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林园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有哪些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有哪些

时间2022-12-26 04:07:03发布天眼新闻分类园林园艺浏览77
古典园林的思想源头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有哪些,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古典园林的思想源头

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隋唐之后,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

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宋徽宗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他对绘画有些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 “拙政园”、“寄畅园”等等。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

古典园林的文化源头

造园艺术历史悠久。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孕育了这一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它是一种极为生动的文化信息载体,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宏大的皇家园林,还是隽秀的私家园林,均既具有精妙的物质形态,又寄托着园主的精神与情趣。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正是其延续千年的活力之所在,亦是欣赏、感知古典园林的基点以及创作当代园林景观的灵魂。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其《造园论》一书中写到“文明人类先建美宅营园较迟”。可见造园艺术比建筑更高一筹。这句话不仅点出了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的时间:即建筑出现之后,还指出了园林出现的条件:在基本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人类出现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审美。园林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可见园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对功能的需求,它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与人类文明密切联系的艺术形式,是文化的重要外部表征。

就中国园林而言,商周时期出现的台、囿、园圃一般被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它们是中国园林的原始雏形。以台为例,它的出现源于先民对大自然的朴素崇拜。“天、高山”都被视为神圣的象征。古代君王不惜耗费大量国力修建高台,就是在对巍峨圣山的模拟。君王登上高台可以观天象、通神明,同时这样的高台也具有观景台的功能。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制从文化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文化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同于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营造并没有专门的设计师,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的直接参与下营造的。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自然要反映这些人的趣味、气质和情操。山水文化包括山水诗画、山水文学、山水风景。它与文人的诗意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从隋唐开始,由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将山水诗画的意境、山水风景的品评方式与造园艺术结合起来,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从秦汉时期较为粗犷的模山范水,向抒情写意转换,园林成为山水文化的一部分。文人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造园主体,他们推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与成熟。

文人们参与造园不仅促进了园林在精神文化层次上的飞跃,而且对风景开发、私园营建也是颇有建树。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如杭州西湖。白居易、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都直接参与了西湖风景的治理,植林建亭增加了西湖的魅力。唐代诗人王维亦是造园艺术家,其精心营建的辋川别业共包含20处景点,将中国古典园崇尚自然的特点体现得很好。

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哲学思想、文学经典及人文精神为根基,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营造思想、造园原则: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代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对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营建原理进行了全面概括。其中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概括出了中国古典造园的两个基本原则。景到随机,因地制宜:营造规划与园址特征充分结合,最终在造园中达到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巧妙结合,实现了规划与客观条件的高度统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中景致虽由人工营建,看起来却像自然生成的。古人对自然山水景致无比欣赏,中国古典园林最忌斧凿痕迹,园中虽掇石叠山,营亭建台,却由于营造得体,园中处处宛若自然而成。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园中景致虽然有限,观赏者却能从有限的空间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愉快,最终达到对意境的体味。

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与西方园林、伊斯兰园林一道,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然而由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迁,使得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时空落差。而又由于在传统文化继承上的缺失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使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作品的“现代性”和“原创性”也遭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学界对中国传统园林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也呈现出多样的态势,有人认为它是无法融入现实社会的死物,而也有人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强调继承传统园林,但却往往追随其表现形式。因此本文首先确立研究传统园林的正确态度:基于传统,重新创造。

笔者认为在建设和研究的热潮背后,现在对待中国传统园林传承与发展的解读存在着三个误区:一是对传统园林的解读偏于要素和技法,而疏于理论和理法,造成理解流于表象和形式;二是对现代风景园林的本质把握有所偏失,造成对西方园林外在形式的照搬照抄;三是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局限性,就传统论传统,而缺少对造园思想现代意义的探索。误区的根源在于没有廓清特定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下,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其形成的根源所在,同时缺乏运用符合现时代特征的科学的思维路径去研究问题。

因此,本文首先从人认识自身和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切入,就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剖析两种艺术文化体系、学术理论体系差异的根本原因所在。从本质上解读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并变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借鉴西方思维方式之长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探究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

论文梳理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其在东、西方的影响,以及进入近代后的衰落根源。同时剖析了现代风景园林的行业本质,即以自然文化为基础,以自然要素为素材,以自然风景为源泉的艺术创作,是有生命的、在不断生长变化的空间造型艺术和领土的安排与整治行为。并解析了其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以自然为主体,以生态为核心,以人本为宗旨,以地域为特征,以场地为基础,以空间为骨架,以时间为切片,以简约为手法。

基于上述认识,论文从从现代园林出发,再回到传统园林,即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出发,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重新审视传统园林,从中剥离出其现代价值和局限性。具体而言,首先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分为六大方面:场地分析、设计思想、设计原型、设计要素、空间布局、设计意境。其次,一方面,就每一个步骤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的理念和理法;另一方面,借鉴西方园林从传统到现代的成功转型和综合上述现代风景园林的时代特征,尝试建立一种评判标准;最后,以此审视中国传统园林,得出值得传承的方面,并探讨如何传承,以及值得反思的方面。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形式主要有?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讲究主要由四种空间结构交织在一起。

中国园林艺术的构景举例?

添景

当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中国以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中国与日本古典园林在造景手法上的异同?

中国:有皇家和私家之分。皇家多以自然景色为基础,建造舞榭亭台,如 颐和园。私家以苏州为最,以山石草木楼阁亭台为基础,巧妙地融合。

日本:假山假水,有一沙一世界之感,如 龙安寺

列植景观造景手法?

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4步:

第一步:放线

1.坐标定点法:根据植物配置的疏密,先按一定比例在设计图及现场分别采好方格,在图上用尺量出树木在某方格的纵横坐标尺寸,再按此数据用皮尺丈量在现场对应的位置。

2.目测法:对于设计图上没有固定点的乔灌木,如树群、灌木丛等可用自测法划出栽植的生态要求,并注意自然美观。

第二步:挖穴以所定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坑的大小按土球规格及根系的情况而定。带土球的,坑直径应比土球直径大16-20厘米;裸根苗应保证根系充分舒展,坑的密度应比土球高度深10厘米至20厘米。坑的形状一般用圆形,且保证上下口径一致。

第三步:防意外挖穴前应向有关部门了解施工地点地下管线情况。发现电缆、管线等到必须停止操作,及时找到有关部门配合解决。

第四步:起苗

1.选苗:乔木类的苗木,要求杆形通直,分叉均匀;树冠完整,茎体粗壮;无折断,树皮无损伤;土球完整,无破裂或松散;无病虫害。特殊形态的苗木要符合设计要求。

2.时间:起苗时间宜在苗木休眠期,要保证栽植时间与起苗时间紧密配合,做到随起随栽。

3.方法:起苗前1-3天应适当淋水使泥土松软。起苗要保证苗木根系完整,裸根起苗应尽量多保留根系并留宿土;若掘出后不能及时运走,应埋土假植。

带土球苗木应根据气候及土壤条件决定土球规格,难成活的树要考虑加大土球,一般土球直径为胸径的6-10倍,土球的高度可比宽度少5-10厘米;土球的形状可根据施工需要挖成方形、圆形、长方的半球形等;土球应削光滑,包装严密,打紧草绳,确保土球不松散、底部不漏土,特别是出圃地土壤为沙壤土的苗木,包装应更加注意。

做好以上四步列植造景手法完成

中国
孔雀苗怎么养君子兰浇什么水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