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景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黄山的外形或结构)
山体景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大漠天池景观特点?
阿拉善大漠天池与众不同的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它所在之处不仅有沙漠,还有花岗岩山体。这些矗立在沙漠中的巨大岩石,有着陡峭的崖壁,让原本就充满神秘的大漠,又增添了一分神奇与惊险。远远望去,沙丘连绵起伏,如一波波涟漪。花岗岩发达的裂隙把周围的雨水、泉水汇聚于此。远古的流沙在此汇聚、掩埋、堵塞,便形成了世间极为罕见的美景。山地红线区是什么意思?
山地红线区包括山体本体以及周边外延30米至100米范围。以保持山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发挥山体生态效益。各级各类规划修编调整时,应尽量避免将山体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对重点景区核心区、重要水源地周边、石漠化严重地区等生态脆弱敏感区位山体划定永久性山体保护红线。根据山体在城市空间、生态区位、植被状况、景观价值、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划分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山体,划定山体保护线。对无明显界限且可能被侵占破坏的地方,打桩定界、设警示桩(牌),实施有效保护。
山体保护红线。山体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照现状山脚线划定,也可结合自然地形适当外延。山体保护红线划定后,由责任主体部门负责埋设保护界桩、设立保护标志。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损毁、移动山体保护界桩和保护标志。
黄山的外形或结构?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天池山地貌特征?
天山天池湖面呈半月形,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面积4.9平方千米。湖深数米到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区
据史籍记载,自宋至清,天池曾有冰池、龙湫、龙潭、神池等名称,但史籍中很少有关于天池真实面貌的记述,实际上古代的人们也很难到达天池。在封建时代的大官员中,真正亲临天池,而且第一次为天池命名的是200年前任乌鲁木齐都统的明亮。他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亲率骑从,攀上了博格达山,找到了天池,并凿开泄水口,引水下山,灌溉农田。他在记述此事的《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中,借“见神池浩森,如天镜浮空”一句的天池二字命名此湖。
天山天池附近特产丰富。环绕着天池的群山,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的“百宝山”,这里有牛羊肥壮的牧场,伐木声声的林场,人工养殖的鹿宛。雪线上生长着雪莲、雪鸡,松林里出没着狍子,遍地长着蘑菇,还有党参、贝母等药材。山壑中有珍禽异兽,湖区中有鱼群水鸟,众峰之巅有现代冰川。群山之下埋藏有铜、铁、云母等多种矿物。
天池以西3000米处是灯杆山,海拔2718米,山体长3千米许。老君庙、东岳庙就建于此。当年道士在山顶立一松杆,上挂天灯,昼夜不灭,当年乌鲁木齐的百姓都以天灯为神喻,只要灯长明不灭就预示世道太平,故该灯又称太平灯。由灯杆山西眺,乌鲁木齐可尽收眼底,尤其在华灯初上之际,远看乌鲁木齐万家灯火,其乐无穷。
天池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海拔达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肩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峰顶的冰川积雪,闪烁着皑皑银光,与天池瓦蓝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这个高山平湖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
崆山白云洞风景区有什么特点?
2005年9月,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工作在北京结束。邢台临城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以98.44分的成绩在全国53个参评单位中名列第15名,与山东泰山、云南大理、湖北神农架等一起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临城地质公园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西依太行,东达平原。截止2015年园内已建立了崆山白云洞、岐山湖、小天池等景区,公园集山、水、洞、林、文物为一体,境内深山、丘陵、平原等地貌齐全,群山拱翠,流泉碧潭。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地质公园顾问专家和评审委专家给予高度评价,称天台山是“野外沉积岩博物馆”,小天池是“野外实验室”。 天台山距邢台市临城县崆山白云洞西北8公里,为临城古八景之一,它包括大平台、五谷仓、石柱峰、天眼山、九尖山等诸峰,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99米。远远望去,天台山就像一尊首东而足西的巨型睡佛。天台山在古时就有天台八景之说。主要景点有:溪谷、瀑布、清泉、五谷仓、龙首峡、天圈、九县垴、大天眼山、小天眼山、云海亭、半壁殿及南禅、北禅、慈云阉、仙岩庵、桃源洞等近三十多处。天台山岩石是由红色石英砂岩组成的丹霞地貌,岩峰和峭壁具有顶平、壁陡、坡斜、树茂的特点。因山体挺拔参天、顶平如台小巧玲珑,奇特多变,景色丰富多彩而得名。 天台峭壁,笔直如削,造型奇特,犹如飞檐斗拱,它记载着最古老岩层的起伏、错 落、风化、剥蚀过程。在悬崖半腰,有一条长百余米的“栈道”,崎岖狭窄,一般人极难通过。含秀凝碧的天台山,像一颗异彩纷呈的明珠,镶嵌在巍巍太行。 位于临城县西部太行山中段的原双石铺乡镜内,距县城50公里,距崆山白云洞44公里。该景区在海拔1000多米的东大梁上松林中有两个千年古池,犹如“天池”,故名“小天池”。由于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上,以流水和崩塌作用为主的外营力作用下,形成了一些奇峰造型 景观。如景区西部山体顶部由于坚 硬的红色石英砂岩覆盖,沿节理断 层风化崩塌形成了顶平、崖陡、脚缓为特征的“嶂石岩地貌”景观,当地俗称“垴”。这些垴形成各种 奇特的造型,如远望山顶如一座富丽堂皇的金殿蹲座的金銮殿垴。区内有多处怪石景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红色石英砂残留于山顶,岩层产状近于水平,且层理清晰,高高亢起在峰顶,其形如“千层饼”,又象码放整齐的一摞书,色红似金,故命名叫“金龟驮书”。 第二类是一些岩层产状直立的下元古界砂岩、板岩等坚硬岩石,经风化后仍排立于山脊,如“老娘石”、“挡风石”等。第三类怪石是由于河谷两侧山崖崩塌而堆积于海床或岸上的怪石,如形如睡炕的两块巨石横躺于槐河左岸,“双石铺”村之名即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