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多久清洁
养蚕多久清洁,春蚕养殖全过程?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代的循环,进入下-代生长过程。先将浮出的小蚕放到干净的箕器中,把桑叶上的水分擦干放入蚕中即可。养蚕有五个过程: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春蚕饲养的特点是天气温和,叶质好,经过冬天的寒冷天气杀灭了部分病原菌,环境清洁,养蚕容易获得优质高产,但是小蚕期往往气温较低,达不到小蚕饲养要求而需要加温。
有哪些养蚕经验分享吗?
在养蚕的过程中,蚕房内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蚕宝宝的生长情况,温度偏低了,比如说低于20℃,那么蚕的进食量会明显下降,入眠时间也会推迟,蚕体的个头也会偏小,最终蚕茧的产量也会下降。但如果蚕房中的温度较长时间高于30℃,同样是不利于蚕宝宝的正常生长的,有的蚕会表现出厌食现象,有的还会烦躁不安、到处乱爬,再加上室内湿度偏高,蚕房通风性较差的话,很容易诱发一些蚕病,比如说蚕脓病、脓核病、败血病等。养蚕一旦发病,该季蚕的收益会明显减少,如果是大面积出现脓蚕,那么损失会更大,严重的会面临着绝收,而很多时候,蚕房内温湿度异常是诱发蚕病的主要因素。养蚕如何控制温度,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微尘微视界认为需要根据不同的蚕期、龄期做出调整,下面来重点介绍下相关情况。
一、不同的蚕期控制温度有不同的侧重点1、春蚕:春蚕是一年中养蚕最早的时候,万物复苏,经历寒冬的考验,很多病菌、虫卵等也被消灭掉了,因此春蚕的发病率是相对偏低的,养殖户把日常消毒落实到位,再加上良桑饱食,养蚕效益相对较好。由于春蚕的养殖周期相对较长,蚕茧的品质也是一年当中比较好的时候,但有时养春蚕时容易遇到“倒春寒”天气,室内温度容易低于25℃,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
春蚕控制温度的方法:在养春蚕时,养殖户需要重点注意低温天气,特别是遇到持续阴雨天时,室外的气温容易明显下降,有时会在15℃以内,蚕房内的温度也容易低于20℃。此时就需要对蚕房内进行增温,可采取生小火或者使用取暖器,增温的时间需要根据蚕房内温度变化而定,当温度达到25—28℃时,需要停止增温。在给蚕房提高温度的同时,也得注意蚕房内湿度变化,发现湿度偏低时,要及时进行补湿,可悬挂湿布或者适量洒水。
2、夏蚕:在养夏蚕时,经常容易遇到高温天气,特别是南方蚕区,有时还会遇到闷热潮湿的天气,蚕房内易出现返潮现象。通常情况下,蚕房内的温度高于28℃时,蚕的生长就容易异常,持续时间长了,加上除沙不及时,蚕粪、蚕尿、残叶等容易发酵,病菌的活跃度明显增加,很容易诱发一些蚕病。一般养夏蚕时是蚕病出现频率较大的时候,此阶段的重点是如何给蚕房内降温。
夏蚕控制温度的方法:养夏蚕时,需要重点防止长时间高温天气,如果室外持续高温高湿,那么蚕房内部的温湿度也容易异常,养殖户需要引起重视。可以从3个方面进入入手,第1个方面是选择合适的蚕房,蚕房的通风性要好,最好有对流窗,容易被太阳光直射到室内的要尽量避免;第2个方面是勤通风,必要时多洒水或者使用冰块降温,在通风时要注意防范蚕蝇;第3个方面是控制好养殖密度,适当稀养,同时增加除沙次数。
3、中秋蚕:在养中秋蚕时,气候条件又出现不一样的变化,前期的气温容易跟夏蚕时类似,需要多观察室内温度是否超过了28℃,一旦室内温度偏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大蚕期时,部分地区可能提前入秋,气温出现一定的下降,此时要注意观察室内温度是否低于22℃,一旦低于20℃时,要考虑借助其他方式进行增温。
中秋蚕控制温度的方法:当发现蚕房内温度偏高时,首先要进行开窗通风,最好是把对流窗都打开,当然通风的时间最好是在早上6点以后,晚上19点以后要适当减少通风量。其次,可在室内放置冰块,当然冰块要用容器装好,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这也是降温的好方式。最后要控制好桑叶的喂食量,可采取少量多次,同时可喷洒一些抗生素类的蚕药,有利于增强蚕的抵抗力。
4、晚秋蚕:在很多地方,晚秋蚕是一年中最后一季蚕,再往后由于气温偏低,桑叶的生长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也就没办法再养蚕,只能等来年再养。在养晚秋蚕时,需要注意后期温度是否偏低,特别是晚上时,容易出现低温,也就是说昼夜温差较为明显,此时对蚕房内温湿度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时白天要降温,而晚上却要增温保暖。
晚秋蚕控制温度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晚秋蚕比中秋蚕晚一些,此时气温开始出现变化,在小蚕期可能延续中秋蚕的气温,白天气温一般在20℃以上,有时高的时候地面温度超过30℃,因此白天要适当多通风。当气温开始下降时,要减少开窗次数和通风时间,晚上18点以后要关窗,在后期上蔟时,需要多留意蚕房内温度变化,遇到气温明显偏低时,需要适当进行增温,同时要及时将蚕沙清理干净。
二、不同的龄期需要有不同的控温方式1龄蚕: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1-5龄蚕期,其中1龄蚕是开端,此时蚕体个头很小,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蚕的抵抗力也相对较低。此时蚕房的温度需要适当高些,要控制在28℃左右,如果养1龄蚕时,蚕房内温度偏低,那么蚕的生长发育速度就会明显下降,进入2龄蚕期的时间也会推迟,给后期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1龄蚕控温方式:1龄蚕对温度比较敏感,由于其适应性相对偏弱,养殖户需要根据天气变化来调整蚕房内温度。在养春蚕和晚秋蚕时,需要注意1龄蚕期是否温度不达标,发现气温偏低时,要用炭火或者取暖器等来提高温度,用炭火时要注意一氧化碳中毒的问题。在养夏蚕和中秋蚕时,1龄蚕期要注意通风,必要时要洒水或者使用电风扇。
2龄蚕:2龄蚕的时间通常需要3天左右,在养2龄蚕时,蚕房内的温度需要做出一定的 调整,需要把温度控制在27℃左右,比1龄蚕低一度。此时蚕体个头逐渐变大,如果蚕房内的温度还保持28℃,那么蚕感受到的温度就不止这个数,为了保持相对温度,需要将蚕房内的整体温度下调,但幅度还不宜很大,下调1—2℃比较适宜。
2龄蚕控温方式:进入2龄期后,蚕对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适应,此时室内的气温可适当低些,保持在27℃即可。2龄蚕期还是处于小蚕阶段,此时室内温度不能有明显的波动,跟1龄蚕相比适当降1℃,控温的方式依然开窗或者室内增温。在调节温度的同时,还应注意湿度变化,相对湿度可控制在80%左右。
3龄蚕:蚕在3龄阶段的时间一般为3天多一点,此阶段是小蚕饲养最后一个阶段,可以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蚕阶段是否顺利通过,将关系着大蚕期是否正常。3龄蚕的个头明显增大,此时对温度的变化不是那么很敏感,基本上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6℃左右,此时也要多注意室外温度变化,发现气温明显偏高或者偏低时要及时做出调整。
3龄蚕控温方式:3龄蚕调节室内温度的方式主要有3个,第一个是选择合适的蚕房,有的蚕房相对阴凉,气温上升的没那么快,养夏蚕时是比较有利的;第二个是增加蚕房内通风时间和次数,养夏、秋蚕时,可以增加通风量,晚上气温偏高时,通风量也要继续保持;第三个是利用外界温度变化,来合理控制室内温度,高了要降温,低了要升温。
4龄蚕:进入4龄蚕期后,也就是正式进入大蚕阶段,此时蚕的进食量明显增多,正常情况下,蚕的生长发育也比较好,个头上明显偏大,此时适应性跟1龄蚕相比强壮了许多。在该阶段时,蚕房内的温度要适当调整,不可高于28℃,比较理想的是控制在25℃左右,一旦温度超标或者不够,将会影响大蚕期的长势,有的蚕跟不上节奏,会出现个头明显偏小或者大小蚕现象。
4龄蚕控温方式:当正式进入大蚕期后,养殖户需要考虑的是不能长时间高于28℃,该阶段对室内温度也是很敏感的,因为温湿度异常容易诱发一些蚕病。此时养殖户一方面可以调节通风次数及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好养殖密度,除沙时要及时,可以使用石灰来调整室内的湿度。遇到持续高温高湿天气时,可以增加开窗通风时间,同时要加大除湿力度,确保温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5龄蚕:该阶段是非常关键的,蚕进入5龄后期,就得准备上蔟作茧,也就是说如果能够顺利通过,那么养蚕收益就有了保障。不过该阶段还有一个情况是容易高发的,那就是一些蚕病,像脓蚕很多时候就出现在5龄蚕期,眼看着要上蔟作茧了,却中招蚕病,两三天时间导致损失很大,对养殖户是不小的打击,因此要提前做好准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龄蚕控温方式:把蚕养到5龄后,离成功就更进了一步,但此时依然不能松懈,特别是温湿度控制方面,更是要注意外界天气变化引起的异常情况。在养夏、秋蚕时,5龄蚕期重点要防高温,在增加蚕房通风的同时,可使用冰块,这样既可降温,又可适当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当然在养春蚕时,要观察是否有“倒春寒”天气,必要时需要进行增温。
总之,实际养蚕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时对蚕房内的温度做出调整,总体上要把温度控制在25—28℃。当气温低于20℃或者持续高于30℃,都是不利于蚕的正常发育的,一旦温湿度有异常,容易诱发一些蚕病,养蚕收益就会有较大影响。很多时候,控制温度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湿度变化,温湿度往往是放在一起进行调节的。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养蚕如何控制温度,有哪些养蚕经验可以分享”问题的理解。蚕蛹的养殖方法?
人工养殖
【养蚕前的准备】:
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
【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收蚁】:
感
光3~4小时后,春蚕在上午9时,夏秋蚕在早上7~8时即可收蚁。收蚁的方法:用桑树第一展开叶切成0.5厘米小方块,用叶量为蚁量的5倍左右,撒在垫有
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蚕种纸,一手拿蚕筷,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即可。
【小蚕的饲养】:
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26~27℃,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采用全防干育,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相对湿度85%。
2.
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kg;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一张蚕用叶3kg;3龄用自
顶芽数下第5~6叶,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kg;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
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眠前处理:
(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
(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5.眠中保护:眠中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对湿度80%;见有起蚕时,室内宜湿,保持相对湿度85%;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6.眠起饷食:当95%以上的眠蚕已脱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幼蚕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饷食的桑叶应稍偏嫩,给桑量宜偏少。
【大蚕的饲养】:
1.饲养方式:4~5龄蚕为大蚕期,生长适宜温度为25℃,蚕儿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采用室内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蚕下地:将蚕室清洗干净,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将蚕饷食喂一餐叶后,移至地面饲养。
3.
合理给桑: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渡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采顶芽下7~15片叶喂养,达到良桑饱食的
目的;5龄蚕用桑量占总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时期;采用两头紧中间松的饲养方法:5龄的第1~2天或第5~7天,给叶量
要严格控制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完为宜;第3~6天要让蚕充分良桑饱食;每次喂叶时进行移蚕扩座,保持蚕头均匀。
4 、搞好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风干爽。
5.
上簇采茧: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呈蜡黄色,头部左右摆动,这时,选用3~4块方格簇交替重叠水平
放好,把熟蚕均匀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维持簇中温度24℃,湿度85%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6天,夏秋蚕上簇后
4~5天即可采茧出售。
【饲养技术】:
一、抓好养蚕前消毒,降低蚕儿发病率
养蚕前的清洗消毒是整个防病
消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夺取蚕茧高产的先决条件。为提高消毒效果,在消毒步骤上要做到“一扫、二洗、三刮、四消、五刷白”;消毒过程中要求做到六个
要:蚕室要打扫净,蚕具要洗得净,药剂要配得准,药液要喷得匀,室具要消得全,消后要保管好。
二、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补
催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广大蚕农应重视补催青工作,主要抓好温湿度的控制及遮暗工作等措施。蚕种到室后,要及时摊卵,并控制温度
78~79℉,湿度差2℉,到收蚁前日傍晚,将温度升至80~81℉,湿度差1℉,同时在补催青时要严格遮暗,以达到孵化齐一之目的。
三、杜绝明火加温,确保人蚕安全
明
火加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是易造成饲养员一氧化碳等废气中毒,我市每年均有蚕农因明火加温造成中毒送医院抢救甚至死亡事件发生;二是温度控制难,温度
过高时影响蚕儿体质,甚至把蚕儿烘死;三是易发生火灾事故。同时,各地已均没有预备种,如造成蚕种中毒、烘死等损失的,将无法弥补。因此,为确保人蚕安
全,应大力推广暗火加温,实行地火龙、天火龙、电炉、靠壁灶等暗火加温形式,或将明火加温设施进行改造,增加通室外的烟道,杜绝明火加温;进蚕室饲蚕时要
两人以上,以便发生中毒时,相互照应、及时抢救;没有小蚕饲养设施或条件较差的以及饲养量比较少的蚕农,提倡联户共育,实行小蚕集中饲养,或交由小蚕公司
饲养;小蚕室要经常进行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密切注意天气和蚕讯,合力做好防氟工作
一是要贯彻落实市府关于春蚕期防氟停火措施;二是密切注意蚕期的天气情况和蚕讯变化,一旦出现氟化物中毒苗头及时采取分批饲养、调整叶位、石灰水洗叶等农业防氟措施,减少损失。
五、提倡采用摘芯技术,提高桑叶产质量
摘芯就是将桑树新梢的嫩头摘去,可促进嫩叶加速成熟,提高桑叶产质量。方法是:在用叶前10天左右进行,根据桑园的用叶计划,划片分批摘芯。摘芯程度:一般摘去鹊口状的嫩头为度。
六、重抓防病防毒,减少蚕病和中毒损失
在
饲养过程中要经常用新鲜石灰粉、防病一号、抗菌素和灭蚕蝇等药剂进行蚕体蚕座的消毒防病,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蚕病损失,同时对新鲜石灰粉、防病一号等易变性
挥发的药剂,要密封存放,用后袋口扎紧;在采摘毗邻其它农作物桑园的桑叶时,要做到先试后吃,严防因其它农作物喷药治虫引起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七、加强通风换气,稀放饱食养大蚕
由于大蚕期蚕儿食桑量大,排泄物多,且又不耐高温湿闷,因此,在大蚕期应特别重视通风换气工作,做到开门开窗养蚕,并达到稀放饱食,大蚕三昼时每张种放足蚕座面积40㎡以上,并给足桑叶使蚕饱食。
八、抓好上山关,提高春茧产质量
抓
好蚕儿上山关,是提高蚕茧产质量的重要措拖。一是在选用上山蔟具时要有安全意识。少数地区曾发生过因蔟草残留农药影响而产生大量不结茧蚕的事故。上蔟时建
议选用方格蔟、塑料折蔟等优良蔟具;选用稻草蔟具时要尽量选用农药污染少的稻草制作,并利用养蚕前期较空暇时间,充分曝晒干燥,尽量排出残留农药。二是加
强蔟中通风换气,在熟蚕全部上山茧网形成后,蔟室开门窗通气,使蚕儿吐尽茧丝物质,增加茧层量,提高茧质。
【养殖技术】
注
意:防病虫害,养蚕前养蚕中注意消毒,从2龄饷食起防病,自3龄起防蝇蛆;防闷热,要防热风吹;防饿蚕要少喂勤喂,夜里凉爽要多喂;自3龄起要每天除沙1
次。上午8.9时准时收完蚁,随收蚁随喂;蚕将眠时要喂切叶,少喂勤喂,加网提蚕止桑,饱食入眠;小蚕的室温不能高于30℃,大蚕不能高于27℃;夏蚕要
比春蚕稀放;给叶适当,充分饱食。眠起处理要适时.加眠网要比春蚕早,发育不齐要提青分批,多分批提青,缩短止桑时间,顺利就眠。上蔟要适时,蚕老时要分
批挑选上蔟,稀放。上蔟后3天要开门开窗,排湿保茧,但要避免强风直吹,以脸上略感有风为宜。
夏蚕养殖的关键是以良桑饱食为中心,灵活运用以下技术:防病虫害防闷热防饿蚕,勤拾蚕除沙,早收蚁早饷食早扩座稀放蚕,迟止桑,蚕室温度均匀蚕分布均匀喂叶均匀桑叶老嫩均匀,眠起处理要适时上簇要适时。
怎样清理蚕结丝的网?
清洗结蚕网,要加洗涤剂和消毒剂。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桑叶喂蚕要不要洗?
桑叶喂蚕要洗。桑叶表面灰尘较多,需将其清洗干净后晾晒至干,或用毛巾将其仔细擦干后再进行喂养,因为喂蚕需要干桑叶,若是小蚕吃了湿的桑叶,可能会导致它死亡。
养蚕注意事项:
1、抓好养蚕前消毒,降低蚕儿发病率:养蚕前的清洗消毒是整个防病消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夺取蚕茧高产的先决条件。为提高消毒效果,在消毒步骤上要做到“一扫、二洗、三刮、四消、五刷白”;消毒过程中要求做到六个要:蚕室要打扫净,蚕具要洗得净,药剂要配得准,药液要喷得匀,室具要消得全,消后要保管好。
2、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补催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广大蚕农应重视补催青工作,主要抓好温湿度的控制及遮暗工作等措施。蚕种到室后,要及时摊卵,并控制温度78~79℉,湿度差2℉,到收蚁前日傍晚,将温度升至80~81℉,湿度差1℉,同时在补催青时要严格遮暗,以达到孵化齐一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