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的养殖方法
铃兰的养殖方法,铃兰花的种植技巧两广?
1、种植环境
种植铃兰花要使用疏松透气、营养丰富的偏碱性腐殖土,并向其中混合细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如果土壤的颜色偏浅,可以向其中加入腐熟的农家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为铃兰花营造肥沃的生长环境。
2、种植方法
种植铃兰花要采取分株的方法,在春秋季节从根状茎上分离出小鳞茎,将其直接栽种在事先准备好的盆土中,覆盖一层细土即可,而且栽种后要将植株移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等待鳞茎萌芽后再移向采光好的地方。
3、注意事项
刚栽种的铃兰花当年不会开花,如果栽种的鳞茎较为肥大,第二年就会开出花朵,但鳞茎较小时,需要等待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开花,而且栽种铃兰花后,要为其定期喷洒水雾,保持土表的湿润。
辽宁大连海关截获15厘米活体甲虫?
近日,我国辽宁大连海关从一批来自日本的邮件中发现了一个可疑的邮件,该邮件的备注为塑料玩具,但是打开后,海关工作人员竟然从里面发现了一只体长约15厘米的活体大甲虫。
其实,这已经不是我国海关首次从日本来的邮件中发现活体甲虫了,早在2019年3月同样是在辽宁大连海关工作人员从一个来自日本的可疑包裹中发现了9只活体大甲虫,这成为了大连海关近些年来查获活体甲虫最多的一次。
不过,到了2022年2月,这个记录就被打破了,因为这今年的2月,同样是大连邮局海关竟然连续从来自日本的邮件中发现了4批甲虫,包括23只活体成虫、21只活体幼虫、1只昆虫标本以及1只死亡个体,共计46只,而这些甲虫无一例外都被伪装成了塑料玩具,企图蒙混过关。
这46只甲虫属于五个不同的种类,而在这五种“非法入境”的甲虫中有一种与近日大连海关查获的长15厘米的活体甲虫属于同一种,它就是长戟大兜虫(Dynastes hercules)。
那么问题来了,长戟大兜虫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从日本进入我国?我国为何又禁止让这些甲虫入境?它们究竟有多可怕?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的科普一下。
图中大的就是长戟大兜虫长戟大兜虫长戟大兜虫是金龟科大兜虫属下的一种甲虫,它的全名应该是赫克力士(hercules)长戟大兜虫(以下简称长戟大兜虫),这个前缀用的其实是希腊神话中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命名的,因为赫拉克勒斯是著名的大力士,而长戟大兜虫更是昆虫中的“举重冠军”,它能够举起自身体重850倍的物体,比蚂蚁力量同比大了至少8倍以上。
长戟大兜虫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它们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有两个:体型和长戟。首先是体型,长戟大兜虫是现存最大的甲虫之一,虽然从整体上看,它没有泰坦甲虫的体长长,但是泰坦甲虫的触角长度就占了体长的接近一半(体长总长18-23厘米)。
泰坦甲虫而长戟大兜虫是没有触角的,它们的体长平均在12厘米左右(雄性),最大体长可达18.4厘米(人工饲养下最大的个体)。其次就是长戟了,雄性长戟大兜虫有着长长的胸角和头角,而且内侧还布满了锯齿状的突起,末端非常的尖锐,而雌性是没有胸角和头角的,并且体型要比雄性小很多,平均只有6.5厘米左右。(下图为厄瓜多尔产的雌性和雄性长戟大兜虫,可以看到雌性是没有头角的)
虽然长戟大兜虫看起来非常的唬人,但其实它们的性情是比较温顺的,食性也是偏植食性的。长戟大兜虫是一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以腐殖质食物为食,成虫后则以树汁树液或者是各种带有糖分的水果为食,从成虫的习性上看,它属于一种“害虫”。不过,在人工饲养下,成虫主要是喂食昆虫专用的果冻。
长戟大兜虫的翅鞘颜色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它们在原产地有着多个亚种分化,这些不同的亚种(目前有昆虫学家主张将部分亚种提升为种)翅鞘颜色有的是暗黄色、有的是棕色、有的还带有蓝色、绿色的光泽。
辗转入境的长戟大兜虫长戟大兜虫与许多入侵物种一样,都是人为引入的,而它的引入其实是来自于异宠爱好者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宠物大军也在不断的扩充,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养猫养狗了,如今的宠物市场上,从天上飞的,到地上跑的,再到水里游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而且近些年喜欢异宠的人也在逐渐的增多,比如蛇、昆虫,而长戟大兜虫就是非常受欢迎的昆虫类异宠之一。
作为一种异宠,长戟大兜虫体型较大,具备一定的观赏性,而且它们的生存能力比较强,它们对饲养环境不挑剔,最关键的是作为一种植食性的昆虫,饲养起来成本也比较的低,正是因为如此,长戟大兜虫才从中南美洲被运往了世界各地。
日本是最早引入长戟大兜虫的国家之一,受本土动漫中甲虫形象的影响,长戟大兜虫在日本有着相当庞大的受众,所以,在日本甚至有了长戟大兜虫的人工繁育。
而此次我国大连海关查获的长戟大兜虫就是国内的一些异宠爱好者从日本购买的,之所以伪装成塑料玩具是因为我国是禁止活体的非本土昆虫入境的。
对此,一些喜欢异宠的人就不理解了,为何这种植食性的昆虫不能入境呢?它们入境后又会带来哪些潜在的威胁呢?我们下面继续说。
长戟大兜虫在我国为何不能入境?在异宠爱好者眼中,长戟大兜虫只是一种人畜无害的昆虫而已,但事实上问题远没有如此的简单。首先,长戟大兜虫并非我国本土的物种,虽然它们在人的饲养下,并不会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但是没有人能保证它们不会逃逸到野外,尤其是放开政策后,一旦有了人工繁育,它们进入野外的几率将会更大。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早在20世纪末,美国的异宠爱好者看中了原本生活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缅甸蟒,这一方面是因为缅甸蟒有着白色和黄色两个颜色变种,一方面是因为缅甸蟒幼体,对爬宠爱好者来说确实没有什么抵抗力。
缅甸蟒作为异宠被美国引入后,许多人发现这家伙非常能吃,长的又快,几年时间就长成了3米以上的大蟒,此时,一部分人害怕大蟒伤人,一部分负担不了昂贵的饲养费用,还有一部分是从养殖场逃逸,这些缅甸蟒进入了美国野外,如今成为了让美国最头疼的入侵物种之一,据统计,在缅甸蟒泛滥的佛罗里达州,本土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在大幅度的下降,就连凶猛的美国短吻鳄都不是它们的对手,所以,美国每年都会用奖金激励人们去野外主动的捕杀缅甸蟒。
长戟大兜虫虽然没有缅甸蟒这么恐怖,但是作为一种大型的甲虫,它一旦进入到我国野外是很少有天敌能够克制它们的,此时它们必然会与本土的甲虫竞争,挤压本土甲虫的生存空间,成为优势种,就像人们以前不以为意的清道夫、罗非鱼和福寿螺等入侵物种一样,会对我国的本土物种造成威胁。
其次,伪装后偷偷入境的长戟大兜虫是没有经过检疫的,这非常的关键,因为昆虫也会携带一些病原体,一旦长戟大兜虫携带一些病原体,对本土的昆虫造成了大规模的传染,这种伤害就是不可逆的。
第三,长戟大兜虫是植食性的,它们会吸食植物的汁液,一旦它们进入野外,大量的繁殖,对我们本土的植物也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写在最后一个入侵物种之所以能够泛滥成灾,起因就是因为无知或者是对该物种的认知不够,这没有什么好争议的,毕竟时至今日,在放生动物的大军中,依然有把巴西龟、罗非鱼等入侵物种放生野外的存在,这明显就是无知。
长戟大兜虫也是如此,对于它们一旦进入到我国野外后会对本土的物种带来多大的伤害,会不会大规模的泛滥成灾,会不会携带一些可以导致其他物种死亡的病原体,我们一无所知,但正是一无所知,我们就没有“试一试”的资格。
前面收后面加那是什么花?
铃兰花
铃兰的花语是幸福归来,象征着纯洁与幸福。铃兰花株型小巧,每年的5-6月份,铃兰花朵绽放,像一个个小铃铛挂在枝头,散发着怡人的香味,铃兰非常适合盆栽观赏,用铃兰花花束做的手捧花非常雅致,最受欧洲皇室和明星喜爱。
有花友说铃兰花很好养,放养型的,也有花友说,铃兰花难养,很容易枯萎,其实养任何植物都要掌握正确的养殖方法
植物夜间可以释放氧气吗?
在自然环境中,夜间没有光,所以植物在夜间是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因此也不会释放出氧气。看了一些回答,有人认为景天科、仙人掌科、凤梨科等植物在夜间可以释放出氧气,其实这是不对的。
想要理解其中的道道,还是要先看看植物的光合作用。我们都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反应步骤,一个是光反应(水光解释放氧气,并为碳反应提供能量),还有一个是碳反应(吸收光反应给的能量,固定二氧化碳为淀粉等糖类化合物)。所有植物的光反应都是在白天进行的,水发生光解,释放出氧气。但是不同植物碳反应的方式不一样,人分三五九等,植物也分类别。植物根据碳反应的方式可以分为3种:
C3植物第一种,C3植物,因为他们在固碳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含有3个碳的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所以叫做C3植物。自然界85%的高等植物都是C3植物,如水稻、桃树等。大多数人平时都规规矩矩上班挣钱养活家庭。C3植物也是如此,自身没有特殊结构技能。这些植物的光反应和碳反应都是在白天进行,且都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C4植物第二种,C4植物,叫这个名字的原因大家应该猜到了,没错,就是因为他们固碳产生碳4化合物(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这种植物比较少见,只占高等植物的5%,常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比如我们的粮食作物玉米、甘蔗就是属于C4植物。这种植物就像是那些特技加身的人,他的身上有种“花环式结构”,这可不是带在人头上的花环,而是由一圈维管束鞘细胞和一圈叶肉细胞围在维管束周围形成的“花环”。C4植物也是在白天进行光反应和碳反应的,有了花环结构以后即使是在炎热干旱地区,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也远远高于C3植物,所以长得比较高大。同为禾本科的水稻就比玉米、甘蔗显得娇小多了。所以,现在中科院有研究团队就是想转基因做C4水稻,如果真做成了,水稻就变成玉米或高粱甘蔗那么高大了,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
CAM植物第三种,CAM植物(景天酸代谢植物)。这位就是备受争议的植物,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景天科植物(各种多肉:情人泪、金枝玉叶、光棍树等)、凤梨科植物(菠萝)、兰花科、仙人掌科等植物是景天酸代谢植物。就是这个小家伙当起了夜猫子混淆人们的视听,其他植物白天工作光合晚上睡觉,受环境逼迫,他不分昼夜地在工作。这种植物常生活在炎热缺水的沙漠地带,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白天气孔几乎关闭,白天无法从空气里吸收二氧化碳进行碳固定,因此,他等晚上太阳下山后温度低了才打开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你以为这些二氧化碳就直接在晚上被合成为淀粉了么?不!晚上没有光反应,也就没有能量,所以他还是乖乖地先吃下二氧化碳转变成苹果酸存在液泡里,等白天再变成二氧化碳直接给自己“享用”。这样一来,这种植物的确是在白天产生氧气。但是我们知道白天气孔几乎关闭啊,光反应产生氧气去哪里了呢?当然是自给自足了,给自己呼吸。这么曲折的光合经历也就CAM植物有了, 所以这种植物光合效率最低,长得也就很慢。
我是中科院生态🐶,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九月份可以种铃兰吗?
铃兰又叫做风铃草,它原本在北半球温带地区种植,我国这些年开始引进,多在东北、华北地区种植。铃兰是一种盆栽花卉,其植株比较矮小。花的香味比较大,主要用于在花坛种植。很多花友也喜欢在家里养殖铃兰盆栽。下面来讲一下铃兰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铃兰的种植方法
1.繁殖方法
种植铃兰,大多采用分株繁殖,时间会选择春秋两季,但是11月份种植是最为适宜的。铃兰的根茎上有很多幼芽。秋季地上部分会枯萎,需要把根状茎挖出来,每个顶芽都要带一段根茎用来种植。
2.土壤条件
铃兰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土壤疏松透气、肥沃,排水功能要好。
3.浇水施肥
每天早晚都要给铃兰浇水。在它的生长期,浇水次数要参考天气情况,也要参考一下土壤的墒情。
每隔半个月,要给铃兰上一次肥料,可以上一些浓度比较淡的饼肥水,也可以上一些复合液肥。每次上完肥料之后,要给盆土做好松土除草工作。
4.光照温度
铃兰上好盆之后,要适当浇一些水,并把盆栽放在阴暗的环境之下。过半个月之后,要让铃兰盆栽适当见散射光。
铃兰刚开始上盆的时候,温度保持在12摄氏度到14摄氏度之间即可。过半个月之后,要把铃兰放到阳光下养护,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到22摄氏度之间。
5.修剪换盆
铃兰开花之后,要把茎枝剪掉,这样能使更多的营养来供给根茎。早春铃兰新枝长出新芽之后,要把覆盖物撤去,并给盆栽做好松土除草工作。每年还要换一次新盆土。
二、铃兰种植注意事项
1.科学施肥
早春和秋末两季,都要给铃兰上一次发酵腐熟好的追肥。过半个月之后,把铃兰盆栽放在见光的地方。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底温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还要增加浇水和施肥。过三个星期之后,铃兰就可以开花。
种植铃兰的时候,要上足了底肥。春季萌芽之后,每隔一个星期要给铃兰上一次稀薄的饼肥水。到出现花埂的时候,要上一次液体肥。花谢了之后,要上一次液体肥,秋季后也要上一次液体肥。
2.浇水适宜
铃兰耐旱性比较差,它更喜欢湿润的环境。要经常给盆栽周围适当喷洒一些水,这样能增加空气的湿度。给铃兰浇水,最好浇软水。铃兰上盆之后要浇透水,天旱时要做好浇水工作。
3.防治病害
铃兰发生病虫害之后,及时喷洒药剂即可。如果发生了褐斑病,要及时喷洒百菌清。平时要定期给铃兰喷洒一些铜素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