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式植物景观有哪些类型(六种步行规则)
规则式植物景观有哪些类型,六种步行规则?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来走:不要逞强埋头猛走,这样会大量消耗体力,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个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学地衡量自己的体能:头几次外出徒步的时候最好坚持走若干个小时,而不要计划一定要走多远,通过这样的几次摸底,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适当增加徒步穿越的强度。
3、不要只顾低头走路,而错过了周围的风景:在户外徒步,强身健体只是其中一个目的,不要为了一些所谓“自虐”的目的来暴走,大强度的体力付出,有时候会得不偿失。记住户外徒步的时候,最恰当的速度是能够维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学会休息的步法:对于走路,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在徒步的时候,应该用一个自己比较舒适的方法走路,这样的你的体力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时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义不是暴饮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计路可能都走不了了。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频度,徒步的时候,人体的热量损失大,为了补充体力,需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适当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气比较热,流汗多,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点盐。
6、在徒步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钟需要休息10分钟,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衡量加减。
花境什么意思?
花境(border)一词源于英国,当时有人说其意为由花组成的境界。也有书从园艺或园林的解释认为花境是一条狭长的植物种植带,沿着边界或分界线种植,也就是说花境是沿着一定边界种植花卉的一种自然式布置方式。例如道路、建筑基础、墙基、斜坡地的脚下等。因多用在靠边的位置,所以前人译成“花境”是有边境的意思,绝不能称为“花径”。十九世纪花境曾经风靡英国,其特点是突出植物的自然景观美,因此在欧美一些国家应用极为广泛。花境应用于园林中,不仅可以增加自然生态景观,还可以起到分隔宅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花坛(flower bed)是指花园中种植花卉的地方,由于面积、平面形状、距地面的高矮及种植的花卉种类等都可以变化,因而花坛可以各种各样,不过目的都是为了集中一种或几种花卉在一起,展示出花朵、叶片或果实的色彩美。日文中称花床。今人认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在各种几何形的轮廓中种花才是“花坛”。
现在总结归纳出一个比较具体的定义,也就是说花境是模拟自然界林缘地带的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将各种花卉分别集中栽植的应用形式。(“集中栽植”也就是说并不是局限于之前所说的一定边界,从而扩大了花境的利用范围)从平面上看是各种花卉的块状混植;立面上看却是高低错落的情景,犹如林缘野生花卉的自然景观。
花境是花卉应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手法。参照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在林缘地带的自然生长状态,经过艺术提炼而设计的自然式花带,其艳丽的色彩和丰满的群体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不同高短、花色、株型各异的香草布置花境,不仅能观其色,赏其姿,还能闻其香。漫步于花境旁,香草或浓或淡的香味,总会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花境所选用的植物材料是以能越冬的观花灌木和多年生花卉(主要是宿根花卉)为主,要求四季美观,又有季相交替,一般栽植后3~5年不用更换。花境表现的主题是表现观赏植物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以及观赏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所以构图不是平面的几何图案,而是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
2 花境的特点
(1)它是根据自然界森林边缘处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长景观加以艺术提炼而应用于园林中的造景艺术;
(2)花境是一种过渡的半自然种植类型,体现植物的自然美与群体美;
(3)植物作自然式配植,以植物群丛为主;
(4)平面轮廓多为不规则形状,内部可以兼有自然与规则特点的混合构图;
(5)花境是一个连续的、有变化的风景序列构图。
空间分布的四种类型?
1.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开敞空间是种私人会所装修内部与外部联系较紧密的空间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墙体面积少,采用大开洞和大玻璃门窗的形式,强调空间环境的交流,室内与室外景观相互渗透,讲究对景和借景。在空间性格上,开敞空间是外向型的,限制性与私密性较小,收纳性与开放性较强。封闭空间是私人会所装修内部与外部联系较少的空间类型。在空间性格上,封闭空间是内向型的,体现出静止、凝滞的效果,具有领域感和安全感,私密性较强,有利于隔绝外来的各种干扰。为防止封闭空间的单调感和沉闷感,室内可以采用设置镜面增强反射效果、灯光造型设计和人造景窗等手法来处理空间界面。
2.动态空间在私人会所装修里动态空间是一种空间形式非常活泼、灵动的空间类型。其主要特点是空间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性,动感较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空间形式较开放。多采用曲线和曲面等表现形式,色彩明亮、艳丽。营造动态空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法:①利用自然景观,如喷泉、瀑布和流水等;②利用各种物质技术手段,如旋转楼梯、自动扶梯和升降平台等;③利用动感较强、光怪陆离的灯光;④利用生动的背景音乐;⑤利用文字的联想。
3.虚拟空间在私人会所装修中的虚拟空间是一种无明显界面,但又有一定限定范围的空间类型。它是在已经界定的空间内,通过界面的局部变化而再次限定的空间形式,即将一个大空间分隔成许多小空间。其主要特点是空间界定性不强,可以满足一个空间内的多种功能需求,并创造出某种虚拟的空间效果。虚拟空间多采用列柱隔断,水体分隔,家具、陈设和绿化隔断及色彩、材质分隔等形式对空间进行界定和再划分。
4.下沉式空间与地台空间下沉式空间是一种领域感、层次感和围护感较强的空间类型。它是将室内地面局部下沉,在统一的空间内产生一个界限明确、富有层次变化的独立空间其主要特点是空间界定性较强,有一定的围护效果,给人以安全感,中心突出,主次分明。私人会所装修中所谓的地台空间是将室内地面局部抬高,使其与周围空间相比变得醒目与突出的一种空间类型。其主要特点是方位感较强,有升腾、崇高的感觉,层次丰富,中心突出,主次分明。
荷花在园林中有哪些应用?
荷花,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不仅花大色艳,清香远溢,凌波翠盖,而且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既可广植湖泊,蔚为壮观,又能盆栽瓶插,别有情趣;自古以来,就是宫廷苑囿和私家庭园的珍贵水生花卉,在今天的现代风景园林中,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应用更加广泛。
(一)荷花水景
1、荷花专类园:
近来国内兴起的荷花专类园有三种:一是象武汉东湖磨山的园林植物园,园中开辟一处以观赏,研究荷花为主的大型水生花卉区;一是象南京莫愁湖,杭州新"曲院风荷"这类是以荷花欣赏为主的大型公园;再一类就是以野趣为主,旅游结合生产的荷花民俗旅游资源景区,如广东三水的荷花世界,湖南岳阳的团湖风景区。
2、在山水园林中作为主题水景植物:俗话说,"园无山不壮,山无水不丽",用荷花布置水景,在中国园林中极为普通。江南一带名园,多设有欣赏荷花风景的建筑,扬州的瘦西湖在堤上建有“荷花桥”,桥上玉亭高低错落,造型古朴淡雅,精美别致,与湖中荷花相映成趣,是瘦西湖的风景最佳处,岳阳金鹗公园的荷香坊临水而建,与曲栏遥相贯通,香蒲薰风,雨中赏荷,深受群众喜爱。
3、作四季有花可赏中的夏花:四时景观的不同,是中国造园家恪守的造园规则,如梅花耐冬,柳丝迎春,绿荷消夏,桐叶惊秋。荷花的绿色观赏期长达8个月,群体花期在2-3个月左右。夏秋时节,人乏蝉鸣,桃李无言,亭亭荷莲在一汪碧水中散发着沁人清香,使人上行下效,心旷神怡。
4、作多层次配置中的前景、中景、主景:中国园林在配置植物时十分注意层次的变化,以形成远近,高低不同的丰富景观。柳荷并栽就是典型的手法。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曾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来概括济南大明湖。湖南湘潭的雨湖公园春季柳絮纷飞,小荷露尖;夏秋花叶亭亭,柳丝翠绿;冬季柳丝批雪,残荷有声,不失为佳景胜地。
5、作工业三废水污染水域的"过滤器":由于莲藕地下茎能吸收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污染物后的产物,所以荷花可帮助污染水域恢复食物链结构,促使水域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二)荷花盆栽和盆景
荷花对生长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在大小湖泊、池塘中吐红摇翠,甚至在很小的盆碗中亦能风姿绰约,装点人间。在我国荷文化史上,盆荷这种形式出现之初只是被用于私家庭院观赏。如今,在我国各地园林中,盆荷的应用非常广泛。盆栽和池栽相结合的布置手法,提高了盆荷的观赏价值,在园林水景和园林小品中经常出现。荷花水石盆景是今几年在杭州出现的一种新的盆景。它是荷花盆栽与水石盆景的有机结合,既体现山石的刚毅挺拔,又显示荷花的娇艳妩媚。荷花盆景可选用珊瑚石、砂积石、斧劈石、英石等山石作材料。
(三)荷花插花
插花在我国始于六朝,源于佛前供花。作为佛教的圣洁之花,因此可以说,插花在兴起之时便于荷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宋时期,供花仍是插花的一种主要形式。到了明清,插花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此时的荷花插花无论是艺术深度还是技巧,都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可称为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鼎盛时期。今天,人们对荷花插花已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不仅荷花、荷叶、莲藕和莲实等素材在插花中的运用愈来愈普遍,而且对这些素材的观赏效果也作了科学的比较。荷花插花一般选用中小型品种为宜,同时也适当配以其它植物的枝、叶、果,力求色彩清丽构图明快,欣赏效果可保持3-4天。
颐和园为什么是规则性园林?
1.效法自然的布局。
园林整体的景色以自然山水为主并顺其自然,以曲为美。
湖山结合,是颐和园的一大特点。高达五十八米的万寿山位于广阔的昆明湖北岸,好像一座翠屏立于北面。清澈的湖水好像一面镜子,把万寿山映衬得分外秀丽。湖山景色密切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充分利用湖山相连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地布置园林建筑和风景点。如抱山环湖的长廊和石栏,把湖和山明显地分清而又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伸入湖中的知春亭,临湖映水的什景花窗,建造在湖边山麓的石舫等等,都巧妙的把湖山结合在了一起。
2.对比鲜明的布局
颐和园园林布局的一大特点即鲜明对比的手法。在颐和园中不仅可以看到有建筑壮丽、金碧辉煌的前山,还可以看到建筑荫蔽、风景幽静的后山;不仅可以俯览浩荡的昆明湖,还可以漫步的苏州河(后湖);还有建筑密集的东宫门和景物旷野的西堤和堤西区。处处阴阳转换,时时矛盾开展,使游人心情随着抑扬顿挫。
3.园中有园的手法
“借景”的造园技法在颐和园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设计时不仅考虑到园里建筑和风景点互相配合借用,而且把四周的自然环境、附近的园林以及其它建筑物,也一并考虑在内。比如谐趣园就是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的一处地势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经过能工巧匠合理布置构成。
4.建筑为主的组景
“集景模写”在颐和园中的景色里有很大的应用,可以说是汇集各地有名建筑和胜景而成。但并不是一味的模仿,如谐趣园和无锡惠山园神同形异,涵虚堂、精明楼也和黄鹤楼、岳阳楼不完全一样。园中的建筑多雍容华贵,金碧辉煌,具有浓郁的宫廷色彩以及沉重的皇权色彩。主要以殿堂为主,亭台楼阁为辅,宗教建筑也占有很大一部分。建筑布局上以规则中轴线对称为主。
5.因地制宜的处理
颐和园园林布局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以水取胜。因地制宜,适地取景,适地造景。
6.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饱含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同时要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采取严格的中轴贯通,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