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哪里有鸡店
余干哪里有鸡店,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南昌,别称洪城、豫章,隶属江西省,国务院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国最早的航空工业基地,是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其名源于“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之意。 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与永修、都昌、鄱阳三县共鄱阳湖;景点有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秦属九江郡;1926年,南昌被攻克后设市;1949年5月22日,解放南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直辖市。南昌地处长江以南,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南昌先后有豫章(汉)、洪都(隋唐)等称谓,是历代县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来繁荣昌盛。南昌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境内的安义曾出土过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产生活。至三千年前的南昌当时的土著居民有“三苗”之称,三苗为炎帝神农氏后裔。三苗时期南昌北至艾溪湖,南至青云谱,这一弧形地带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禹贡》属扬州地。春秋属吴。战国属楚。南昌地处吴、楚交界,吴楚相争多在于此。《左传》记载:昭公七年(前553年),楚令尹子荡伐吴师于豫章。战国时期,南昌先民已掌握熔铁、铸铁技术和使用耐火材料等先进工艺。秦属九江郡,浔阳,郡治设在寿春(今安徽寿县)。据《汉书》记载,前202年(汉高祖5年)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之后,派大将灌婴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灌婴平定豫章后,立即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颖阴侯灌婴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公里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称为“灌婴城”,开创南昌建城史。三国时为东吴豫章郡。291年(晋元康初年),置江州(今江西九江),后移治浔阳(今江西九江)。两晋及南朝时为豫章郡、豫章国。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版图上的重要城市随着东晋经济的发展,在城的西北隅另筑新城(即今旧城区)。589年(隋开皇九年)罢郡置洪州,607年(大业三年)复为豫章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平定地方割据势力林士弘,复为洪州,设总管府。625年(武德八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初属江南道,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属江南西道,742年(天宝元年)改洪州为豫章郡,756年(至德元年)避唐代宗名讳,豫章郡更名为章郡,758年(乾元元年)再称洪州。建中年间(780-783),置江南西道观察使。865年(咸通六年),升为镇南军节度使。唐朝中后期又先后改为都督府、江南西道。唐代洪州已成为江南一大都会,尤以造船、造纸、印刷、纺织、兵器、金、银、铜器制造较突出。洪州窑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所烧制的青瓷远销海内外,质地优良,也是皇家贡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六大名窑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昌的经济与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并于961年(宋建隆二年)将都城从江宁迁往南昌,号“南都”。 975年(宋开宝八年)复名洪州,1020年(天禧四年)属江南西路。1030年(天圣八年),江南西路的治所设在南昌。1163年(隆兴元年),宋孝宗继位前曾封建王于此地,故升隆兴府。北宋年间,洪州已成为全国五大造船基地之一;城区面积达14~16平方公里,设16个城门,是历史上南昌古城最大时期。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置隆兴路,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更名龙兴路,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6]元称隆兴路,后又改为龙兴路。是含今天江西、广东在内的江西行省治所,为全国最重要的十路之一。 1370年(明洪武三年)南昌、新建2县同城而治,直到清末。 1914年(民国二年)为豫章道。1926年北伐(蒋中正)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撤道,析南昌、新建县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辖。[6]南昌成为了中华民国军事首都、民国第二首都。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军部队向南昌方向进攻驻扎在今新建区西山镇西山万寿宫附近,后佯攻南昌牛行车站一会儿向国民党军进行“八一示威”后,便撤退。1939年南昌会战失败后日本占领南昌,由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管辖。设立南昌、新建(西山)县属南昌市。(注:今天在当时南昌县属新建县管辖)。华东及华南沿海城市陆地所有物流交通通往内陆都必定经过南昌,和台湾密切交流的必经道路之一,是除福建外和台湾距离最近的内陆城市,是中国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毗邻的主要城市。南昌至古就是连接闽粤湘地区要道,特别是梅岭地区至今还保留了大量的古道。到了唐朝南昌被列为江南西道的省府后,唐代就加强了对南昌通往湖北和上饶方向的古道及驿道建设。南唐时期由于李璟迁都南昌,南昌的城市道路建设及马车驿道运输等开始不断完善。宋元时期南昌航运兴起,由南昌港通向赣州、九江及长江方向。打通南昌对各地运输渠道。元朝时期南昌陆续开通到赣州、广东方向新古道。明清时期南昌不断完善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建设,形成了城市的九门(进出城的交通要道)十八洲。1907年1月(清光绪三十三年)受帝国主义的影响江西省开始建设第一条轨道铁路线南浔铁路。1912年民国成立,南昌开始出现汽车身影。1916年南浔铁路运营,起于南昌市,终于九江市。并设立南昌牛行车站(直到21世纪初才拆除)。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文化运动后,南昌陆续开启了汽车运营的新方式,并在南昌修建中正机场(原址位于今八一广场)。1936年浙赣线南昌至浙江段运营,新设南昌南站(今南昌火车站),同年南昌市第一座跨江大桥—中正大桥运营通车(今八一大桥)抗战期间为控制日军空中进攻,蒋介石在南昌开始建设向塘机场。抗战结束后,1948年12月浙赣线南昌至湖南、浙江恢复运营。1950年南昌公交公司成立,南昌市开启了公交运输时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自行车的流行,南昌市开始骑行的新方式。一五计划期间南昌市相继诞生了第一架飞机和第一辆摩托车开启了中国新的交通运输方式。1971年南昌电车—1路开始首次运营,到2009年电车退役,南昌一共运营两条电车线。改革开放后南昌向塘机场、八一老机场废除,新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1999年京九线运营,南昌开通去赣州、广东、香港方向的火车。南昌赣菜口味以鲜辣为主,《后汉书》中的《豫章记》称江西“嘉蔬精稻,擅味八方”。唐初,王勃赴滕王阁举办的盛宴,兴奋之余赞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曾记载江西名菜“粉蒸肉”。当今的赣菜,是在继承历代“文人菜”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家乡菜”。 赣菜主食为米饭,肉食品有猪、牛、鱼、鸡、鸭、鹅等。蔬菜种类繁多,食油有菜油、茶油等植物油,亦食猪板油。调味以食盐、酱油为主,兼用辣椒、醋、糖、桂皮等。农村有冬至日酿米酒、晒冬粉、杀猪腌肉,冬至后晒干鱼、腌鸡、制板鸭等习惯。南昌特色小吃流行于南昌及周边地区的小吃主要有:油炸小品、白糖糕、糖画、豫章酥鸭、李渡酒、鄱阳湖银鱼、石头街麻花、瓦罐汤和拌粉、牛舌头、金线吊葫芦、芥菜团子、酿冬瓜圈、家乡锅巴、大回饼、木瓜凉粉、伊府面、吊楼烧饼、状元糕、如意糕、麻辣烫、南昌米粉、军山湖大闸蟹、葛粉、麻辣藕片、万寿宫马打滚、万寿宫糊羹、风味烤卤、鄱阳湖狮子头、三杯脚鱼、竹筒粉蒸肠、藜蒿炒腊肉、煌上煌。南昌,宗教文化渊源流长。据清同治年间所绘的市区简图,在这只有数万居民的城镇,就有佛教、道教的寺庙宫观92处。截至2010年,南昌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目前有宗教活动场所500多处,宗教教职人员700余人。信教人数约15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成立市、县(区)宗教团体20个。佛教:相传,南昌佛教最早于东汉时期传入,有1700多年的历史。道教:南昌是我国道教重要发源地之一。相传最早有黄帝时代掌管音乐的伶伦又称洪崖先生在西山(今洪崖丹井)修道炼丹,南昌隋代也因此称“洪州”。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明末传入南昌,有400余年历史。南昌有清真寺1座(醋巷),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目前正在红谷滩新区建设一座新的清真寺,2011年底前可投入使用。天主教:天主教传入南昌约600年历史,159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昌传教,南昌成为当时全国4大教区之一。现松柏巷圣母无原罪堂为天主教江西教区主教府。[21] 基督教:基督教传入南昌只100多年历史,1884年美国传教士建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取名福音堂,后改为清钟堂。现基督教重点场所有志道堂、清钟堂等。传统节会有凤凰沟樱花节、中国红歌会、绳金塔庙会、天香园旅游文化节、鄱阳湖螃蟹节、南昌(望城镇)之光超级艺术灯会、万达乐园年会、西山万寿宫庙会等。截至2014年,南昌有文化遗址600余处,人文景观18处,自然景观26处,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86年,国务院命名南昌市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每年来南昌市以其独特的“红色,绿色,古色”景点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的国内外客商,南昌东城区有京东、瑶湖水上娱乐区,南城区有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文化游览区,西城区有梅岭、梦山度假、宗教旅游区、南昌万达国际旅游文化度假中心,北城区有鄱阳湖、南矶山、象山候鸟观赏区。 2018年10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举办新晋5A级旅游景区授牌会,南昌滕王阁旅游区正式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 南昌十景(豫章十景) 滕王阁、鄱阳湖、梅岭、绳金塔、八一广场、南昌之星、百花洲、瑶湖、青云谱、八一起义纪念馆。
魅力江西有什么特色?
1.书院文化。
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义门东佳白鹿洞书院书院和高安桂岩书院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书院之一。宋代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华林书院延四方讲席,鹅湖书院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以人才辈出、延续办学800年而著称。在明代1239所书院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据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记载,江西书院达526所。有学者根据其他各种史籍、志书、笔记、碑刻统计,认为江西古代书院足有千余所之多,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仍有85所
2.陶瓷文化。
景德镇的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景德镇陶瓷如磬”的特色闻名中外,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源于国外对中国瓷器的认识。樟树四特酒,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清、香、醇、纯”,四特酒由此而得名。遂川狗牯脑茶,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南丰蜜桔,历史上是皇室贡品。婺源所产“婺绿”同修水一带所产红茶,被誉为“绝品”。庐山所产的“庐山云雾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水果以赣南脐橙、南丰蜜橘、遂川金橘、南康甜柚等为名贵地方品种。列入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种有9件
3.风景如画。
世界遗产: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中国丹霞组成部分)、武夷山(铅山县境内部分)
世界地质公园: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龟峰世界地质公园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瑞金市 。
国家地质公园:江西庐山地质公园、江西三清山地质公园、江西武功山地质公园、江西龙虎山地质公园、江西石城地质公园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名胜区、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风景旅游区、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旅游景区、江西省上饶市婺源江湾景区、江西省景德镇市古窑民俗博览区、江西省瑞金市共和国摇篮旅游区、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旅游区、江西省抚州市大觉山景区、江西省上饶市龟峰景区、南昌滕王阁旅游
乡村旅游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的问题回答
国家一直大力提倡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提倡发展农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进行‘一村一品’示范,促进贫困群众进行脱贫并走上致富道路。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一村一品’以及乡村旅游已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成效,如中国的下党乡,发展乡村旅游还没几年,贫困户基本已经脱贫。它的‘一村一品’中的茶叶——寿宁高山茶,已获得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自己不用出一分钱,广告已经打到了中央电视台。由此可见,有国家政策为后盾,现在发展‘一村一品’以及乡村旅游就是最好时机。
靠近市区及县城周边的乡村,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即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的乡村旅游业发展都很旺盛。而远离县城的偏远山区的旅游业发展就举步艰难了。由于这些地区医疗教育等条件跟不上,人员依旧流失,村中只剩些老人及留守儿童,有能力的人不愿意留在村里发展,‘一村一品’根本得不到实施,由于路途远,交通不便,特色旅游也发展不起来,经济依旧萧条。
江西决定打造赣菜?
作为一个江西人,我觉得很难。
赣菜是被八大菜系包围的菜系(除鄂菜外),周围的湘菜、粤菜、闽菜、浙菜、皖菜均属于八大菜系,而赣菜被包围其中。近日,省政府为了打造赣菜品牌,推出了赣菜十大名菜和十大名小吃,也就是说江西要从官方层面让赣菜从包围圈中突围,打响品牌。
十大名菜分别是:宁都三杯鸡、莲花血鸭、四星望月、余干辣椒炒肉、井冈烟笋、白浇雄鱼头、鳜鱼煮粉、甲鱼粉皮、藜蒿炒腊肉、滋补泰和乌鸡。
十大名小吃分别是:瓦罐煨汤、南昌米粉、瑞金牛肉汤、弋阳年糕、九江萝卜饼、井冈糍粑、瑞州烧麦、碱水粑、黎川芋糍、安远三鲜粉。
虽然说江西如此重视赣菜的发展,甚至是从官方层面去对其进行推广,但是我认为要想让赣菜超越湘菜、川菜难度是很大的,短时间内基本上不可能。为什么呢?我认为原因有下。
第一、赣菜没有什么招牌菜,也就是那种知名度很高的菜。比如说川菜中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夫妻肺片等等等,这些菜名都是普通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是不用菜谱也能点出来。再来看看赣菜,恐怕也就只有瓦罐汤稍微有点名气,在其他地方还能稍微看到一些店是有瓦罐汤的。
二、赣菜和湘菜比较像,不容易推广。江西和湖南真的就像是孪生兄弟一样,都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一条较大的河流从南向北流,都是三面环山,背部稍微平坦,都有一个特别大的淡水湖,气候也比较相似。这就导致两省的生活习惯上很多都特别相似,其中就包括口味什么的也比较像,都喜欢吃辣。所以很多湖南菜其实江西也有,这就导致赣菜没那么容易推广了,很多人就会认为你这就是湘菜。
三、湘菜、川菜发展得相当好了,很难被超越。湘菜馆和川菜馆真的到处都是,特别是南方地区,不管是什么菜馆,即使它只做家常菜,它也喜欢挂上一个湘菜馆或者川菜馆的招牌,因为这样真的更具吸引力。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他们无处不在,要想超越实在是太难了。
要想打响赣菜的名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确定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只是第一步,也是特别重要的一步。而且,这还不能仅仅是官方的努力,还需要更多的江西人去推广赣菜,只有这样,赣菜才能在中国的菜系之中有一席之地。
江西省都昌县鄱阳湖有着怎样的传说?
江西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其都昌县老爷庙(龙王庙)水域处在神秘的文明集中的北回归线上。传说这湖中的落星山和隔岸遥遥相望的大孤山皆为古代流星堕毁形成的。而老爷庙处在这二坐山的中线上。经考察老爷庙水域入长江的湖口一带地下均为石灰岩,其岩性多钙质,易溶,地下有大型溶洞群及地下暗河,且每个溶洞与暗河的正上方都有着奇变的磁场。就因这一切都不同寻常导致龙王庙水域成为了东方的百慕大三角,经常有船只在天气晴朗的大白天或皓月当空的夜晚毫无征兆的突然的遭遇狂风恶浪且黑雾笼罩,伴着风雨与怪啸以及船的碎裂声,几分钟后船与人便消失地无影无踪且一切恢复平静,而这些现象从未在阴雨天发生过。据说当年的朱元璋与陈友谅战于此处时,被湖水挡住去路,当时湖边有一破舟但无舫,此时恰好有一只巨鼋游来替他衔船搭救他渡湖,后来朱元璋称帝后,在湖边建了"定江王庙"且封巨鼋为“元将军”,后来百姓称此庙为老爷庙也称"龙王庙"。还有1945年当日本侵略者载着从我国抢来的满船宝物经过此处时,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之后日本为找回财物而派遣了一支很有经验的潜水队潜入失事处,结果全队只有一人生还,但当他上岸脱去潜水服后已说不出来话且从此疯掉了。后来又有很多打捞队来过结果也一样几乎都都被无情的吞没,且凡是有幸生还的除1946年的美国打捞队专家爱德华外其余的都已神经失常。但爱德华生还后也一直对所遭遇的一切闭口不谈,直到很多年后他才写了一篇回忆录,说出了其中真相,他说当时当他们潜入水下时突然从水底下射来一束强烈的白光伴随着杂噪声,接着出现一个漩涡把打捞队员一个个吸进去了,而他被撞在了一块大礁石上,他随即紧紧抱住礁石不放才幸免于难。下图二即是老爷湖水域事故发生时的漩涡。从图看来这漩涡下面是绝对开了个大口子的,是可以吞没在上面的一切的,而不是因为水流交汇而形成的漩涡。
看来这湖底不简单,下面的溶洞和暗河绝对是与地下世界相通的,它之所以磁场异常估计是与这天上掉下的大孤山和落星山的成分有关,其陨石中或许含有特殊的金属元素,而一些元素都被吸入但了溶洞与暗河内而造成磁场异常,所以这两块天外大石有可能是被故意安排在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守护这地下通道,拒绝人类探寻与靠近,所以说这地下恐怕藏有另外一个比我们更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从天上掉下的大孤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一个叫大姑的瑶池美女为了救地上的被恶人追杀的情郎而将其鞋子化作小山把那恶人镇压了在山底,自己因不能与凡人结合而被天帝强行押回了天庭,这山的形状跟鞋子也一模一样,后来就称为了大姑(孤)山也叫鞋山,如下图一。我们知道流星在掉落的过程会被烧毁的,但它们却没有,且刚好落在这个能与地底世界相通的鄱阳湖内,所以我想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人为。
鄱阳湖承接了整个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之水,而老爷庙水域处因很窄且又是长江的入口处再加之旁岸有与其水流方向平行的海拔很高的庐山造成这里风大,以致于此处水流很急,且下面又有溶洞吸附,导致了大量流沙堆积在此处。但是我想啊,要是这些淤积在此处的泥沙没有外力疏通而一直堵住这湖口水域下面的溶洞和暗河的话,那么汛期时湖里的水因无法经地下排出而全部涌入长江绝对会导致整个江西以及长江下游洪涝灾害,毕竟鄱阳湖要吞含五条大河的水不容易,其水量远远超过了黄、淮、海三大河流的总量。所以若既要保护地下世界不为人知又要保护地上的富饶的长江流域文明不被洪水毁灭,此处不仅要有特殊磁场和沙子掩盖还要设置在洪水期有疏通溶洞与暗河的外力,而这外力应该就是在关键时刻度朱元璋过湖的鼋精,在古代鼋有着是与龙一样的地位,据《淮南子》说,鼋与龙是同源的,大概也正因为此所以供奉这鼋精的老爷庙也叫龙王庙,又因为这鼋的存在能够调节鄱阳湖汛期流入长江的水量,所以此庙又称为“定江王庙”。
由位于神秘的北纬三十度的老爷庙水域的怪异,我们还可以联想到所有关于这纬度上的其他同样神秘的山与川,比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和我们的长江,无不在此纬度上流入大海,且高高的珠穆朗玛峰、四川的峨眉山、鄱阳湖旁边的庐山,等都在这条线上且其间无不神秘异常,我想这纬线上的地底下肯定也像老爷庙地下一样有着丰富的溶洞群与暗河,且这地底下肯定隐藏着一个先进的文明,而这些大江的入海处有可能是跟地底世界相通的,这些淡水或许也是他们需要的,这些神奇的地方也是他们与我们这个世界的通道,他们的交通工具应就是飞碟。所以我们经常有人看到飞碟在海上或湖上(包括鄱阳湖)出没,《拾遗记》里就曾经详细的记载过飞碟出没青海的情景。古人称飞碟为浮查,说查上有光,且其民着羽衣,且《山海经》里面又有关于羽民的记载,说他们生活在青海一带,因为着羽衣所以还能飞翔。从这些史实看来,我们的地下文明曾经在地上生存过,和我们是同一样的人类,至于为什么去到了地下生活就不知道了,或许是因为地上曾经的灾害让他们不得不躲到溶洞里,结果有些人就发现了地下有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更大的空间,然后就不再上来了,而从此人类文明就分成了地下与地上两支。关于上古的溶洞生活其实我们的道教经典是有过叙述的,道教里告诉我们,上古有十二大洞天,三十六中洞天,七十二小洞天,而上古人就居住在这些洞里,且考古者也在长江流域的很多溶洞里发现了远古人类生活的痕迹与文物。
就因为鄱阳湖如此神秘莫测,我们政府的考察队也曾趁鄱阳湖大干涸的那一年,大胆的在此水域用挖掘机挖掘,结果掘出一块大石板,石板下有个半尺见方的黑色器物,上面有鸟兽图案和小篆文字,其中还有这么几句“二三独缺火上恭,五七真龙是秦王,十方降南重开明。”这明显就是一则预言,就是不知道其含义,希望有人能够破解此预言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