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产遗传学
什么是水产遗传学,怎样才能证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不是中国人吃野生动物引起的?
绝对不能走入他人设定的圈套,让敌对势力牵着鼻子走,想都不要想这么干,何况说出来?只要做了就落入陷阱了。
不能证明之一。我们为什么要证明新冠病毒疫情不是吃野生动物引起的,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谁说的谁就去做实验吃一下感染个新冠病毒出来看看,再来证明他的理论是对的,再来说中国人的不是。
不能证明之二。美国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为何关闭,白肺病是个什么情况?大流感又是个啥?武汉那几个美军情况怎么样?昨天新闻说美国已经检测出来2月6日就有新冠病毒死亡病例如何解释?美军航母集体感染、法国航母也感染、连台湾去过关岛的军人也感染、潜艇也感染如何解释?这些具体的事实不做解释,用一个猜想让我国解释,是何道理?
不能证明之三。设定的圈套只要陷进去了,就给了反华势力的机会掌握了话语权,无论你如何证明,做无数次实验,也不可能做到他们满意。看到口罩事件了没?当我们克服困难努力援助他国的时候,是不是很多反华势力跳出来大喊“中国货不合格”,当我国按照要求实行海关按照标准出货以后,是不是反华势力又跳出来大喊“中国囤积物质”。反华势力要的不是公平公正的证据,他们要的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就是要污蔑我国、华人。
让科学家来做病毒分析吧。只有分析出病毒变异过程,就完全可以证明病毒的来源于走向。现在已经分析出病毒分为三个类型ABC,我国最主要是A型的变异体让黄种人易感的B型,而最古老的A型与最新变异的C型流行在欧美。这些证据已经很大概率指向最先发病来源于欧美地区,我国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何况武汉那几个美军还在武汉就诊过嘛,我国这么多聪明人真没长心眼留证据?)
过敏的原因是什么?
过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常常听人说起过敏:有吃鱼过敏的,身上长疹子;有花粉过敏的,一接触就不停的打喷嚏;还有的人对芒果过敏,满嘴起泡;宝宝出生以后湿疹反复发作,妈妈烦心不已;一到天气转凉,过敏性鼻炎又犯了…等等过敏反应。过敏,让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烦恼。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食物有的人过敏,有的人却没有过敏现象的发生?到底过敏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多人其实并不太清楚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而说到过敏,不得不提到体质。有的人会说我就是过敏体质,我生的宝宝也就遗传了我的过敏体质。是的,先天体质是否优良的确是父母决定的,尤其是母亲,整个孕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宝宝先天的营养状况,先天体质的形成。但是体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因素决定孩子体质的发展与差异性,换句话说,后天的合理喂养会让孩子体质变得更好,但错误的喂养方式也会导致孩子体质逐渐的变差。地理环境、生活用品、饮食运动、婚育疾病及精神压力,都可以影响体质变化。改善后天体质形成的条件,可弥补先天的不足,达到以后天养先天,使弱者变强者的目的。
过敏其实是身体对一种或多种物质的不正常反应,而这些物质对大多数人是无害的,比如说花粉、牛奶、花生等。出现过敏的人体内产生了过多的一种特殊的抗体——免疫球蛋白E(lge),是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对外来物质识别不清造成的过度防御反应。它可以和致敏物质(过敏原)起反应,刺激身体产生、释放某些过量的化学物质,然后产生各种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红肿、咳嗽、呕吐、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晕眩、失去知觉、呼吸困难等。
工业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现代人出现过敏现象的却越来越多,这与我们的体质变化、免疫能力有很密切的关系。然而这又与我们饮食的结构不合理、种类不当以及与免疫力相关的营养素缺乏又分不开。吃过多的荤食不吃蔬菜会让肠道的菌群失调,有益菌需要的多糖类(香菇、木耳、苹果等蔬果)营养物质摄入不够,而过多的蛋白质(肉蛋类)无法消化吸收,氨类物质增加,进入大肠以后被大肠中的有害菌利用起来,这也是有的人口臭、便秘的重要原因。油炸食品、西式糕点无处不在,反式脂肪、糖分摄入多过,却又不吃或少食粗杂粮,体内缺乏对消化功能起重要作用的B族维生素。
当身体的消化功能不完善,食物当中的某些营养成分不能完全分解、消化、吸收利用,而情绪、压力、错误的生活方式让身体里的维生素、矿物质大量损耗,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不良情绪产生的自由基过多。这个时候过敏情况就很容易出现了。
归结原因,过敏不是食物的错,是我们体质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对一些食物无法很好的利用的结果。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对牛奶过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消化功能和体质的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完善逐渐不再对牛奶过敏了。这就很好的说明了增强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是可以让过敏远离我们的。
什么人易患大肠癌?
在消化道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我国结直肠癌患病率已经高达46.8/10万。
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中国三大癌症之一,其发病率正以4.2%的速度螺旋递增,远超2%的国际水平。
提水后腰痛,一查原来是大肠癌患者,男性,45岁,提水浇菜后腰疼不能直腰,抬来我院急诊科后,腰椎CT发现腰椎压缩骨折、骨质破坏。追问病史,病人诉自己腹泻与便秘交替6个月,近几天有黑便。
查体发现左下腹部包块,约3×3cm,行电子肠镜检查示距肛门30 cm至乙状结肠见菜花样肿物,病理示中分化腺癌。转入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大肠癌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大肠癌(largeintestinecancer)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在中国,大肠癌也已经成了高发癌症, 而且发现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更可怕的是,中国大肠癌年轻化趋势很明显。中国大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是48.3岁,比美国大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69.8岁)整整年轻了20岁。
大肠癌不是突然发生的疾病,它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整个过程可能持续5~10年。
诱发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引起大肠癌的危险因素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者,相比普通人,此类人群大肠癌患病率高1.5-2倍。
(2)不爱运动:久坐、运动少不利于大便排出,增大患大肠癌的几率。
(3)喜食肉类、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尤其是红肉,大肠癌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1.5倍左右。
(4)吸烟与饮酒:嗜好烟酒与大肠癌发生的机率呈剂量相关性,即吸烟(喝酒)的量越大、时间越长,则大肠癌发生率越高。
(5)遗传因素:大肠癌有家族患病倾向,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患病率更高。
(6)肠道慢性炎症、大肠腺瘤、血吸虫病、盆腔放射治疗等也可能导致大肠癌。
肠癌的症状有哪些?大肠癌患病早期多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仅仅表现出消化不良、 不适、大便潜血等。随着肿瘤的进一步发展,慢慢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以及肠梗阻等。
在大肠癌中,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多表现为便血和肠梗阻,较易引起人们重视;
而盲肠和升结肠癌多以贫血为主要表现,容易延误诊断时间。
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结直肠癌疗效好的关键是早期发现。
主流看法是:
I 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高达 90%;II 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为 80%; III 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则只有 35%。(1)年龄判断
大肠癌大多数为中年人,40-60岁为高发年龄段。若是处于40-60岁且大便出血, 此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大肠癌。
(2)大便及出血颜色观察
大肠癌与痔疮都会出现大便便血的症状,但存在一定的差别。
痔疮患者的便血呈鲜红色,与粪便不相混合,血液一般随着大便排出后滴下。然而,大肠癌便血呈暗红色,多混合在大便中。
大肠癌的饮食干预大肠癌是一种随着物质生活提高所伴生的一种现代病,与如今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方式密切相关。
此外,干燥、 腌制和烤制的肉制品也是不可忽略的致癌物质。
WHO 曾有建议在预防大肠癌方面,应注意均衡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方式,食物应以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为主,如此方可显著降低大肠癌等肿瘤的发病率。
美国疫情是如何爆发的?
新冠疫情正在全世界泛滥,进入4月份以来,全球每天新增确诊病例在7~10万例之间,其中以欧洲和美国居多,各占40%左右,各自都被疫情折磨得焦头烂额,而由于疫情防控不力,美官方也不断开启“甩锅”模式,先是在新冠源头上对我国加以污蔑,如今被认为又开始向欧洲“甩锅”。
央视网新闻称美媒《纽约时报》4月8日报道,美国纽约的医疗机构对新冠病毒进行源头性分析研究,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遗传学家哈姆·范·巴克尔和其他一些专家研究了不同的病例,他们与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一些研究人员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论,其基因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早在2020年2月中旬就开始在纽约地区传播,有专家认为在纽约第一个确诊病例出现之前的几周,来自欧洲的旅行者引入了这种病毒,而不是来自亚洲。
两个团队的研究人员通过成千上万患者身上获得的病毒遗传物质寻找线索,揭示了新冠疫情在纽约暴发的过程,认为其“源头显然大多数来自欧洲”,并且认为如果纽约在早期就积极开展新冠检测,那么应该很早就能发现隐蔽传播的疫情,但是直到3月11日,美官方才禁止欧洲国家旅行者入境,这个时候纽约的新冠感染者数量已经相当多了。
然而很显然欧洲媒体对美国人的这个说法并不买账,也或者美国专家的这个说法是针对欧洲认为的新冠疫情源于美国的回应,因为欧洲一些国家的媒体先前已经发表过新冠疫情源于美国的文章。
比如德国媒体发表的一篇文章,其中就列举了怀疑新冠状病毒起源于美国的三个原因。首先是2019年6月28日开始,美国发生的多起不明肺炎病例,到10月初时已经有1000多例,当时认为是电子烟惹的祸,但后来的检测发现两者没有关系。
第2个原因是我国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不是新冠状病毒的来源,现在有证据表明是别处的传染源传到该市场的。
第三就是对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检测表明其既不是来自武汉,也不是来自中国。
因为惧怕可能会被其它国家问责,再者也惧怕为自己国内疫情态势失控担责,因此某些国家总喜欢“甩锅”给其他国家。但是事实总归是事实,对病毒的基因分析等科学手段将来才能还原新冠病毒的真正起源,这件事应该由世卫组织牵头进行,不过如果有的国家刻意隐蔽或者阻挠,恐怕是人就很难知道真实的答案了。
参考资料:
1,《央视网新闻》4月9日文章《美媒:最新研究显示纽约的疫情主要是欧洲输入》
2,《参考消息》4月2日文章《德媒文章:新冠疫情暴露美国的脆弱》
那为何不将鲨鱼基因对人类细胞进行重组呢?
鲨鱼会得癌症吗?
和其他例如“人类只开发了10%的大脑”,“阑尾没什么用”等等流言一样,尽管缺乏科学依据,也被科普过多次,人们依然相信这些谬论。事实上,鲨鱼也会得癌症。2013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就曾发现一头大白鲨,嘴巴里长了一个30cm*30cm的大肿瘤。这并不是个案,根据记录,科学家们至少记录了23种鲨鱼癌症,包括软骨癌。鲨鱼不得癌,从何传出?
这要从一本有标题党嫌疑的书籍——《鲨鱼不得癌症》说起。1992年,莱恩和另一名科学家出版了这本书籍,作者主张鲨鱼体内的软骨具有抗癌作用,整本书围绕“鲨鱼软骨如何挽救你的生命”展开。很明显,这是一次商业炒作,主要是将“鲨鱼软骨”和作者炒红,最终目的是销售软骨产品,而该产品是由作者儿子经营的公司提供的。有意思的是,书本从头到尾都没有明确表示鲨鱼永远不会得癌症,只是概率很小,然而很多人没有仔细看书本内容,就被书籍的标题所误导。同时,作者对于鲨鱼软骨提取物疗效的夸大和误导,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鲨鱼不得癌症,且能够治疗癌症。为什么鲨鱼很少得癌症?
癌症,也就是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2019年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全国每天有10000人确诊,每分钟就有7.5个患有癌症。而众多患者中,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女性高。众多癌症疾病中,肺癌(男性)、乳腺癌(女性)发病率最高。生活越来越好,但癌症越来越频繁,如何治愈这种疾病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当人们焦虑时,猛然发现,动物界有很多“抗癌明星”。典型的代表有裸鼹鼠和水豚。
“长得丑,但活得久”的裸鼹鼠,不容易衰老,也不容易得衰老性的疾病,包括癌症。一方面是因为超强DNA可以进行自我修复,另一方面是裸鼹鼠免疫力强,对于衰老产生的不良影响具有很强抵抗力。水豚也拥有自己的一套抗癌策略,在检测和对抗细胞异常分裂方面,基因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体内含有大量透明质酸,这种物质裸鼹鼠也有,科学家认为抗癌的关键因素或许和透明质酸有关。鲨鱼体型明显比裸鼹鼠和水豚大得多,拥有更多的细胞,也更容易出错,为什么鲨鱼也很少得癌症呢?
科学家研究了大白鲨的DNA基因图谱后发现,鲨鱼的基因中有可以保护身体免受癌症和其他年龄相关疾病的功能。鲨鱼在地球上存活了至少1600万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鲨鱼已经高度进化,DNA同样可以自我修复。除此之外,科学家确实发现鲨鱼软骨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但是经过临床试验研究,服用鲨鱼软骨对癌症毫无用处。也就是说,鲨鱼软骨对于治疗癌症没有实质性证据,是虚假的,不能相信。虚假宣传后遗症
起伏最大的是书籍作者莱恩,因为这本书籍,销售鲨鱼软骨赚到很多钱,虽然受到科学家的质疑,但也收获了一群追随者,名声大涨。好日子没过多久,有关部门禁止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对其进行百万美金的罚款。而主角鲨鱼因为不实报道,正在遭受更多的迫害。得益于自己的一套抗癌机制,鲨鱼很少得癌症,然而近期的报告显示,鲨鱼和其他的一些大型哺乳动物患癌的数量越来越多。在自然环境中,人们不容易观察到患癌的动物,即使有,也很容易被吃掉或者淘汰掉。在这样的情况下,动物患癌报告仍稳步增加,可见癌症已经入侵动物群体。
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导致了鲨鱼得癌,科学家猜测,或许和人类活动,以及工业污染物有关。这样的猜测也得到了验证,在铝冶炼厂附近,癌症成为鲸鱼的第二大杀手。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鲨鱼软骨的盲目崇拜,也导致更多的鲨鱼被捕捞,除了鱼翅,鲨鱼又多了一条被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