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有鳗鱼
中国哪里有鳗鱼,长江每年多少泥沙入海?
我们知道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进入新世纪以后,通过持续加强流域生态保护,黄河源头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升,年均输沙量已经降低到3亿吨,但从整体看黄河水的含沙量与我国其它大江大河相比,仍然居于首位,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仍然任重道远。而作为我国第一大河的长江,其每年的输沙量虽然比不上黄河,但是总体数量也很高,在长江输出泥沙的直接影响之下,在长江出海口处,仅用了1000多年的时间就形成了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而且其面积每年还在不断增大。
长江的分段以及各段的特点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全长6400公里,从西向东共流经八省二市一区,一共有数百条支流汇入长江干流,其流域面积达到180万平方公里,占据我国总幅员面积的18.8%。
根据长江所流经地质的地形地貌以及江面水流特点,可以将长江整体划分为四大段。第一段为源头区,即昆仑山到唐古拉山之间的广阔地带,其中北部源头为楚玛尔河,南部源头为沱沱河,这块区域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区内海拔很高,平均达到4500米左右,但是地形起伏较为平缓,植被比较稀疏,有较大面积的常年冻土带分布。该区域的所有河流是终汇入长江上游的通天河。
第二段是长江的上游,即从通天河至湖北宜昌,全长4500公里,这段是长江干流河道长度最长、地形变化最大、高差变化最明显、水力蕴藏量最高的区域。仅拿落差这一项来看,宜昌以上的长江干流(金沙江),从上到下落差值达到5000多米,占到整个长江总落差的95%左右。落差大、滩多流急、走向改变频繁是长江上游最显著的特征。
第三段是长江的中游,即从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全长近950公里,在这段中,长江干流由于地势变化越来越平缓,水流速度明显放缓,再加上该区域降雨量从西到东逐渐升高,因此干流周边水系越来越发达,汇入支流众多,水道及其交叉等变化是整个长江干流最为复杂的区域。
第四段是长江的下游,即从江西湖口至出海口,全长930公里左右,是整个长江干流地势变化最为平缓、流速最为缓慢、河道平均宽度最大的一段。由于这段所在区域最靠近海洋,因此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这里形成降雨的几率最大,所以水系也非常发达,河湖密布。
长江每年入海的泥沙有多少?长江不像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这样的区域,所以干流两岸水土流失问题远没有黄河剧烈。但是,由于长江上游海拔很高,而且水体落差很大,水流对河岸两侧和河底岩石的冲击力非常巨大,产生的水流切割、剥蚀作用非常明显,被剥落的岩石受到水流的冲击、相互之间的碰撞、摩擦,在长距离的输送下,岩石颗粒逐渐由大到小、由粗糙到浑圆,逐渐演变化细小的沙粒。
另外,在上世纪30-90年代间,由于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长江上游区域的植被也遭到了较大破坏,保水固土能力下降,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也直接加剧了长江水流中泥沙的含量。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建国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长江每年所携带的泥沙量高达4.9亿吨。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明显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对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区的生态保护也逐步强化,源头区、上游区植被覆盖度有了质的飞跃,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高。另外,再加上三峡大坝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实施,阻拦和沉积、排出泥沙的功能得到显现,于是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所含的泥沙量呈现整体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前后已经下降到3.3亿吨每年,而到了2010年以后,长江每年入海的泥沙量又下降到了2亿吨左右。
崇明岛的确每年都在增大河流的冲积作用是形成岛屿的四大成因之一,常发生在大江大河平缓的入海口附近,比如我国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亚马逊河入海口的马拉若岛(世界最大的冲积岛)。当来自河流上游区段所携带的泥沙,在进入下游之后,由于地势变得非常平缓,水流的流速变慢,在重力的作用下,泥沙就会发生明显的沉降,逐渐在下游的河床以及入海口处沉积下来。
特别是进入到入海口区域之后,江河水流的过水断面的面积一下子突然加大,同时径流会受到相对静止海水的巨大阻力,流速突然变低,运用艾里定律(水体推移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水体所携带泥沙的能力呈现指数级的下降,大量泥沙会在入海口附近沉积和聚集,最终向大海方向延伸陆地区域,或者形成冲积岛。
在1400年以前,长江的入海口还没有崇明岛的出现,在此之后,由于长江入海口位置、周围地貌的演变以及长江水流的共同作用,入海口处开始了“自然造岛”进程。只不过在岛屿开始形成的1000多年时间内,由于长江泥沙含量较低、入海口泥沙沉积受到海水扰动作用比较强烈,所以入海口的泥沙沉积作用不是太明显。
而在300-400年前,这种缓慢的沉积作用开始发生了质变,而推动这种质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海岸线的东移,也就是说一部分泥沙在到达入海口处就开始沉积,推动了陆地面积的扩张,从而使得长江入海口处变得越来越狭长,给予了泥沙沉积较为有利的时间、空间条件,同时也减弱了海水的干扰。于是入海口的中心处开始淤积了大量泥沙,慢慢形成了一个岛屿,面积还在不断增长,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后,崇明岛的面积增大了一倍以上,目前已经达到1270平方公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长江中泥沙的含量呈下降状态,所以崇明岛的面积增加趋势会有所缓和,但是总面积仍然会增加,目前每年扩大的面积在5平方公里左右。现在崇明岛的北部水道宽度平均还不到1.5公里,这里水深更浅,水流速度更慢,泥沙在这里的沉积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将极有可能与北部的启东陆地相连,那时它作为岛屿的身份也将不复存在了,将会成为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它的位置也会被长兴和横沙这两个“小老弟”所取代。
鳗鱼出生地?
答:鳗鱼出生地是江河入海口的淡水咸水交融的区域中。
在我国的产地有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以及台湾等省份,野生的鳗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闽江、珠江流域、海南岛以及部分江河湖泊中。淡水鱼类
主要性状 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状,后部稍侧扁。头长而尖,头长较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为大。吻短,稍扁平。下颌较上颌稍为突出,上下颌具细齿,唇厚,肉质。眼很小,位于口角之上方。
野生江鳗是什么鱼?
江鳗就是河鳗,是同一个物种,没有区别。河鳗是鳗鲡科动物鳗鲡的肉或全部。河鳗属鱼类,为辐鳍鱼纲鳗鲡目鳗鲡亚目鳗鲡科的其中一种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玉贤淡水沿岸水域。主要分布在长江、闽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和我国的江河湖泊。
长江白鳝哪里来的?
长江白鳝是从海洋中回游而来的。
白鳝学名鳗鲡,又称河鳗,就是鳗鱼,是一种降河性回游鱼类。在海里出生,而到江河里长大。
白鳝分布范围广泛,我国四大海域都有。我国江河主要分布在长江、闽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及江河湖泊中,江、浙、闽、广四省较常见,白鳝最大可以长到1公斤重,其营养价值高,是名贵的上等鱼。
江苏鳗鱼品种?
花鳗鲡
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俗称麻鱼、鲈鳗等,是我国珍贵的食用鱼,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必需氨基酸。
产地:花鳗鲡分布于我国长江下游及以南的钱塘江、灵江、瓯江、闽江、九龙江、广东、海南岛及广西等江河。
海鳗
也叫白鳗,是海水中鳗鱼的总称。海鳗浑身布满细小的刺,和其他鳗鱼相比,海鳗皮脂薄,更适合做汤。
产地:我国沿海均产之。主要渔场为浙江省的洞头、大陈岛、鱼山、嵊山沿海;江苏省吕泗、连云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