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饲原则有哪些
投饲原则有哪些,赤眼鳟生态养殖技术?
1.3月5日放养规格12~14厘米、尾重30克左右的赤眼鳟鱼种,5号池 3000尾、亩放750尾,7号池5500尾、亩放786尾,同时配放规格100克左右的花、白鲢150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消毒鱼体。
2.套放青虾。试验池定产每亩仅400千克左右,其中赤眼鳟为300千克,花白鲢100千克,所以水质条件相对较好。青虾与赤眼鳟也有相似的水质要求,为套养青虾创造了基础条件,而且繁殖的虾苗也为赤眼鳟提供了天然的动物性饵料。每亩放养2000~3000尾/千克的幼虾4千克左右。 使用的饲料为通用型精养鱼配合浮性颗粒料,粗蛋白含量3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池鱼体重的3%~5%,具体投喂量以投料后25分钟基本吃完为准,实行定点投喂,将饲料投喂在用毛竹围成的方框形食台中。赤眼鳟具有明显的追食习性,所以定点投喂特别易于驯化,一般3天即可由撒喂收缩到食台。
除了每天投喂浮性颗粒饲料外,结合赤眼鳟喜食青绿饲料的食性,在池塘中保持一定浮萍或每天适量投放,以满足赤眼鳟对青绿饲料的需求。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附近无污染源,保水性能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面积2亩~5亩左右为宜,水深1.2米~2.0米。池水要求“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左右。
二、池塘消毒进水
池塘应清除过多的淤泥,冬季干池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化浆100公斤~150公斤消毒,消毒10天~15天后每亩可施放经发酵腐熟的粪肥200公斤~300公斤打基肥,然后用60目筛绢过滤进水。
三、鱼种放养
选健康活泼的优质苗种。鱼种放入前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主养成鱼的池塘,一般每亩放养冬片鱼800尾~1200尾,混养塘每亩的放100尾~200尾。
四、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赤眼鳟属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旱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主养池塘,采用全价配合颗料饲料为好,赤眼鳟的饲料粗蛋白的含量大致30%左右,还可捞取细绿藻及柔嫩、新鲜、适口的水草、黑麦草、蔬菜叶等作为辅助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8%。一般上、下午各投一次。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的投饲原则,还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6月~7月及9月~10月摄食较旺盛,盛夏稍缓。
2.水质调控。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2小时,晚上视天气情况适时开增氧机,以防鱼类浮头。pH值保持在7~8.5之间。在养殖中、后期(特别在高温季节),要及时更换新水,使池塘水质保持清新,透明度控制在25厘米~40厘米。10天~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15公斤全池泼洒一次,使池水呈微碱性,以利鱼类的生长和鱼病的防治。有条件的养户可根据池塘水质、水温等情况,每隔12天~15天左右施用EM液、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有效改善水质状况。
3.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清除渔池周围的垃圾,食台(场)上的残饵,水面上的漂浮物等,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1.每月泼洒一次氯敌杀菌宁进行水体杀菌消毒。
2.20天左右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10千克。
3.高温季节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
4.对鱼病做到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整个养殖期间仅在6月中旬7号池发现一次锚头蚤寄生性病害,立即使用阿维杀特杀虫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很好。 5号池鱼、虾总产量1703.6千克,亩均425.9千克。其中赤眼鳟亩均302.7千克,平均尾重416克;花、白鲢亩均103千克,平均尾重710克;青虾20.2千克。
7号池鱼、虾总产量2874.9千克,亩平均410.7千克。其中赤眼鳟291.5千克,平均尾重385克:花、白鲢102.2千克,平均尾重730克;青虾17千克。 1.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为主,配以浮萍和套养青虾提供天然动植物饵料的组合形式,有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降低了饲料系数。
2.适当降低单产水平,配以滤食性鱼类、套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和以加注新水为主的水质调控技术,体现了生态养殖的综合效果。
怎样进行鳝种的驯食?
黄鳝养殖,引种后,训食是最关键的一关,处理不好,大量的死亡,可谓损失惨重,所以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训食; 养殖黄鳝需要有以下几点: 1、良好的种苗 2、有充足的饵料 3、良好的技术 4、配套设施齐全; 5、良好水质 黄鳝的驯饲: 鳝种刚人池的开失3一4天不投何料,使其腹中的食料消化排泄而成空腹。然后将池水排干,再加入新鲜水,这时,黄鳝处于饥饿伏态,就可以在晚上进行引食:,引食饲料一般采用黄鳝最爱吃的蚯蚓、蚌肉等,而后逐步让黄鳝摄食配合饲料。引食投饲量第1次可为鳝种总体重的1%~2%,第2天早上检查,如果全部吃光投喂量可增加到2%~3%,如水温在20一24℃时投饲量可增加到3%~4%。如当天的饲料吃不完,第2天早上要将残饵捞出,就不再增加投饲量。一般6灭以后就可以完全正常投饲。 饲方法投饲要做到“四定”、‘“四看”的原则。 ①“四定”:四定为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定时: 水温2{)一28℃时,上午7一8时,下午5一6时,各投饲1次。 定量: 水温20一28℃时,日投量,一般鲜活饲料为黄鳝体重的5%一105配合饲料为2%~3%。具体还要根据“四看”而定。 定质: 饲料要新鲜,最好是鲜活料:黄鳝很贪食,往往一次会吃得很多,或将大块饲料吞人腹中,造成消化不良,几天不摄食,严重的还会胀死。因此,一定要将饲料切碎。 定位: 饲料投放点应固定,投词点尽可能集中在池的进水口,这样。饲料一下水,气床就流遍全池,诱使黄鳝集中摄食。 ②“四看”:四看为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食欲。 消毒防病: 防病药物选择通过国家GMP验收的专用药物,“鳝宝”系列药物专注于黄鳝养殖,在药物的选取、制剂的处理等方面,充分考虑黄鳝的生理特点,解决了由于鱼药刺激性强、异味重等原因,导致在养殖中引起死亡等弊端。 刚购回的鳝苗,笼捕鳝或从野外收集的鳝苗,入池养殖前应用“鳝宝杀毒先锋”浸泡消毒。养殖过程中经常添喂大蒜素能有效的防治肠炎、赤皮、出血症,以及暴发性传染病等常见病。每10-15天进行1次鳝体消毒,用“鳝宝杀毒先锋”和生石灰交替使用。每月投喂1次“鳝宝烂皮出血散”、“鳝宝病毒清”和多种维生素(连喂3天)。每隔50-60天左右在喂料中添加“鳝宝肠虫清”,防止体内寄生虫。 祝你成功!!
钓到的赤眼能养得活吗?
能养得活。
赤眼鳟属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旱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主养池塘,采用全价配合颗料饲料为好,赤眼鳟的饲料粗蛋白的含量大致30%左右,还可捞取细绿藻及柔嫩、新鲜、适口的水草、黑麦草、蔬菜叶等作为辅助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8%。一般上、下午各投一次。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的投饲原则,还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6月~7月及9月~10月摄食较旺盛,盛夏稍缓。
小白鲳鱼可以人工养殖吗?
可以。
淡水鲳鱼由于食性杂、食量大,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为了使它快速生长,获得高产高效,应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将豆粕、鱼粉、四号面粉及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颗粒料投喂。要想达到鲳鱼快速生长、提早上市和售得好价的养殖目的,颗粒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达到30至35。因此,在饲料加工时应适当增加鱼粉和豆粕的比例。投饲遵循“四定”原则。每天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的投量占40,下午占60。5至7天调整一次投饲量。实际投量应视天气、水温和吃食情况作适当调整。如遇到阴雨闷热天气,要适当减少投饲量。
雅罗如何饲养?
1、池塘条件:池塘水深一般应不少于1.5米,2米以上水深最佳,以利于保持盛夏期的水体清凉;水源充足,最好为自流排灌,利于高密度养殖,水源不足的池塘要配备增氧设备;池底质要求不高,最好是新塘底或淤泥较少的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
2、放养前准备:在放养前10天左右,将池塘清塘消毒,清除野杂鱼,放水入塘注意将野杂鱼的卵及幼鱼随水带入,否则雅罗鱼的生长会受到影响或被残害,以提高成活率。
3、养殖模式:目前一般实行主养,搭配少量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主养时最好做到微流水或定期注水。该鱼对水质、饲料、溶解氧的要求与鲤鱼相似,一般每亩放养体长3~5厘米鱼苗1000~1500尾,搭配鲢鳙30~60尾。
4、投饲及日常管理:该鱼对人工投喂颗粒饲料抢食性强,在鱼苗放塘后每天驯化投喂2~3次,每次1小时左右,逐渐使鱼群集中于饲料台抢食。投喂的饲料应适口,蛋白质含量30%以上为宜。日常管理主要是注意调节水质,保持较高的含氧量,以利于其快速生长。投喂和管理得当,当年个体可长到500克。
5、病害防治:该鱼目前在池塘养殖中很少有病害,在幼苗阶段发现有寄生虫病,常规药物即可治疗。一般防病原则是:定期投喂药物饲料。方法是饲料颗粒在投喂前用大蒜素等防治肠炎类的药液浸泡后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