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鸡怎么养
养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怎样才能顺利的养鸡?
秋冬养殖柴鸡 专家:注意抓细节 才能获高产
散养柴鸡一般是在2~5月份进雏,入秋后鸡群陆续进入高产期,但秋、冬季因气温降低,温度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鸡群应激较大,热量消耗增大,同时外界饲料资源逐渐枯黄,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加上自然光照时间变短,常导致鸡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停产,而且还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养殖户如果在此时不及时采取措施,极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专家建议秋冬养殖柴鸡时应注意抓好以下细节:
一、保温和通风相互协调
散养柴鸡一般采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方式饲养,柴鸡的采食、活动等行为受环境气候变化影响很大,尤其是秋末冬初,昼夜温差大,气候多变,白天最高温度也不过7 ~8 ,气温很低,外界饲料资源减少,饲料补饲量增加,鸡只采食很多,可产蛋率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停产。为此,在实际生产中,我们提倡养殖户在这个时候给鸡进行保温,譬如说将鸡驱赶到简易鸡舍、温室大棚等。与此同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避免柴鸡发生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
塑料暖棚保温
家禽产蛋最适宜温度为13 ~23 ,饲料最佳利用率温度为18 ~21 ,如果在此基础上,环境温度每下降1 ,鸡只就需要多消耗1.5克饲料来补充体能消耗,由于温度低,机体热量消耗增加,摄取的热量大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影响了产蛋率。因此,做好冬季保温工作对节约饲料、提高产蛋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如下:
1.建造塑料活动暖棚
在鸡舍的向阳处建塑料活动暖棚,建造时在塑料活动暖棚的内侧底部围1米高的铁丝网围墙,可防止鸡只啄坏暖棚,也可在天气暖和时通风。
2.柴鸡需要的活动面积和密度
塑料活动暖棚的面积,以每平方米4~6只为宜。
3.调整放养时间
冬季寒冷时,尽量减少放养时间,一般情况下就在塑料暖棚内活动,天气暖和时可在上午9点以后放养,下午3点左右收回。
注意通风换气
冬季保温和通风换气是一对矛盾体,如果只重视保温而忽视了通风,就会引发疾病,也会影响鸡群的正常生产性能,在塑料温棚里饲养柴鸡一定要通风换气,最好在南面向阳处留有一排换气窗,北面可少留几个,一般不刮风的情况下,可将有铁丝网部分的塑料掀起通风。这样既能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同时有利于保温。
二、补饲和补光有机结合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明显下降,自然光照时间逐渐变短,这对于正处于产蛋期的柴鸡来说十分不利,如果任其自然发展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产蛋率会出现明显下降甚至停产。为此,建议养殖户:加强补饲和增加光照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养殖实现安全、平稳和高产。
合理补饲
冬季气温低,鸡的热量消耗大,要保持日粮的能量水平,增加玉米、谷类等能量饲料的比例,增加VA、VE的用量,全面满足柴鸡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需求。还可在饲料中加入3%~5%的植物油或油渣、炒热的黄豆粉,提高能量水平,保证柴鸡的能量需要。冬季由于缺乏青草、青绿叶等绿色饲料,为保证鸡蛋品质,必须加喂干槐树叶粉、花生秧粉、米糠、青菜叶、胡萝卜等绿色饲料。一般白天放养时喂饲草饲料,早晚补饲时喂精饲料,冬季天短夜长,晚上应多加料进行补饲,或者在熄灯前7点加喂一次。另外要防止饲料发霉变质,确保食品安全。
补充光照
由于冬季自然光照时间短,应人工补光照达到16小时。通常实行早晚两次补光,早晨固定在5时开始补到天亮,傍晚5时开始补到9时。蛋鸡的光照时间最长不超过17小时。时间过长既耗电,鸡又容易疲劳,蛋的破损率易增高。无论光照时间怎样安排,必须保证蛋鸡有8小时的黑暗时间休息。补充光照时间开灯与关灯的时间要有规律。不可随便改变,以免打乱鸡的生活习惯,引起不安,甚至惊群;蛋鸡光照应逐渐延长,不能缩短,否则会出现产蛋下降;光照增加的时间过快时,发育差的鸡会过早开产,造成脱肛,在产蛋早期死去。
增加光照与饲喂制度要有机结合。单给光照不给饲料会出现疲劳,尤其是冬季,在光照下无料可吃,鸡不断活动,能量消耗更多,因此应注意补饲。
三、针对常发疫病要早做预防
秋冬季,鸡舍较好的保温措施为病毒和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及传播条件。与此同时,鸡舍的通风、温度及湿度之间的矛盾,使鸡在冬季长期处于缺氧、低温、高湿、高氨、高二氧化碳的恶劣环境之中,导致鸡抵抗能力降低、易患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
要想防治疾病,除了要求做到保证饲料营养、做好保温工作、合理通风补光外,还应注意以下4点:
建立卫生消毒制度
鸡体消毒,可用两种以上消毒液轮换喷雾消毒,一周两次。饮水消毒,菌毒净和百毒杀在蛋和肉中无残留,可用于饮水消毒。实施饮水消毒时,其药物浓度必须准确。用具消毒,每日对所用过的料盘、料桶、水桶、饮水器等饲养器具,用0.01%菌毒清、百毒杀或0.05%强力消毒灵液洗刷干净。环境消毒,对柴鸡散养环境进行严格的喷洒消毒,每周1次,禁止闲杂人员进入。严格禁止收购鸡蛋和淘汰鸡人员进入生产区。
做好疫苗预防接种
秋冬交季前要做好禽流感疫苗的预防,然后每2~3个月注射一次,每次用量0.5~0.7毫升/羽,新城疫疫苗要根据抗体检测不定期进行。原则上每隔2~3个月一次。在免疫接种前后3~5天停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口服补液盐、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维生素等抗应激剂防止应激。
认真做好药物防治
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做好药物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细菌性感染时可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饮水投服。真菌性如曲霉菌病,可用制霉菌素、硫酸铜等饮水投服治疗。病毒性呼吸道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虽然对抗生素各合成药物无效,但有时为了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与抗病毒以及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也可选用疫苗紧急接种治疗。
勤于观察及时治疗
细心观察鸡群,及早发现、隔离、诊断、治疗病鸡,妥善处理病死鸡,做好消毒工作。同时还应随时注意周围地区疫病发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关注中国农林科技网,在主界面下方点击官网申请注册会员,免费发布供求信息。关注公众号:中农科技网,浏览海量农林资讯,实用技术!
毛鸡鸟是保护动物吗?
1毛鸡鸟是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中国濒危动物,现已濒临绝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毛鸡鸟的确是国家保护动物之一,大家最好不要去捕捉,如果想要饲养毛鸡鸟品种,可以走正常养殖程序,千万不要随意去野外捕捉,捕捉保护动物是违法的。3毛鸡鸟是濒临灭亡动物,在我国受二级保护,这种动物在我国生存数量很少,主要在灌丛,较低的丘陵,草丛等地生长的。
毛鸡处理方法?
1不能直接用开水烫!受热不均匀,会将鸡烫得遍体鳞伤,拔毛时,烫伤处的鸡肉会随着鸡毛脱落,拔完后鸡不好看,鸡毛也不易拔干净.
2
我们常用的最佳方法是: 先:用温水将(刚杀好的鸡)鸡毛浸湿. 再:用厚布将浸湿的鸡全部裹起来; 后:用鲜开水淋烫裹布,淋烫时要不断翻动,将每个部位淋烫透,使热气均匀进入鸡体内,鸡的全部毛孔张开.
3
烫透立即取出.(注意:不能烫得太久!更不能长时间浸在开水中!) 最后,打开厚布,取出烫好的鸡,趁热时,顺着鸡毛方向用手轻轻一抹(鸡毛),鸡毛就顺势脱落下来了.鸡肉完好无损. 这样去鸡毛,节省时间,不会污染,又快又好! 补充一点:如果是自己宰杀鸡,杀前,灌一点白酒,拔起毛来更快.
4
杀鸡时,人们通常是沸腾的开水烫鸡拔毛,而常常连毛带皮拔得乱七八糟。其实,烫鸡是用不着刚开的水,用80℃左右的水即可,这样烫鸡既易拔毛,又不损皮。
5
每只鸡皮表面都有很细小长的白鸡毛,加工之前处理,打大半盆清水,放入水中,细白鸡毛就直起来,开慢慢用两手只尖扒光,扒至无明显的细白鸡毛,捞出再用清水从复一遍,再捞出,用干净毛巾,把鸡身外表皮的水擦干,用白酒摸满涂一遍,用明火过一下即成,用手满转一周,再清洗之后,就可破开清出鸡内杂物,最后清洗,刀砍成块或整只鸡,烹饪熟后,就成为舌尖上的美食鸡。
家庭花鸡养殖方法?
首先,我们在养桂花鸡的时候,是需要建设一个鸡舍的,这个是必要的,虽然桂花鸡主要以散养为主,但鸡舍还是要给桂花鸡它们用来休息的,一般我们在养桂花鸡之前就需要建设好,之后才能将买来的桂花鸡苗放入鸡舍进行养,鸡舍需要通风良好。
2
/6
然后,我们在养桂花鸡的时候,前期我们最好以饲料来喂养比较好,这样可以让桂花鸡快速长大,而且不容易生病,这个是非常好的方法,不要上来就用一些其他的食物来代替喂养它们。
3
/6
之后,我们在养桂花鸡的时候,我们平时将它们散养在外面,不要一直关在鸡舍,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储水盆,需要放够水,因为桂花鸡在外面如果口渴了是会回来喝水的,这个我们是需要注意的。
4
/6
然后,我们在养殖桂花鸡的时候,需要注意卫生,尤其是我们喂桂花鸡的地方,千万不要把环境搞得太脏乱差,那样是容易导致桂花鸡生病的,我们需要及时清理掉桂花鸡吃完食物的地方。
5
/6
然后,我们在养殖桂花鸡的时候,一般主要以他们在外面自行觅食为主,但我们还是需要适当的喂一些其他的食物的,我们可以喂一些菜叶、谷物,这些都是很不错的,可以促进桂花鸡的生长。
6
/6
最后,我们在养殖桂花鸡的时候,如果出现一些桂花鸡不对头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让它们接受治疗,一般是需要打疫苗的,这样才能确保桂花鸡不会出现大批量的死亡的,一般疫苗是不贵的,我们可以去问一下兽医或者去兽医站问问。
怎样养小鸡才能养活?
小鸡不吃可能是消极的抵抗力弱很容易受病菌感染引发病症。建议找兽医看看,或者按每公斤鸡体重用土霉素(或金霉素、四环素)200毫克喂服(每片药含量250毫克);或每公斤饮料加土霉素2-3克(即8-12片)拌匀喂鸡,连用3-4用。
养小鸡的注意事项如下:
1、购买小鸡时,应该挑选活泼好动、叫声响亮、双眼有神、羽毛滑亮的健康雏鸡。轻轻将小鸡握在手中,能感觉它的身体温暖、腹部柔软、体态均匀、挣扎有力。将小鸡轻轻推倒,它要能迅速翻身站起来。
2、把小鸡带回家后,要准备干净结实的硬纸箱,一些报纸,较重的食碟,台灯(40W白炽灯泡)。在硬纸箱里铺上报纸就是小鸡的窝了。
台灯是作为热源给小鸡保持温度用的,大多数家庭养不活小鸡的原因就在于没能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雏鸡出壳一周内应保持33℃左右的环境温度,此后每周降温2℃。
3、在家中温度无法精确控制,可以观察小鸡的活动:若小鸡远离台灯、喘气、不爱吃饭、狂喝水,说明温度过高,应将台灯稍稍移开;反之若小鸡蜷缩在灯泡附近、睡眠不安,则说明温度不够。
一般来说,6周后小鸡就可以慢慢适应自然温度了。由于春季早晚温差大,前几天可以保持24小时持续加温,之后逐渐减少加温时间。
4、小鸡的饮用水应在其中加入5%葡萄糖(如没有可用白糖代替)、0.1%维生素C和0.6%食盐,以增强体质。为了防止鸡白痢等疾病,可在水中再加入极少量的痢特灵(或氧氟沙星、土霉素、庆大霉素之一)。
找一个洗净的可乐瓶来配小鸡饮料,瓶盖装平满是约10g食盐,以此来参考配制。特别提醒的是,营养丰富的水容易引来细菌垂涎,记得要每天配新的喔。在第一周都用这样的水喂小鸡,一周后就可以喂纯水或加入少量复合维生素B的水了。
5、小鸡有可能因为肛门堵塞无法正常排泄而死,所以在1周内都要早晚观察小鸡的肛门周围,如果出现脏污糊在毛上,就要及时用温水润湿,然后用棉球蘸水轻轻把污物擦去。
鸡窝里铺的报纸要每天多次更换,喂食的碟子也应该每天清洗,同时家里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小朋友跟小鸡玩耍后要及时洗手,这样就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同时家里也不会有臭味了。
怎样养小鸡不会死:
1、调节适宜温、湿度,提高雏鸡成活率。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2、及时供水开食、搞好日粮搭配。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后再喂料。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
3、调控适宜光照,促进雏鸡发育。日光照射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但光照强而又时间长(包括人工充实光照),易使雏鸡过量运动,得不到适当休息而影响雏鸡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