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菌叫什么区别(稻田罗氏沼虾共生养殖方法有哪些)
虾菌叫什么区别,稻田罗氏沼虾共生养殖方法?
1、稻田建设
最好选择距离村庄比较近,水质好,而且水源充足,并能及时排灌的稻田作为养殖基地。先在地块中央挖一条深0.8米,宽6米的养虾沟,养虾沟的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20%左右。然后将田埂加高至0.7米左右,并建成上口宽约1米的外堤坝。在进、排水口上各安装一个筛网,以防虾逃跑。
2、插秧放苗
水稻品种选择抗倒伏的杂交稻,这样能够保证整个生态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能够保证水稻的成熟期与罗氏沼虾保持一致。在插秧之前还要对稻田进行施肥处理,在栽秧前两到三天对秧苗进行高效农药喷洒,然后通过浅水移栽的方式完成稻苗种植。
根据罗氏沼虾放养的要求,在5月底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开始放养虾苗,选择那些体质健壮、没有病伤、规格整齐的虾苗,每平方米投放150尾虾苗,虾苗入水之前要连同氧气袋缓水10分钟。
3、水质管理
加强水质管理,防止高温期间养殖基地的水质,首先要保证虾池的水深达到1.5米以上,水体大也就意味着溶氧多,使得水温和水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水质不可过肥也不可过瘦,过肥容易导致微生物制剂降解过多的有机质和有毒有害物质,对养殖虾造成严重影响,过瘦则不能起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4、饲喂管理
投喂专用的罗氏沼虾全价颗粒饲料,每间隔6小时投喂1次,应该沿虾沟周围多点投喂。在初期,每万尾虾苗应投饵0.5公斤左右,以后逐渐增加投喂量。一般情况下,每隔15天应增加0.5公斤的饵料。
5、合理施肥
一旦虾池透明度大于40cm时就需要适当施肥,高温期间投饵量大,虾的代谢量也大,虾池比较缺少的元素是微量元素和菌相以及藻相,所以对水质清瘦的虾池采用生物专用肥。
6、定期消毒
常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药物对虾体、场所、工具以及水体进行消毒,以保证水质健康。
以上就是关于稻田罗氏沼虾共生养殖方法介绍了,利用稻田养殖罗氏沼虾可以做到“虾、稻共生”,对于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非常有好处。
海鲜是否能与蘑菇同食?
1、海鲜和蘑菇可以同食,营养不冲突,也不会中毒。海鲜是指利用海洋动物作成的料理,包括了鱼类、虾类、贝类这些等等,主要还是针对动物制成的料理为主。蘑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蘑菇与植物不同,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蘑菇不能。
2、蘑菇可以提鲜,还可增加海鲜的鲜味。蘑菇有除了酸甜苦辣咸以外的第六种味道——鲜。当它们与此外食品一路同化烹饪时,风味极佳,是很好的“鲜味补给。
3、海鲜蛋白质含量高和蘑菇蛋白质含量也高,一起可以补充所需的蛋白质,更加营养。
4、现在市场上,海鲜蘑菇炒意面等,不少人喜欢吃,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尽可放心食用。海鲜蘑菇炒意面 主要有:意面、各式海鲜、蘑菇、灯笼椒、葱、姜、生抽、盐、辣酱、食用油、黑胡椒等。
水产用em菌和乳酸菌哪个好?
农盛乐水产em菌是微生物制剂,里面包含双岐菌、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醋酸菌等这些有益菌组合而成,其实em菌用来水产有以下几种作用,1、调节水体微生态环境:增加有益菌群数量,使有害菌和有害藻类丧失生存环境,保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大大降低疾病发生率2、水产em菌液净化水质:降低水体漂浮有机物,氨态氮,硫化氢,硝酸盐等,净化水体排泄物和残饵,调节水体PH值;使淤泥减少而成散沙状,明显增加溶氧量,减少换水和清淤次3、调节养殖对象消化系统微生态环境:有益菌强势从而排除有害菌,有益菌分泌各种有益酶类和微量物质,显著提高养殖对象免疫力,提高成活率,促进生长,显著提高饲料报酬,提高孵化率4、利用水产em菌液全发酵:所有物料都经过微生物发酵,而非筒单载体吸附或配制而成,从而保证了产品独有高活性5、水产em菌液的复合性:特别同功能菌系复合,能同环境下增殖并持续有效6、高性:强势菌种和独有先进发酵工艺,保证高菌数和菌系有效性7、耐热性:本产品主体菌种耐热菌种,适合饲料造粒添加使用方法:1、养殖期调控,净化水质:直接抛洒农盛乐水产EM菌液加100—200倍池水稀释均匀泼洒,每月使用2—3次,每次每亩500克,视水质情况灵活掌握2、底质改造:放苗前或底质改良使用500克\亩.米,直接抛酒或泼酒3、饲料添加:添加量0.1—0.3%应用的范围:适用于鱼、鳗、鳖、蟹、蛙、虾、鳝、螺、蚌、泥鳅等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光合菌有哪些作用?
光合菌有什么作用,如何扩培?
光合菌是水产养殖中使用很多的一类“有益菌”。
光合细菌的概念一提到“光合”二字,很多人都会自然联想到“光合作用”。于是都认为,光合细菌可以在水体中提供“氧气”。事实上,可能跟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光合菌都会“释放氧气”。光合菌的分类如下图。
目前所知道的,光合细菌是一大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光合细菌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生物。它出现于原始大气中,多种光合形式显示了光合生物的进化过程。现在人们已知的有23个属80余种光合细菌。
在水产养殖中,我们利用最多的是变形菌门的光合细菌。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利用光合细菌,并不是利用它来“供氧”。
光合细菌特性1、 光合细菌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但无叶绿体。
2、 光合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田、沼泽、湖泊、江海等处,主要分布于水生环境中光线能透射到的缺氧区。
3、 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为15—40℃,最适水温为28—36℃。
4、 光合细菌的细胞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达到60%以上,其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较齐全。
5、 细胞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极为丰富,VB2、叶酸、泛酸、生物素的含量也较高,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辅酶Q等生理活性物质。
6、 因此,光合细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正是它在水产养殖中作为培水饵料及作为饲料添加成分等的物质基础。
光合细菌在养殖水体中的作用1、 水质净化。
a) 高密度水产养殖条件下,残饵、动物粪污大量残留于养殖水体中,特别是在池塘底部,累积量极大。在厌氧状态下,由于腐败菌群易占据优势的作用,会产生大量如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b) 兼性厌氧的光合细菌,可以利用供氢体和碳源,通过光合作用,分解、利用这些“有害有机质”,形成竞争性优势菌群,与腐败菌争夺营养源,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繁殖与生长。从而,达到净化水质、减少有害物质、促进水生动物生长的目的。
2、 维持平衡。
a) 水产养殖中,大部分“有害菌”属于“条件致病菌”。例如,弧菌是水产养殖中普遍感到头疼的疾病。但事实上,弧菌病是“条件致病菌”导致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b) 我们就以水产养殖中常说的“菌相平衡”来说,就是通过建立“有益菌群优势”,抑制“有害菌群危害”的做法。实践表明,只要将水体中弧菌数量控制在一个“限值”以下,基本上可以很好的控制弧菌病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
c) 光合细菌,就是我们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用来建立“有益菌群优势”的细菌之一。
3、 动物饵料。
a) 光合细菌成为动物饵料有几个途径。
b) 间接饵料:光合细菌繁殖旺盛,在养殖水体中数量多,为水体中“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浮游生物的大量滋生,为水产动物提供的丰富的饵料;
c) 直接饵料:在鱼、虾幼体阶段,光合细菌通过鱼虾的“滤食”作用,进入动物体内,为幼小动物提供丰富、易消化吸收的营养。
d) 饲料添加:由于光合细菌的菌体蛋白、代谢分泌物中的促生长因子等,是动物很好的营养源及天然促生长物质,可以通过人工培养、加工后,成为优质的饲料添加剂。对促进动物生长、增强体质和抗病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4、 间接增氧。
a) 光合细菌分解有机质时,虽然不释放氧气,但也不需要氧气;
b) 在养殖水体中进行有机质分解时,往往需要大量耗氧,才不至于产生过多的有害物质。这就与水生动物产生水体溶解氧的竞争,容易造成动物缺氧、浮头。使用光合细菌,可以产生间接增氧作用。
5、 减少疾病。所谓的抑制疾病,主要是通过建立养殖水体中“菌相平衡”而得到的结果。这种“菌相平衡”需要多种“有益菌/微生物”的配合,光合细菌也是其中一份子而已。
光合细菌的扩培不同的光合细菌,扩培的条件也不一样。
比如说,有的厂家提供的扩培方法比较复杂,需要多种成分配制“扩培液”。这种方法,在养殖现场,由于操作者的理解差异、操作差异,扩培效果也千差万别。
这里只讲几条扩培原则:
1、 选择简单易行的方法与产品。
a) 扩培原料不复杂,易采购;
b) 扩培原液品质稳定,含量可控;
c) 扩培操作简便、可靠,可复制成功率稳定。
2、 扩培设备简易、成本低。一般情况下,光合菌在自然光照下就可以扩培。
3、 注意扩培过程、临时储存中的杂菌污染问题。这是控制扩培质量的关键。
4、 温度,是扩培过程中需要很好保持的一个关键条件。25~35℃之间,是光合细菌的最适宜温度,请尽量保持。
5、 尽管操作简单,也要请各位进行自己“扩培”的养殖者遵照“操作流程”和要求。否则,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都可能因误操作,而达不到效果,甚至是产生“反效果”。
以上是个人观点,供参考。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河里淡水虾怎么养殖?
我是安徽鳝哥。
环境、位置、形态、设备、水源对水质有很大的影响。对於养殖虾类亦有潜在性的关连,养殖期间水中悬浊物、硫化氢(H2S)、氨(NH3)、亚硝酸(NO2-)的含量过高及溶氧的缺乏,会引起草虾的紧迫导致成长率、饲料效率的减低,并且成为微生物、病菌二次感染的场所。除用水需做一般水质分析外,并应检验铜、铁、锌、锰等金属含量。放养密度、单位面积的生产量和场地之选择及用水来源有很密切的关系。
放养虾苗后的管理
虾苗放养后应时时注意水温、盐度、pH、水色的变化。放养后应避免水温的骤降,盐度的改变应慢慢调节,换水工作最好采同时进出的方法,不要大量的换水,草虾在幼虾阶段脱壳迅速,成长也较快,只要饵料控制得宜,有机质的堆积,NO2-,NH3应该很少,过量的换水易使幼虾渗透压失去调节,造成紧迫及生理机能障碍。虾苗阶段水色的控制应避免透明度太高,一般透明度约在25~30cm之间,过浓的水色不易控制,若藻类大量死亡则溶氧量剧降。甚至会放出有害物质;太稀薄的水色,藻类无法在水中形成优势而繁生,虾苗无法由藻类中吸收营养,且隐蔽作用较低对虾苗的脱壳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虾苗阶段水色的控制应以稳定为原则,水色时常变化,虾苗为适应环境易造成生理紊乱,亦为形成天空色原因之一。
养成阶段的管理
草虾慢慢成长,因天气变化,饲料量的增加,有机质堆积等外在因素而使水质发生变化。因此在养成阶段的管理也可说是水质的管理。尤其草虾进入30尾/斤以内自然的脱壳速度减缓,成长也较慢。此时除了正确的饲料控制外,换水方法,药物控制均需视养殖池条件、放养密度差异而有所不同。饵料的控制需视池虾的放养尾数、体重、脱壳率、残饵量来计算及增减,一般在虾池内放置伞网,然后定时观察吃完时间,再增减投饵量。水色控制方面进入成虾阶段透明度约维持在40cm左右,视池深增减。虾苗和成虾时期如果藻类太稀薄均需追肥。换水次数、换水量、换水时间应视虾体健康情形,藻类繁生速度、池底有机质的堆积而定。咸淡水的比例和养殖池原水的变化不可太大,夜间换水虽可促成大量脱壳,但也易造成脱肉、薄壳,因此换水频繁的养殖池对於池中钙磷的补充不可缺少。药物处理方面必须视养殖池水源、pH值、底质、虾病状况、药物特性,使用时间予以调配,以免造成药物伤害,微生物及细菌的二次感染以及池底重金属的残留等损害。
水质管理之要件
要了解水质的好坏并控制优良的水色,我们可从以下的基础要件逐一讨论,一般对於水质的检验分析我们可以藉助仪器来进行,或者委托专业人员、研究机构化验,平时养殖户应该对气温、水温、盐度、pH值及水色的变化去实际观测、了解最好作成记录。
1.盐 度:
草虾属广盐性在养成阶段30 0/00~40 0/00均可饲养,虾苗阶段最好在25 0/00以上,养成期间再慢慢予以淡化,成虾阶段最好维持在10 0/00~20 0/00之间,较淡的养虾池成长虽较快,但病变不轻易处理,由於其脱壳较快对於饵料中钙盐的调配应该增加,并且不可突然增加太多盐度,以免造成酥壳现象。较高盐度的养殖池,养殖期间较长,应增加换水次数,促进脱壳。在售虾日期确定后,尤其3日内最好不要换水,以免脱壳,在较淡的养殖池,於预计池虾出售前15日可慢慢增加盐度,减少脱壳量,并增加虾壳厚度。盐度的测试可用比重计或波美计测定。
2.水 温:
草虾适温范围在20~32℃之间,但以27~30℃之间,最适,池水的温度可以养殖池深度、换水、水车数量来调节,冬季日夜温差大,有地下水地区可抽取地下井水来调节水温。水车的排列及进出水口的位置、藻类的控制应该妥善安排,以免造成温度成层。温度的测定以水温计来测,最好不同的深度均测定记录。
3.pH值:
pH值之测定可作为池水好坏的指针,草虾对pH之适应,范围约在7.5~9.2之间,幼虾约在8.0~9.2,中虾约在7.5~8.8之间。pH值是随着藻类行光合作用消耗三氧化碳而升高,如果藻类太多,会危害草虾的鳃部,pH值亦因藻类,水中生物,有机质腐败而降低。太低的pH值会降低草虾的血液送氧功能形成呼吸障碍。因此如何调节pH值在草虾最适应的范围内,也就是藻类繁生量的控制,有机质的清除工作,水色的观察应时常注意。pH值过低时应设法排除有机物,换水并加生石灰水调节;pH值过高时应以换水调整或减少养殖池藻类含量。必须一提的是明矾的使用,养殖户对於明矾的使用似已走火入魔,草虾得死丝藻附着症、胡脚,贴近岸边均下明矾处理,其实明矾在pH值过高,可作降低调节作用外,以后仍需在水色调节根本处理,当pH值并不太高而用来作洗净作用反会造成pH值剧降,草虾大量死亡。pH值的测试一般以酸碱度计(pH meter)、pH试纸、PH滴定液来测定,每日下午4时是pH值最高时刻,清晨4时是pH值最低时刻,平时测定可采上午10时及上午4时测定比较。
4.溶氧量(D.O.):
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草虾的单位面积生产量,水中溶氧量除了维持草虾、藻类、水中生物的消耗外,并供池底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消耗。溶氧量的来源一般是以水车打气,进出水和白天藻类行光合作用来取得。如果溶氧量充足,虾排泄物、残饵等经好气性菌分解可成为藻类的营养盐,但是如藻类繁生过密,光合作用因底层日照不足就无法完全进行。中层以下的氧气消耗比生产还多,上层因过於饱和,易消散於大气中,并造成温度成层,反而使虾浮头,而且在盐度较高的养殖池,因溶氧不足,易造成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产生毒害。药物使用时不论目的是在杀除杂藻或是分解池底有机质,甚至是改变养殖池环境,刺激池虾脱壳,均须注意水车充分的打气,以免造成溶氧不足。此外养殖户在草虾浮头时一般都使用过锰酸钾(红药)急救,但也时常发生药物伤害,此药的使用必须注意剂量,使用时间,pH值变化及池底有机质堆积情形。D.O.的测定可用D.O. meter或滴定法。
5.透明度:
也就是水色控制,藻类生长密度的指标,一般草虾池的透明度应维持在30~40 cm以上,并视池深调节。一般是以白色圆盘垂入养殖池中直至看不见圆盘之深度即为透明度,透明度的2倍即为补偿深度,在补偿深度内光合作用可完全进行,在补偿深度以下,因日照不足,嫌气性菌滋生,引起有机质的粕酵、还原作用,形成硫化物、硫化氢之存在。草虾较喜栖於隐密性较高的环境。对於藻类的控制也就必须对养殖池既有的条件去调整。
6.氨:
由饲料残饵、虾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分解出来以未解离氨(NH3)及解离氨(NH4+)二种形态同时存在,NH3毒性较长,NH4+毒性小,在养殖池中水过高,pH升高时,NH3的存在比例会增高,因之毒性加强若溶氧量缺乏时则氨之毒性更强,对虾类之危害更大,所以在夏天气温高时换水及水车打气不可疏忽,可以利用曝气、沸石粉来减少氨浓度,水源不良无法换水的养殖池更要加强水质管理及饵料更精确的控制。养殖业者通常氨称之为「阿摩尼亚」或「亚摩尼亚」,一般测到氨(即NH3及NH4+之总和)浓度在超过1ppm时养殖虾类即有中毒现象,超过5ppm时导致草虾大量死亡,通常以氨(NH4+,Ammonium)测试液测定。
7.亚硝酸:
氨在水中经硝化细菌分解为硝酸盐,成为藻类、水生植物之营养盐,但在氧气不足时,厌氧性菌就将其转变为毒性甚强的亚硝酸。水中亚硝酸含量增多时,草虾血液中之送氧功能会降低,即使养殖池中溶氧充足,草虾亦会浮游水面呈现病态、回转游动或紧靠浅水岸边,养殖池中亚硝酸安全浓度应在0.5ppm以下,应调节适当的水色、透明度或藉酵素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去分解亚硝酸盐,测定以亚硝酸测定液测试。
8.硫化氢:
饲料中之蛋白质及生饵等蛋白质残存於池底时,如在氧气充足的养殖池中先分解为硫化氢,再被好气性细菌氧化为无毒害的硫酸盐,但是底层溶氧不足时,氧化过程停顿,就产生毒性甚强的硫化氢,通常水中的铁离子会与硫结合形成硫化铁,池泥变黑,产生恶臭味气体,通常低於pH值,溶氧量低,水温高的状况较易形成,应尽量换水排除有机物可以沸石粉、红土壤处理。硫化氢浓度达0.1ppm即对虾类构成危害,可以硫化氢计剂测定。
9.重金属含量:
养殖池水源中若铁含量过高,对虾类鳃部呼吸作用有危害,最好有蓄水池用含铜、含锰等水产药物处理养殖池病害水质时,应注意使用量及换水以免残留,蓄积。
各种不同水色之分析:
1.红棕色水:
主要是矽藻大量繁生结果,在养殖初期放养虾苗因喂饲生鱼浆较易产生矽藻水色对草虾养殖最好,只可惜管理疏忽易反水,养虾户均更换水色。
2.绿色水:
养殖池内含多量之绿色藻所形成,水色比较稳定较易维持,即使转变为浓绿色,草虾亦较不易得病死亡,如水色能管理得宜,绿色成份浓淡适度,则草虾体色光亮呈黄绿色。
3.墨绿色水:
水温升高,有机物堆积,变成蓝绿藻类繁生,绿色藻类减少,蓝绿色藻类愈多水色愈呈墨绿色,此种水色中虾类成长较慢,更会造成大小参差很多现象,如果盐度低变成天空色比例亦极大。
4.黑 水:
饲料投饵量太多,底质中有机酸及腐酸较多,溶解性及悬浮性的有机质大量增加结果,透明度较差,如果氧气不足,草虾易得软壳、黑鳃、红鳃病变,必须以换水处理。
5.白色混浊水:
大多数是由动物性浮游生物群相组成,如纤毛 或轮 类等,大量繁生的结果,减少养殖池的溶氧量,造成缺氧状态、纤毛 等原生动物又会侵袭健康情形不佳或刚脱壳的草虾此等草虾易得病死亡。
6.土黄浊水:
多发生在绿色水的养殖池中,因堤岸黏土溶失於水中养殖池内因含量多而无法沉淀,因其能黏结营养盐,有机物、微生物、藻类而成为棉絮状物,使草虾索食。土黄浊水虽能稳定成虾成长,但时间不可太长,含量亦不可太多,最好以换水处理。
7.清色水:
在新建池子,会渗水的养殖池、太酸的土质、水色透明易生绿藻、大型水生植物,池虾成长不易、溶氧缺乏。应施加追肥、填塞渗水池底。
8.铁锈色水:
地下水源铁含量太多会使池底变红色,应使用蓄水池。含铜太多的池底,水色会变青蓝色,含锰太多的池底会变黑,所以药物使用应注意残留问题。
9.夜光 水:
池水在白天无法察觉异状,夜晚无光时可见到池水有波动处如水车水花、池壁边或近水面游动之虾所造成之波动,呈现萤光,甚至大量附着虾体,使虾通体发亮,夜光 大量死亡残骇堆积池底产生毒素,虾摄食量会降低,可用四级胺消毒水、孔雀绿、硫酸铜、茶粕等处理,且应大量换水。
九、水质管理之要领
1.曝 气:
抽取地下水者最好将水经高水塔多段阶梯或曝气,再进入流沟亦可使用循环过滤池,蓄水池再抽入或流入养殖池。
2.换 水:
换水工作是养殖期间最重要工作、换水时间、换水量、换水方法均需掌握住要领,才能保持优良的水色,虾苗放养后,少量排水、进水,在各成长阶段逐渐加高水位,幼虾以后的换水采同进同出为原则,大虾后可斟酌使用先出后进的换水工作。在使用海水潮差换水之养殖区应了解海水涨退潮时刻据以进出水。养殖户通常在黄昏时刻开始换水至夜间十一时左右停止,夜间采较大量的换水虽可促进脱壳,但不宜频繁,盐度较高的养殖池在后阶段的换水工作必须较频繁。业者在换水时应先观察水色状况,再决定换水时间。在养成中期较低盐度(10 0/00~16 0/00)的养虾池每周换水量应在15%以上,盐度在20 0/00以上的地区换水量每周应有25%以上。此外在台风来袭前、气压低时、炎热夏天、西北雨来临前均须进水。雨季来临时应该维持水质的盐度,最好养殖池增设上层水排水管。
3.引进藻水;
水质管理不当,天候不佳的影响,甚至底质不良皆会引致水色变浓,藻类大量死亡,必须尽速换水并引进藻种培植水色。
4.水车:
虾苗阶段虽可不用水车,但是最好在每日清晨5时左右小量进出水,较大面积的开启一部水车打水较好。夏季时白天气温高,水车最好不要停开,水车的打水除了增加溶氧量外,并能将水中过多的氧气挥散到大气中,同时补充二氧化碳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也可破坏温度成层形成水流,使水温一致,植物性浮游生物平均分布整个养殖池内。
5.药物使用:
四级胺消毒药水,含铜制剂、孔雀绿、甲基蓝、茶粕等均可消毒,并且控制藻类生长。必须注意的是勿使用过量而将藻类杀灭甚或造成残毒、细菌、微生物的二次感染,如果pH值发现降低时应酌加石灰水调节。
6.底质、水质之改良品;
新池或水色不理想的养殖池可投入石灰、1号肥、尿素、沸石粉作为营养盐。盐度太低的养殖池,尤其是雨季来临时易发生咸水取得困难的河口区可以使用粗盐来改善盐度。酵素微生物、制剂可用以分解亚硝酸、沸石粉处理池底可吸附硫化氢、氨,惟沸石粉有不同的体系,不同的石质、土质,应该了解产品特性。
可以喂虾类饵料,鱼类饵料,也可以喂腐肉,虾一般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虾类生长初期幼体主要以有机碎屑及小球藻等单胞藻类为食。水体中有机碎屑等食物。
希望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