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储备蜂王
怎么储备蜂王,野外收回来的蜜蜂?
感谢邀请:关于刚收回的蜜蜂没有王怎么办的问题,蜂部落认为首先应该搞清楚为什么新收捕的蜜蜂会没有蜂王,因为蜜蜂是高度社会化的群居昆虫,蜂群中没有蜂王的情况,只有在非常少的情况下发生,对于我们收捕的蜂群来说,收到没有 蜂王的蜂群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我们收捕的蜂群中没有蜂王,这种情况我们又该怎么解决。
收捕的蜂群没有蜂王的情况第一:分蜂团没有蜂王
如果是我们看到的分蜂团,只要蜜蜂已经结团,这种蜂团中不会没有蜂王,但是结团的蜂团中的蜂王会比较小,我们不容易发现,一般饲养几天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蜂王的样子,原因是蜂王在发生分蜂的时候个体会变小,并不是我们常见的蜂王那样大,如果我们稍不注意,很可能会认为蜂群中没有蜂王。所以我们首先要排除这种情况。
如果我们的收蜂速度快,蜂团刚结团,大量的蜜蜂还在向蜂团上靠的时候我们就收捕了蜂团,蜂部落认为这是可能收到分蜂团的,因为蜜蜂结团主要就是检查蜂王在不在,如果工蜂还没有检查到蜂王,我们马上进行了收捕,正好蜂王还没有进入蜂团,则有可能收到无王群,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说,蜂部落认为这种情况非常小,几乎不可能发生,如果发生了,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其它蜂群调入卵虫脾,加强喂养,让工蜂急造王台,蜂部落认为这种蜂群采用这种方式比较好,如果有产卵王,也可以在介入幼虫脾后介入蜂王,这样发展也快,一句话,王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否则就没有办法养殖成功,只要能让蜂群中产生可用的新王,什么办法都可以。
第二:找到的蜜蜂巢穴
如果是我们直接找到的蜜蜂巢穴,收捕到无王群的情况也不大,但是有3种情况我们可能收捕到无王群,那就是在蜂群中的蜂王刚好出房交尾的时候,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收捕了蜂群;二是在蜂群中产生了自然分蜂王台,老王已经飞走,新王还没有出房,我们刚好在这个时间收捕了蜂群;三是新入住的蜂群,新王卵巢还没有恢复发育。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1,新王外出交尾的时候我们收捕了蜂群
如果是新王外出交尾的时候我们收捕了蜂群,根据蜜蜂发生自然分蜂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蜂群中的幼虫情况来判断,如果蜂群中有被清理过的王台,而且蜂群中没有新的蜂王卵,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只新交尾的蜂群,可能我们收蜂的时候处女王正好不在蜂群里面,但是从蜂部落养殖的经验来看,这种可能并不大,因为我们再快收捕一个蜂群也需要较长时间,而且收蜂一般都会选择在下午接近傍晚的时候,这个时候蜂王外出交尾或者试飞的可能不大。如果是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还是介入产卵王或者卵虫脾,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回到原来的蜂巢,只要蜂巢没有毁掉,很可能蜂王已经回到巢里,可以在蜂王交尾后再次收捕利用。
2,老王已经飞走的情况
如果是蜂群中已经发生了分蜂,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发现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并不多,而且蜂群中有成熟的王台,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保护好王台,将王台连同工蜂一起带回家,注意保护好王台,等待新王出房交尾产卵即可。
3,新入住的蜂群
如果是蜜蜂发生了分蜂,刚到一个新的位置,还没有开始稳定就被我们发现,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蜂群中的巢脾判断,如果巢脾没有蜂卵,是新造的蜂脾,说明蜂王卵巢还没有发育,个体还比较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收捕,到了家里加入幼虫脾,进行奖励饲喂,同时也可以等待蜂群已经有卵虫以后再收,这样可以进行绑脾过箱。
对于收捕的蜂群来说,蜂部落认为收捕到无王群的可能是非常小的,根据蜂部落粉丝的反应来看,很多朋友都是把蜂王缩小以后的样子认作雄蜂或者根本就没有找到,于是把蜂群误认为是无王群,有网友介入蜂王后出现了两只蜂王,蜂部落认为就是另外一只蜂王变大或者两只蜂王决斗后出现的,所以在我们收蜂的时候,要知道分蜂的时候蜂王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么大,不要随意当作无王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收捕的蜂群中加入卵虫脾进行检验,不管有没有对我们的蜂群都是有好处的。
刚从外界收入的蜜蜂入箱不出勤是什么原因?
古语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学习养蜂并不难,但要做到细致入微却不容易。常常有养蜂新朋友提问到,刚从外界收入的蜜蜂入箱不出勤是什么原因?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收蜂、过箱等操作管理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细枝末节而造成的,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章。
刚从外界收入的蜜蜂入箱不出勤是什么原因?一、在收蜂、过箱等操作管理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细枝末节,造成蜂群失王、惊吓、飞逃情绪等,导致蜜蜂不出勤
野外收捕蜜蜂,总是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在惊喜之余,我们还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养蜂的小常识,别小看这些细枝末节,却是养好蜜蜂的关键。一些捕蜂爱好者,收捕蜜蜂常常手到擒来,但总是养不好,不是没能发展起来,就是又飞逃了。究其原因,正是忽略了一些细枝末节。
(1)收捕蜜蜂
利用蜜蜂的趋上性,将收蜂笼放置在蜂团的上方,然后用烟或小树枝等驱赶蜜蜂进笼,这是收蜂者的看家本领,在此就不一一细说。需要注意的是,在驱赶蜜蜂的过程中,一定要轻要慢,不可操之过急和简单粗暴,以免惊吓和激怒蜜蜂。蜂群出现异常情况,工蜂会将蜂王团团围住实施保护,受到过度惊吓和激怒的工蜂,温度升高,往往导致蜂王被“过度保护”而伤亡。
每个蜂群都需要一个健康的蜂王,没有蜂王的蜂群,蜜蜂是不出勤的,也是不可能养殖成功的。收捕蜂团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收到蜂王,特别是没有储备蜂王和子脾的养蜂新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收蜂过程中应尽可能留意一下蜂王,产卵王行动稳健颜色较深,处女王行动敏捷颜色较新。蜂王一般在蜂团的中间,有王蜂团底部向内凹,留有蜂王透气通道。没蜂王的蜂团,底部较凸呈尖状。如果能够对蜂团中的蜂王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接下来的操作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有王蜂团可以直接过箱,无王蜂团可以合并到有王群或介入蜂王、王台。
(2)蜜蜂过箱
蜂箱就是蜜蜂的家,过箱之前,必须准备一只干净无异味的空蜂箱。如果蜂箱有异味或内部太脏,甚至有蟑螂、蚂蚁,或者湿气过重、有霉味,感到居住不舒适的蜜蜂就会选择飞逃,当然就不出勤了。蜂箱最好坐北朝南摆放,巢门前方应比较开阔,夏天不能让太阳直接暴晒,冬天要避免北风灌入蜂巢。蜜蜂喜欢安静,任何震动、嘈杂的环境,都会惊吓蜜蜂并让蜜蜂感觉不适。
在收蜂回家途中,要尽量减少颠簸和剧烈震动,待蜂群安静后,方可抖蜂入箱。抖蜂不可过于粗暴或用力过猛,避免蜜蜂再次受到惊吓,应将收蜂笼悬放在半个蜂箱高度的位置,用手的腕力将蜜蜂抖落。收蜂笼不可与箱壁或箱底发生碰撞,以免伤及蜂王和蜜蜂。
凡是养过蜜蜂的人都知道,借脾过箱,可以快速稳定蜜蜂情绪,避免蜂群飞逃。有些粗心的养蜂人,抖蜂入箱加入子脾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其实,借脾过箱最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就是必须及时驱赶蜜蜂上脾。如果巢脾裸露过久,得不到蜜蜂护佑的子脾容易染病甚至死亡,不仅失去了借脾的意义,还容易刺激蜜蜂飞逃。
二、管理失当、蜜源缺乏等,都会导致蜜蜂不出勤或飞逃
过箱次日,如果巢门工蜂惊慌、秩序紊乱,耳朵贴近蜂箱能听到嘈杂到嗡嗡声,则有可能蜂群失王,应立即开箱检查。有王蜂群会结成一个大蜂团,没有蜂王的蜂团往往成散状,满布在蜂箱的四周或结成多个蜂团。无王群应及时合并或介入蜂王、王台。借脾过箱的子脾,最好是卵虫脾,假如蜂群无王,蜜蜂会急造王台来延续蜂群。
刚收回来的蜂群,还处在极度恐慌状态中,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恢复。蜂王在自然分蜂或飞逃之前会停产,蜂群到了新环境,都需要时间来适应、恢复,需要等到侦查蜂找到蜜源后,蜜蜂才可能出巢采集,蜂群还没有安定下来之前,蜜蜂是不会出勤的。新手养蜂人不必过于着急,过箱三天内不可开箱检查蜂群,蜜蜂喜安静怕打扰,动不动就开箱,会让本来就不安定的蜂群更加惶恐,甚至飞逃。
养蜂新手都比较喜欢安装巢门隔王片来防止蜂群飞逃,却常常忽略了隔王片何时拆除。分蜂季节收捕的分蜂群,常有处女王分蜂的,安装的隔王片会阻止处女王出巢交尾,最终会导致蜂群毁灭。正常情况下,过箱3天左右的蜂群就会出巢采集,巢门秩序井然、工蜂采集花粉,说明蜂群已经安定了,这时候就可将隔王片拆除了。
要蜜蜂出巢采集,外界就必须有蜜源,外界没有蜜源,蜜蜂自然就不出勤了。外界是否有蜜源,可以通过观察别的蜂群出巢情况来证实。收捕的蜂群,往往处于疲惫、饥饿状态,这种状态的蜂群也难以出巢采集,而且容易发生飞逃。蜂群过箱后,当天傍晚需要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这样有利于刺激蜂王产卵、恢复工蜂情绪。如果外界蜜源缺乏,则必须调入蜜脾或对蜂群补助饲喂。
在收蜂、过箱等操作管理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细枝末节,造成蜂群失王、惊吓、飞逃情绪等,导致蜜蜂不出勤。管理失当、蜜源缺乏、饥饿等,都会导致蜜蜂不出勤甚至发生飞逃。
同场提一脾蜂和蛋群?
大家好,我是天数茫茫A,很高兴就“同场提一脾蜂和蛋群,怎么避免回蜂”谈谈我的看法。
正常的蜂群一般由蜂王和几千甚至上万只的工蜂组成,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但是蜂群的发展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因素能使蜂群数量急聚下降。而当蜂群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蜂群出现了稳定的情况。这时候的蜂群是正常的,但数量收扰后只有鸡蛋大小,这样的蜂群就是我们常说的蛋群。
事实上蛋群的利用价值不太大,多数的蛋群往往都会被养蜂人抛弃,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利用蛋群的蜂王来当储备王使用。当然一些有心的养蜂者,也会对蛋群进行一处理,目的是为了能让其快速恢复群势,例如从其它蜂群中调入蜂脾与蛋群合并,便是最常见的处理方法。题主提到用同蜂场的蜂与之进行合群,处理不好肯定会发生回蜂现象,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合群后回蜂的原因①每一群蜜蜂都有其特殊的气味,这其中包含蜂王分泌的蜂王信息素,工蜂分臭腺素以幼虫信息素和蜂蜡信息素等。这些激素能有效的凝聚蜂群,并起到与其它蜂群区分的作用。蜜蜂对这些气味非常敏感,一般情况下,蜂群中的蜜蜂能在三公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就能感应到此信息。因此工蜂出巢采集才不会迷路。而同场进行此操作,显然是不适合的,被分出的蜜蜂肯定会寻味飞回原巢。
②蛋群的蜜蜂与加入的蜂脾中的蜜蜂,肯定也存在一定的排斥性,蛋群的蜂也会驱赶这些外来者,被驱赶出来的蜂肯定只能回原蜂群了。另外蛋群的蜂王一般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其对外来工蜂的俘获与控制能力肯定也不是太强,因此也容易形成和群后的回蜂。
(二)怎样防止和群后的回蜂①我们知道回蜂多是由于原蜂群的各种吸引造成的,那么显然消除了这种影响,回蜂就不易形成。当抽调的蜂群和蛋群和群后,移走抽调蜂脾的蜂群,然后将和完群的蜂群移至该处。抽调出蜂脾的蜂群最好移出蜂场,越远越好,直到和群完成后,蜂群正常后再迁回。这样该群一些走失的蜜蜂也会来到和群后的蜂群,而被抽调出与蛋群和群的那些蜂也无法回蜂。
②抽调出的蜂脾和蛋群合群后,将这个和并群移出该蜂场,也能有效避免回蜂。原理根上面的办法相同。待蜂群正常后迁回即可。
③事实上除了移动蜂箱外,利用蜜蜂的一些其它习性,也能有效的避免回蜂。例如,蜂群中的幼蜂对蜂群的辨识力较差,且身的信息素也较弱,因此和群时抽调幼蜂多的蜂脾,不但能提高和群成功率,也能有效防止回蜂。另外,将要抽调的蜂脾先在原箱中用隔板隔开(囚禁起来),使该蜂脾暂时处干失王状态,过两天后再将其与蛋群和群,也值得尝试。
(三)和群的注意事项①和群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消除蜂群间彼此的排斥性,失两者气味能快速融合。因此在和群时,可向两群喷施芳香剂,白酒等物质干扰蜂群本身的气味,使彼此能快速融合接受。
②和群应注意保护好蜂王,因为一般的和并群都是弱群并入强群,而这种和群可能调入的蜜蜂数量要的于蛋群的数量,那么就可能有调入蜜蜂围王的可能。因此应有所防备。
③调入蜂脾最好以幼蜂和封盖子脾组成。和群后应对蜂群进行奖励性饲喂。
(四)和群后的管理调入一脾蜂后的蛋群,蜂群的群势虽然仍很弱小,但已经基本上满足了蜂群的繁育条件,当然我们调入蜂脾的目的可能就是为让其恢复状大群势。那这么弱小的蜂群怎样才能得到恢复状大呢?
①加强饲喂
蜂粮是蜂群快速繁殖的物质基础,为此每个蜂群都会抽出大量的工蜂出去采集,这样蜂群哺育的工蜂数量就会减少,为此蜂王只能减少产卵量来应对。那么为了让更多的采集工蜂都能回巢参与哺育,显然可提高蜂群的繁殖速度。而加强饲喂就是最好的帮蜂群储备蜂粮的办法。
饲喂以蜂蜜最好,当然也可以用优质白糖制成糖浆对蜂群进行饲喂。其糖水比为2:1或1:1。另外,花粉是幼蜂发育不可缺少的食物,因此必须添加饲喂。饲喂花粉以天然蜂花粉为好,饲喂时将其与水调湿涂于巢框即可。
②调空好蜂箱温度
温度是蜂群繁殖的硬指标,蜂群的最佳繁殖(幼蜂的最佳发育温度)温度是34~35℃之间,当蜂箱内温度低于32℃或高于36℃时,幼蜂的发育将受到影响,甚至是死亡。虽然蜂群一般可进行自我调控,来达到这个温度,但由于和群后的蜂群仍然很弱小,其控温能力有限,因此必须做好蜂群的人工保温防暑工作,才能确保蜂群正常繁殖。
为此,该群的蜂箱就应安置在有良好保温防暑条件的地方,如屋檐下,洞穴內等。另外春秋时节应注意为蜂群保温,而夏季则应做好蜂箱的通风防暑工作等。
此外,和群后的蜂群依较为弱小,其抵抗天敌,盗蜂以及病虫害的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我们在管理蜂群时,更应加强防范。
总结,拯救蛋群的办法就是从其它蜂群调入子脾以及蜂脾等。但同场调蜂肯定易引起回蜂,因此建议调蜂和群后,移走被抽调群或和群后的蛋群。天数茫茫A个人意见,如有不足欢迎指正。
春分后把蜂王逮起来有什么好处?
一、春季加脾宜顺其自然。
天气多变的春天应灵活应对。没有硬性要求不刻意繁殖(比如为了赶花期就是硬性要求)。所以加脾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当然,如果自己所在地的天气一直都好的话,自然以繁蜂为首选。
二、春季加脾不宜操之过急。
天气好的时候蜜蜂数量开始增加,但是一旦遇到长期阴雨又会造成大量蜂损,反复性比较强,所以每次加脾不宜操之过急,应预判好天气再酌情加脾。
三、蜂群加脾与否主要看蜂量而不是子脾。
听蜂之语认为在任何时候加脾都是要看蜂量来定的;当挡板外侧出现大量蜜蜂这种症状后便可以加脾了。
子脾只代表后面的蜜蜂,加脾只看当前蜂群内部的蜂量。通过查看子脾并不能确定蜂群的实际数量,所以不能作为加脾依据。1 调查蜜源可供蜜蜂采集花蜜、花粉的植物称蜜源植物。蜜源是养蜂生产的基础。在确定放蜂地点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花期等情况。能采集到大量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有:油料作物中的油菜;牧草绿肥中的草木犀、苜蓿;果树中的枣树;林木中的槐树;灌木中的荆条等。通常,一群蜜蜂大约需要2-4亩蜜源植物。还要了解清楚各种蜜源植物的开花期,以及历年放蜂产蜜的情况。放蜂地点应选在距离主要蜜源植物2公里以内的地点。蜂场离蜜源植物越近越好。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如湖泊、小溪、水渠等,以保证蜜蜂采水和养蜂人员生活用水。蜂场应选在地势平坦、干燥,向阳,东南方开阔,没有障碍物。西北面最好有小山坡或房屋、篱笆的位置。另外附近有高音喇叭、路灯、诱虫灯的地方不适于放蜂。
2 如何选购蜂群
选购蜂群必须根据当地的蜜源、气候等条件选择蜜蜂种类。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的平原地区,夏季干燥,有流蜜期较长的大蜜源,可以选择意大利蜂。东北的山区,冬季长而寒冷,春季短,主要蜜源花期早,可以选择耐寒能力强的东北黑蜂。如果当地位于山区,没有集中的大蜜源,可以选择中蜂。
选购蜂群的时间最好在早春,气温日益回升,并趋于稳定,蜜源植物开始开花时购买。这个时期购买,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当年见效。
也可以在夏、秋季节购买,但应当注意,当年至少还应有一个主要蜜源。这样,即使不能得到很多商品蜂蜜,至少能够保证蜂群越冬需要的饲料储备。注意,全年蜜源结束以后不宜买蜂。因为这时买蜂除了购买费用外,还要买糖喂蜂。越冬时,蜂群还可能死亡。
购买蜂群还应注重蜂群品质,蜂王的年龄不要超过两年。
如果在夏、秋买蜂,最好选择当年的新王。质量好的蜂王,腹部大,尾部略尖,四翅六足健全,行动稳重。产卵面积大,而且整齐。品质好的工蜂个头大,颜色鲜亮,开箱提脾时,不到处乱爬,性情温顺。整个蜂群要健康无病,蜂群中蜜蜂的数量,早春不宜少于2框。夏秋应在5框以上,并有一定的子脾。例如,蜂量为5框的蜂群,应有子脾3-4框。其中,封盖子脾至少应占一半。此外还应注意,每张巢脾上,必须有蜂蜜脾0.5-1千克。巢脾不要过于陈旧,巢脾上不应有很多雄蜂房。
蜂群运回后,如果场地宽敞,蜂箱可以单箱排列。要求前排与后排错开,各排之间相距2-3米,蜂箱之间相距1-2米,便于蜜蜂认巢和人员管理。如果场地小,也可双箱并列。两箱一组,相距20厘米。排列蜂箱时,巢门方向一般朝南,也可朝东。注意,巢门不能朝西,以免下午的阳光直射巢门,使巢温过高。
3 预防蜂蜇
蜂蛰是蜜蜂的一种自卫本能,当管理动作粗暴,或站立在蜂箱前,阻挡蜂路时,或养蜂人员身上有异味,都会引起蜂蛰。蜂蜇对人没有害处,万一不慎被蛰,不要紧张地用手乱拍。要沉着地用手指甲刮去蛰刺。不要用手拔刺,以免使毒液更多地进入皮肤。被蛰的部位可以用水洗涤。随后涂一点氨水,或肥皂水。
4备齐养蜂用具
常用的养蜂用具有:①面网:是检查蜂群时防止面部被蜇的纱网;②启刮刀:是检查蜂群撬巢框、刮蜂胶、削赘脾等必备的用具;③蜂帚:用于扫落巢脾上的蜜蜂;④饲喂器:用于给蜜蜂喂药水、喂糖水;⑤喷雾器:用于喷烟雾以驱赶蜜蜂归巢,也用于喷杀螨剂;⑥巢础:由蜂蜡压制成六角形房基的薄片,装在巢框上,由蜜蜂修j建巢脾,用来育虫、贮蜜、贮粉;⑦揺蜜机:用于分离蜜脾中的蜂蜜;⑧蜂箱和巢框:根据需要自制或购买。。
蜂种选择
我国是养蜂大国,养蜂已经成为国内许多专业养蜂场的重要经济来源。想要从事养蜂行业,选择合适自己的蜂群是关键,一般说来,蜂群的选择可以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确定自己的养蜂地区。不同的地区所养殖的蜜蜂蜂种不同,主要是因为各个蜂种之间的耐寒、繁殖、采蜜、吐浆等等方面的差异。一般说来华北地区最好以黑色蜂种为好,此蜂种耐寒性较强,但是相比之下耐热性就比适合华南(亚热带)生长喂养的中蜂差,比如华南很多地区喂养的就是中蜂。在其他蜜源丰富的平原和浅山区,适合饲养意大利蜜蜂。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选择合适的蜂种,就能充分发挥各自蜂种的优良性能。
二:初次购买蜂群的数量。如上所说,首先确定好自己的养蜂地区后,接下来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购买蜂群的数量。如果自己是新手,购买数量最好不要超过10群,以5-10群为好。进可攻退可守,一步一步的摸索学习,等到养蜂技术成熟后再购买或者自己繁殖出大量的蜂群也不迟,以免造成不可控的损失。
三:确定从哪儿购买蜂群。最好的方法可以在周围附近寻找其他养蜂人员,养蜂人员本来就应该是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和专业的养蜂员多多交流学习,一来为自己的技术加分,二来免去蜂种选择的烦恼。也可以从当地的蜂业管理站或者农科院等地方购买,这些地方购买的蜂群也比较放心。
四:购买蜂群的时间和蜂群的查看。春末夏初正是蜂群繁殖旺盛的时节,外面有大量的蜜源、粉源,适合这个时间购买。不过,事实上这个时间是不容易买到蜂群的,因为这个时节也正是蜂场有经济收入的时间,一般蜂场是不会销售蜂群的。
如果有蜂场同意销售的话,需要对其销售的蜂群进行一些检查:
1:看蜂箱外观颜色、尺寸、质量、新旧程度,一般说来,最好选择蜂箱尺寸标准,箱体牢固无破洞、破损,蜂箱盖和蜂箱体是否吻合,以及巢门开关是否严实,副盖的纱窗网有无破洞等外观性的检查。
2:揭开蜂箱盖后,注意看和听工蜂的动向,如果工蜂安静,没有大量的蜜蜂涌出蜂箱,没有听到蜂箱里面长时间的“嗡嗡”声,此即为代表蜂群温驯;检查蜂王,蜂王的年龄不要超过1年,体大、胸宽、腹部丰满圆长,行动迅速、稳健;用手亲亲触碰蜂王,蜂王不慌乱,即代表为好蜂王。
3:揭开蜂箱后,有无闻到难闻的味道,如果有的话,则是蜂群有病,不易购买。
4:蜜蜂在蜂箱内分布均匀。子脾面积大,包括封盖和未封盖的,封盖了的子脾整齐平整连成片。其他巢脾蜂房分布大小均匀,成黄颜色。一般来说,蜂脾的颜色越深,代表这张蜂脾使用的时间越久,新的蜂脾呈亮灿灿的略透明的黄色。
为什么中蜂蜂王在巢框产雄蜂呢?
感谢邀请:关于中蜂蜂王在巢框产雄蜂的问题,从蜂王产卵的习性和巢框这个位置来说,蜂部落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符合蜜蜂习性的,但是为了便于我们管理,如果是在巢框外产雄蜂,是需要我们进行处理的,下面我们就来全面的看一下这个问题:
1.蜂王产雄蜂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蜂王要在巢框处产雄蜂?
3.如何判断蜂王产雄蜂是否正常?
蜂王产雄蜂说明了什么?如果蜂王产雄蜂,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蜂王精子储备不足,一种是蜂王正常的产雄蜂。
①蜂王精子储备不足:由于蜂王产卵的受精方式是通过短时间与雄蜂交尾储备精子供终身使用,所以蜂王体内存储的精子是有限的,在蜂王没有交尾或者交尾不足以及蜂王产卵时间过长的情况下,都会出现蜂王产雄蜂卵的情况,对于这样的蜂王,蜂群会很快交替,如果我们在养殖中发现这样的蜂王,也要及时人工更换蜂王。
②正常的蜂王产雄蜂:如果蜂王正常,一般蜂王只有在蜂群发生交替或者发生分蜂的时候会产较多的雄蜂卵,如果蜂群没有交替,也不是分蜂期,蜂群中出现了大量的雄蜂卵,说明蜂王可能已经老了,需要人工换王或者等待蜂群交替。
为什么蜂王要在巢框处产卵?在一个蜂群中,蜂房分为雄蜂房和工蜂房,对于雄蜂来说,其实在蜂群中是不受待见的, 如果不是因为有蜂王要交尾,蜂群中根本不想有雄蜂出现,而蜂群中孵化幼虫最好的位置通常是在蜂巢的中间,这个位置一般只有工蜂能够用,雄蜂巢房在分布在巢脾的边上,所以我们看到巢框处有雄蜂房,实际上是正常现象。
如果我们看到雄蜂房是在巢框外,也就是蜜蜂在巢框的上部筑巢了,说明上蜂路过高或者蜜蜂过于拥挤,一般在大流蜜期都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这属于赘脾,并不利于我们的管理所以在我们看到有这样的蜂脾的时候,应该及时去掉。由于赘脾是蜜蜂自己建造的,蜜蜂自己建造巢房的时候往往会建造比较多的雄蜂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蜂王在里面产的是雄蜂卵。
如何判断蜂王产雄蜂卵是否正常?对于正常的蜂王来说,除了分蜂期和交替的时候,蜂群中的雄蜂数量会比较少,如果我们看到蜂群中雄蜂数量过多,甚至工蜂房中也出现雄蜂,这说明蜂群已经失王或者蜂王质量差,需要更换蜂王,如果是无王引发工蜂产卵,需要根据蜂群群势进行合并或者收集飞行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