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蛆的养殖方法
蝇蛆的养殖方法,黄粉虫和蛆的养殖方法?
蝇蛆全身是宝,干蝇蛆含蛋白质56%,脂肪0%~15%,同时富含各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是鱼粉的2.3倍,蛋氨酸、赖氨酸分别是鱼粉的2.7、2.6倍,蝇蛆养殖有利于家禽、畜牧、种植业的发展,也有利于饲料加工、生化、医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黄粉虫俗称面包虫,原产北美洲,50年代从苏联引进我国饲养,黄粉虫为多汁软体昆虫,脂肪含量30%,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动物生长所必需的16种氨基酸,每100克干品含氨基酸高达847.91毫克,其各种营养成份居各类饲料之首。
怎样养殖蝇?
您好!以下信息供您参考:
(一)养殖规模的确定
养殖规模的大小根据预期达到的日产量来确定。以一个日产鲜活蝇蛆100千克的养殖场为例,在设计养殖场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成虫饲养规模 据观察,每万只家蝇在卵高峰期每日可产鲜蛆1—1.5千克,若日产鲜蛆100千克,则需饲养处于产卵高峰期的成虫100万只,考虑到其它因素影响,一个生产单元的种蝇饲养规模至少应达200万只。若同考虑种蝇的淘汰更新,一个更新周期需要4天,因此,要准备两个单元的种蝇生产规模,才能保证持续不断供应日产100千克蝇蛆需要的卵块。
2、饲养成虫需要的面积 目前饲养成虫的方法有房养和笼养2种,其中房养的成虫密度在夏季以1万~2万头/立方米为宜,密度过大会导致成虫的取食面积相对减少、更换饲料频繁、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人员操作不便等问题;密度过低则单位面积产卵量低,若通风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密度。笼养可大幅度提高成虫饲养密度,试验表明,在笼养条件下可以养殖8-9万只/每立方米。一个15~20立方米的房间饲养的成虫即可满足日产100千克蝇蛆需要的卵块。
3、饲养蝇蛆需要的面积 在采用固体饲料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养殖面积可产鲜蛆500克,日产100千克鲜蛆则需200平方米的养殖面积。室外养殖多采用平面养殖,加上走道等需占地250平方米,按5个生产单元连续生产,需占地1250平方米。室内生产多采用立体养殖,按4层计算1个70平方米的房间构成1个生产单元,5个生产单元则需要建350平方米大小的生产厂房。
(二) 养殖设施的建造
各种养殖设施的建造与否根据采用的养殖方法确定。一个完整的养殖过程包括成虫的饲养、卵的收集、蝇蛆的饲养与分离等,涉及到各种设施。
1、种蝇房 专门用于饲养成虫,要求室内空气新鲜,温度保持在24~30摄氏度,相对湿度50%~70%,每天光照14小时以上。新建的种蝇房应选择远离居民住宅区、光线较好、通风的地方,最好设计为坐北朝南的单列平房,北面设封闭式走道,可有效阻止成虫外逃,冬季还能缓冲北风侵袭,利用室内保温。中间有1个操作间,前后开门,两边蝇房北面开门,由工作间后门通向走道进入,南面为较大的玻璃窗,以便采光。每间房的面积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一般20~40平方米,装有纱门、纱窗、排气扇和加温管道等。若进行笼养,还要在室内搭好立体养殖架。
2、蝇笼制作 是笼养家蝇的必需设施。蝇笼的规格有多种,常见的有长、宽、高各50厘米正方形蝇笼;65厘米×80厘米×90厘米和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长方蝇笼等3种(实际大小应该以房间高低大小科学设计,没有严格要求)。制作时先用粗铁丝、钢筋或竹木条制成骨架,然后在四周蒙上塑料纱窗或铁纱窗,同时在蝇笼一侧下角留一个直径20厘米的操作圆孔,孔口缝接30厘米长的布筒,以便喂养、喂水和取放产卵垫,不用时扎紧,防止成虫外逃。每个蝇笼中还应配备饲料盘、饮水盘和用于装产卵物的小瓷盘。另外,可在笼内中间悬挂几片尼龙纱网,以增加成蝇栖息面积。使用时像挂蚊帐那样将蝇笼固定在架上,笼底托在一块小平板上。为了挂拆方便和易于消毒清洗,蝇笼的四角可用夹或勾固定在立体养殖架上。
3、育蛆房 用于室内养殖。室温要求保持在26~35摄氏度,湿度65%~70%。但幼虫怕光,不需光照,应注意安装遮光窗帘。室内其他养殖设施根据采用的养殖方法确定,如多层饲养架、育蛆盆、育蛆箱、育蛆池、育蛆平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加温、控制设备等,一般将这些设施放在两边,中间留人行走道,既充分利用空间,又便于操作管理。
4、育蛆塑料棚 用于外室加温养殖。基本构造与目前推广的反季节蔬菜大棚相似。面积和数量根据饲养规模确定,一般多用80~130平方米小面积棚,作为1个生产单元,常见的有平面和立体养殖2种。棚的东西南北方各开1个门,供通风换气和进出料,在棚的上方安装2台排气扇,棚内中间和前后各留1米宽的走道。
5、蝇蛆分离箱 用于固体饲料养殖时分离蝇蛆。分离箱是根据幼虫的负趋光性而设计的,长、宽、高各50厘米,由筛网、暗室和照明部分组成,筛网上设强光灯。分离时把混有大量幼虫的培养基质放在筛板上,打开光源,人工搅动培养基质,幼虫见光即下钻,不断重复,直至分离干净。
(三)养殖饲料的制备
饲料是养好蝇蛆的物质基础。养殖蝇蛆所需要的饲料包括产卵饲料、成虫饲料和蝇蛆饲料3类,根据饲料的物理形状又分为固体饲料和液体饲料2类。
1、产卵饲料 用于引诱成虫前来产卵的固体饲料,又称为产卵物(信息物)。这类饲料营养全面,多能同时满足成虫和蝇蛆的营养需求。并具有特殊的腥臭气味,对成虫有较强的引诱力。常用的有人畜和家禽粪便、各种腐烂动物肉和肉制品加工下脚料等,如人粪尿、猪粪、马粪、鸡粪、鸭粪等,死鼠、死鱼、死鸡鸭、死猪等动物腐尸,家畜屠宰下水和内脏、禽内脏、鱼肠等,其中以腐烂的肉类对成虫的引诱力最强。使用畜禽粪便或人工配制的蝇蛆饲料作为产卵物时,喷洒0.03%氨水或碳酸氢铵水溶液、人尿、烂韭菜等可显著提高对成虫的引诱力。
2、成虫饲料 成虫同其它动物一样,也需要足够的蛋白蛋、糖和水以维持生命和繁殖能力。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必须配制能满足这些需要的人工饲料。常用的饲料配方有:奶粉50%+红糖50%;鱼粉糊50%+白糖30%+糖化发酵麦麸20%;蛆粉糊50%+酒槽30%+米糠20%;蛆浆糊70%+麦麸25%+啤酒酵母5%+蛋氨酸90毫克;蚯蚓糊60%+糖化玉米粉糊40%,糖化玉米粉糊80%+蛆浆糊20%。糖化糊的制作方法为:将面粉与水以1:7的比例调匀后加热煮成糊状,再按总量加入10%的糖化曲或酵母,在60摄氏度温度下糖化8小时即成。我们推荐使用奶粉50%+红糖50%。
3、蝇蛆饲料 又称蝇蛆培养基,分液体和固体2类。液体饲料有人粪尿、屠宰厂血水、人工配制的液体饲料或沼液等。固体饲料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5%~75%,含水充足,但没有明水流出。常用的有农副产品下脚料和畜禽粪便2类,前者有麦麸、米糠、豆腐渣、酱油渣、酒糟、糖槽等,可加入屠宰场的下脚料等改善饲料的适口性。为提高饲料利用率,使用前最好经过12小时发酵或糖化处理。粪便饲料多用猪粪、鸡粪、马粪、牛粪等畜禽粪便和人粪尿等配制,要求原料短、细、鲜,使用前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按比例混匀堆好,上盖塑料薄膜沤制发酵48小时以上。发酵后饲料的PH值在6.5~7.0之间,过酸可用石灰调节,过碱可用稀盐酸调节。常见的粪便饲料配方有:鸡粪50%+猪粪50%;鸡粪30%+猪粪70%;鸡粪70%+猪粪30%;猪粪50%+鸡粪30%+切碎的动物内脏20%。
能不能养殖蝇蛆?
可以养,但作为生产性养殖还缺乏“主料”的介入,光这些“辅料” 是不够的。
当然,随便养点那也就无所谓了。
蚊虫多如何处理?
山林养殖场中由于有许多牲畜,再加上本身在山林中,导致在夏季经常是蚊虫成群,蚊虫不仅会骚扰牲畜休息,影响其进食和长膘,还可能会携带和传播疾病,因此对养殖场附近的蚊虫进行驱离和消灭就十分重要的,那么有哪些低成本的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1、安装灭蚊灯
安装灭蚊灯是常见的驱蚊、灭蚊方法,它的效果也是极佳的,在牛舍的上方安装一或多盏盏灯,吸引蚊虫。但此方法至适合在室内,室外空旷,会吸引更多的蚊虫,起到反作用。
2、药物喷洒
药物喷洒时采取药剂稀释后喷洒灭蚊,效果也是极佳的,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过了药剂期后,还会有蚊虫叮咬。而且喷洒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药剂喷洒到食槽,草料,水槽,水源,否则会造成牛中毒。
3、药物熏法
药物熏法和我们在家店蚊香一样,选择低度的药物,在牛入圈时,点燃它将牛舍全部熏一次,然后在放牛入舍。但此方法所用药物虽然是低毒,但还是有一定毒性,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不仅危害牛的健康,还使蚊虫抗药性增强。
4、晾晒牛粪灭除法
此方法和上面的药物熏法类似,但熏物不是药物,而是牛粪,将牛粪收集然后暴晒杀毒灭菌,在傍晚时,在圈舍内将牛粪点燃,牛粪在点燃后会散发一种怪味,可熏死或熏跑蚊虫,起到驱蚊的效果。
5、秸秆烟熏法
夏季正是很多作物收获的时期,所以这时的秸秆时最多的时候,同样在傍晚,牛还为入舍时,将秸秆点燃,待火旺时,再用水将火熄灭,让烟散布整个牛舍。这样不仅可驱赶蚊虫,它烧尽后的灰还是很好的肥料和杀毒原料,但缺点是易引起火灾,在使用时要小心谨慎。
以上就是低成本处理养殖场蚊虫问题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导致自己和牲畜中毒,同时注意不要引起火灾。
养殖蝇蛆的猪粪要怎么样发酵?
我的QQ就是我的用户名发酵粪便的方法: 1) 发酵原料:健康新鲜的粪便。
2) 工具:搅拌机;塑料容器或水泥池(或者土坑垫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粉碎机(普通农用型);铁锹。 3) 发酵菌:农富康粪便发酵剂 4) 配比:配方一:干粪便150公斤, 粪便发酵剂1公斤; 配方二:湿粪便100公斤,麦麸或稻糠或秸秆粉50公斤, 粪便发酵剂菌种1公斤。 5) 操作规程: ① 将发酵原料按配比准备1000公斤,此为发酵原料待用; ② 将1公斤农富康粪便分解剂倒入50公斤水中稀释搅拌均匀,稀释用水最好为井水或河水,若为自来水请放置24小时后再用;能够适当的溶解一些红糖在里面效果更佳。 ③ 如有搅拌机:可以先将粪便混合2分钟后,再倒入菌种稀释液搅拌6分钟;没有搅拌机:用铁锹搅拌按由少到多的原则,即先将菌液稀释液倒入少量发酵原料中搅拌均匀,直到没有团块,然后再将搅拌好的少量发酵原料倒入剩余发酵原料中搅拌均匀,直到没有团块;(注意:视发酵原料干湿程度增减稀释用水水量,稀释的菌液用水应是发酵原料的40%左右,拌成以手握成团,指缝见水但不滴水珠,松手即散为好。注意:水多了易酸,少了发酵不透。如发酵原料较湿,应减少稀释的用水量。) ④ 将混合后的发酵原料放入塑料容器或水泥池(或者土坑垫塑料薄膜)中,最后装满压实,排去空气后用塑料薄膜密封,一定要完全密闭,适宜温度为25-35℃,发酵5-10天(一般夏4天,春秋7天,冬10天),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掌握,直到没有臭味含有酒味即为发酵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