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周期多久
养猪周期多久,养猪的环节有很多?
养猪的环节有很多,生长周期是关键点,应该如何注意呢?不错,养猪的环节非常多,生长周期是关键的关键。农村养猪谋求的就是经济效益,在很短的有限的时间里多长猪,长好猪,缩短生长周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法宝。养猪除了缩短生长周期,还有科学合理地提高饲料质量,把握好饲料关,防治好生猪的病虫害,把握好生猪的健壮关,加强日常猪舍管理,把握好生长环境关。要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就必须把握好这几道关口,是稳定养猪,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一,把握好饲料关。猪的饲料是关系到猪生长快,日增重高,料肉比理想,猪肉品质优,是把握好饲料营养的主要目的。饲料含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水,是猪的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成分。养猪的优质饲料,就是科学合理地依据猪生长发育的特点,把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青饲料、矿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等有机地,按一定的比例,既节省饲料,又使各种饲料营养效果达到最大化程度,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多增猪重,多出肉,从而缩短生长周期,就能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把握好病虫关。养猪除了拥有优质的饲料,还要使病不生病不发虫,才生长健壮正常,才能生长快,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猪的防病防虫,主要从日常饲料添加剂中着手。饲料添加剂分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两大类。营养添加剂主要有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等物质;非营养性添加剂主要就是防病治病和杀虫以及提高免疫力的药剂,有促进生长剂、驱虫剂、防病药剂、防腐剂、食欲增进剂、产品质量改良剂。在日常养殖中打好防疫针,控制好常发常见病,增加营养,培育健壮的猪体,提高免疫力,减少病害,促进生长。
第三,把握好日常管理关。日常猪舍的环境卫生的清除和冲洗,要做到细微处,保持良好的生猪生活环境。加强日常猪舍和养殖区域的消毒灭菌工作,提高防疫防病效果。做好饲料加工、配制、贮存、防霉,把握好饲料优质关。做好生猪饮用水的消毒灭菌和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猪舍通风换气,是减少病害的基础。
总之,养猪环节很多,抓住以上三点,就等于抓住了缩短养猪的生长周期,降低了养猪的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养殖户生存之路在何方?
猪周期低谷,养殖户生存之路在何方?
进入了猪周期低谷期,也就是离养猪高利润时期不遥远了,主要挺过黑暗时期,希望就在前面。现在不同的消息揭露了一些养猪龙头企业即将倒闭,从去年年初开始这些养殖企业不顾一切地大量出栏肥猪,意在压垮竞争对手,也就是在养猪红利时期跨界投资的企业,希望通过竞争成为养猪界的龙头老大,谁知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竞争造成这些老养殖企业将在养猪红利时期赚的钱都倒贴进去,面临破产倒闭,不要说当时那么多不懂生猪饲养管理和经营的企业了,就是这些外行企业的资本涌入养猪业,不正常的经营管理把整个养猪界弄得混乱,造成肥猪价格从去年年初开始就持续下跌,从每斤18元下跌跌破5元,跌破了成本线。养猪人是深度亏损,现在面临的是相当多的养猪企业退出养猪业。养猪有一个猪价格周期,猪价格周期的价格下跌是很惨重的,猪价格周期一般是3—5年, 本世纪以来发生了四次猪价格周期,2006至2010年,2010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2018年至今,近年来发生的猪周期也就是在4年左右。猪周期的发生的规律是市场肥猪供不应求,造成猪肉价格暴涨,同时由于能繁母猪大量减少,造成仔猪价供不应求和价格暴涨,仔猪价格暴涨又促进人们扩大养殖能繁母猪,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养殖数量增加,市场肥猪供应大增,引起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大量养猪人离开养猪业,生猪养殖数量大幅度减少。现在以及进入了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大量养猪人离开养猪业,生猪养殖数量大幅度减少的阶段,即将进入新的猪价格周期。猪肉是国人主要的肉食品,国内大多数消费者都是以猪肉为主,今年是猪肉价格周期低谷阶段,肥猪价格持续下跌,养猪人已经深度亏损,出栏一头肥猪亏损1300元以上,任何产业有高峰期和低潮期,不可能只赚不赔,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不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物价是由市场供求来确定的,如果猪肉供大于求,价格就会相对,如果猪肉供不应求,价格就会涨价,价格是时常波动的,涨价是上不封顶,下跌是不保底的,所以涨价和下跌的幅度是非常大的,如2019年猪肉价格暴涨,我们这里从每斤7元暴涨到45元,价格翻了6番以上,去年肥猪价格从年初的每斤18元左右下跌到5元,下跌了3倍多。不论如何,养猪人仍然会继续养猪的,我指的是农村的散养猪。规模养殖企业亏本后退出养猪产业是不会再投入的,资本家是唯利是图,什么产业赚钱就投向那里,2019年养猪业进入红利时期后,一时间大量的社会热钱涌入了养猪业,养殖企业数量增多,国内规模猪场很快就增加超过18万家。这种应急式的跨界发展是暂时性的,1000多房地产企业进军养猪业,进一步说明当时的养猪生产是利润最高的项目,通常情况下房地产是最赚钱的产业,现在大家都匆忙投入养猪业,都来分一杯羹。企业跨界养猪有很大弊端,这些企业跨界养猪会引起养猪生产大起大落,有高额利润时,群起而养猪,一旦市场饱和,这些企业的资金必然迅速撤出,会造成新的价格暴涨和新的垄断形成,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因此,这些跨界投资养猪企业容易大起大落,他们亏本后就会迅速退出养猪业。养猪是能够赚钱的,关键是要掌握猪价格周期的轨迹,现在网络上的一些主持人大肆鼓吹去产能,大量淘汰母猪,一些养殖场大量淘汰母猪,在这个时期养猪农户就要注意培育新母猪了,当进入下一个猪价格周期时,培育的新母猪就开始产仔,而此时仔猪价格特别高,那么你就赚大钱了。为什么现在许多生猪繁殖场的代言人鼓励养猪人赶快淘汰产仔母猪呢?美其名是减负,实际是鼓动养猪人大量减少能繁母猪数量,以便在新猪价格周期到来时唯有我繁殖场能够有仔猪销售,从而垄断了仔猪生产和仔猪价格,养猪人要注意了,下一个猪价格周期很快就要来到,养猪又要成为一个香饽饽了,养猪又要成为暴利产业了。现在春节过后,工厂开工、学校开学,随着进入春季,据预测到春暖花开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将得到控制,旅游业和餐饮业将逐渐得到恢复,猪肉的消费量将会出现激增,价格随之而来的是涨价。现在各个养殖场存栏等待出栏的肥猪并不多,已经符合新猪价格周期的肥猪缺乏状况,因此,养猪人可以压一下栏,不要随大流,在特低价销售肥猪,忍耐一下,希望就在前面。这会儿开始养猪还能赶上这波涨价挣钱吗?
猪肉价格几年一次循环?这会儿开始养猪还能赶上这波涨价挣钱吗?
我认为现在开始养猪还能赶上这波涨价挣钱,但是只能是育肥猪,不能饲养繁殖母猪。现在养猪能不能够赚钱,关键是如何抓好猪的价格周期。俗话说:“养猪是一年赚钱,三年亏本”,除了掌握生猪饲养管理和经营技术外,掌握与善于应用猪的价格周期是相当重要的,养猪周期必须是在养猪的红利时期,如果在漫长的亏本时期那么投资多少亏多少。根据本世纪发生的几次猪价格周期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猪价格周期一般是3—5年,在猪价格周期的初期就是养猪的红利期。在每次猪的价格周期出现的初期,时间都要1—1.5年,这个阶段是养猪的红利时期,养猪红利时期结束后猪价就进入了下行阶段,也就是进入了深度亏损时期,就会出现养猪一年赚钱二年亏本的说法。因此养猪人要赚钱,掌握猪的价格周期是关键。往往进入新的猪价格周期的标志是大量养猪人退出养猪业,母猪大量被淘汰,市场缺乏肥猪,猪肉价格大涨,同时仔猪价也随着大涨,这个时间就已经进入了新的猪价格周期了。一般猪价格周期的形成因素大多数是由于疫病引起的,也有平缓过渡的。
在养猪红利时期,养猪是非常赚钱的,利润特别高,可以说最高时间的养猪业是暴利产业。如上一次猪的价格周期是在2018年年底非洲猪瘟疫病引发的,国内生猪饲养数量大幅度减少,到2019年6月份后,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定点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8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8.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7.4%。国内生猪严重缺乏,猪肉价格发生了暴涨,由每斤7元左右暴涨超过45元,翻了6番多。这次在猪价格周期的初期养猪人出栏一头肥猪利润超过1500元,饲养一头产仔母猪年收入超过2万元,每头仔猪价曾经超过2500元。这次猪肉价格周期的红利期到2020年下半年结束,进入了漫长的亏损时期,从2021年年初开始就持续下跌,养猪人出栏一头肥猪亏损300元以上,到2022年3月份,每斤肥猪价下跌跌破5.50元。
今年已经告别了上一次的价格周期,结束了养猪漫长的亏损期,进入了新的价格周期,俗话说“养猪是一年赚钱,三年亏本”,今年进入了新的猪价格周期,有的观点认为是从4月份就进入新的猪价格周期,有的观点是从6月份进入新的猪价格周期。不论怎么算,从今年6月份就进入了养猪红利期。这次的猪价格周期是平稳过渡的,进入养猪红利期后,猪价持续上涨,到今年6月底国内大多数地方的肥料猪价格已经达到生产成本线以上。9月份后进入了一年中的猪肉消费旺季,猪价上涨过快过高,肥在价已经上涨超过每斤14元,猪肉价格每斤超过20元。
本世纪养猪业又出现了一个名词,猪的价格周期,在上世纪根本不知道“猪的价格周期”是怎么回事,因为上世纪养殖业全部依靠的农村散养户,这些农村散养户没有使用配合饲料,而是利用的是农村的各种饲料资源,饲料的生产成本低,而现在是规模养殖,使用的全部是配合饲料,而制作配合饲料的原材料大多数是必须依靠进口,国内资源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因此,猪价受到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影响,从而形成“猪价格周期”。猪的价格周期对生猪生产的影响非常大,猪肉价格周期的运行轨迹是这样的,先是市场肥猪供不应求,造成猪肉价格暴涨,同时由于能繁母猪大量减少,造成仔猪价供不应求和价格暴涨,仔猪价格暴涨又促进人们扩大养殖能繁母猪,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养殖数量增加,市场肥猪供应大增,引起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猪人深度亏损,资金链断裂,大量养猪人离开养猪业,生猪养殖数量大幅度减少,进入了新的猪价格周期。本世纪养猪业出现的有记录的“猪价格周期”已经多次,就是2006至2010年,2010至2015年,2015年至2018年,2018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消停过,一个价格周期紧接另一个价格周期。
这次养猪红利期根据上几次在价格周期的情况,一般养猪红利期在一至一年半的时间,可能在明年年底前都是养猪的红利期,养猪都能够赚钱,但是这次养猪红利期不要渴望生猪价格和养殖利润与上一次相同,现在是市场经济,物价是由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的,政府只能通过肥猪收储和投放中央储备猪肉来调控市场猪价,市场猪价如果出现肥猪价格低于成本线,或者价格上涨过快过高,为了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政府就要启动肥猪收储或者放储。因此这次肥猪价格周期每斤肥猪价维持在10—13元,很难发生猪肉价格的暴涨。
现在各个养猪企业吸取2019年不养母猪而花费高价购买育肥仔猪的经验教训,每次猪价格周期的初期仔猪严重缺乏,价格暴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大多数养猪企业包括散养农户都饲养有超量的母猪,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大家都认为新猪价格周期的到来仔猪价格一定暴涨,因此谁都不愿意大量淘汰母猪,都希望在新的猪价格周期的初期能够赚得第一桶金。养猪人只有把握好猪价格周期,特别是进入猪价格周期的初期是养猪的红利时期,在养猪红利时期大养特养生猪,只有在初期才能赚取更多的钱,进入下行时期后尽量减少饲养规模。现在国内母猪养殖数量在4100万头以上,仔猪价格很难持续上涨,关键是现在的养猪企业都是实行自繁自养,育肥的仔猪不需要外购,需要购买仔猪的是那些散养户和新涌入养猪业的界外企业,需求量不是太大,况且现在的养猪企业养殖的母猪是超饱和的,有许多仔猪需要出售的,自己饲养不了这么多的生猪。现在刚入门的只适宜养殖育肥猪,如果长期发展就必须饲养能繁母猪,达到自繁自养的要求。
羊价要完犊子?
养羊业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在生产队时代,养不起猪的人,可以养几十只养。
因为养猪需要粮食,人都吃不饱哪来粮食喂猪呢?
而养羊,一只母羊,用不了几年,就能繁殖一小群。那时尽管羊肉比猪肉便宜,照样有人养羊。
现在,羊价下降,是因为羊价高,造就了一批投资养羊的人。养的繁殖力是很强的,每年都在成倍增长。
原来,绒山羊是养羊的首选,一只羊可产一百多块钱的羊绒。随着羊肉的价格上升,绒山羊不再是优勢,能产优质羊肉才是好羊。
现在羊价,对于圈养户来说,无法生存,散养户还可以维持。有山场的,他们不但不会减少数量,他们还会多养。他们卖掉公羊,淘汰羊,还会从市场买优质羊。
现在,羊价下降,淘汰了没有优勢的投资养殖户,把养羊市场还给了农村养殖户。
我自己的观点,养羊的人不会减少。因为现在六十岁以上的农民,不能在外打工了,如果在家无所事事,就要搞养殖,羊繁殖力强,出力快,是不错的像目。养价低,是他们入手的时机。
家庭养殖场如何破局?
猪价周期波动的因子有养殖户自己的因素,也有政府干预市场的影响。
作为养殖户影响猪价的主体,存在严重的跟风行为。古语云“行市不赶背时莫丢”,这波牲猪掉价少不了逐利者跟风引种扩场。同时作为调控物价的政府,也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做出客观科学的政策引导。如果没有准确的市场信息,盲目的奖励性政策将会加剧市场波动。最终猪价一波跌一波涨,超出正常的市场波动。
因此作为养殖户更应多了解信息准确判断市场,不被高价冲昏头脑。未涉足该行业者慎行。
同时作为宏观调控主体政府,要进行科学的判断。政策性奖励更需要加强监督,而不能让钻政策空子者,让权力关在法制的笼子里;让菜篮子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让生产的、消费者、经销者有合理的利润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