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罗鱼多少钱(清朝的太监有多少工资)
拖罗鱼多少钱,1个罗代表什么?
罗是民俗中说手指指头上的纹路,有几个罗对应的就是未来会从事的行业,自然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都是传言而已:一罗穷二罗富,三罗四罗卖豆腐,五罗六罗开当铺,七罗八罗把官做,九罗十罗享清福。
一罗或穷苦、二罗会富有、三罗四罗会开豆腐坊也就是工人、五罗六罗开当铺也就是老板、七罗八罗把官做就是当官、九罗十罗享清福也就是衣食无忧。
这种说法各地版本不同:
1、一螺穷、二螺富,三螺蒸酒卖豆腐,四螺开当铺,五螺读书为君子,六螺晚黑去做贼,七螺行街执马屎,八螺骑马上白坟,九螺平地朝天子,十螺南面坐金墩。
2、一螺巧,二螺拙,三螺拖棒槌,四螺全不识,五螺富,六螺穷,七螺做长工,八螺挑粪桶,九螺骑白马,十螺坐官船。
3、一箩巧, 二箩折(倔), 三箩拖棒槌(欠楱), 四箩全不识, 五箩富, 六箩穷, 七箩相公, 八箩长工, 九箩骑白马,十箩坐官厅,无箩十粪箕(簸箕),讨饭没埽箕(淘米用的箩,意思为穷得答答滴,讨饭都没有容器。)
清朝的太监有多少工资?
以一名被宫后(切小JJ)能活下来入宫的小太监为例,在二十岁以下者,内务府俱赏其家银子五两,这对于当时大多数穷苦的百姓家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可以够穷苦之家吃上三年,这是太监的第一笔收入。
清朝太监品级不分正从,内宫殿监督领侍,宫殿监正侍(俱四品),宫殿监(六品),执守侍(七品),侍监(八品),普通太监(一二三等)
内宫殿监督领侍,宫殿监正侍(四品),每月银八两,米八斛,公费银一两三钱。
七品首领太监(执守侍),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一两。
八品首领太监(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一等监,俸禄每月(成败皆看)银三两米三斛。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二等监,俸禄每月银二两五钱,米二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三等监,俸禄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有根据不同直属和当差地点略有不同,皇上(来去是梦)身边敬事房的差事最肥,工部看库房的最差。比如敬事房,乾清宫,坤宁宫,皇太后宫,养心殿等大部分宫殿所属太监基本最低俸禄都是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但如内务府直属的番经厂充喇嘛的,道经厂充道人的太监则是最低俸禄则是每月银一两五钱,米一斛半。最低是工部直属的门神库,帘子库等守库太监,这里的太监每月只有银一两,米三斗,基本就是退休了。基层太监总收入以基层太监平均每月的俸银二两银子计算,俸银每年是二十四两银子。
每月的禄米是一斛半,以乾隆中期米价折合银两算下来,每月大概有一两银子。明.张自烈.《正字通》:“斛,今制五斗曰斛,十斗曰石。清朝一石同样等于两斛。以江南米价为例,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每石新米五钱一二分,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江南织造曹寅奏报:“江宁上白米价一两二三钱。(一石)”。敬事房负责随侍、坐更的太监(值班的),随驾外出每日有一钱银子的盘费银。一两银子等于十钱银子,太监随驾出行每月可以拿到三两银子的外出“补助”。
综上所述,算上禄米每个基层的小太监每月基本“工资”是三两银子,一年就(成败皆空)三十六两(工部所属太监除外)。如果是随侍太监陪着皇帝在园子里住上半年,那将近有十八两的额外补贴。所以清朝太监打破了脑袋也要进敬事房,进了敬事房才能往皇帝身边凑,不仅是有晋升的机会,还会有真金白银的赏赐。到了年底,太监还有“年终奖”,每年年底大内会从广储司取制钱一千五百串,恩赏众太监,宫殿监临时酌定数目,赏赐多少请旨实施,这个不好算。另外基层太监每月还有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这个就很灵活了,只要当差不请假,讨来一些公差去跑跑腿儿,找些杂差干一干,到了年底都能开具四柱报销一些。另外逢年过节,朝廷大典,万寿千秋,正旦冬至,传旨宣事,巡查监管,各宫封赏,皇子出生等等,太监都有可能得到赏赐,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个人认为,基层太监保守的年收入在四十两到五十两(无品级委署理首领)左右。而同时代的一个长工一年是二两五钱银子。以《财经新闻早报》(乾隆时期),长工2.5两到10两计算,如此计算,太监的最低收入也是当时普通打工人的三到十倍以上。首领太监的总收入首领太监(八品侍监)和总管太监(七品执守侍级别)的年收入就更不得了,除了每月四到五两的俸银、三到五斛的(来去是梦)禄米、七钱到一两的公费银外,大内每年年底于崇文门(内务府设税卡)取银二千五百两,赏给各处总管、首领太监。随驾盘费银总管每天三钱,首领两钱,赏赐银子比普通太监要高得多。首领太监家中如有祖父母、父母病故,还单独赏银十两做葬资,兄弟去世的赏五两。所以敬事房“各紧要处”的总管太监、首领太监年基本年收入突破百两以上不成问题(成败皆空),内务府和礼部、工部,园林,陵寝,及太常寺这些不值更随侍的宫外驻守的总管、首领太监要略微寒酸一些。而宫殿监一级的掌事大总管年收入就不好说了,基本工资就是零碎儿,赏赐就不止几百两,“宫内外”的孝敬更是以千两计。道光朝起,宫中太监的管理日渐松懈。道光皇帝因为不能破坏祖制(太监最高四品),发明了太监专用的白玉顶戴赏给重要的总管太监,这些太监仗着皇帝的宠眷,暗通消息、私拿孝敬,收获贿赂、甚至中饱私囊。其收入不可想象。据《清碑类钞》记载,清末有个太监名王宝义,光绪年间任织造和营造两司掌库,是个没油水的去处,后来不知怎么攀附上了小德张,拜小德张的母亲为干娘。经过小德张的“运作”,王宝义来到隆裕皇太后身边当差(成败皆空)。后来由于时间久了,宫院的地面不平,隆裕太后怕小溥仪摔倒,要整修地面。这件事就交给了王宝义监工,这个工程一共花费一百四十余万两,王宝义居然中饱私囊地贪了六十万两。花钱方面,赌钱,买宅子,结对食,娶妾等等数不胜数,也有攒下来以保障退休离开宫廷的生活,养个干儿干孙的留个念想,给自己收尸下葬。
但最关键的就是攒钱赎回自己被割下来那个已经“风干了”的“宝贝”,死后麻烦人家摆在棺材里(两腿中间),算是完整的下葬,来世托生成一个全活儿人。
延伸阅读:
各地太监任事和收入大全:清朝内监守则(中)敬事房的荒唐传说以及各处太监的工作与收入
各地太监人员编制和奖惩制度:清朝太监守则(下)太监的收入和惩罚标准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您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b波p婆m摸f科d多t拖n挪l罗g哥k卡n?
广东话的发音就是相对应的拼音
治疗肿瘤到底要花多少钱?
肿瘤治疗费用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所以谁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钱。说说我家的花费吧,2020年5月28日老公确诊直肠癌,将近一年的治疗时间,坐标济南,三甲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济南市职工医保。
一、2020年手术加上九次化疗在医院的花费
21年3月份因为要办理退税,就把去年住院时医院的发票汇总了一下,总共花了25万多元,医保报销后自付2.5万左右。
二、在医院的额外花费
手术前签了一个医疗保险3000元,病理基因检测8500元,还有一次因为化疗反应大,医生让在新特药店买的阿瑞匹坦(3粒600元);加上每周一次的PICC管护理费用差不多800元,还有作为陪护人员的我的核酸检测费用900元,总计是13800元;
三、出院后中药费用
出院后按照医嘱继续吃一段时间的中药,我们办理了门规,目前4个月的中药差不多800元吧。
四、复查费用
2021年1月、4月复查两次,费用1.5万左右,自付5300元。
五、其它费用
近一年来,老公的病假加上我的事假大概扣掉了12万左右,因为老公生病家里来人的交通费用算下来也有3000多元;还有老公生病各种营养费用,没有仔细算过,差不多1万元够了。
写在最后:
肿瘤治疗需要多少钱其实谁也不知道,治疗、康复、控制是个漫长的过程,后续还有较为频繁的复查、至少三年的中药调理,我们用的是基础化疗药物,医保能报销的,花的算是少的,这一年下来林林总总也有差不多20万了。
在医院里碰见一个肺癌复发的大姐,21天一次,自费紫杉醇,每次1万多。所幸两口子都有退休工资,还能应付得了;另外一个80多岁的大爷也是肺癌转移,白细胞持续低,无法化疗,医生建议用PD-1单抗,一个疗程差不多8万,全自费,孩子们不愿意出钱,就商议把老人的房子卖了 ,能够用上一年多。
肿瘤治疗不单单是医药费,带来的还是一个家庭一系列的开支影响。从老公生病以后,在医院里看多了没钱治疗的窘境,我突然比任何时候都觉得钱是个好东西了,后悔以前没有好好理财,做好家庭财务规划。不幸中的万幸是几年前我给家人都买了商业保险,尤其是百万医疗保险,虽然有一万的起付线,可以确保自费药物的报销,至少可以解决我的大问题。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老公生病了,我不能再有任何闪失,所以,为了给家庭增加一份安全感,去年9月份又给自己加了一份重疾保险,生活中,吃的要质量高一点,穿衣用度就适可而止,任何稍微奢侈的东西(包括汽车)都不再入手,因为家人生病时,钱到位必须是第一位的。
请分享你家乡的一道美食?
外地人都说北京没有美食,其实不然,只不过是老北京人爱吃的不见得是外地人能享受得了的。
从明万历朱棣迁都北京时就有大批南京人随迁到北京,同时也把南京白鸭带到北京。在北京南京白鸭与北京白鸭杂交后培育出北京填鸭,是北京填鸭使北京烤鸭出了名并走上了国宴,除此以外北京炉肉、肴肉都曾经上过国宴。
在老北京人的眼中不见得山珍海味就是好吃的,一碗炒窝头就是老北京的最爱,黄豆炒水疙瘩丝即可下饭又可佐酒,小肠陈的卤煮可以叫老北京人津津乐道,一碗豆汁儿就能让老北京人止步不前。
豆汁儿,也叫“东方酸奶”,是用绿豆做原料,经过滤粉剩下的豆渣经过自然发酵,再二次摇出浆,出来的浆就是豆汁儿,粉渣就是老北京人爱吃的麻豆腐。
豆汁儿在夏季喝温(凉)豆汁儿可以生津止渴、解热消暑、增进食欲。冬季喝热豆汁儿可以发汗驱寒,绿豆在中药里还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所以说豆汁儿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好饮料。我们家打老一辈儿就爱喝豆汁儿,六七十年前二分钱在厂甸儿庙会就可以喝一大碗豆汁儿,喝得混身冒汗舒舒服服。现在不单我爱喝,我的小孙女儿也爱喝,尤其是喝凉豆汁儿。我最爱喝凉的生豆汁儿,特别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凉豆汁儿,来个“老和尚吹喇叭”~一气儿憋,凉丝丝儿的解气而且还不坏肚子。我们家是老北京人,在琉璃厂住了小百十年了,本人现在也七十多了喝豆汁儿也喝了六七十年了,豆汁儿是老北京人的最爱,尽管外地人“享受”不了这口儿,但它的确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饮料,无愧于“东方酸奶”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