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用什么饵(鱼塘养鱼可以大小配套养吗)
黄鳍鲷用什么饵,鱼塘养鱼可以大小配套养吗?
大家好!我是天数茫茫A,很高兴就“鱼塘养鱼可以大小配套养吗”这一问题,谈谈我对鱼塘养鱼的一些看法。鱼塘养鱼,是我们常见的淡水养殖的主要养殖模式。鱼塘养鱼投资小,见效快,非常的适合普通农户经营,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在长期的鱼塘养鱼过程中,人们总结出了鱼塘养鱼的核心技术,即“水,种,饵,密,混,轮,防,管”这八字精养法。其中“水,种,饵”是养鱼的基础条件,而“密,混,轮”则是养鱼的技术措施,“防与管”则是指养鱼的日常管理和保障。从这八字精养法中可以看出:鱼塘养不但要大小搭配,而且还要不同品种混养。因为“混”就是指混养,它即包括多品种混养,也包括不同种类,不同年龄和不同规格(大小)的鱼类混养。同时正是有了不同年龄和不同规格(大小)的混养。才能实现养鱼的“轮”。(一)鱼塘混养的好处。鱼塘混养是养鱼的基本技术,鱼塘混养不但能提高池塘养鱼的产量,还能充分发水体的自然潜能。
①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我们常按鱼的生活栖息空间,把鱼类分为:上层鱼类,中下层鱼类和底层鱼类。将生活在不同水层的鱼类混养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鱼塘的各个水层空间,同单养一个品种的鱼类相比,增加了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从而提高鱼塘的鱼产量。常见的上层鱼有鲢鱼,鳙鱼。中下层鱼有草鱼,团头鲂等。底层鱼类则有青鱼,鲤鱼,鲫鱼等。②混养合理利用饵料。
混合养鱼使鱼塘的鱼表现出多样性,那么其食性也多样化。水体中单一的鱼类无法有效利用各种配合饲料以及生物饵料,而混合养殖则能有效的避免这一缺点,例如,草鱼能利用水草,青鱼能利用池中的螺,蚌等,而鲢鳙则能利用各种浮游生物等。如果将这些鱼混养在一起,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池塘的各种资源。③混养能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
混养能充分发挥鱼类之间的互利关系,使水质稳定,有利于各种鱼的生长。混养不但使鱼生活空间上中下互补,也能使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之间食性互补。例如草鱼,青鱼,鲤鱼,以草类底栖动物等为食。而它们的残饵与粪便形成腐屑食物链,可以为鲢鳙提供优质的饵料,而鲢鳙的采食,同时又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从而又能促进近草鱼,青鱼,鲤鱼的生长。④混养能获得成鱼和鱼种双丰收
不同规格的鱼混养在一起,即可以获得成鱼的丰收,也能解决来年放养鱼种的来源问题,既能节约养殖成本,又能节约专门培养鱼种所需的鱼池等。当然放养不同规格的鱼,也为轮捕轮放提供了前题保障。(二)如何混合放养1,如何确定主养鱼与配养鱼鱼塘混合放养,需要有主次之分,也就是要有主要养殖品种和搭配养殖品种。首先选择主养品种,一定要结合当地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等来选择主要的养殖品种与配养品种。其次放养应结合池塘条件来选择。例池塘较大,而且水质肥沃,则应以滤食性鱼类为主。而如果水质清瘦,则可以草鱼,团头鲂等为主。另外主要养殖品种,可以根据可获得的饲料资源来选择。如当地青草资源丰富,可选择养殖草鱼为主,而如果有丰富的田螺,河蚌等资源可以养青鱼为主等。2,混养的原则①混养一般应有1~2种鱼为主养鱼,同时适当搭配一些其它鱼类。②滤食性鱼类和非滤食性鱼类之间,要有合适的比例。一般以非滤食性鱼类为主的鱼塘,其放养比例大约为1:4即可。③上,中,下三层鱼放养比例一般在4:3:3即可。另外上层鱼中的鲢鳙比一般4:1左右为宜。④同样条件下,混养种类多比混养种类少的,其生态系统弹性更好,缓冲力更大。故可适当多放一些鲤鱼,鲫鱼之类生产潜力大的品种。⑤在成鱼池套养鱼种,是获得大规格鱼种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在夏花鱼苗出来后,放入鱼塘进行混养。(三)混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混养虽然能增加鱼塘水体的产量,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混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培育鱼苗不宜实施混养。
培育鱼苗就是指鱼从卵孵出来,饲养一个月左右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夏花”(寸片)养殖。因为这段时间,鱼的食性差不多,混养也无优势可言,而且鱼苗出塘还不易操作。因此一般夏花培育不建议混养。②养殖有肉食性鱼类的鱼塘,不建议套养小规格鱼种。
肉食性鱼类不但采食人工饲料,同时也会吃鱼塘里的比自己小的鱼类,有时甚至是同类相残,例如乌鱼,鲶鱼等。所以主要这些鱼类,就不建议套养其它鱼类了,当然即使是比它们小的同类鱼,也不建议养在一起。如果套养就相当于给它们投活饵罢了。③同食性的鱼类不建议套养。
食性相同的鱼,虽然它们品种不同,但食性相近,如果混养在一起,不但起不到互补作用,甚至还会引起抢食,防障其生长。例如,同为草食性的草鱼与鳊鱼混养。同样以浮游动物为主的鳙鱼与鸭嘴鱼饲养等。总结,鱼塘养鱼不但可以大小混养,而且还可以多品种混养,这样不但可以发挥出鱼塘的最大生产效能,还能使我们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混养除了应根据,鱼的生活习性特征,食性以及规格等混搭外。还应结合池塘以及自身的饲料来源等,具体情况实施。天数茫茫A个人意见仅供参考。黄脚腊饵料钓法?
黄脚腊可能很多钓友都没听说过,它又名黄鳍鲷,是偏爱钓围的钓鱼人最爱的一种鱼,也是比较容易钓获的鱼,那么钓黄脚腊有什么技巧呢?跟着本文来了解下。
钓黄脚腊的钓组
1、钓竿:3.6-5.4米都可,大一点的可以遛鱼,小的可以直接入护,硬度以中等偏硬为佳;
2、鱼线:黄脚腊的冲击力不算大,可选择普通的2.0-3.0为主线,1.2-1.5号为子线,因为黄脚腊的牙齿比较锋利,如果太细很容易磨断;
3、鱼钩:鱼钩可选择4-5号的伊势尼钩,有没有倒刺都可以。
钓黄脚腊的饵料
1、可以直接用自制的蜜汁虾仁作钓;
2、采用活的青虫取3-4cm,然后穿一头,让另一头蠕动起到诱鱼的效果;
3、直接选择冷冻饵,例如赤尾青等混合搓好挂钩即可;
4、使用粉料饵要以腥香味为主,可选择奇腥、蓝鲫、大福寿、虾粉、腥鲫等,香味饵可选择大物、速攻2。
钓黄脚腊的窝料
作钓黄脚腊的窝料使用原则不能比饵料的味道重,最好选择比较纯天然的淡香味,例如鸡饲料、花生夫等。
钓黄脚腊的方法技巧
黄脚腊的摄食比较谨慎,一般会反复两次吞吐,如果没有情况才会含着饵料一边走一边吞,如果在作钓时有浮漂出现轻微的顶顿,然后再黑漂,这时候的抓口要等到浮漂沉入水中3秒之后再起竿,这样中鱼率比较高。一般情况下钓黄脚腊的调漂方式为调4钓2,也可调平水钓2目。
上述就是钓黄脚腊的方法技巧,主要是从手竿作钓详解,其他矶钓、筏钓等有兴趣的钓友也可尝试下。此外黄脚腊的腹背有刺,挣扎的时候很容易扎伤手,所以在作钓黄脚腊的时候最好带上专业的手套,切勿空手取鱼。
请问在牡蛎排筏钓黑鲷黄脚立等鱼?
我的日常钓点都是牡蛎排,这问题我来解答最为合适!
牡蛎排在我们当地有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在海中间用大泡沫块用绳子串联悬浮在海中间养殖的。第二种是内湾,避风港内或者咸淡水交界处,这些水比较浅的位置,用竹子搭建出来的类似瓜棚一样的架子。第三种是原本的养殖鱼排,因为各种原因不养鱼了,用来吊养牡蛎。第四种是用竹子搭配泡沫块悬浮在海中间养殖的。
(温馨提示:内容较长,可以收藏起来闲暇时细品)其实牡蛎排作钓是不是适合打窝?跟钓法、钓点、水流都有很大关系,所以开头把牡蛎排分成几种是因为各种牡蛎排的作钓方式有区别,我们先把它区分开来方便后面讲述什么样的情况适合打窝。
鱼排型牡蛎排守钓
矮棚牡蛎排、悬浮养殖区船筏打游击
筏钓打窝的方式
鱼排养牡蛎--排筏其实筏钓鲷鱼我个人并不喜欢打窝,我更喜欢打游击战,一个位置下钩钓几竿,上鱼多下几竿,没口就换着位置钓。
但是有些牡蛎排它的面积不大,或者搭建得并不方便走动,我们又是直接到排上去钓,这些牡蛎排往往一组排的面积没有很大,所以这样的位置就需要打窝,尽量将顺流而下这一条线上的鱼都诱过来钓!至于打窝的方法和思路我们后面说!
矮棚、泡沫悬浮养殖区船筏打游击搭建矮棚的牡蛎养殖区一般都在内湾浅水出,就算搭建有棚顶的也不能上去,往往满朝的时候海水会没过棚顶,这些位置养牡蛎,之所以需要搭棚就是怕水位过低的时候,牡蛎串没入泥土中导致牡蛎的死亡。这样的位置它往往就是缓流区,大潮天水流急,只要水深合适这些位置就是理想的钓位!
泡沫悬浮养殖区更是无处落脚,唯一的选择就是船筏,只要有条件船筏或者能高效挪动位置的都不建议打窝,因为打窝的收益并不很高,在牡蛎排(养殖区)作钓的主要目标一般都是黄鳍鲷和黑鲷等等鲷鱼。
它们都有巡游性,经常钓鲷鱼的钓友就会有这样的体验:下钩之后这钩饵被吃掉了,抬竿没挂到鱼的情况下,同位置再下竿很快就会吃饵。同一位置钓几条之后,再守很久都不见鱼口了!所以我认为牡蛎排筏钓鲷鱼,打窝的收益不高!
筏钓打窝的方式在一些实在不方便挪位置的牡蛎排作钓,因为位置的限制,不打窝效率确实很差,在这样的位置,不得以我也会打窝,通过从钓位处投下窝料,顺流而下,将一条线上的鱼诱过来钓,但是打窝要有策略性,如果如同矶钓那样一勺勺打下去的话,经过水流的冲刷,没到底就被流水冲走了,不但起不到诱鱼的目的,钓位上的鱼还会顺着窝料而去!
打窝思路在牡蛎排作钓,死流钓况是非常差的,所以我首先就排除了死流这个状况了。那么在流水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是2个部分:1、粉状雾化顺流而下,把一条线上的鱼都诱到点位上来。2、颗粒状留鱼,把诱过来的鱼留在钓位上。
目标鱼定为鲷鱼,是典型的底层鱼,为了不乱窝,窝料的选择就需要是大比重的,这样窝料才能快速到达底层,窝料的搅拌的时候要干一些,只要能握成团即可,窝料越湿,它的雾化就越快,比较干的窝料团,可以保证窝料抵达底部之后才开始膨胀,雾化,爆开!
爆开之后窝料里面的粉状物顺流而下,起到将鱼诱过来的作用,而窝料里面的发酵玉米,南极虾,等等颗粒物会有相当一部分存留在钓位上,起到留鱼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到源源不断,边钓边诱的效果。
窝料开竿之前先打几团,然后上一两条鱼就打一团,开始的时候,可以握大团一些,后面补窝的时候可以稍小一些的窝料团,核心就是少打勤打,思路明确,直击目标水层!
牡蛎排筏钓鲷鱼,有条件打游击的情况下,还是打游击,有口多钓几竿,没口及时换位置,没有条件,或者不方便换位置的情况,打窝选大比重,以快速抵达底层,水层针对性明显,诱鱼留鱼两兼顾,少打勤补诱钓同步!
以上内容是老澎个人经验总结,如有错漏欢迎补充指正,我是一个爱分享的钓鱼人,喜欢钓鱼的朋友还请 点赞 关注 ,听说关注朋友都已经爆箱了哟!
水产养殖一年到头都在调水?
都知道调水重要,正确的调水方法是什么呢?
一、调水调什么? 调水说简单,也简单,就像这个名词一样,直接解释就是调整水质。说复杂,那可就真复杂了,因为“水质”就是一个庞大的复杂概念。
从生物学角度讲,调水涉及到养殖水体内多种生物共生条件的调整。说白了就是养殖水体内,藻类、菌类、昆虫、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相互依存、相互抑制/促进的环境调整。
从生态学角度讲,调水就是尽量保持接近“自然生态”条件,保持生物多样性。事实证明,维持在 “我们人类认为的理想人工环境”中进行生产,往往难以维继,甚至会造成很大的“生态危机”。这是我们对“自然”的认知还差很多,我们几乎还没有建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正确认知和深刻理解。
从生产学角度讲,调水就是尽量调整养殖水体中营养物质、物理化学环境参数等的变化,使之利于水产养殖生产,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事实上,这个角度是最狭隘的角度,只不过是人类满足自己欲望的一种追求。基于这种思维研发或采取的措施,往往都会顾此失彼,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所以,说了半天,调水调什么呢?个人认为,调水就是在生产条件下,以尽量贴近自然的方法,建立适于养殖目标的养殖水体环境。也就是,把养殖水体中生物平衡、物质平衡调整到满足或者促进养殖目标的水平。
二、为什么调水?
那么,为什么要调水呢?实际生产中,由于养殖者不断追求、市场不断需要,于是,大量的“人工干预”介入到“自然生产系统”中,养殖水体的环境会快速变化,我们也就不得不经常“调水”。
天气变化,需要及时调水。天气剧烈变化,特别是暴雨/连续阴雨后,出现太阳暴晒的热天,水体在藻类、菌类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引发养殖水体缺氧是经常发生的;养殖水体分层,底部恶化加快,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物质累积量增加,极易诱发各种疾病。可见,天气剧烈变化后,需要调水。
不同阶段,需要及时调水。例如,养殖前期“肥水”就是一种调水方式。养殖中后期,由于大量投料,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快速、大量累积,采取稳定水质、降低亚硝酸盐的措施,是另一种调水方式。
三、什么时候调?
调水不是目的,稳水才是根本。这是我们在进行调水时,要建立和坚持的概念。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养殖动物是不可能生长好的,更不用说高产。这样看来,调水的时机就很重要了,追着水质变化以后再调水,永远是被动的,且水质永远是“不稳定的”。
调水,也要走在水质变化的前面。根据养殖水体的变化规律、天气变化后水质变化规律、养殖水体内生物变化规律、养殖动物生长进程规律、饲养管理变化规律等,采取预防、及时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微调”结合,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性”。这就是调水的“适宜时机”。
调水的时机,有固定的,也有临时的。具体的调水时机,是根据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养殖者的经验,及时调整的。例如,台风来临之前,必须要事先采取适当措施,稳定养殖水体水质,预防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台风过后,还要及时跟进,采取必要稳定水质措施。
四、怎么调水?
调水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技术。而对各种物质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养殖各阶段的正确理解,采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正确的产品”,才能调好水。一句话,在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是调水的基础。
例如养藻,水产养殖的都知道,好藻好水。藻类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养的。光合作用是需要足量的二氧化碳,而在养殖水体中,二氧化碳则主要是以碳酸氢根和碳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这就一定要涉及到水体中的一些指标了,一是硬度,二是总碱度。碳酸根与碳酸氢根的量,反应出的就是总碱度的高低,总碱度越低,越不利于藻类的生长。这是培藻前要正确理解的基本要点。
例如培菌。细菌有自养型与异养型之分,碳与氮对细菌繁殖有影响的就是异养型细菌。细菌自身碳氮比大概是五比一,这意味着,当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同化一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的细胞体;而在同化的过程中,能量又是通过有机碳获得,且同化一份碳所消耗的有机碳是4份,也就是说,同化一份氮,消耗的碳是5份,而有机碳是20份,加起来碳与氮的比例就是25比1。
现在鱼塘、虾塘投的饲料,往往蛋白很高,大多饲料蛋白都在30%以上,一般饲料的碳氮比在9-10。在养殖中,饲料中的氮约有70%都没有被利用,而这些氮都是造成池塘氨氮、亚硝酸盐升高的根本来源。这些氨氮、亚硝酸盐需要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微生物要高效的分解、转化氨氮和亚硝酸盐,必须要有足够的碳源。
养殖水体中,碳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光合作用,再一类就是饲料。当碳不足,就需要通过人工方法去补充。像葡萄糖、红糖、糖蜜都是碳源。这也是养好菌、调好水所必须要知道的基本知识。我们都知道水产养殖中的一句话是,养成靠养藻,高产靠养菌。
养殖水体消毒,是大家经常做的一项“工作”。其基本理念是,由于养殖水体中含有大量杂菌或有害菌,通过“消毒”,“杀灭有害菌”,以减少对养殖动物的不利影响。于是,在水产养殖中,进行了大量“水体消毒”动作。
消毒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要明白,消毒的目的什么,怎么做,后果是什么?比如说,池塘进水完成后,施用漂白粉、溴氯海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水产常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这无可厚非。但水体消毒后2-3天,待消毒剂药效基本消失后,施用浮游微藻营养素和有益菌制剂培育基础饵料生物,使水色呈豆绿色、黄绿色或浅褐色,营造藻一菌平衡的良好养殖生态环境,给虾苗或幼虾提供优良的生物饵料,促进虾苗健康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对于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水体消毒,这就是人见人智的事了。本人不建议经常进行水体消毒,在本人自己的实际操作中,除非极特殊情况,不再进行消毒处理。完全依靠综合生物技术集成的调水手段进行调水。
所谓调水,还涉及到很多问题,这里不一一累述。但本人需要强调的是,充分认知和理解水质、养殖动物、自然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配合自己的经验,建立适于自己操作、适合于自己池塘特点、适于养殖动物特性的一套调水措施,才是“调水”的实质,也是达成养殖成功目标的适宜方式。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什么海鱼便宜又好吃呢?
我喜欢吃鱼,尤其是海鱼。因为在俺们沈阳这地方,市场卖的海鱼品种很多,而且还便宜。便宜又好吃的海鱼,我觉得有以下几种,也是我经常做的。
小黄花鱼我特别爱吃这这种小黄花鱼。小点的五六块钱一斤,稍微大点的十块钱一斤。买回来,把内脏去掉,用料酒咸盐腌制二十分钟。然后裹上一层薄面粉,点中小火,开始煎。两面煎得金黄酥脆,里面的肉质白嫩,真个是外焦里嫩,喝点小酒,配上一碗大米水饭,美得很。
青鱼青鱼在我们沈阳很常见,而且非常便宜。最低的价格,十块钱三斤,平常也就是四五块钱一斤。青鱼的肉质很厚,但刺多。可以煎着吃,也可以炖着吃。煎鱼要多放点盐,让它入味,就玉米面饼子吃,特别香。我喜欢炖着吃,炖鱼的时候,里面放点五花肉,再抓把生黄豆放里面,既下酒又下饭。
海鲈鱼海鲈鱼要比江鲈鱼个头大,价格更便宜些。在沈阳,鲈鱼便宜的时候八九块钱一斤,贵的时候十五左右。鲈鱼的肉质肥美,特别适合清蒸。而且做法特别简单。收拾好的鲈鱼,膛里塞进葱丝姜丝,上锅蒸八分钟。然后把葱姜丝拿掉,水倒净。再重新切好生葱丝姜丝码到鱼身上,起锅烧热油,淋到鱼上,最后浇上蒸鱼豉油,这就得了!
燕鲅鱼鲅鱼的品种挺多,我觉得燕鲅好吃也不贵。燕鲅在沈阳便宜的时候十块钱左右一斤,现在得在十五左右。燕鲅的肉厚刺少,适合家炖,也可以煎着吃。我愿意先煎后炖,多放点油,多放重调料,要不这鱼做不好容易腥。家炖燕鲅,特别下饭,一碗白米饭,就着鲅鱼,甭提多美了。
带鱼带鱼在我们这,又管它叫刀鱼。窄的几块钱一斤,宽的二十左右一斤。窄的适合炸着煎着吃,宽的适合红烧或者家炖,酱闷。我是爱买不宽不窄的带鱼,这样的鱼有味道儿。买回来或煎或炖都可以,可以下酒也可以就饭。
大黄鱼大黄鱼是可以上台面的鱼,家里逢年过节,请客吃饭,上一条大黄鱼绝不丢份。现在的大黄鱼,在俺们沈阳也不贵,十多块钱一斤。肉质鲜美,刺也不多。红烧,酱闷,家炖都可以。炖的时候,最好放啤酒,解腥还增味儿。
对于我这个好吃也喜欢自己做菜的人来说,吃鱼又便宜还有营养,比吃肉强还实惠。但前提是,你得会做。不会做的的话,再外面饭店吃鱼,可就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