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开始养牛
怎么开始养牛,2022养牛行业发展趋势?
在新形势下,现代畜牧业建设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信息技术频繁应用到现代畜牧业建设各环节,发挥着多样化重要作用。
预计在2022年春节过后将进入育肥牛圆供应趋紧的状态,根据2021年上半年的补栏状况来看,2022年的上半年,很有可能会出现育肥牛元极度短缺的局面,2022年度育肥牛生产能下降主要集中体现在前三季度
为啥养牛人不喝牛奶?
一开始吃奶
长大后就
不吃奶了
一是因为奶牛最初也是
要断奶的
自然规律
二是
小牛长大后
牛奶不能为它提供足够的
能量及各种
微量元素
吃草才能长的快
奶牛妈妈的妊娠期是280天,
生下牛犊后产奶305天,那么大体上来说奶牛是不是一年怀小牛,一年产奶呢?事实上可不是这么回事。奶牛的幸福时光只有两年多,从它产下头胎小牛后的第60天就要接受人工受精,它是边产奶边孕育小牛,直到预产期前的两个月,才可以断奶休息。而两个月后第二胎小牛落地,它就又进入到下一个产奶、怀孕循环。
现在养牛前景怎么样?
大家好!我是春伟养牛,是个地地道道的祖传养牛人,从爷爷哪辈就开始养牛了,到我这里已经传承了将近70年的养牛历史了。我们村子不但是我们一家传承养牛的,从我小时候记事起,村子里就基本上佳家家户户养牛、繁殖、育肥、屠宰的产业链,甚至有几家从养牛发展成现在的牛肉食品公司,牛肉分割,深加工,出口。
可能祖祖辈辈都在养牛这个行当的原因吧!我当兵16年,退伍后,仍然没有选择要工作,而是子承父业,接替了我爸当上了牛场的场长,虽然每天没有西装革履,但还是不失往日的精神小伙。虽然每天挺辛苦,但是一家老小都在牛场喂牛,其乐融融,也很幸福,想想都自觉的嘴角上扬。今天是5.12值此纪念汶川大地震那些逆行的战友!
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经营我的牛场的吧!养牛行业从古至今都算上是比较稳定的养殖业了,尤其这两年行情那是相当不错,基本上年收入都在100万以上。
1、引进牛源。我原则上不从外地引进牛犊,外地引进费用高,牛亡大,不能保证牛犊质量,一般是自己牛场自繁自育,每年春秋两季还可以向外出售牛犊。
2、饲草储备。有许多养殖户靠购买现成饲草,这种方法不可取,尤其是大型牛场,饲草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降低成本,就等于提高利润。我前年买了一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半价给农户收玉米,但有一个条件,要收走地里秸杆用来黄贮,每亩地有三四千秸杆,每斤合二三分钱,另外从饲料厂购进瘪玉米,玉米须,从平菇种植户购进菌棒,这些基本都是下角料,成本极低,但又是上等饲草。精料也是自己配的全价料,仅这两项每头牛就可以节省1000元。
3、技术过硬。技术当然是一个方面,我爸在牛场是总技术师,那头牛生病,看过去就错不了,顶多两天就会痊愈了。附近的想养牛的都在我家帮忙给喂个3个月的牛,牛的防疫,疾病治疗,饲料配比都学会了。
4、牛粪养蚯蚓。一亩蚯蚓一年大约吃掉20吨牛粪。一亩地每年可以产蚯蚓3吨6000斤,市场最低收购价约6元/斤,若蚯蚓全部销售,每亩的牛粪年收入约3.6万元(以最低收入计算的)。
5、肉牛销售。这个就要谢谢我们村支书了。早在2001年就以我们村子成立养殖合作社,因为我们这里养牛的比较集中。又已经形成了规模,和广东,福建的屠宰场签订了收购合同,育成肉牛分为几种标准,以不同价格回收,以合作社的名义出售,每头牛能多卖个几百元。从来不会被牛贩子压价格。而且我们村被评为全国养殖示范基地。
以上就是我养牛的经验之谈,是个普普通通的养牛人。希望结交更多的养牛朋友,拓展我的养牛视野!谢谢!
养殖这种需要注意什么?
纯属手打,希望更多人看到,如今的养殖也好种植也罢,其实想回答你的不是养牛好,还是养猪好的问题,可能会给你浇一盆凉水,都是提倡鼓励创业,鼓励回乡创业,但真正的问题是,你会什么,你的技术是什么,特长是什么,有没有从事过这一领域,更或者你是否养过牛,或者猪,讲高大上一点就是,就算你做,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请技术人员?你投资金?那么你可以不用养了,也许你会说,你会慢慢的摸索,其实不用,收心,去别人,成功的养殖场应聘,找个小本记着,那些是优势,那些是你自己做需要注意的,先入行,再权衡利弊,作出选择。或者也可以联系我。搞过种植,养殖,开过农家乐,现在在从事快递,不懂得朋友可以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成长,也许我可以分享我知道的给你们。
那么全机械化还有多远的路程啊?
问题:现在农村里面不养牛了,种地基本上都用机器了,那么全机械化还有多远的路程啊?
今天恰巧回了一趟老家,这一路的感慨也就是农村农户种地的心路历程,由于回老家的通村路上客车比较少,我硬是走了10多里路,在行走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有趣的一个场景,一条路的两边,一边是一个中年妇女在用原始的锄头在挖地,也就是深耕冬地,她挖累了,停下锄头望向了路的另一边,而这边是一个中年男性农民朋友正在用一台微型旋耕机在翻耕土地,很显然,他的速度要比路那边的妇女人工挖地快很多,这个现象也就是说明了,即使大家住在同一个村子,种地一路之隔,有的农户还是人工挥锄头挖地,而有的农户初步实现了微型机械化。
在十几年前,农村养牛的农户家庭还是比较多的,记得当时我们自己家里也养的有黄牛,就是专门用来犁地用的,后来随着种地面积的减少,加之种地获得的收入非常有限,人们就不再养牛了,种地也少了,主要外出务工来赚钱养家,是否种地都用上了机械化这个还没有完全达到,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山区,在农村种地的人依然是扛起镢头使劲挖,连基本的微型机械化都没有达到。而在一些耕地比较平的地方,也只是部分农户使用起了微型机械。真正的种地全部机械化应该是在那些大平原地区,人均耕地面积都是十几亩以上的,有条件适合进行全面的机械化种地。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农村地区的耕种条件也是差别很大,尽管一些地方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但距离全国农村地区都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最起码,在我回老家的路途中,尽管耕地条件适宜进行机械化,但在使用机械化作业的农户并不多,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土地没有得到集约化利用,每家都是几亩地甚至几分地,自家购买农业机械划不来,而农村农业机械化租赁市场在很多地区还是空白,这就注定了农业生产全部机械化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扶贫达人团优秀成员,我将以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与大家一起交流三农问题,欢迎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