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菌能控制裸藻
什么菌能控制裸藻,养鱼池塘中的水藻是否需要清理?
这个问题有点问得不明确,为何呢?
水藻,不只是在养鱼的池塘中存在 ,在大自然的所有水域中,比如你们家前面的河流、小沟等有水的地方都会有藻类物质的存在。小的是我们用肉眼都发现不了的,我们能够看到的都是那些已经集聚在一起生长繁殖了很多的藻类了。
藻类的种类也是很多的,比如有蓝藻、硅藻、裸藻、绿藻等,各类极其的繁多,当然它们的对池塘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
在池塘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硅藻、绿藻、隐藻等,而蓝藻、甲藻、裸藻等藻类则是不利于养殖的。
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你的池塘中的藻类到底是什么藻类?自己要分清这一点,如果是有益的藻类,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这些藻类可是可以给水产做饵料的,而且藻类还能够调节水色,这样的水体才能够呈现出”活水”的样子来。
如何区别藻类是有益有害的呢?个人觉得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观察水色来判定。
如果水面有油膜而且还是绿油油的一层油膜,这样的水体中基本上是蓝藻过多导致。看水色是否会在一天之中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尚好,如果没有变化,那水基本就相当于死水了,需要换水培菌培藻。
如果水体颜色为淡红色或者是深红色,这样的水体基本上是甲藻类过多,甲藻类过多会容易导致甲藻类毒素超标而让水产出现中毒的问题。
水体质量好不好,有一个重要的观察标准就是在晴天的时候看水体的颜色是不是在一天之中会有变化 。另外一定要看水色,茶褐色、红褐色以及深绿色没有油膜的水我们一般都认为是肥水,是养鱼的优质水色。而淡绿色、油绿色等水色则不是好的水色。
藻类是不可能清理掉的,即便你将池塘中的藻类清理掉,你换新水进入池塘,外界中的藻类又会重新进入池塘。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优势的藻类群体,如果水色不对的,需要加大换水力度,多以有机肥追肥肥水为主,并配合无机化肥施肥肥水为辅,在藻种缺少的情况下还要使用藻种,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一池好水来。
如何快速识别蓝藻和甲藻?
1、水色呈黄绿色,以硅藻为主,绿藻、裸藻次之。
2、水色呈草绿色,水体中以绿藻、裸藻为主。
3、水色呈油绿色质,水中硅藻、绿藻、甲藻、蓝藻且数量比较均衡。
4、水色呈茶褐色,有机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
5、水色呈蓝绿色、灰绿,以蓝藻为主。
芽孢杆菌的作用已被公认。但是,我们在使用时经常发现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产品用量少效果好,有的即使大量使用也不见效。为什么呢?因为微生物制剂核心技术在于菌种的好坏和菌种的数量。很多养殖户误认为重量多数量就多。其实并非如此,先进的发酵技术和制剂技术可以使每克产品中的菌总数量达到500亿以上。一般的小厂家受制于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很难达到。同时菌种的好坏更是决定了产品的使用效果。芽孢杆菌是带有孢子的杆菌总称,芽孢杆菌的种类多达上百种。有的适合人类肠道,有的适合水质改良,有的适合垃圾处理。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芽孢杆菌都适合水产养殖。
植物界分为哪几个门?
植物界传统是划分为四大类,或叫做四大门,就是:藻菌植物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
低等植物包括藻类植物(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褐藻门、红藻门)、菌类植物(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地衣植物(地衣门)。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种子植物门)
池塘水面有一层红漠是么回事?
淡水池塘表面一般都有水华形成,红色水华一般是裸藻、裸甲藻、多甲藻、黄被藻、隐藻等藻类成为优势种,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状物质。裸藻、裸甲藻、多甲藻死后释放毒素,对养殖动物有害;黄被藻不易被鱼类消化,隐藻易引起转水,因此这类水在目前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都应进行处理。 基本处理过程为:先用藻苔净局部杀藻,
再引进好的水源进行优势种改造,用肥力高或富水保肥水,之后用益生素或高效利生素 + 超活力EM菌或光合细菌进行水质调节。若池中裸藻、甲藻老化,要及时使用解毒应激灵或解毒安等进行解毒,以防鱼类中毒而死v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甲藻有多甲藻和裸甲藻,它们喜生长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水体中,以温暖季节较多。甲藻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如果水温、pH值的突变,都会大量死亡。
这两类甲藻在繁殖过程中和死亡后,可产生多种毒素,引起鱼类的神经麻木、代谢失调及呼吸障碍、最后导致鱼类死亡。丝状绿藻俗称“青泥苔”。春季随水温上升,在池塘浅水处开始萌发,长成一缕缕绿色的细丝,矗立在水中,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形成一团团的乱丝,浮进水面,幼鱼游入其中,往往被乱丝缠住游不出来而造成死亡。
同时,池塘中有大量丝状绿藻,也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正常生长一般生长在浅水池塘里,尤其是在含有机质丰富的肥水中,繁殖很快。池塘中水网藻多量,像张在水中的许多罗网、幼鱼误入“罗网”后往往游不出来而死亡。同时,水网藻大量繁殖时也消耗池塘水中的大量养料,影响鱼类生长。
龙虾田老绿水黑臭水怎么办?
养虾先养水,只有好水才能出好虾。虾塘养殖过程中,水质问题一直是养殖户都头疼的事。
虾塘水体变化一般出现夏季高温或初秋温差较大的时候,这段时间池塘内藻类因透明度的问题难以生长,水体的光合作用降低,水体溶氧量就会低,水体浑浊、青苔爆发、龙虾病虫害等问题,严重的会发现龙虾浮头现象。
部份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量,盲目的进行高密度的养殖、投饵加大等多方面原因,残饵、水生物自我代谢的不断进入使的池塘封闭水体富营养化,出现绿藻类水华。不体表面往往形成一层绿色的油膜,漂浮在水面成支斑状、带状。并有难闻的臭味,严重影响了小龙虾生长,养殖户口中的“老绿水”
1、换水
换水后可以把表层的肥水换掉。
2、增氧
在睛天中、下午利用设备增氧,增加底部溶氧。
3、控饵
选择性投喂饲料品种,尽量不投散料、粉料等避免饱食排泄和饲料散失面肥水,并减少投饵量。
4、施肥
不施或少施氮肥、适当磷肥、加速硅藻类快速形成种群,抑制蓝绿藻的繁殖,在高温季节不可用生石灰。
5、调水
经常使用生物剂调节水质,减少水体肥度。
由于管理失常,有机质较多,导致溶解性和悬浮有机物增加,水质和底质极度老化。以裸藻、鞭毛藻、褐藻为主,透明度较低,水质老化,易有泡沫,泡沫拖尾长,很难消失,水、底有腥臭。
先解毒,消除不良藻类分泌的毒素,水中悬浮有机物,在进行改底,活化地质,次日使用芽孢杆菌搭配其他菌种进行调水,注意防止缺氧。
具体方案:
1、上午用黑金刚每亩1/3包,
2、下们用碧水灵每亩1/5包。
3、每二天用底质净化颗粒每亩1/3包
4、每三天(睛天最好)第亩用“藻种100g+降氨灵150g+补碳硅藻膏1kg”,活化两个小时后况兑水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