑。

鸵鸟养殖技术指南?

养殖鸵鸟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并建设栏舍,再引进鸵鸟苗,在饲养期间,要提供充足的饲料,并做好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选择场地与栏舍

养殖鸵鸟的场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最好在地势高、排水容易、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选择沙质或沙质土壤。由于砂质或砂质壤土有较多的毛细孔、透气性和渗透性,所以含水较少,雨后不会变得过于泥泞,容易保持干燥。现场应能够提供充足和清洁的饮用水。周围的环境也是选择场地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鸵鸟对周围环境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产生恐慌和压力。因此,鸵鸟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必须保持安静。最好是周边绿化,使鸵鸟生活在接近自然环境的环境中,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生产潜力。

二、鸵鸟的选择

1、选择最佳的鸵鸟品种是建场的关键,也是决定未来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非洲鸵鸟进入中国的时间相对较短,目前正处于人口扩张阶段。由于鸵鸟在国内企业中引进的起源复杂,鸵鸟种质的引进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农民在购买鸵鸟时必须小心。选择种质纯正、生产性能好的鸵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鸵鸟一般分为红颈鸵鸟、蓝颈鸵鸟和驯养鸵鸟三种(驯养鸵鸟通常被称为非洲黑鸵鸟)。非洲黑鸵鸟体型紧凑,性情温和,羽毛细小,性成熟早,卵多。特征,是目前的主要品种。

选择鸵鸟时,要注意族谱档案和血缘选择。系谱档案详细记录了鸵鸟的起源、品种、性别、年龄、父母和自己的主要生产特性。据此,我们可以了解鸵鸟的生产性能和血缘,并进行合理的血统选择。

此外,在购买鸵鸟时,应注意其健康状况。观测方法一般包括:1.行为观察:身体健康的鸵鸟精神饱满,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结合力强;

2、身体健康观察:健康鸵鸟肌肉饱满,无外露骨骼,全身无残疾,步态稳定正常;

3、食物观察:健康的鸵鸟有强烈的食欲,当饲养者进入栏舍时,会主动欢迎他,等待食物;

4、粪便观察:健康的鸵鸟为深绿色,消化精细,尿液大量,尿液透明,有少量白色尿酸盐。

三、鸵鸟饲料供应

非洲鸵鸟是单胃草食禽类。消化道与反刍动物完全不同,亦与家禽不同。鸵鸟没有牙齿和嗉囊;唾液中不含消化酶。食道直接通向腺胃。腺胃体积大,可以储存大量食物。胃的消化从腺胃开始。其次是肌肉胃,球形。胃里有石头用来消化。此外,鸵鸟消化道最大的特征是含有两个大盲肠和一个长结肠,这是鸵鸟进行发酵和消化的条件。因此,鸵鸟的饲料吸收转换率是目前家畜中最高的。

鸵鸟饲养过程中的饲料供应可分为七个阶段,即幼鸵鸟(0-2月)、小鸵鸟(5-4月)、生长鸵鸟(4-6月)和育肥鸵鸟(6-9月)、储备鸵鸟(9-14个月)、维护(14只开放生产和休息)和产蛋鸵鸟。各个阶段的营养水平不同,饲料的比例也不同,但它们主要是食草动物。鸵鸟有广泛的觅食习性,可以采收各种饲料和各种块茎和蔬菜。

四、常见鸵鸟疾病及防治

鸵鸟因为驯化时间不长,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在繁殖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当喂养引起的疾病。首先,我们必须注意饲料的质量,以防止鸵鸟因食用霉菌食物而感染霉菌。

养殖鸵鸟饲料质量要求高,霉变食品和霉变原料对鸵鸟有害。其次,我们必须注意绿色饲料纤维的木质化问题。由于绿色饲料木质化严重,容易引起鸵鸟消化系统疾病。最后,在繁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鸵鸟创伤的可能性。

鸵鸟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最好?

雏鸵鸟从出壳到3月龄为育雏期。在这期间的雏鸟由于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健全,抵抗力低,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饲养管理工作稍有闪失,都将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到育雏成活率,致使淘汰率增加。因此,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殖鸵鸟成败关键的一环。育雏舍专门用于饲养3月龄以内的雏鸟。要求干燥、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入雏前1天,将育雏室的温度升至22-25摄氏度,保持相对湿度50%-60%。初生雏鸟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6只,随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密度,到3月龄时雏鸵鸟每只最少要2平方米。按雏鸟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分群。

刚出壳的雏鸟并不饥饿,其腹内的卵黄提供的营养足以满足48-72小时的营养需要。因此,雏鸟出壳后72小时开食为好。选择嫩绿的菜叶、多汁的青草作为开食料。雏鸟的饲料以少喂勤添为原则,每天喂三到四次,雏鸟精料占日粮的60%,青饲料占40%。食槽要求光滑平整,雏鸵鸟吃食方便,便于清洗和消毒。食槽要固定好,否则被雏鸟踩翻,既浪费了饲料又可能压伤雏鸟。水槽一般使用水盆。鸵鸟饮水的特点是嘴向前舀水,然后头向上抬。因此,要用宽阔的盆子盛水。

雏鸟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患病,所以要采取综合防疫措施。除饲料要保证营养外,主要应该加强卫生和消毒,饮水要保证清洁,饲料要保证新鲜不变质。尤其是在夏季喂给雏鸟的草和菜,切碎后应该尽快地喂食,不要存放时间过长,否则极易腐烂产生亚硝酸盐。环境卫生尤为重要,运动场要经常地清扫,不应存有树枝、砂砾、碎玻璃、铁丝或者塑料袋等杂物,如果被鸵鸟吞食,就会导致消化不良、腺胃阻塞或创伤性胃炎。为了预防疾病发生,对育雏舍、用具、工作服、鞋帽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消毒是必不可少的。

2 鸵鸟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从4月龄到完全成熟的鸵鸟称为育成期,当鸵鸟长到4月龄时,体重已经达到36千克,可以适应各种自然条件,应改喂育成期饲料。从育雏期过渡到育成期,要做好饲料更换工作。随着鸵鸟日龄的增大,吸收利用粗纤维的能力逐渐增强,应尽可能让其采食青绿饲料,限制混合精饲料的饲喂量。饲喂应定时、定量,以每日喂3次为宜。要保证供给清洁的饮水。

3月龄以上的鸵鸟在春夏季可饲养在舍外,晚秋和冬季的白天在舍外饲养,夜间要赶入饲养棚。鸵鸟原生活于沙漠地区,喜欢沙浴,通过沙浴可以洁身和清除体表寄生虫,增加运动量。运动场可采用部分铺沙,部分种草,同时种植一些遮荫的树或者搭建遮荫棚。鸵鸟的神经比较敏感,受到惊吓时全群骚动狂奔,容易造成外伤和难产。所以,要保证鸵鸟场周围环境的安静,避免汽笛、机械撞击、爆破等突发性强烈震动。饲喂后2小时应驱赶鸵鸟运动,以避免鸵鸟过多地沉积脂肪,这对大群饲养的育成期鸵鸟更重要,驱赶运动每次以1个小时为宜。

3 鸵鸟成熟期的饲养管理

雌鸵鸟在24-30月龄达到性成熟,雄鸵鸟在36月龄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前以大群饲养,每群20-30只,产蛋前1个月进行配偶分群。一般是1雄3雌为一个饲养单位。这样可以减少雌雄之间、种群之间的排异性。人工饲养的鸵鸟每天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因此,应根据其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行饲喂。每天早晨天一亮,鸵鸟就在运动场上围着边网跑步,跑15-20分钟后进行交配、采食。所以首次饲喂的时间以早6点半至7点半为宜。1天饲喂3次,每次饲喂的间隔尽可能相等。饲喂顺序可以先粗后精,也可以把精饲料拌入青饲料中一起饲喂。精饲料喂量一般每只控制在1.5千克左右,以防止过肥而使产蛋量下降或者停产。

鸵鸟体型较大,需要的运动场面积相应也要大。1个饲养单位约需1500平方米左右。这样可以给鸵鸟提供较为自由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提高受精率,防止过肥。运动场要保持良好的卫生,随时清除场内的粪便和杂物,在鸟栏和食槽旁不要随意放置杂物,以免鸵鸟误食硬性异物,导致腺胃阻塞和肠穿孔,造成非常死亡。

1到2个月的鸵鸟养殖需注意什么?

一、选择适合鸵鸟养殖的场地

大家都知道鸵鸟是一种体型高大,而且又喜欢行走的动物。鸵鸟的腿比较长,所以它的活动场所一定要很宽敞,特别是规模养殖,在选择鸵鸟养殖地方的时候,尽量要选择宽敞一点,而最好是沙质土壤,土壤一定要干燥,有斜坡的话会更好一点,这样才有利于鸵鸟在养殖区活动,有利于鸵鸟的生长和发育。另外,可以将鸵鸟养殖的场所用铁丝网给圈起来,这样可以保护鸵鸟不被跑掉,但需要注意的是,铁丝网的防护栏一定要高于2米,因为鸵鸟长大后体型比较庞大,高度也有一米左右。

二、选择适合鸵鸟食用的饲料

养殖鸵鸟一般在前期最好选用饲料来喂养,不要直接去喂草料,因为很多草料其实并不是非常好的食物,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给鸵鸟。当鸵鸟渐渐适应了周围的环境,我们也是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蔬菜喂养的,蔬菜的营养价值比较高,这样就可以让鸵鸟长得更快一些。当然饲料是很重要,没有饲料会影响到鸵鸟的生长发育,在选择鸵鸟饲料的时候,不要给鸵鸟喂养热量比较高的饲料。因为这样会导致鸵鸟营养过剩,脂肪含量就会增加,会影响鸵鸟的生长健康度。

三、场地卫生常打扫,预防鸵鸟病发

鸵鸟抗病力一般都很强,不易生病。最有可能患的就是腹泻或便秘,一般是因为食物中缺乏沙石或得了消化道炎症所致。不过幼年的鸵鸟在生长发育的时候,是疾病发生率比较高的阶段。特别是鸵鸟的呼吸道容易受到感染,这时肯定与环境卫生有关,一定要避免生长环境潮湿。饲养人员一定要注意观察鸵鸟的状态,并做好及时的预防,定期给鸵鸟养殖场地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发现有生病的鸵鸟,一定要进行隔离养殖,这样可以避免损失。

鸵鸟种鸟该如何进行饲养管理?

1)种鸟的饲养。在此阶段,非洲鸵鸟的饲喂遵循定量、定点的原则,一般在每天 7:00 和 11:00 及14:00 和 18:00 进行饲喂 。若在冬季,则可将最后一次提前至 16:30 或 17:00 进行饲喂。精饲料喂量一般控制在每只 1.5 kg左右,以防过肥而使产蛋量下降或停产。

2)种鸟的管理。挑选种鸟时,应选择精神饱满、反应迅速、体型高大、发育较好的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公母配比以 1∶2 或 1∶3 较为适宜,注意加强鸵鸟的运动,能够获得较高的受精率。鸵鸟的交配,多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雄性强的雄鸟可在 1天交配 6~10 次,母鸟在交配后 1 周左右便开始产蛋。鸵鸟有抱巢性,故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应及时把蛋取走。取蛋时不能直接用手取,为防止污染,应用干净的纸或干净毛巾取蛋,并注意防止公鸟的攻击。母鸟开产第 1 年产蛋约 20 枚,随后产蛋量逐年增加。正常情况下,一只优良的母鸟年产蛋量可达 80 枚以上 。

在此阶段,做好卫生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包括运动场地、蛋坑等方面的管理。在产蛋高峰期,运动场要经常打扫,蛋坑严格做好消毒工作,并定期换沙,减少对种蛋的污染。此外,鸟栏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和异物。

此外,在非洲鸵鸟的整个生长阶段,还应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不同生长阶段所用的疫苗不同,接种方式也不同,故要求管理者做到细致和耐心,从而保证非洲鸵鸟的健康成长。

如何
哪个网站详细介绍花卉蚕要怎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