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殖水貂利润多少

水貂利润多少

时间2023-01-11 21:36:05发布中国侨网分类养殖浏览67
在农村不少地方又出现了收购老土狗的,照理说这样上年纪的老土狗已经不能看家护院了,那么这些狗贩子不惜花大价钱去回收这些十年以上的老土狗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些狗贩子不惜花高价去收购那些没什么用的老土狗?十年以上的老土狗身体里容易产生。...

水貂利润多少,为何有人会高价收购十年以上的老土狗?

2011年,淮北一家狗肉馆内,一只养了10年的老狗死后,狗主人从狗肚子里取出一枚二两重的“狗宝”,当场就有人出价40万。

在农村经常能看到有人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收乌龟壳、头发辫子、CD光盘等,而且还都是以高价或包装精美的商品进行回收。

特别是一到农村集会时,就能看到很多商贩拿着大喇叭回收废旧手机,无论手机新旧,不管什么品牌或型号,只要是旧手机就能任意兑换商品,什么精品床上四件套、品牌锅碗瓢盆、菜刀剪子等日用百货,吸引着大量农村老头老太太们的喜爱。

而近些年来,在农村不少地方又出现了收购老土狗的“狗贩子”,而且土狗的年龄越大回收价格越高,特别是年龄超过10年以上的老土狗,便宜的一只能卖到300-500元,贵点的能卖到500-1000元。

土狗又叫做中华田园犬,在我国有着6000多年的饲养史,它们性格温顺,生存能力强,而且忠诚度非常高,对于农村人来说,土狗有着不一样的存在,它不但是看家护院的小能手,更是农民们心中最忠诚的伙伴,深受人们的喜爱。

对于农民们来说,饲养一只土狗大多数都是用来看家护院的,预防小偷的,有些农村也专门饲养一些猎狗,充当“牧羊犬”。一般来说农村的土狗生命力比宠物狗强,很少会生病,只要主人好好饲养,基本上都能活5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我们都知道狗的寿命一般在10-15年左右,最高记录是34岁,特别是像农村这种杂交的“串串狗”,寿命比纯种狗要长,只要主人用心饲养达到15岁以上的寿命是比较容易的。虽然狗能活10年以上,但随着年龄增长狗也开始步入了老年,老年化的现象会慢慢出现,身体各个机能也会慢慢减弱,而且有些狗还会患上某些疾病。

照理说这样上年纪的老土狗已经不能看家护院了,那么这些狗贩子不惜花大价钱去回收这些十年以上的老土狗到底是为什么呢?他们收购后有什么用途呢?

我叔在农村开养殖场的,他告诉我:这些狗贩子不惜花高价去收购那些没什么用的老土狗,看似亏了,实则非常赚钱,可以说一只10年以上的老土狗浑身都是宝,买到就是赚到。

原因一:十年以上的老土狗身体里容易产生“狗宝”,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2011年在淮北市鹰山路的一家狗肉馆里,有着30年杀狗经验的老板在清理一只50多斤重的老黄狗时,从狗的肚子里发现了一块二两重的“石头”,经验告诉他这就是传说中的个狗宝。

这颗狗宝呈椭圆形,如鸭蛋般大小,表面有粗糙的类似结晶体的颗粒物,整体呈黄白色,闻起来有一股腥味,据老板讲述,这只老黄狗养了已经10多年了,因年龄太老了被人卖到了狗肉馆。

没想到这只老黄狗肚子里竟然会有传闻中的狗宝,一时间这个消息在当地被传得沸沸扬扬,甚至一名来自福建的商人在查看完狗宝的成色后,当即出价40万,希望能将这枚狗宝买下,面对如此高价,老板直接拒绝,表示不想借狗宝来发横财,只希望能把这枚狗宝当传家宝传下去,留个纪念,毕竟这种狗宝难得一见。

为什么很多人跑到农村里收购10年以上的土狗,就是因为这种年龄较大的土狗体内容易产生狗宝。

据相关资料报道,9%-10%的狗的身体里会产生狗宝,而且狗宝多产于病狗,它们多是天然形成的,多生长在狗的胃里,有点类似结石的物质。所以狗的年龄越大,发现狗宝的可能性越大,并且采到的狗宝也越大,市场价值也越高。

虽然有些老中医和药学专家都指出狗宝确实有药用价值,但很少会有中医把狗宝当作药物使用,但狗宝依旧被人们炒到了与黄金差不多的价格,甚至更高的收藏价值,而目前市场上的狗宝价格一般在1000-2000元/克左右,收藏价值大多在10万元以上,甚至还有百万元的标价。

几年前在安徽某拍卖行里,一块175克重的狗宝,狗主人开价50万,经拍卖行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狗主人提供的这枚狗宝经鉴定后确实为“天然形成”,预估价在40-60万左右,如果有人参与竞拍,价位还会再次提升。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狗贩子不惜用高价跑到农村到处收购老土狗,万一收购来的土狗肚子里有狗宝,只需一枚就能让狗贩子们“回本”,一夜暴富。

原因二:十年以上老土狗的牙齿,在文玩界里是一个很“值钱”的藏品。

狗贩子去收购土狗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奔着狗的牙齿去的,因为在文玩界里,狗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装饰品,有着非凡的意义,是一个很“值钱”的藏品,特别是那些年龄偏大的狗的牙齿。

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把动物的骨头或牙齿当作装饰品、首饰,特别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都有把动物牙齿当作饰品的习惯,特别是生活在欧洲大陆上的古人类,像狼、熊、鹿、牛、马等动物,它们的犬齿对于古人类来说简直就是身份的象征。

直到现在,人们也喜欢佩戴一些由动物牙齿打磨而成的饰品,比如在西藏地区,当地人就喜欢佩戴骨雕。在藏族地区,人们认为由天然狼牙和各种动物的尖牙利爪、骨片制作而成的饰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幸运、消灾避邪。

因为在当地人心中狼是非常凶猛顽强的动物,狼群身上有着值得人类学习的生活经验,是一种聪慧的动物,而它们的牙齿更是捕食猎物和野外生存的主要工具,蕴藏着一股神秘强大的力量。所以蒙古族人就特别喜欢佩戴狼牙,狼是蒙古人的图腾,佩戴狼牙、狼髀石是蒙古族的传统习俗。

同理,狗牙也是如此,狼和狗本就是近亲关系,狗在人类心中地位也不低,具有忠诚、勇敢、聪明的优点,所以很多人认为狗的牙齿也具有一些趋吉避凶的功效,特别是黑色狗的牙齿。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狗牙装饰品,价位非常便宜,但这些狗牙大多数不是真的,一般都是商家用塑料、石英石等化工原料合成的人造狗牙,真正的狗牙很难买到。

民间一直有“佩戴黑狗牙,防惊吓”的说法,特别是家中有小婴儿的,老一辈人都会去农村寻找那些壮年的黑狗,取下它们的牙齿给孩子做成饰品挂脖子上,虽然体现了老人们对孩子的关爱,但佩戴黑狗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甚至有些狗牙是从一些患有狂犬病的病狗身上取下的,没有经过消毒杀菌直接戴在小婴儿身上,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安全、不卫生的。

即便如此,狗牙在文玩界依旧比较有收藏价值,甚至一颗狗牙能卖到500-1000元,要是十年以上的老狗,狗牙品相、成色较好的甚至能买到5000-10000元以上的高价。

原因三:十年以上的老土狗,其肉质能够满足一部分人对于美食的特殊嗜好。

可以说狗全身上下都是宝,不仅皮毛可以制作成精美的饰品、衣服,狗骨头及五脏六腑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狗宝,在一些爱吃狗肉的人眼中,狗肉比牛羊肉味道更鲜美。

很多狗肉馆老板都喜欢去农村收购一些老土狗,把它们做成各种美食,就好比农村的大笨鸡和大笨鹅价位一直比吃精饲料的肉食鸡、肉食鹅贵,很多城里人认为这种散养的家禽、家畜肉质脂肪少,肉质更加鲜美,吃了对人体更健康,必须花高价去购买。

有需求就有市场,狗贩子们也正是看中这一点,所以在农村到处收购。而有些狗肉店老板为了能吸引消费者目光,还推出类似“十年老狗煲汤,滋补强身”的宣传噱头,吸引着爱吃狗肉的食客目光。

原因四:中国土狗在国外身价倍增,一只普通中华田园犬在国外能售价2万美金。

狗贩子去农村高价回收老土狗,是因为这不值钱的老土狗如果运送到国外摇身一变就能价值上万。

在国外我国本土的纯种中华田园犬非常受欢迎,一只农村大黄狗在国外能收到1000-20000美金,因为我国的中华田园犬非常好养,不像品种宠物狗饲养起来那么精细,土狗只要随便给点吃的就能活,免疫力和体力都超级强。

像在一些狗市,一只样貌非常普通的幼崽就能卖1-2万元以上,土狗大多长相都差不多,外貌没有品种狗那么好看,毛色也比较普通,很多农村人不认识土狗的品种,都是随意饲养,只要狗不生病就行。

但对于常年收狗的狗贩子们来说,土狗是什么品种一眼就能看出,很多农村人眼里不值钱的土狗,在狗贩子里确是珍宝,有些狗贩子就算认出了土狗的身份不一般也不会轻易告知。把这些土狗买回去后,要么转手销往国外狗市市场,要么送到养殖场里进行繁殖,谋取更多的利益。

有些外国人特别喜欢那种10年以上的老土狗,一是因为这种老土狗非常护主,对主人特别忠心,有些外国人甚至让宠物狗来保护小孩子;二是年龄越大的狗,领地意识越强,国外地广人稀,很容易遭遇不法分子靠近,养一只老土狗看家护院比监控有用。

原因五:土狗养殖回收已经成为农村新型骗局,很多人为了蝇头小利而上当受骗。

有些不法分子会想出各种骗局来欺骗善良朴实的农村人,而在几年前像土狗养殖回收就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骗局,土狗本来就有市场需求,加上有心人士私下的炒作宣传,土狗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

而很多不法商贩去农村借着回收土狗的名义,实际上还是为了骗钱。

家住济宁某农村的村民小徐就被土狗养殖回收的商贩欺骗,损失了2万余元。据小徐跟媒体记者讲述,当天有狗贩子来他们村挨家挨户回收土狗,小的土狗一只30-50元,成年的土狗50-100元一只,要是上年纪的土狗能卖到200-500元不等。

小徐家正好有一只养了8年的老土狗,狗贩子看完后当场开价300元,收到钱后小徐特别开心,狗贩子对小徐说,现在做土狗养殖回收这一行特别赚钱,属于暴利行业,随便在各村收收土狗转卖到养殖场里就能大赚一笔。

之后狗贩子又给小张小徐介绍了很多关于土狗养殖回收的好处,小徐听完有些心动,之后狗贩子给了小徐一张土狗养殖场的名片,让小徐自己打电话咨询。经过咨询后,小徐与养殖场老板签了加盟合同,花2万元从养殖场里引进了100只“纯种土狗崽“,养殖场老板表示只要小徐把这些小狗养大,他们养殖场还能二次回收。

哪知道小狗到家后不到两天开始接连生病,一星期不到,100只土狗崽就死了30多只。小徐请来兽医检查,兽医表示这些土狗崽并不是健康的狗崽,绝大部分都患有细小病和其他疾病,有些狗崽身上还有严重的皮肤病。

感觉受到欺骗的小徐找到养殖场老板索要说法却遭到拒绝,走投无路的小徐只能求助媒体,希望能讨要回2万元的加盟费。后经记者调查,这家养殖场在济宁市没有注册牌照不说,连相关的养殖合法手续都没有,可以说就是靠着忽悠人交加盟费来骗钱。

写到最后。

俗话说:人生中处处充满着套路,一不留神就容易入坑。十年以上的老狗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已经没有太多的用处,但是在一些狗贩子眼里却能“变废为宝”。

一般来说一只狗能陪伴主人10年的时光非常不易,很多人最初养狗可能就是为了看家解闷儿,饲养的时间越长,也慢慢与狗产生了羁绊和感情,像这种年龄大的老土狗很少有人愿意卖掉,毕竟狗一旦卖掉,那迎接它的可能是非常悲惨的结局。

同时也提醒大家,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农村那些高价回收老土狗的狗贩子,大家一定要当心,当一件事物超出它原有的价值时,是非常不正常的,很多不法分子打着高价回收的目的来骗钱,千万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吃大亏。

努尔哈赤起兵的兵力和装备从哪儿来?

这个问题不错。努尔哈赤能武装起这么庞大的军队,当然和钱是分不开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定律不仅仅是现代才有的,古代也通用。不管在哪个时期,想建设精锐强军,有一个基础性的关键,那就是“钱!钱!钱!”,没钱说什么都是扯淡。蒋天养成功学三大要素提示,看过的人都懂。

我看提问的同志在问题下面还写了一段小问,一看就是受流言影响很深,总有一些人认为建州女真(地跨吉林、辽宁)是贫瘠之地,就比如说这位。

大概在一些人眼里,建州女真的模样是这样的。

或是这样的。

反正就是不适合人类生存。但这只是某些人的臆测,而且是没有任何文献支撑的臆测。事实上从史料上看,建州女真在地理气候条件上虽然比关内差一些,但是完全不能称为贫瘠,人家这块地面不仅也适合耕种,而且还有独特的物产给他们带来额外的财富。

‬首先来看看农业生产情况

万历二十三年十一月,朝鲜使者申忠一奉命探女真虚实,他如实的记载了建州女真的农业生产情况。他在去赫图阿拉的路上,看见“所经处无野不耕,至于山上亦多开垦”。到达赫图阿拉后,见“家家皆蓄鸡、猪、鹅、鸭、羔羊、犬、猫之属”,田土收成为“田地品膏,则粟一斗落种可获八九石,瘠则仅收一石云”。并且努尔哈赤控制区域下,屯田还在不停扩大。

朝鲜大臣李民寏在萨尔浒战役中被后金军俘虏,后被释放回国,写了本《建州闻见录》叙述了女真的情况,称建州女真地面“土地肥饶,禾谷甚茂,旱田诸种无不有之”,“其土产禽兽鱼鳖之类,蔬菜瓜茄之属皆有之”。而在畜牧业方面,“六畜惟马最盛,将胡之家千百成群,卒胡家亦不下十数匹”。

再加上努尔哈赤督促农事,据《满文老档》记载,在万历四十一年,“粮贮转为丰足,兴建粮库”,说明建州女真那时候还能拿出些余粮保存起来以应对灾年。

所以,从生活上来看女真人虽然也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是他们的农业生产和中原农民一样别无二致,可能粮食产量低了一些。但是,温饱还是能满足的,甚至在努力耕作之下还能有余粮,这条件靠天吃饭是真的,但无论如何都和“贫瘠”两个字沾不上边。事实上,建州女真的农业条件在东北这一块已经算是不错了。

‬长期对明互市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

东北这块宝地不仅可以耕种,还有丰富的农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可以开发,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变现的,努尔哈赤对这块宝地的价值太清楚了,他在写给内喀尔喀五部的信中不无自豪的吹道:“天赋我地,出产财货,有三色貂皮,黑、白、红三色狐皮,猞猁皮,豹皮,海獭皮,虎皮,水獭皮,灰鼠皮,黄鼠皮,貉皮,鹿皮,狍皮等皮张;有棉、丝、布、葛布、盐及金、银、铁等物,皆从地出,应有尽有,衣食皆可获。”

所以除了农业生产,努尔哈赤还利用自己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身份用东北土特产,如东珠、人参、貂皮等在抚顺、清河、宽甸、叆阳四地马市开展互市贸易来赚取财富。

不仅如此,努尔哈赤为了垄断东珠、人参、貂皮贸易,还不择手段的打压海西女真部的贸易地位,“人参产东北,开原、清河有两市,敌贿边吏,改北关从间道,开原路梗,尽并入清河,北关生计贫落”。可以说互市贸易就是努尔哈赤崛起的本钱,“太祖自吞南关(哈达),尽并乌龙江上诸部,独擅人参、松子、海珠、貂皮之利,日益富强,威制群雄”。

这些努尔哈赤通过互市贸易所赚取的利润对其势力的发展帮助非常大。根据历史资料我算了一笔帐,熊廷弼所写的《覆哈流兔捷功疏》上写了一个案件,就是总兵官杜松为了与上司搞好关系,便令各镇购买人参、貂皮以进,不够的就让士兵、商户赔补的事。当然,我所关注不是这个事件的本身,而是熊廷弼因为这个事件列出的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参、貂皮的价格。(放出贴图,大家自看)。

开原营原发银150两,想购买上好貂皮90张。但是这些银子根本不够购买这些貂皮,于是各家商户又赔银60两才凑齐90张貂皮,这么算下来一张上好貂皮那就是210➗90≈2.3两,貂皮平均每张价格是2.3两。而人参的价格根据抚顺营、镇江营两地原发银和赔补银购买数据显示,普通人参(上好的就不止此数了)的价格平均一斤为5.6两~7两之间。

而根据刘若愚所写的《酌中志》来看,明廷在天启年以前,不算民间,光是明朝宫廷每年就要购买上好貂皮10000多张。而在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女真,国内的貂皮生意几乎为建州女真所垄断。这就意味着明朝宫廷光貂皮这一项就已经给努尔哈赤送了23000多两银子,而据《大清会典》记载清军一副铠甲工料银为4两8钱,大约可供后金军生产4791副盔甲。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人参、东珠、蜂蜜、马匹不知能获利几何。

这些生意给努尔哈赤创收不匪,在发展军政实力之余,还能搞一下“脱贫攻坚战”,出钱给其地盘内的单身汉娶老婆。

所以,努尔哈赤提升军队实力的钱从哪边来,为啥能用精良的武器装备部队,看了这些,提问者心里应该大概有个数了吧!

至于努尔哈赤的兵力从哪边来?对于他来说除了出钱出装备,还得不断吞并周边的部落来括取壮丁充实自己的部队,毕竟人多了才能成大军。努尔哈赤的兵员主要是对建州、海西、野人女真的兼并战争发展起来的。

从万历十一年到万历二十一年之间,基本统一了建州女真内部。这一时期,关于努尔哈赤兵力的资料不多,只能推个大概。据《李朝实录》记载,建州贡民马三非说,“奴儿哈赤部下原有马兵三四万,步兵四五万,皆精勇惯战”,这个显系夸大,不听也罢。但是在万历二十三年朝鲜通事河世国,大概目睹:“老乙可赤(努尔哈赤)麾下万余名,小乙可赤(舒尔哈齐)麾下五千余名”,此时的努尔哈赤手下兵力大概为15000人左右,这个数据相对真实一些。

在统一建州女真部后,努尔哈赤随即展开了对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的兼并战争。而重点是放在打击海西女真上,即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万历二十七年,吞并哈达部。万历三十五年,吞并辉发部。

与此同时,对野人女真瓦尔喀、窝集等部发动攻势。光是在万历二十六年,“获人畜万余而回”。其后不断发动战争掠夺人口、牲畜,充实自己的实力。更让人惊叹的是,万历三十五年,努尔哈赤居然通过外交手段,让明廷给朝鲜施压,朝鲜被迫将其境内的瓦尔喀部众1000多户交给努尔哈赤(我就怪了,当时建州女真之威胁早已被命廷诸多大臣所认知,怎么还有这种神操作)。

关于这个时期的兵数虽然没有准确资料。但是据《满文老档》记载,到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已经可以调动3万名士兵对乌拉部发动进攻,考虑到他的赫图阿拉本部还得有人守卫,可能这一时期他的兵力已经上涨到了4万人左右。在吞并乌拉部后,“分俘虏,编一万户”,实力又涨了一波。

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持萨尔浒之战重创明廷之威,对叶赫部发动攻势并吞并该部,吃下壮丁9000多名,分隶八旗。在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麾下已经有231个牛录,理论上应该有兵69000多人,但是考虑到一些牛录不满员,实际人数应该更少一些。

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建立了汉牛录和蒙古牛录。根据《满文老档》和《天聪朝臣工奏议》来看,汉军规模并不大,应该在2000人到3500人之间。而自天命七年(1622),蒙古科尔沁兀鲁特部十七贝勒率3000余户来投,除此之外还有内喀尔喀、察哈尔等蒙古人户来投,他们被努尔哈赤直接编进了满洲牛录,根据《八旗通志》的《旗分志》部分载,在天命年间被直接编入满洲八旗的蒙古牛录至少有13个,如果按照300丁一牛录的标准看,大概只有4000人左右。

经略辽东的熊廷弼就直言,自萨尔浒战役之后,后金的军力大有增长,“计兵已近十万”,这个数据可能有些高估。但在广宁之战后,努尔哈赤能拉出7~8万部队的实力应该是有的。

所以,建州女真之地并非贫瘠,努尔哈赤的装备是经营自己领地花钱暴的,军队也是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逐步扩大的,我想我的回答足够解释提问同志的疑惑了。

引用文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文老档》、《熊廷弼集》、《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钦定八旗通志》、《山中闻见录》、《三朝辽事实录》、《建州纪程图记》、《酌中志》、康熙朝《大清会典》、《建州闻见录》、《天聪朝臣工奏议》

为什么说北方看不出谁穷?

我是北方来深圳的,我觉得自己可以在这件事儿上说句话:

有钱没钱也看具体的人:南方经济发达,有很多的富翁,他们是有钱的富人!没有任何的争议性!北方也有富翁,他们的确也是有钱的富人!相对较少!如果依此来说南方比北方人有钱,没毛病!

但是有另外一种情况,以我为例吧,我不知道算不算普遍现象:

我从北方来深圳多年,也已入户深圳,有房有存款,但属于工薪阶层,没有自己的公司。而我的同学绝大部分在北方,他们的房子比我的大的多,他们的业余时间比我多,他们出游的机会比我多,他们的衣服比我好,他们吃的不比我差!他们也没有外债!但如果算全部家产,他们绝大部分人都比我低!

其实我非常羡慕他们!不像我压力大,紧张!

其实像我这样的南方“穷人”也不少!

所以,南方有些人,不是低调,是因为他们就是富人里的穷人!北方的有些人,不是好面子,他们就是穷人里的富人!

不要用绝对的思维去观察社会!因为社会太复杂!

“北方看不出谁穷,南方看不出谁有钱。”这一现象,不能一概而论。南方很大,北方也挺广。凡淮河和秦岭以南都是南方,淮河、秦岭以北都是北方。并非所有的北方都看不出谁穷,也不是所有南方都看不出谁有钱。

到过广东的人都知道,在广东,婚丧嫁娶时随的份子钱比较少,过年过节给孩子的红包金额比较小。人们着装朴素,不抽高档香烟,不喝高档酒,从不在别人面前露富。让人看不出他们谁有钱,谁没钱。而广东的有钱人恰恰比很多省份的多。如果用一句比较简洁的话来概括广东人的性格,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广东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与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有很大关系。在改革开放前,广东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按部就班地过着穷日子。当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广东人最先接触到的回国探亲和投资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而凡是回国投资的海外同胞,都是在外艰苦创业,踏实做事才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这些人不但把物质财富带回到国内,也把“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创业经验和人文理念带回了家乡。于是影响到了广东的人文环境和广东人的性格。因而,从外表上看不出广东人很有钱。

可是,广东并不能代表整个南方。同样是南方的浙江、江苏、上海,也是经济发达地区。以上三地的人与广东人相比,却要高调得多。不管从着装上,还是吃喝上,都比广东人高调。而在经济并不太发达的云贵地区,贫富差距却相当明显。有钱人开豪车,住豪宅,抽好烟并不奇怪。而一些在外打个工,一个月挣几千块钱的人回家过年,也抽高档香烟,喝高档酒,在麻将桌上成千上万的输赢,而且婚丧嫁娶所随的礼金都是几百上千。

谈了了南方,我们来谈北方。有人说,“北方看不出谁穷”,这要看在北方什么地方。要是在东北,如果你不了解,光看着装,你真不知道谁穷谁富。有的人本来收入并不高,家庭条件也不是太好,可是,人家貂皮大衣穿着,金项链戴着。特别是个别的小伙子,脖子上还戴个大金链子。实际上,在东北,真正靠个人艰苦创业发家的人,也是很低调的,也没谁会整个大金链子戴脖子上。因为人家要干事业,根本没时间去琢磨这方面的事情。戴着大金链子的人,多是一般国企中的普通青工,社会青年,就图个好玩。

从着装上来看,东北人无疑是全国最会打扮的人群。无论钱多钱少,都不能穿得太过朴素。而东北的帅哥美女又多,人家穿什么都好看。要从着装上来分析东北人,我觉得还是与整个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关。君不见,在娱乐圈里的东北人要占半壁江山吗?东北人在着装上受到娱乐圈很大影响。而作为性格外向的东北人,做人做事都比较高调,家有宝贝,绝不会藏着掖着。

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东北一直是老工业基地,虽然和南方沿海相比,经济环境不是太好。但东北地区就业比较稳定,大多数人都在国企里工作,说富不富,说穷也穷不到哪儿去。大家就是不缺吃不缺穿,还有房住,普通车也买得起。而有钱的国企领导们,却不敢开豪车显摆。这样一来,你真看不出谁太穷。

可是,东北并不代表整个北方,西北的陕西、甘肃一带,贫富差距明显,有钱的人都是开豪车,穿名牌,没钱的人只能对付个温饱。河北山东一带的人就比较朴素,即使是首都北京的人,在着装上都没法跟东北人比。不能说北京人没钱吧!全国各地因地域环境的不同,形成的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也不同。无论是北方看不出谁穷,还是南方看不出谁有钱,这都没毛病。各有各的生活理念,各有各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无论是高调做人还是低调做人,只要不给别人的生活带来麻烦,就没什么对错之分,也没什么可诟病的。

还记得妈妈年轻时的样子吗?

妈个头不高,年轻时身材比较纤瘦。性子急,做事快而麻利,干啥总是风风火火。难免有疏露的地方,因此也闹了不少笑活,老爹嘲笑老妈做事粗而糙,门上邻居笑称妈为“烧包儿”。

(图片介绍:小时候,我们一家五口,那时爹妈还很年轻)

夏天干地里活儿时早上老是起涨。小时候夏天都喜欢睡在院子里或房顶,一来比较凉快,二是一家人在一起躺着,看看星空聊聊天,挺舒服的。夏天干农活,都喜欢趁早上凉快,早起去干会儿。妈经常不看时间,看天色靠感觉起床。有一次醒来,发现天亮亮堂堂的,就拿着农具出门上地了,结果到地里一个人也没有,干了好久也没有任何动静,才惊觉自己起早了。妈吓得不行,再回来吧来回折腾天也亮了。就忍着恐惧,干到天微微亮,有人来才松口气。听妈说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有几次幸好有花花陪伴,妈才不会那么害怕。(花花是之前家里养的一条狗,花花在的时候,是妈忠实的小跟班。)

因性格原因,妈没有像其他妈妈一样对孩子很耐心,很细心。听妈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妈带着我在池塘边洗衣服。我估计是一岁多刚会走的样子,妈只顾着低头洗衣服,洗着洗着突然发现没见我了,妈又着急又害怕,回家赶紧拿来耙子就在水里乱扒拉。还好把我扒拉上来了,好像只是喝了几口水。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过程总是急急慌慌,结果往往有惊无险。事后都爱当趣事来调侃妈妈。

妈的为人,在邻里间口碑都不错。热情大方、纯朴善良。不管对熟悉的邻居还是陌生的讨饭人都是如此。记得小时候爹在开货车,手里多上有几个活钱,家里的经济条件稍稍宽裕些。小时候农村午饭都是面条居多,不是捞面条、就是汤面条或者糊汤面,偶尔会做蒸面条,米饭和饺子改改样。记得我们家经常会做米饭,然后炒菜配米。每逢做米饭,妈就喊后面海潮叔家的娃儿们端碗过来吃饭,或者盛上满满一碗让我送过去。

海潮叔家也是三个娃儿,年龄相差不远,最大的女儿和弟弟年龄相仿,海潮叔经常外出杀猪或干其他杂活,婶子一个人忙不过来,孩子们难免会照顾不上,就不能经常按时吃饭,生活条件相对差些。妈就会在私下里悄悄关照一些。

还有那时候经常会有讨饭的到村子里讨饭,只要到我们家赶到饭点儿,不管我们吃什么,都能吃上满满一碗,走时妈会再给塞上两个馍馍。若是半晌,妈会给舀上几碗粮食,再加几个馍。

我和弟弟年龄相差不大,弟弟小,妈照顾的就会要多一些。所以有了弟弟后,我就自然而然缺少了妈妈的照顾和关爱。记得小时候经常有邻居长辈会逗我,“小囝,你都是抱人家的娃儿,爹妈都不稀罕,走,带你找你亲爹妈去!”或者“大的稀罕,小的娇,可怜就在半中腰”。听完愈发委屈,经常被逗哭,年龄尚小还没有分辨能力,对他们话也是将信将疑。

太小的事情记不太清楚,记事起就没跟妈同床睡觉,跟奶奶的时候应该比较多。再大一些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同爹妈一个房间,和弟弟一起睡在前窗户下面小床上,睡前妈妈会过来给我们塞被子,有时会悄悄往嘴里塞一个糖或者一个好吃的。虽然明知道我们俩嘴里都有,但因为是悄悄的惊喜就感觉特别开心和幸福。再大一些小学四五年级的样子,就跟爹妈分房间了,随姐姐一起单独住在偏房。

(图片介绍:那一年,我大概18岁,我们三个还都在上学)

妈平日里照顾我们,可能没有其他妈妈对娃儿特别稀罕的样子,也很少对我们发脾气,感觉就是不温不火的样子。但在我们生病时,妈总是特别温柔,特别细心。

好像一二年级的样子,一有头疼脑热。大早上起来,不等医生饭后到诊所上班,妈就抱着我到隔壁村子医生家里去看病。一路上来回抱着我,很温柔的对我说着话。当时感觉妈妈的怀抱特别温暖,至今都难以忘怀。之后一生病就变得特别娇气,应该更多的是贪恋妈的怀抱。

冬天里每逢咳嗽,吃药的同时,晚上临睡前妈就会让我坐在被窝里等着,然后到厨房里,用舀饭勺在炉子上做蜂糖炸鸡蛋。做完热腾腾地端来一口一口喂我吃,吃完赶紧招呼我躺下,把两边被子塞严实才走。很奇怪,每次吃完妈妈做的蜂糖炸鸡蛋,咳嗽就会缓解很多。妈妈做的蜂糖炸鸡蛋很甜很香,想吃,想让妈喂我,想让妈温柔地给我说话,塞被子。所以有时候就特别想让自己咳嗽。

大概初三的样子,我跟奶奶在老院住。有一天早起上早自习的路上,天还没有亮,因刚下过几天连阴雨,路面坑洼不平,旁边沟里还是泥潭。加上刚起床还迷迷糊糊的,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掉进路边泥潭里了。浑身沾满了泥浆。因为是冬天,爬起来又冷又气,就哭着跑回去换衣服。气乎乎的敲开门,妈妈看到我赶紧去倒一盆温热水,先给我洗干净,然后让我躺进被窝里暖暖,又拿出干净的衣服上我换上。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埋怨,只有心疼和温柔。

(图片介绍:婚礼当天,我和妈的合影)

成长中这几件事情,记忆里比较深刻,应该内心深处比较缺爱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体会到爹妈其实对我们姐弟三个是一样的,不偏不倚。姐姐性格比较倔强,弟弟比较调皮,两个人成长中挨了不少打和骂。我性格柔弱,胆小怕事,所以自小比较乖巧听话,很少受到爹妈的批评和责骂。相反,他们却在我身上操的心比较多些,不管是上学时,还是参加工作,甚至成家后。姐姐、弟弟现在也是对我特别上心和照顾。都是怕我受委屈。

(图片介绍:2018年春节,我们的一家,那时我和弟弟的老二都还没有出生。)

妈在我们成年之后,变得越来越细心,也越来越有耐心,开始慢慢地会去表达爱。虽然性子还是很急,不管在哪一家,闲下来会同我们一起聊聊天,给我们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包揽所有家务,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有妈妈在的早上起床,桌子上总有一杯温开水等着你。每次跟妈分开都万分不舍。因姐姐弟弟工作比较繁忙,我跟妈说的话,聊的天应该算是最多的。虽不在一起住,有事没事就同妈打打电话,聊聊视频,拉拉家常。不是妈打过来,就是我回电过去。

我们的成长过程,爹主要负责教育,妈负责衣食起居。爹对我们相对比较严厉些,妈妈很少批评指责我们。虽然妈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养我们也比较粗枝大叶,但润物细无声般的爱却一直滋养着我们长大。爹妈的言传身教对我们影响至深。我们三个健康快乐的长大,完成学业,然后组成各自的小家,有了孩子,承担着作业为父亲母亲的责任,过着平凡的生活。

(图片介绍:2021年10月爹妈在北京,已经步入老年的爹妈)

愿爹妈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象牙为什么不能从老死的大象身上取?

2016年3月,两名中国籍偷猎者,在坦桑尼亚,因猎杀200多头大象、走私706根、总重达1.8吨的象牙,被当地法院判处30年监禁。

这两个人,分别叫徐福杰、黄晋。当听到判决结果时,他们几乎当场崩溃。因为,这意味着两人的后半生,将在坦桑尼亚的监狱内度过。

检方认定,徐福杰和黄晋是坦桑尼亚境内一个大型大象偷猎组织的资助者、领导者。自2010年入境到2013年被抓,两人以从事大蒜进出口贸易为掩饰,实则干着走私象牙的生意。

为了获取象牙,他们残忍地将大象杀害。这706根象牙,是在大蒜集装箱内被发现的,总重达到1.8吨,价值高达54亿坦桑尼亚先令(折合人民币1500万元)。

根据查获的象牙数量,检方据此推算,两人杀害的大象有200多头,占到同时期坦桑尼亚被杀大象的1/4之多。

治乱用重典,当时正值坦桑尼亚严厉打击偷猎者的时候。徐福杰和黄晋两人,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了当地的严厉惩处。

面对此种情况,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为何人们要冒着法律风险去猎杀大象获取象牙,而不等到大象老死后再取走象牙呢?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解释。

一、象牙之于人类,有何用途?

人类获取象牙的历史,十分久远。

《左传》有言:“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在古代,象牙已经被人们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流通。因为其稀缺性、贵重性,一般只有王侯将相才会使用。过去大臣上朝,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才能手持象牙笏,普通官员则是手持竹木笏。

《左传》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左右。三星堆文化遗址考古发现,则将象牙获取历史,推进到公元前1700年左右。根据2021年公布的三星堆遗址新一轮挖掘成果,在“祭祀坑”中发现了120多根象牙。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人类获取象牙的历史,更加久远。象牙的用途,根据使用情况,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类:一是用于祭祀。象牙因为其洁白、神圣的外形,被古代人当做祭祀用品,驱邪降魔。二是用于工艺品制作。比如象牙雕刻、象牙台球、象牙筷子,等等。三是用于定惊安神。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将象牙磨成粉,能够定惊安神、祛湿解毒,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二、象牙之于大象,有何用途?

我们常说的象牙,其实是指的大象那两颗长长的獠牙,一种白色硬质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牙本质,和骨头的成分类似。

并非所有的大象,都有那两颗长长的獠牙。只有雄性的亚洲象、非洲象、猛犸象,会长出那两颗长长的獠牙。然而,猛犸象已经从地球灭绝。

从两岁开始,大象的獠牙,就开始缓慢地生长,至死方休。作为大自然进化的产物,长长的獠牙,对大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作用之一,就是抵御外敌。广袤的森林,危机四伏。没有一两件像样的兵器,恐怕是无法立足于丛林。大象的象牙,又尖又长,就是狮子老虎见了,也会畏惧三分。

作用之二,就是帮助生存。大象的獠牙,可以干很多的事情,比如挖掘土地、折断树木、剥离食物,等等。这能够提升大象的生存能力。

作用之三,就是吸引异性。越是强壮的大象,獠牙越是又长又亮,这样越是容易吸引异性,建立家庭、形成族群、保护团体。

三、为何不锯掉象牙,放生大象?

偷猎者获取象牙,往往都是以杀害大象的方式进行。在禁止偷猎大象、予以立法保护的国家,这种方式无疑是触犯法律的。那么,这些偷猎者,为何不直接锯掉象牙,把大象放生呢?

偷猎者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益。在这一思想下,他们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

大象的獠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裸露在外面,占到整根象牙的2/3,也就是我们看得见的那一部分。这部分,是实心的,没有毛细血管,没有痛觉神经。

还有一部分,是深入颅腔的,暗藏在大象体内,占到整根象牙的1/3。这一部分,是空心的,布满了毛细血管,呈现出血红色。其实,这和我们的头发类似,由根部提供营养。

仅仅把大象外部的獠牙锯掉,大象是不会死去的。在很多的旅游地区,为了防止大象伤害顾客,管理人员会把大象的外部獠牙锯掉。但如果是野生大象,被锯掉獠牙后,恐怕在丛林中是难以生存的。

但是,半根獠牙和一整根獠牙相比,价值相差数倍,尤其是里面的血牙,更为值钱。偷猎者为了利益最大化,所以会以最残忍的方式,杀害大象,然后取走整根獠牙。

四、为何不等大象老死,再取走象牙?

在非洲,象牙贸易是一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比如坦桑尼亚、肯尼亚、津巴布韦,等等。他们反对的,是非法象牙贸易,对合法的象牙贸易,则是持支持态度。

合法的象牙贸易,也需要有象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直接锯掉的象牙,二是老死的大象象牙。但是,这样的象牙来源,货源有限,且不稳定。

象牙,可以从老死的大象身上获取。但是,这种做法,无法做大,也无法普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象寿命较长。大象的寿命,在70年左右。也就是说,也许你还没等到大象过世,它就已经把你熬死了。对获利心切的人来说,是没有耐心等待这么长时间的。

二是大象饲养困难。如果你想从老死的大象身上获取象牙,那么就不能任其在野外生存,而必须将其圈养,守株待兔。大象食量大,如果要饲养形成规模,那必须杠血本。投机者没有这样的毅力。

三是大象难觅踪迹。如果不想圈养,任其野生,那么从野生的死亡大象身上获取象牙,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象活动范围很广,难觅踪迹,即使有大象死亡,你也很难第一时间赶到。

四是大象繁殖率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既然能够从老死的大象身上取得象牙,那么是不是要考虑接着繁育小象呢?然而,繁育小象很困难,因为大象五六年才繁育一次,怀孕长达18—22个月,并且一胎只有一头。

综合来说,可以从老死的大象身上获取象牙,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是,这不是成熟的供应链条,这样的做法,像是在碰运气,做不大,做不强,无法形成规模,无法满足顾客持续的需求。

五、大象的生存现状,到底有多让人心疼?

2020年,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在3个月的时间里,有360头非洲象不明原因死亡。当地人把这个事件称之为“本世纪影响大象的最大灾难之一”。

大象是人类最早的朋友之一。早在四千万年以前,它的足迹就遍布了地球绝大部分地方。然而现在,大象只有亚洲象、非洲象两大类。

野生的亚洲象,已经很少了。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大多都成了家象、训象。只是在中国的云南与老挝、缅甸相邻的地区,有数量稀少的野生象。2021年,在云南普洱,就有一群野生象闯入了我们的视线。目前,亚洲象种群数量,在3万左右,我国境内现存300余头。

非洲象数量的减少,让人感觉痛心。在20世纪70年代,因为象牙,大量的非洲象被杀害。在这一时期,有80%的象牙都是盗猎自大象。直接原因是,象牙价格飞涨。从70年代到80年代,象牙价格从每千克13美元涨到了156美元,现在已经涨到了60000美元左右。有的盗猎分子,更是不择手段,竭泽而渔。2013年,在津巴布韦万基国家公园,盗猎分子直接用氰化物污染水源,毒死了100多头大象。目前,非洲象的种群数量,在50万头左右。而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数字是160万。

近年来,该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各国对大象的保护措施,也是越来越严格,大象的种群数量,正在慢慢恢复之中。

象牙为什么不能从老死的大象身上取?

答案是,象牙可以从老死的大象身上获取。在非洲,有很多合法的象牙贸易,他们获取象牙的途径,就包括这一种。

但是,这种方式,不是成熟的供应链条。因为顾客的需求就在眼前,而你不知道大象什么时候才老死。正是因为利益的驱使,才有很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猎杀大象获取象牙。

最后,我想说的是: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追求象牙制品,可以说是一种愚昧的、无知的行为。另外,从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就已经全面禁止象牙交易,全面停止加工销售象牙制品及活动。

水貂
天竺葵的功效与作用竹竽有多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