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按照含盐量 区分盐碱地
如何按照含盐量 区分盐碱地,为什么低洼地区易土壤盐渍化?
盐渍化就是地下水位高了,排水不畅,水分蒸发,余下了盐分。盐碱化形成的两个条件:
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
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盐碱地标准对照表?
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1%-0.2%;中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2%-0.4%;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0.6%
(我国大多数以30厘米土壤耕层来计算含盐量)。
衡量盐碱地的另一指标是酸碱度,即PH值,我国土壤酸碱度可分为五级,即强酸性为
PH <5.0,酸性为PH5.0-6.5,中性为6.5-7.5,碱性为PH7.5-8.5,强碱性为PH>8.5。
土壤盐碱化形成过程?
土壤盐碱化最主要的原因有:
1、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而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渍化进程。
2、温度的影响:在地温梯度影响下,土壤水从下向冻结锋面移动,盐分随之向上迁移。当地温梯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水分和盐分的迁移量随之增大当土壤含盐时,冻结深度相应减小,水盐被抬升靠近地表,土壤盐碱化进入孕育期。
3、水位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及水质直接影响土壤含盐量。
4、植被的影响: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lo%~45%,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残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地形的影响: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
盐碱土影响光合作用的机理?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器官,所以叶片对生境条件的反应最为敏感。
盐胁迫对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
最初盐胁迫造成植物叶片失绿、叶面积扩展速率降低,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叶面积停止增加,叶尖叶缘焦黄,叶柄变软并逐渐死亡。所以,盐分可能会通过减少单株植物的光合面积而造成植物碳同化量的减少。
盐碱地最适宜种什么果树?
果树要求生长条件苛刻,盐碱地不适合种植果树!
盐碱地本身土壤碱性较强,含盐量高。并不适合种果树,一下几种植物、树木是盐碱地常见植物,可用作参考。
一、乔木树种
(一)刺槐。这是沙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但不宜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植。
(二)垂柳。喜生活在湿地和水边,中度耐盐碱,可做盐碱地防护林树种。
(三)旱柳。这是沙碱地速生树种之一,适宜在轻度硫酸盐土地上生长。在盐碱洼地可种植,宜作为农田防护林的良好树种。
(四)臭椿。为盐碱地初期造林的先锋树种,并可护岸防风,可在渠道两侧及地势较高处的道路两侧种植。
(五)苦楝。耐盐力仅次于刺槐,在干旱、瘠薄的盐碱地上生长,虫害少、生长快、萌芽力强。
(六)毛白杨。在肥沃湿润的地方生长良好,在轻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并能耐短期水淹,适宜做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以及路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七)杂交杨。如中林46杨、69杨等,在土壤含盐量0.5%、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米、雨季有积水的情况下生长正常,为用材林、农田防护林的良好速生树种。
(八)白榆。较耐盐碱,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4%时生长良好,可用做用材林、农田防护林及路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九)桑树。耐盐、耐涝性很强,可在农田防护林两侧种植。
二、灌木树种
(一)紫穗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可做盐碱、沙地区防风林带中的低层林木,土壤含盐量为0.4%时生长良好。
(二)白蜡条。能在含盐量为0.2%~0.5%的土壤上生长。可做路旁绿化树种。
(三)怪柳。耐旱、耐瘠,高度耐盐碱,可防风、固沙、护岸,盐碱地区皆可栽植。(四)杞柳。落叶灌木,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轻度盐碱,可固沙护岸,适宜在轻度盐碱湿地、河滩碱地、平原坡地、沙碱荒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