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础怎么用
蜂巢础怎么用,老蜂王就分蜂飞走?
中蜂王台未封盖,老蜂王就飞走了,这是正常的现象,是因为自己管理疏忽所致,别去怪蜜蜂,要赶紧弥补措施。
其实分蜂飞逃是没有准确的时间的,有的甚至没有王台的出现,就可能出现逃蜂的现象。有了王台就会发生分蜂飞逃,但并不会一定是等到王台封盖成熟再飞逃。判断蜂是否会发生飞逃,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看看蜂王是否产子量急剧减少,蜂王腹部并小了?如果是自然分蜂,工蜂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的。真是造自然王台,然后会减少对蜂王的王浆饲喂量,使蜂王体型缩小,便于飞行。吃不饱的蜂王自然产子量会降低,蜂群就没有多少幼虫了。发现了这些变化,一般逃蜂现象就会在近两天发生。养蜂人必须进行人工分蜂,用好自然王台,蜂王可以囚禁起来。
还有一种情况,蜂群本来没打算马上逃蜂,可是开箱查看时惊扰到蜂群,工蜂就会马上决定逃蜂,挟持蜂王飞逃。
所以,在蜂群出现自然王台的时候,就一定要着手准备防止逃蜂,不要以为王台封盖后才会逃蜂发生。
既然老蜂王已经逃走了,如果真的没有办法收回来,只有利用好自然王台,培育出新蜂王,让这群蜂正常繁衍下去。
仔细看这些自然王台,如果有王虫小,王浆多的,这样的王台基本上就是好王台,能培育出好的蜂王。那些王虫很大,王浆量少的王台是劣质王台,不可能长出优质蜂王的,清理掉只留下好的王台。
好王台可以多留几个,等到王台封盖后,再根据王台的形状判断哪一个最好。封盖后的王台应该端正粗壮,不能过于细长,也不能畸形歪斜,好王台的守卫蜂要多一点。根据这几点选择出好王台以后,就要把这些王台分发下去,每群蜂只能留一个王台。
一定要记住,王台封盖快要成熟后,每群蜂只能留一个,其他的王台和蜂王都要拿走,这样才能使新蜂王顺利出房,交尾容易成功。
还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蜂群里子脾太少,还要调入子脾,这样蜂群状态正常,新蜂王才容易成功。子脾带蜂调入,最好能带有蜜粉。高峰后的风圈只剩下幼蜂,采集能力不足,而且蜜粉会被逃走蜂吃掉,蜂群弱小,饲料不足是难以发展起来的。必须要根据情况补充蜂数和蜜粉,不够的还要饲喂糖浆。
要明白,蜂群里没有幼虫抚育秩序就不正常,蜜粉缺乏蜂群就恐慌,这样新王是难以成功的。调入子脾和蜜粉脾一定要注意。
留着的封盖王台被工蜂接受,顺利出房后就不要再开箱惊扰蜂群。只要调入子脾保证蜜粉充足完成了,就安心的等待一个星期左右,看是否成功产子。有的蜂王会延迟十几天产子,只要看到蜂王发育健壮良好,就耐心的多等几天。如果看到蜂王瘦小,毫无光泽,行动迟缓,这样的蜂王就是劣质蜂王,必须淘汰了。
如果自然王台没有成功,这时的蜂群长期断子就不能再留了,必须合并到其他蜂群里去。等到蜂群繁盛时,再在蜜粉源充足的时候,人工分蜂。这样是不影响蜂群发展的。
蜜蜂要怎么引入蜂箱?
关于蜜蜂引入蜂箱,如果是收到的蜜蜂,引入蜂箱里面,那么概括起来,就几个字:夹础夹脾抖蜂入箱关防逃
正好前几天我拍摄了一集收蜂,过箱的视频,我这里就图文详解一下。大家就当看图文故事吧,真实的过程。
前些天,检查分蜂后蜜蜂的蜂王有没有交尾成功。正好有一桶格子箱蜜蜂自然分蜂,都飞出来了,天空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蜜蜂。
师傅立马拿了收蜂笼,用竹竿举起收蜂,蜜蜂直接往收蜂笼里飞,或许是收蜂笼有黑布遮着,里面更黑,蜜蜂结团的时候天生喜欢黑暗吧
其实收蜂速度很快的,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短短的几分钟,蜜蜂就都进了收蜂笼
准备好要引入蜂箱的格子箱,
在别的格子箱里提取一块带有子脾蜜脾的巢脾,把巢脾里的蜜蜂抖掉。
把巢脾放入要过箱的格子箱里。
这时候进行大力而快速的抖蜂,把收回来的蜜蜂抖进新的格子箱里。因为里面有子脾,蜜蜂有护子,照顾喂养蜜蜂幼虫的习性。这样蜜蜂进入箱子里,就能更快的安定下来,蜂王也能上脾。
然后迅速的盖上盖子。防止蜜蜂大量飞出来。,同时不要忘记关了新格子箱的巢门哦,你看大量的蜜蜂飞逃了出来了吧。
赶紧拿个格子箱建造巢蜜的巢框堵住巢门口几分钟。不要让蜂王被蜜蜂裹挟着逃出来
一会儿时间后拿开巢框,蜜蜂就稳定了,由于蜂王没有出来,所以飞出来的蜜蜂还是会飞回进入格子箱里面。
别忘记了给格子箱顶部加入巢框哦
你看,很快蜜蜂引入蜂箱后就稳定了,搞定。
然后用中蜂王去管理行吗?
养蜂人走后收集散蜂,然后用中蜂王去管理能不能行?这得搞清楚养蜂人走后留下的是中蜂还是意蜂?如果留下的是中蜂,收集起来再介入中蜂王就可以开始养殖。如果留下的是意蜂,介入的中蜂王就不会被接受,蜂王被打死,当然就无法进行养殖了。
要明白蜂种之间的区别。蜜蜂在地球上生活了五六千万年,遍布世界各地,有很多的品种。在人工养殖的蜜蜂中,除了4种优质蜂种以外,各地还有独有的地方蜂种。比如在我国中华蜜蜂——也就是中蜂,就是我国独有的蜂种。中蜂在我国生活了几千万年,人工养殖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后来由于意蜂的优良品质被发现,被全世界认可,也引入了我国,这样我国就有养殖中蜂的,养殖意蜂的,还有可能养殖其他的蜂种。
这些不同的蜂种都能采集花蜜花粉,其生活习性十分相似,形态上除了大小有所区别以外,也相差不大。但是这些不同的蜂种有各自不同的基因,只有同一个的蜂种的蜂王和工蜂才能生活在一起顺利繁殖,每个蜂群只认同种的蜂王。比如那些采集的蜜蜂是中蜂,就只认中蜂王,是意蜂就只认意蜂王。人看起来可能不同蜂种之间的差别不大,但是作为蜂群的主导者——工蜂是能够轻易辨别出蜂王的品种和优劣的。对于不同蜂种的蜂王是绝不会接受,会马上发起攻击打死蜂王。
所以虽然各地都有中蜂和意蜂的养殖,但中蜂和意蜂不会互相杂交,蜂王也不可能互用,中蜂和意蜂还是保持着各自不同的基因。
养蜂人走后留下来的会是什么蜂种?养蜂就是要追花夺蜜,争取最大的效益。专业的养蜂人会带着蜂群追赶大蜜源。特别是意蜂因为蜂群强盛食量大,如果蜜源枯竭了,靠人工饲喂是难以支撑的。所以意蜂人经常会带着蜂群敢花采蜜,花期结束以后又会带着蜂群赶下一个蜜源花。那些露宿在外面的采集蜂因为没有及时归巢,养蜂人突然把蜂箱搬走以后,再回来的蜂就成为无家可归的散蜂了。
中蜂传统养殖没有追花夺蜜的习惯,但现在中蜂也是注重养殖技术,也借鉴意蜂的养殖方法,蜂群的规模大了,也会像意蜂人一样带着蜂群追花夺蜜。当然花期结束搬走以后也可能会留下散蜂的。
所以养蜂人搬走以后有可能留下的是意蜂,也有可能是中蜂。必须要搞清楚到底是哪种蜂,是意蜂就要介绍意蜂蜂王,是中蜂就一定要介绍中蜂王。介入合适的蜂王被工蜂接受以后,蜂王开始产卵,蜂群才能够养殖起来。
怎样辨别是中蜂还是意蜂?怎样辨别是中蜂还是意蜂?如果是养蜂人可能识别出来,但是作为一般人,如果不仔细对比,还是难以区分的。
中蜂与意蜂最大的区别就是中蜂的个儿要比意蜂小一两毫米左右,如果把这两种蜂摆在一起,很容易看到大小的区别。小的就是中蜂,大的就是意蜂。但是如果没有对两种蜂的大小有准确的了解,作为一般人看到蜜蜂是难以辨别出大小区别,也无法认出是中蜂还是意蜂的。
有人说从颜色上可以辨认,中蜂的颜色是麻色,腹部的环纹非常明显。但是某些深颜色的意蜂品种,看起来也有深色的条纹,没有经验的人也难以辨别出来。
有人说可以从蜂箱的摆放来辨别。因为中蜂有容易迷巢的特性,如果走错了巢门就会发生打斗引起伤亡,所以中蜂人在摆放蜂箱时尽量错落摆放,便如中蜂归巢。而意蜂认巢能力强,哪怕走错了巢门在蜜源期也会轻易被接受,不会发生打斗。所以意蜂人在摆放蜂箱时就不会太在意,可以密集摆放,便于操作。但是如果场地限制,或宽敞或狭窄,让某人在摆放蜂箱时就会做适当的调整,哪怕是意蜂也可能会分散排放,哪怕是中蜂也不得不密集摆放。
所以想要知道是中蜂还是意蜂,以上几点只能做参考,必须综合考虑认真判断,最好是通过养蜂人能明确知道是中蜂还是意蜂。只有确定养蜂人留下的散蜂是中蜂时,才能介入中蜂王开始养殖。如果是意蜂就只能介入意蜂王才能正常养殖。至于该怎样介王,怎样养殖?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买回的巢础怎么处理再用?
买回的巢础怎么样处理才能用?这对于养蜂新人来说,可能真的是一个问题。造脾是蜂群必须要做的事情,活框养殖利用巢础造脾是必须要的方法。要想顺利的造出好的巢脾,就要懂得正确的使用巢础,还需要注意巢础的质量鉴别。
什么是巢础?巢础是人工压制成的巢脾基,是为了帮助蜜蜂筑造巢脾的基础,是活框养蜂在蜂框上安插上便于蜜蜂筑巢的巢础片。
可以说巢础就是巢脾的基础是半成品 ,蜂蜡压制成的巢础是模仿蜜蜂巢脾的六边形巢房压制,蜂框上安插巢础以后蜜蜂只要在巢脾上再筑造巢房壁就完成了筑巢脾的工作。所以好的巢础应该用蜂蜡完成,应该压制合格,让蜜蜂容易接受造出来的巢脾才好。如果用提纯的蜂蜡压制成巢础安插在蜂框上,给巢脾做好基础,蜜蜂筑巢时就会省事得多,也容易得多,造出来的巢脾也更合格,这样就能提高蜜蜂的工作效率,保证巢脾的质量
不同巢脾的材料区别及适合的蜂群现在养蜂压制巢础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蜂蜡,一种是塑料制成。用蜂蜡制成的巢础质量是最好的,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一般的养蜂人使用的都是蜂蜡制成的巢础,塑料巢础只有强盛意蜂群,筑巢能力强,容易接受是才可能使用。
可是蜂蜡的价格是比较高的,一般是20~30元每斤。如果用纯蜂蜡造巢础的话,代价就比较高了。而且蜂蜡的熔点也较低,容易变形,缺乏柔韧性。在气温稍高的时候,蜂蜡巢础就会弯曲变形,气温低了蜂蜡又会变脆,巢础就容易破损。因为柔韧性低,在使用时破损变形,使用时就会造成麻烦。所以有的厂家为了使巢础更加结实,就会在蜂蜡里面掺入一定量的石蜡增强韧性,使巢础结实耐用。
现在用蜂蜡制成的巢础,有的是纯蜂蜡制成的,有的是掺入了一定量的石蜡做成的。石蜡本身无色无毒,如果掺在蜂蜡里配比正确,并不会影响使用,也不会给蜂群带来毒害。所以现在的巢础如果单纯是为了取蜜,基本上都是用掺了石蜡的巢础。
至于塑料巢础那也是为了节约成本而后来产生的。因为蜂蜡巢础只是一次性使用,使用时容易变形,安插巢础时还要拿细铁丝固定在蜂框才能用,比较麻烦。所以就用塑料压制成巢础的形状,直接固定在蜂框上,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塑料巢础制成的巢脾用旧了以后,只要把巢脾上的旧巢房割去,把塑料巢础清理干净,就可以再让蜜蜂造出新的巢脾。这样就大大节约的成本,也省去了安插巢础的麻烦。但是塑料毕竟是蜜蜂不喜欢的,如果不是逼迫蜜蜂必须要造新蜂,一般的蜂群是很难接受的。
所以如果是养殖的中蜂,如果想要生产巢蜜,就要用容易接受无污染的蜂蜡制成的巢脾。如果养殖的是意蜂,如果蜂群比较强盛,技术足够,就可以用掺了石蜡的巢础,或者是塑料巢础。
买巢础应该注意的质量问题?巢础是加入蜂群造巢脾的,就一定要考虑质量问题。合格的超出必须要保证是无污染无毒的,必须要让蜜蜂喜欢,容易接受。如果是真正的蜂蜡制成的巢础,肯定就不用担心质量的问题了。但如果是掺了石蜡或者塑料制成的巢础,就要注意质量问题。
石蜡是一种含有碳氢元素的有机物,是从石油,页岩油,沥青矿物油的某些溜取物中提炼而成。无臭无味,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物体,从外观上看与蜂蜡十分相似,所以代替蜂蜡在巢础中使用。石蜡是从不同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加工方式不同,产生出来的石蜡品质大不相同的。如果是优质的石蜡,本身无色无毒,可以在食品工业上使用,当然用于巢础也是安全无害的。可是如果不良厂家使用的石蜡没有真正的提纯,还有有害元素 ,用在巢础里面就是不安全的。如果使用的石蜡太多,就会让蜜蜂讨厌不愿意接受。
所以购买巢础一定要到合格的厂家购买,对于掺了石蜡的巢础一定要仔细鉴别。
怎样鉴别巢础的质量?巢础的主要材料是蜂蜡做成的,所以真正的巢础是带有蜂蜡的气味,没有其他的异味。哪怕是掺了石蜡,石蜡本身是没有异味的,也不应该有其他的异常味道。有些厂家为了掩盖不合格巢础异常的味道,会添加香精色素,模仿蜂蜡巢础的气味和颜色。但是无论怎么样添加是不能真正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仔细辨别还是会有差别的。
巢础的颜色是与蜂蜡的颜色相近,呈淡黄色。如果巢础颜色偏白,在正常的温度下太硬太脆,那就可能是掺了异常的石蜡,就要注意质量问题。
优质的巢础应该带有蜂蜡的鲜艳颜色,有光泽,如果存放久了,巢础就会变脆变硬,质量下降。久放的巢础还可能会发霉长虫滋生病菌病毒,这样使用时也是不安全的。
买回来的巢础怎么样处理?买回来的巢础是压制好用纸夹着一层层码起来,在不用时巢脾要保持码好的状态,要尽量密封保存。因为巢础是蜂蜡造成的,也是会长巢虫,滋生病菌病毒的。在密封干燥的环境里不让蜡蛾进入产卵,不让病菌病毒滋生才能正常的使用。
在使用时要把巢础上的纸揭去,要清理干净上面的杂质,灰尘才能使用。如果是保持良好,没有发霉变质的,可以直接使用。如果是保存比较久,担心不卫生的,用清水清洗干净以后,可以用70%的酒精喷洒一下,这样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在安础造脾时,如果蜂群比较弱小,担心工蜂难以接受,不愿意造脾。为了引诱工蜂顺利造脾,把巢础安装好以后,可以用蜜水喷洒在巢础上,再放入蜂巢里。这样蜜蜂就能迅速的上巢础造脾了。
怎样正确的使用巢础?只要根据以上所说买到合格的巢础,再就要知道怎样正确的使用巢础了。
在安插巢础前,要在蜂框上穿上细铁丝,把铁丝绷紧了,使铁丝在同一个平面上保持平整,这样才能让巢础保持平整的状态,造出来的巢脾才会牢固。千万不能直接把巢础插在蜂框上,没有铁丝的巢脾哪怕造好了是经不得晃动,容易破损的。这样的巢脾不能在摇蜜机上取蜜,哪怕抚子也容易脱落破损。
铁丝穿插好以后,就把巢础平放在铁丝上 放入蜂框中要正好合适,如果有多的部分就裁减下来。然后要用专门的埋线器沿着细铁丝划下,使巢础与铁丝粘在一起。最后再用蜂蜡捏成软快,把巢础与蜂框及铁丝从各个部分粘连加固一下,保证巢础牢牢的与铁丝蜂框连在一起。蜂巢的温度有35摄氏度左右,如果不进行再加固,放入蜂箱里高温就会使巢础与铁丝脱落,就不能造出合格的产品。
加固完成的巢础筐再放入需要造脾的蜂群里,要放在蜂巢中间,左右两边都有蜂同时造脾,这样才能保证造出来的巢脾又快又好。如果是继箱群的造脾,造好以后要及时调入下面的巢箱让蜂王及时产子。刚造出来的新巢脾蜂王喜欢产子,抚育出来的幼蜂体质好。如果新巢脾用作蜜脾,蜜多了在摇蜜机里甩动容易破损的。
把巢础安插好以后,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进行处理,放入蜂群里就可以顺利的造脾。一般情况下,只要蜜粉充足,工蜂足够,2~5天就能造出一张完整的新巢脾。在蜜源期蜂群发展旺盛时,养蜂人一定要注意及时造脾,才能顺利的淘汰旧巢脾。
蜜蜂咬脾和蜂王不产卵怎么办?
在养蜂生产中偶尔会看到蜜蜂啃咬掉巢脾,甚至是新添加的巢础。有时候蜂群中的蜂王会出现产卵异常,甚至是停产的情况,这些情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它们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呢?
事实上蜜蜂是有一定智慧的昆虫,它们会根据蜂群以及外界的各种因素,做出一些相应的对措施,来防止不利因素的扩大。如我们说的蜂群啃咬巢脾,蜂王不产卵等。这些情况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发生,当然如果合并发生,那么它们之间,就有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了。
蜜蜂啃咬巢脾的原因蜜蜂是最具建筑天赋的昆虫,它们可以造出蜂群需要的各种巢房,当然它们也会破坏掉这巢脾,不过原因就比较多了。
①首先,当巢脾经过反复的使用后,巢脾本身就会出现破损,以及氧化后变得容易破碎,那么这样的巢房,就不再适合蜂群用来储存食物以及培育幼虫,工蜂是了解这一情况的,所以它们会将这些破败的巢房清除掉,然后再造出新的巢房。当然与之类似的,还有巢脾内有残留的各种比较难清除的异物,蜜蜂清除比较困难,因此也只有咬掉巢脾从新筑巢。
②其次,在饲养中蜂的过程中,如果由于防治不利,很容易受到蜡螟的危害,蜡螟的成虫对蜂群是没有危害的。但其幼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巢虫,对蜂群的影响就比较大了。它们寄生于巢脾之中,啃食蜂蜡。由于巢虫在蜡脾中来回穿梭,常常使蜂群的幼虫出现大量的死亡,从而形成白头蛹的情况。对蜂群危害极大,当然蜂可不能坐视不管,它们会采取的啃咬巢脾来驱赶巢虫,从而使蜂群出现咬脾的现象。
③另外,在天气寒冷时,如果我们保温的措施做得不好,那么蜂群就只能通过自身抱团取暖的方式,来抵御严寒。由于巢脾阻碍了其结团,以及它们的通行便利,那么它们就会在巢脾中啃咬出一个大窟窿,以利于其结团越冬。从而出现蜜蜂啃咬巢脾的情况。
④此外,当巢脾出现了异味,变形等情况时,蜂群也会啃咬巢脾。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为蜂群新加巢脾时,特别是新加巢础时最为常见。原因多是巢础的质量不合格,有较为严重的异味等情况,蜂群会出咬脾(巢础)的情况,当然由于安装不当,使用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巢脾(础)变形等情况,使蜂群使用较为困难时,也会出现蜜蜂啃咬巢脾的情况。
蜜蜂咬脾的解决方法一般蜜蜂啃咬巢脾后,它们会从新筑造巢房,看似对蜂群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实际上如不有效的解决,咬脾对蜂群潜在危害挺大。咬脾严重时,蜂群无法有效将其完全清除,就会造成蜂箱底大量的堆积蜡屑,从而滋生各种致病原,以及蜡螟等天敌,对蜂群构成危害。而且如未有效解决咬脾的问题,蜂群继续咬脾,不但加重工蜂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蜂群的健康发展。
防止出现工蜂咬脾的情况,一般要求我们要及时的更换掉老旧巢脾,然后添加新的巢脾或巢础,添加的巢脾要无异味及病害,另外添加巢础时,一定要添加质量合格的巢础,而且巢础要安装整齐,规范。
另外要保持蜂群蜂脾相称,非生产繁殖旺季,最好做到蜂多于脾。这样即有利于防止巢虫,也有利于蜂群结团越冬。当然也需要用药用清除蜡螟,以及防止好其它的病害。
蜂王不产卵的原因蜂王是蜂群中唯一能正常产卵繁的蜜蜂,但它随时都在不停的巡视巢房,如果发现有适合繁殖产卵的巢房,它们就会把卵产于巢房之中,但蜂王出现不产卵又是什么原因呢?
①首先蜜蜂是变温动物,其繁殖受温度的影响极大,蜂卵的发育适温在32℃~35℃之间,当温度达不到这个范围值时,幼虫的发育将会受到影响。那么当蜂群无法将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时,蜂王的产卵会下降,甚至是停止。这种情况常见于冬季,以及最炎热的季节。
②其次蜂群的食物出现问题时,蜂王也会控制产卵的数量,甚至是停产。食物是蜂群生存的必须之物,当食物缺乏时,蜂群的整个生活状态都会受到影响,例如严重缺食时,工蜂体质会变差,哺育幼虫的能力也会下降,对蜂王的饲喂也会减弱,那么蜂王自身的体质也会下降,出现不产卵也较为正常。
③蜂王是一个生命体,出现生老病死等情况是较为正常的事情,那么在蜂王自身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出现产卵异常,甚至是停产的状态就不足为奇了。
④当然造成蜂王不产卵,可能也有其它的一些特殊缘故,如蜂群是否有空巢房可供蜂王产卵,巢脾存在异常情况,蜂群(王)受到了某些刺激,从而产生应激反应等。
蜂王不产卵的应对措施蜂王不产卵,那么蜂群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对蜂群的长久发展十分不利。而且从诱发蜂王不产卵的原因来看,这些情况也很容易诱发蜂群分蜂或飞逃。因此应该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要想蜂王正常产卵,那么就必须为蜂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要保持好蜂群的温度,另外蜂箱周围不能出现较多的蜂群天敌,以及人畜干扰的情况,以免引起蜂群的应激反应。使蜂群能有一个良好的繁殖环境。
其次应该及时更换,老弱病残的蜂王。当然最好做到定时更换蜂王,优质的蜂王才能保证其产卵力优秀。一般情况下,蜂王应做到一年一换,或者一年两换。这样才能确保蜂王的质量不会出现问题。
另外,要想蜂王产卵正常,蜂群发展迅速,那么就得保证蜂群有充足的食物。此外,定时更换掉老旧巢脾,适当的添加一些新巢脾,不但可刺激工蜂的生产,也能刺激蜂王的产卵。
结语,蜜蜂出现咬脾和蜂王不产卵的情况,可在蜂群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出现,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巢脾老旧,蜂群出现巢虫,以及蜂王出现问题,食物缺乏等情况引起的,虽然成因不同,但都阻碍蜂群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对症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