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杀死小瓜虫
如何杀死小瓜虫,鱼身上为什么有黑色的点点?
身上有黑点,应该是是的得了黑点病。头变小,都是因为黑点病引起的。 黑点病又名小瓜虫病黑点病,这种病在养鱼时经常出现.什么季节都会出现的喔!
! 春秋季节最易发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注意,如果是金鱼这样的冷水性鱼,就不能升温,只能用药。
由于昼夜的温差大,未添置恒温设备的鱼缸里的热带鱼最易得黑点病。,热带鱼得此病后,先于鳃盖和各鳍条上长出细小黑点,然后长满全身,后期体表粘液增多,黑点成黑色囊肿泡状,似覆有一层黑膜。
病鱼往往活动明显减少,浮于水面或群聚一隅,若不及时治疗,则会日渐消瘦直至死亡。 要对付黑点病其实十分简单,除了可以采用水族店里有售的专治黑点病的药品之外,也可以采用经济、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按照本人的治疗经验,可用孔雀石绿使鱼缸的水呈微蓝即可,连续2天亦可杀死小瓜虫,1—2天后,水中的微蓝会自行消失。
也可以用1--2%的盐水浸泡鱼体10--20分钟,连用几天就会好了,也可以用专治黑点病的鱼药,如:白点净,效果显著。
困水如何避免小瓜虫?
困水加温可以避免小瓜虫,因为小瓜虫不耐高温,三十度以上就会死去,故困水时加热,保持水温三十度以上,连续三天以上,就会杀死小瓜虫。所以困水加温可以避免小瓜虫。
冷水鹦鹉白点怎么解决?
鹦鹉鱼身上的白点,是小瓜虫,一种常见的水生寄生虫,危害性极大。用土霉素杀寄生虫,当然不靠谱。治疗方法其实很简单,将鱼缸中水温提至三十度以上,就可以杀死小瓜虫,这种方法治疗热帶鱼所患的白点病,最快捷有效。其次,可以用白点净或者硝酸亚汞也能杀死白点病。鹦鹉鱼患白点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水体太脏了,二是鱼缸水温过低造成的。换水升温就能解决问题。
金鱼嘴上有白色东西是怎么回事?
也可能是白点病,你看一下资料分析一下,因为我看不到你的鱼啊。
白点病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编辑本段简介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4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分裂繁殖,一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度的依赖很高。白点病是由纤毛虫感染引起的。最初表现为在鱼体的某一个部位有一些白点,数天后白点会蔓延到全身,表现为常卧在水族箱底静止不动,食欲不振,有时在增氧泵的注水处浮游,忽然有狂游的动作,后期,鱼身有大量的白浊黏液分泌,鱼常用身体擦箱壁,严重时鳞片大量脱落。白点病发病率高,传染快,常发生在初春、梅雨、初秋气温变化大的季节。鱼移箱或水温过急的变换,都会引发白点病。白点病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高。如到了后期,因被感染的鱼食欲减退,体质下降,很容易印发别的疾病。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及早发现是最重要的,较轻的症状,可以把鱼捞起,放入30~32℃温水中,因为白点虫在这个水温中不能生长。另外还可以用10%的食盐水兑1000千克水进行药浴,连续3天,即可治愈。编辑本段治疗 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编辑本段防治 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6)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如果是白点病就要马上治疗的啊淡水养殖鱼类中孢子虫怎么防控?
鱼类孢子虫病是近几年发病率极高的鱼病,对养鱼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危害鱼类的粘孢子虫种属很多,虫体较微小,在发育过程中都产生孢子。且粘孢子虫寄生非常广泛,几乎对每种鱼各种器官都能感染,甚至在同一条鱼的同一器官内有数种粘孢子虫寄生。
粘孢子虫常引起鱼类发生严重的流行病。
孢子虫病,目前已成为鱼类养殖的一大障碍,治疗相当困难。
一是在鱼体内形成的孢襄坚韧的外壳外用药物很难有效,特别是在这个阶段往往是药的品种用的越多,药量越大,鱼的死亡越严重。
二是孢子虫的孢子从鱼体释放到水体中,只要被鱼吞食或从鱼体的伤口处进入,就能在鱼体内继续繁殖,继而爆发。
三是孢子释放到水体后被水生寡毛类如水蚯蚓吞食后,在寡毛类的体内繁殖成千上万的放射孢子。进而危害鱼类。
病鱼的症状
患有孢子虫病的鱼,由于体内机理失调,食欲不振,鱼体皮肤或鳃部组织受到破坏,被细菌感染而腐烂,导致鳃组织呼吸机能受到阻碍,病鱼最终死亡。外表病征不太严重的病鱼,往往作波浪式旋转活动,表现出极度疲乏无力的样子。
严重的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经常跳出水面,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最终死亡,所以这种病又称之为疯狂病。
粘孢子虫病的防治
现在渔药市场上治疗孢子虫病的药物很多,外用与内服的都有,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都不能有效杀灭孢孢囊,只有杀掉孢子虫的营养体,达到治疗的目的。基本没有能够有效驱除体表、鳃上孢子虫胞囊和控制体内孢子虫发育的外用药。
外用药 :
(1)0.1%浓度的晶体敌百虫浸洗10分钟。
(2)10ppm高锰酸钾浸洗15分钟。
(3)使用晶体敌百虫0.5-3ppm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甚至三次。
(4)80%敌敌畏10ppm浸泡来糠或鼓皮投喂,连续3天,并泼洒0.5-3ppm敌百虫;
(5)每1万尾鱼种或10kg吃食鱼用硫磺粉75g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8天。
(6)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1.2ppm加0.7ppm硫酸铜合剂一次,
(7)市售专杀粘孢子虫药物。
内服药:
用0.15%——0.2%的盐酸左旋咪唑或0.15%——0.2%盐酸氯苯胍药饵连喂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