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瓜虫
瓜虫是什么样子的虫?
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点病。
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鱼类感染小瓜虫后不能觅食,加之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可造成大批鱼死亡,其死亡率可达60%~70%,甚至全军覆没,对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小瓜虫是指环虫吗?
不是。
指环虫~~是吸虫纲、单殖亚纲动物。
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
高锰酸钾治白点病?
白点病是观赏鱼常见病之一,理论上是可以用高锰酸钾治疗的,但很不好掌握。首先,白点病实际上是一种叫“小瓜虫”的体外寄生虫,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是可以将其杀死,但到底多少浓度不好掌握。太淡了杀不死寄生虫,太浓了伤鱼。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白点病专用药+提高水温至33℃左右,一般两到三天即可痊愈。
小瓜虫30度以上几天死?
正常情况下一周左右。
小瓜虫在32度以上的水温中,持续不到一周就可以死亡,在30度左右的水温中,就可以离开鱼体,水霉病很少在32度以上的鱼缸里发现,高温环境能够给观赏鱼带来的好处。如果水温在65度,小瓜虫在高温环境是不会生存的。
小瓜虫生长繁殖的水温一般在15之25度,水温低于10度和上升到26之28度时发育停止,28度以上幼虫死亡,所以这种病的流行季节比较明显,一般3之5月最为流行,6之7月病情大大减少,8之10月又是流行季节。
大黄鱼的劲敌小瓜虫,发病率高达80%,怎样预防才能有效?
大黄鱼全身金黄,这个名字就由此而来,它的营养价值极高,很受人们的欢迎,野生的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在我国近海地区有很多养殖户开始人工养殖大黄鱼。养殖过程中,大黄鱼很容易发生小瓜虫病害,给养殖带来比较大的损失,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病害的发生。
什么是小瓜虫小瓜虫一般是在越冬期间发生,低温和缺少光照的条件下就会爆发,特别是刚从室内的培育池转到外面的池塘进行养殖,就很容易感染这种病害。它也是属于寄生虫中的一种,主要会危害大黄鱼的头、鳃、口腔等部位。大黄鱼的耐寒能力不强,很容易被它感染,虫卵是圆形的,感染时会寄生在鱼的体表及鳃部,呈现白色的颗粒,所以也叫做白点病。成虫的体内有一个蹄形的内核,体表外面还长着纤毛,和纤毛虫有点相似。
大黄鱼感染小瓜虫的症状和危害大黄鱼一般是在海水里用网箱养殖,流动的水体也加大了感染小瓜虫的机率。在初期感染时,肉眼很难看到体表的虫卵,大黄鱼也不会表现出不适的反应。如果继续发展,到了中后期感染严重时,抓起大黄鱼就可以看到体表及鳃部布满了白色的小点,长大的虫体也会钻入到皮肤里面的组织,引起感染部位的溃烂。
鱼的鳃部被小瓜虫寄生,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鳃丝也会变为暗红色,附着海水里的脏污,导致大黄鱼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也会下降,常常会浮出水面。若是发病后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以达到70%以上。
大黄鱼预防小瓜虫的措施小瓜虫是海水里的寄生虫,特别是在网箱养殖的水域会流行,最主要的原因是高密度网箱养殖造成水体交换困难,流能不畅,水里的有机物增多,就会爆发小瓜虫。它的传染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协助,虫卵和幼体就可以直接传播。最直接的预防措施就是改善网箱的养殖环境,定期清理网箱的污垢,不要造成网箱的网孔堵塞,影响网箱内的水体交换。在投放大黄鱼鱼苗时,要控制好养殖密度,小瓜虫的爆发与养殖密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按一亩的面积来算,养殖600条就比较适宜。合适的养殖密度便于后期的管理,水体环境的压力也没那么大,可以有效减少小瓜虫发生的机率。养殖大黄鱼时,除了投喂商品饲料外,还要补充一些动物性的饵料,比如蚯蚓、黄粉虫、鱼肉等,增加大黄鱼的蛋白质补充,转化成更多的能量,应对温度比较低的气候,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预防小瓜虫的危害。
在平时配制饵料时,可以在饵料中渗入专门针对防治寄生虫感染的药物,前提是正规,安全无毒的药物,这样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预防寄生虫感染也有一定的效果。
大黄鱼感染小瓜虫后的防治方法生态的防治方法
采取生态防治,安全无污染,也不会引起大黄鱼的过激反应。如果是在封闭的池塘养殖,在小瓜虫发病的初期,可以将池塘里的水全部换掉,用两周的时间完成,每天的换水量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在换水的时候,要选择没有污染的水源,采取静放过滤的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和小杂鱼去除。在开放式的海水网箱养殖时,可以将发生小瓜病的网箱进行拆分,清除里面的沉积物,进行消毒以后,再到其它没有污染的水体组装网箱暂养,可以缓解小瓜虫病害进一步发展。在规划网箱养殖时,网箱的密度要适宜,不能过密,只要保证鱼苗不能逃脱就可以。网箱的排列要科学规划,保证海水流动畅通。小瓜虫对高 温很敏感,当水温超过30度时,成虫也就会停止发育,温度再升高一些,就可以达到控制小瓜虫的目的。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采取高温或是用紫外线进行照射消毒的方式,来杀灭小瓜虫。药物防治方法
在发病严重的季节,可以用福尔马林或适量的硫酸铜浸泡喂养工具及网箱,可以杀灭隐形的虫卵及幼虫,阻断小瓜虫传播的途径。到了晚上网箱的四周可以用挂瓶装药物来杀虫,避免虫体进入网箱。在小瓜虫爆发的时候,每立方米可以用亚甲蓝化水2~3克,进行泼洒,也可以用同样用量的大蒜素代替。小结养殖大黄鱼,发生小瓜虫的机率达到了80%以上,是很顽固的一种寄生虫,它的传播速度快,不管是网箱养殖还是池塘养殖,感染后期很难彻底清除。这么高的发病率,平时就要注意预防,避免发生虫害。在小瓜虫爆发期间,尽量使用生态的防治方法,这样对鱼的刺激也小一些,不得已要用药物,要做好解毒措施,保持水体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