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产什么菌能治微囊藻

什么菌能治微囊藻

时间2023-01-07 23:56:04发布上观新闻分类水产浏览68
调水菌的制备和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方法调水菌是专门针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生态特点和养殖水体的水质特点,利用微生物菌群在各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益物质互为生长基质,最后形成一个菌群复杂、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复合型微生物水质调节和改良制剂。...

什么菌能治微囊藻,鱼塘调水菌种的培养方法?

专利名称:调水菌的制备和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方法

调水菌是专门针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生态特点和养殖水体的水质特点,精心选培活菌菌种开发的绿色环保型复合活菌水质改良剂,它以从自然界分离的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五大类微生物菌群组成的EM菌为主导菌种,通过复壮和培养,利用微生物菌群在各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益物质互为生长基质,采用独特的发酵工艺形成共生和增殖,再复配微生物营养保护剂及天然调水剂,最后形成一个菌群复杂、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复合型微生物水质调节和改良制剂。

功效1、高效分解水体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和有机碎屑,消除底泥污染,降低水体BOD指标,快速增加水体溶氧,解救因缺氧造成的浮头、泛塘等现象;2、消除水中氨基氮、亚硝基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单细胞藻类的营养源,促进优良藻类的生长,快速培养浮游生物饵料;3、抑制水体致病菌的定植和侵袭,杀灭致病因子,尤其对水霉菌、鳃霉菌、嗜水气单胞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协同消解重金属、农药、藻毒素及化学工业污染,降低水体COD指标;5、维持水产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6、稳定水体pH值,保持水体有益微生物和藻类的种群数量,抑制卵藻、微囊藻等有害藻类的生长。

理化性状淡红色液体。

主要成分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维生素、微量元素、糖类、天然调水剂。

有效成分含量每毫升含益生菌20×108个。

使用范围适应于所有海、淡水水产动物育苗池和养成池。

用法用100倍池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

用量1、调节水质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调水菌250-500毫升直接泼洒,每10-15天泼洒一次,高温季节或水质恶化时可加倍泼洒。

2、改良水质高密度换水养殖池,每次换水后,每立方水体用调水菌2毫升直接泼洒。

3、环境处理养殖池注水前,用100倍调水菌稀释液均匀喷洒池底和池壁四周。

4、肥水处理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调水菌1000毫升,配25千克粪便(各种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后投入水体。

5、应激处理遇到浮头或泛塘,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调水菌5000毫升直接泼洒。

注意

1、投放“调水菌”前三天,后五天内禁止使用有杀菌作用的化学药品及抗生素药物;2、“调水菌”底部稍有沉淀或浮有少量白沫均属正常,使用前先将桶内菌液摇匀后再开盖使用;3、使用“调水菌”要即配即用,如有剩余应密封保存,发现气味不酸或腐臭说明已变质,勿再使用;4、使用本品不受天气、光照和水温影响,大风、暴雨前夕泼洒使用效果更好;5、制作“调水菌”稀释液或发酵料时最好用井水,若用自来水应除氯或放置24小时后使用;6、本品使用安全,使用三天后随时可以换水。

发明内容本发明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①取蛋白胨5%,红糖20%,磷酸二氢钙10%,硫酸镁1%,氯化钾5%,氯化钠5%,矿物元素4%,水50%,制成培养液备用。

②取EM菌种和①培养液按1∶49的比例倒入发酵罐中,保持pH4.0-5.0,温度23-28℃,厌氧发酵培养4-10天,待料发出略带酸甜的浓郁酒曲香味,表明发酵成功,制得EM菌菌液,备用。

③80目筛选的黄原胶,备用。

④取③备用的黄原胶按0.1-0.3%添加量加入EM菌菌液中,搅拌均匀,放置2小时后装瓶。

本发明具有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对水环境无二次污染,对水产养殖动物无毒副作用,对水产养殖底质环境有明显修复功能等优点,是顺应当今社会回归自然,珍惜水和生命,追求绿色食品,发展健康养殖,实现健康消费的必由之路。

权利要求

本发明水产微生态制剂调水菌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①取蛋白胨5%,红糖20%,磷酸二氢钙10%,硫酸镁1%,氯化钾5%,氯化钠5%,矿物元素4%,水50%,制成培养液备用。

②取EM菌种和①培养液按1∶49的比例倒入发酵罐中,保持pH4.0-5.0,温度23-28℃,厌氧发酵培养4-10天,待料发出略带酸甜的浓郁酒曲香味,表明发酵成功,制得EM菌菌液,备用。

③80目筛选的黄原胶,备用。

④取③备用的黄原胶按0.1-0.3%添加量加入EM菌菌液中,搅拌均匀,放置2小时后装瓶。

全文摘要

调水菌是专门针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生态特点和养殖水体的水质特点,精心选培活菌菌种开发的绿色环保型复合活菌水质改良剂,它以从自然界分离的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五大类微生物菌群组成的EM菌为主导菌种,通过复壮和培养,利用微生物菌群在各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益物质互为生长基质,采用独特的发酵工艺形成共生和增殖,再复配微生物营养保护剂及天然调水剂,最后形成一个菌群复杂、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复合型微生物水质调节和改良制剂。

文档编号C02F3/34GK101082028SQ20061002718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日

发明者邹国忠 申请人:上海泓宝绿色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养鱼池塘水面有铁锈怎么办?

很高兴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养殖水体中的出现铁锈的情况通常称为「水锈」,这种情况是在水产养殖中经常遇到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判断成因。

如何判断「水锈」?

首先要从外部观察,水体表面有一层铁锈色的油膜,或者整个水水色呈铁锈色。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水体表面生成了油膜泡沫,所以才使得水体颜色呈铁锈色,像铁锈一样。情况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这就是所谓的「水锈」了,有的地方也称为「锈水」。

「水绣」是什么?

如果水面呈现红色,那很有可能是裸藻等藻类成为优势藻种,水体中大量繁殖的结果。这些水藻的分泌物与老化的死藻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状物质。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连续晴天,这是时候的特点是气温较高。水体内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大,晚上耗氧,因此上午容易出现浮头症状,中午和下午养殖生物趋于正常。水体变红也有可能是铁化物以及大量的铁离子的缘故,这种情况会呈现出「铁锈水」的颜色,是名副其实的「水锈」。

「水绣」形成的原因

有以下 2 个主要原因:①水体中的磷比例不对,使得藻类过度繁殖。②新加的水里面金属物质过高,特别是铁的成分高。

「水绣」的危害

如果是因为原因①引起的问题,在水体表面形成的油膜会阻碍水体接受阳光的照射,从而进一步影响光合作用。油膜也会阻碍水体与空气接触,使得水中的氧含量变低。如果藻类大量死亡,藻类所释放的读数会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或者使得鱼类的生长缓慢。

如果是因为原因②引起的问题,重金属的超标会导致鱼类慢性中毒,生理机能受到影响,严重的话会腐蚀呼吸器官,影响鱼类的呼吸和摄食等。同时,因为水体中的重金属超标,水中的藻类生长困难,难以肥水。

如何处理?

对于藻类异常的情况,可以采用生物控制措施。但请注意的是,切勿使用杀藻的方法。因为杀藻可能会产生大量毒素,一方面来自于杀藻的化学试剂,另一方面是来自于藻类死亡后所产生的毒素。因此,选择合适的微生物产品,利用生物技术来解决问题是首选。

对于铁或其它重金属超标的的情况,首选要设置一个「调水池」。如果条件不足,即便是实行简单的沉淀措施,都收到非常不错的的效果。有条件设置「调水池」的,将「调水池」设置为长条形,在「调水池」中间建几道回旋,方便实现逐级沉淀。如果在「调水池」中可以同时采用絮凝技术会更好,但请不要在养殖池中直接使用这种技术,应为重金属离子还是会留在养殖水中。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助题主解决问题。

蓝藻和泥皮怎么处理比较好?

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会出现蓝藻这种令人头疼的现象,处理不当会造成塘口的大量爆发,然后导致小龙虾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把蓝藻的危害搞明白,尽量在养殖过程中能够安全的处理好!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蓝藻分以下几种:淡水微囊藻、颤藻等。

淡水常见的微囊藻主要在:水体磷比较高、水温高、ph值高的时候成为优势藻。

蓝藻产生的原理:水体中的有机氨氮超标,有两个去向:一是转向氨氮,造成氨氮超标,引起小龙虾中毒。二是转向蓝藻,造成蓝藻大量生长。有机氮是蓝藻的主要营养源,在适宜的温度下就会很快繁殖成优势种群。由于投喂量过大,没有经常改底换水的和培菌的养殖户,随着温度的升高,底部有机氮开始大量耗氧分解,有机氮是蓝藻的主要营养源,还有养殖环境的恶化,池塘本身就非常适合蓝藻的生长,加上连续阴雨天,再有几天连续晴天,蓝藻就会大爆发!蓝藻一旦形成优势种群,就会严重破坏水体的营养平衡,所以在水体表层以下,其它藻类很多,水体清瘦,在温度高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烈,引起水体ph值急剧升高,每次升高,就会大量繁殖,大量繁殖以后,也会大量死亡,发出一股很难闻的腥臭味,消耗大量的氧气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毒素。按照危害性的大小,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等。其中以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微囊藻老百姓习惯称为蓝绿藻,夏季高温天气大量繁殖,在水体表面形成类似于油漆状的物质!下面大家讲解一下怎么样去预防蓝藻的发生:首先我们在塘口进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因为有的时候进水水体中本身就带有蓝藻,所以说在注水入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用大河的活水还有井水!

再者就是投喂饲料的时间,一定要先少投,然后要观察小龙虾的觅食情况,必须要每天都要巡塘,发现饲料不够小龙虾吃了,就要逐渐的增加饲料的投喂量,每次投的量必须要根据塘口的存虾总量来!每半个月要用芽苞杆菌和em菌来拌饲料,以便提供小龙虾的摄食量。

然后就是要经常对养殖塘口的改底,养虾先养底,精养塘口,残饵粪便较多,超过了水体自净的能力,就会造成水体污染,亚硝酸盐、氨氮超标,这就给蓝藻制造了生存的条件,勤用氧化性底改能够氧化塘内的多余的有机物,彻底切断蓝藻的生长源!

最后就是要管理好塘口的水草,水草长势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蓝藻的爆发,高温天气要做好水草的保护工作,多了就要割除,水草面积不得大于总塘口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为宜。在护草的过程中,还要经常检测一下水的ph值,因为蓝藻喜欢高的ph值水体,所以说要定期使用有机酸和芽苞杆菌等酸性微生物制剂,以此来调控养殖水体的酸碱平衡!谢谢大家,以上是我本人养殖七年的经验,分享一下,让广大养殖户多受益,少走弯路!如需更多养殖技术,请加我微信:wlz3870

psb是指什么标本类型?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是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的总称,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PSB同时也是 (英国)太平洋科学委员会(Pacific Science Board)的缩写等。在自然界淡、海水中通常每毫升含有近百个PSB菌,它们在水中光照条件下可直接利用有机酸、氨基酸、氨和醣类等有机物,并使自身得以增殖,同进净化了水体。

1、有效地将氨态氮、亚硝基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吸收,促进有机物循环,净化水质。

2、形成优势群落,维护水体微生态平衡,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预防水生动物发病,可克服消毒剂的缺点,有效降解水体的有害化学物质。

3、培养浮游动物,增加天然饵料,降低饵料分数。

4、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间接增氧。

5、促进水生动物生长速度,改善水生动物机体代谢,强化其免疫系统,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力。

6、蓝细菌与水体环境质量关系密切,在水体生长旺盛时,能使水色变蓝或其他颜色,并且有的蓝细菌能发出草腥味或霉味。湖波中常见的蓝细菌有铜绿微囊藻、曲鱼腥藻等。某些种属的蓝细菌大量繁殖会引起“水华”(淡水水体)或“赤潮”(海水),导致水质恶化,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7、在50亿年前,地球本是无氧的环境,使地球由无氧环境转化为有氧环境是由于蓝细菌出现并产氧所致。科学家们认为,植物中的叶绿体起源于细胞吞入的蓝细菌,并与之共存。现在生机盎然的生命世界,光合细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龙虾池里有蓝藻怎么办?

虾塘蓝藻最佳的处理方法是怎样的?

首先,蓝藻是水产养殖活动中少有的几个没有任何益处的有害藻类,这与绿藻有些区别,适量的绿藻形成的青苔孢子也能给小龙虾做饵料,而且还能遮风避雨。但是蓝藻一方面由于颗粒比较大,小龙虾无法吞食,而且蓝藻在繁殖老化和死亡腐烂的过程中还会释放神经毒素,能够毒死鱼虾,过量的也能够使人中毒,蓝藻爆发的最高境界就是水华,不过水华现象在我们这边虾田里还是没有见过,但是太湖和西湖每年夏季都会有水华现象发生。看上去就是绿油油的一片漆。

蓝藻爆发的条件:

1.高温天气:蓝藻在温度达到25°以上时,它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加快,明显要快于其他藻类。温度越高,速度越快。这样客观上也挤压了有益藻类的生存空间。所以,低温天气下基本上是不会出现蓝藻爆发的情况。这与青苔正好相反。

2.水体富营养化:作为浮游植物,蓝藻在有机质丰富,尤其是氮磷元素超标的环境下,会疯狂生长。

3.水污染:生活污水,雨水,以及工业污水,被农药化肥污染的田间水。这些水都是过肥的水尤其是被农药化肥污染的田间水,流入虾田对小龙虾有害,让蓝藻吸收后会爆塘。

解决办法:

1.立即换水,前提是必须保证外来水源安全无污染。稀释掉虾田里的蓝藻浓度。

2.建议多种植合适的水草,建议种植吸污能力强的轮叶黑藻和毛蜡烛,这样足量的水草一方面可以吸收虾塘过量的磷和氮,另一方面还可以吸附有毒的重金属残留物。最后水草覆盖还能为虾田水体增氧降温,客观上也能多少抑制蓝藻爆发。

3.化学改底+生物改底:由于蓝藻爆发一般在高温天气下,这个时间一般在五六月份之间,正是小龙虾活动的时候,不建议用生石灰改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可以作为消毒剂使用,但是它是酸性药剂,不适合富营养化的酸性环境底改,建议用碱性氧化剂改底,可以选择硫酸钠和次氯酸钠。

化学改底毕竟只是权宜之计,治本还是要用有益菌来营造正常的微生物循环,推荐em菌和芽杆孢菌,分解转化过剩的有机质。

结束语:等到温度降低,蓝藻也就渐渐消失了,因为它在低温环境下不适宜生存,所以只要做好平时虾田(塘口)管理工作,在高温来临时,就不会发生蓝藻爆塘的现象了。毕竟我们这里,藻类爆塘一般也就是绿藻中的青苔。

.

什么
山菅有毒吗如何水培君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