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殖怎么挑选种鸡

怎么挑选种鸡

时间2023-01-01 23:24:04发布听风论市分类养殖浏览77
特别是农村的那类传统饲喂方式来饲喂柴鸡,柴鸡的产蛋量明显没有蛋鸡的的产蛋量高。柴鸡的适应性和抗病性明显的优于肉食鸡和蛋鸡。柴鸡的整齐度方面要差一些。3、该如何去提高肉种鸡均匀度的对策,千万不要忽略种鸡体况的评估而一味的最求体重的均匀。...

怎么挑选种鸡,1个家系种鸡多少只?

每个家系由1只公鸡配8~10只母鸡。每只母鸡繁殖和保留5只小母鸡,1~2只小公鸡进行同胞测定。种鸡单笼饲养、实行人工授精。

例:一个含有60个家系的品系,按1:10组建家系需有60只公鸡,600只母鸡的核心群,每年繁殖3000只小母鸡和1000只小公鸡的鉴定群,经40周龄的生产性能测定,仍选出60只公鸡和600只母鸡组成60个新世代的家系。如此循环繁殖选择,使优良基因逐渐纯合化,生产性能不断提高。一般经3~4个世代后,一个品系即可基本育成。

柴鸡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柴鸡,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中国传统的鸡种了, 大部分都是经过杂交改良的鸡种,适合农村家庭的饲养。但是这些鸡种由于养殖方式以及本身的特点,和现在适合规模化养殖的鸡种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1、肉质上的区别。这类柴鸡的肉质明显要比那些白羽鸡一类的鸡种肉质好,肉质微微泛黄、肉质纤维较为紧密,口感上也比较有咬头、口感好;而对于白羽鸡一类的鸡种来说,肉是白色的,肉的纤维较为疏松,使得口感上“较柴”,用书本上的话来说就是“味同嚼蜡”。

2、生长速度。柴鸡的生长速度相对的要慢一些,一般需要1-1.5年的时间才能长成,饲喂的时间长,特别是农村的那类传统饲喂方式来饲喂柴鸡;而对于那类肉食鸡来说,生长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体型也大。

3、产蛋量。柴鸡的产蛋量明显没有蛋鸡的的产蛋量高。但是柴鸡的鸡蛋的口感和外观上是比较好的,特别是口感,主要在于柴鸡的食性较杂,能够摄取更多种类的氨基酸、单糖等营养物质。

4、适应性和抗病性。柴鸡的适应性和抗病性明显的优于肉食鸡和蛋鸡,柴鸡可以在大江南北进行露天散养;而对于肉食鸡和蛋鸡来说,则要差一些,特别是在规模化饲养的情况下,病害发生的情况更为严重。

5、整齐度。柴鸡的整齐度方面要差一些,毛色、体型的差异比较大。同时购买的一批鸡种,长大之后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我认为是柴鸡的基因比较复杂、多样引起的;而对于那些肉食鸡和蛋鸡来说,毛色没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颜色,体型和重量方面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异,整齐度比较好。

柴鸡和现代鸡种的区别虽然说挺多,但是各有各的优点。比如现代鸡种要么适合育肥的,要么时产蛋量比较高的;而柴鸡来说,长得慢、产蛋量低,但是肉质好,适合粗放的饲养方式。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该如何去提高肉种鸡均匀度的对策?

一 第一天就开始重视均匀度

均匀度从鸡苗出壳就需要重视,而且是贯穿整个时期,并且前期重于后期,骨架均匀重于体重均匀,控制均匀度的目地是让鸡群同时产蛋,千万不要忽略种鸡体况的评估而一味的最求体重的均匀,那就适得其反了。不要一味的认为均匀度是育成期控制的,种鸡到场的第一天就应该重视均匀度,评价均匀度。

二 确保雏鸡到场状态良好

建议祖代厂家在运送种雏车辆上不断改进设备,提高鸡群在车厢里面的舒适度,防止热应激,减少路途损耗,同时尽可能的安排同一批次的种鸡有利于父母代种雏的均匀度控制。有条件的还应做好母源抗体检测和药敏试验,以判断这群种鸡情况,正确、合理的安排用药。

三 做好雏鸡第一次饮水开食工作

1 采食饮水同时进行

饮水开食同时进行,让小鸡决定是先吃料还是先饮水,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雏鸡对于饲料的兴趣要大于饮水。

2 使用颗粒料

饲料颗粒不应太大或太细,建议使用育雏颗粒料,最好是圆形的,有的厂家使用水浸泡后的小米作为开食料效果也不错。

3 采食位置多

第一次采食位置要尽可能的多,除正常料盘外,还可以增加使用报纸,纸盒上洒料,促进雏鸡第一次采食。饮水器的数量要足够,并确保在50cm以内雏鸡能顺利的采食饮水。

4 逐步扩栏

因雏鸡的活动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变大,建议采取逐步扩大育雏面积的饲养方式,有利于增加鸡群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提高鸡群成活率。

5 检查嗉囊

在雏鸡放入鸡舍后8~12小时左右进行一次嗉囊检查,挑出没有采食饮水的鸡,或者没有饲料只有饮水的鸡,挑出状态比较差的鸡进行单独饲养,对于部分脱水严重的鸡群可以采取人工饮水。

四 注重体况均匀

体况均匀就是骨架发育均匀,性成熟均匀,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来做好这一点。

第一个阶段:是4~12周龄,根据鸡群的体重进行分群,而后通过饲养来达到体重均匀,4~12周是鸡群骨架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千万不要养成大瘦鸡和小肥鸡。

第二阶段:16~24周,是鸡群性成熟的关键时候,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手册看到,母鸡群的周增重平均在160g左右,这一阶段是生殖系统快速发育的阶段,在此就必须保证每只鸡群的周增重了,再也不能一味的最求体重均匀而降低大鸡的周增重。

五 精确断喙

现在由于遮黑饲养,母鸡不建议断喙,公鸡必须断喙,最近肉种鸡一般采取烫喙,可以选择在5~6日龄进行,为了确保烫喙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均匀度,公鸡断喙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受精率,千万不能烫成“地包天”或者“天包地”,最主要的是闭合性好,烫喙工作操作人员不要多,一般两个人就可以。

六 减少应激

种鸡在一生中经受的应激因素较多如断喙、称重、转群、安装棚架和产蛋箱、公母混群、频繁免疫、环境变化、换料、光照、损伤等。因此,应严格制定和认真执行科学的鸡舍管理程序,改善饲养环境条件,加强免疫前后的管理,定期消毒,确保鸡群健康,为提高均匀度创造好的条件,确保生产稳定。

七 注重细节管理

1 垫料情况

在鸡群饲养过程中,垫料需要保持一定的厚度,还需要始终保持垫料的平整,避免出现高低不平,这对均匀度的控制不利。

2 光照情况

育成期光照强度是不是控制在5Lx,光照亮度是否均匀,遮黑效果怎样,有没有漏光的地方,这个需要技术管理人员在查看鸡群的时候进行观察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鸡数准确

鸡数准确是前提,它关乎到料量,加料幅度,如果数字不准,那显然均匀度是不好控制的。

4 温度通风

鸡舍里面创造合适的温度,并且避免出现温度忽高忽低,一栋鸡舍温度应均衡,通风效果良好。

国内最优质的草鸡在哪里?

我国地大物博,对于草鸡而言,人类经过几千年的驯化繁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品种,在《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收录的我国地方鸡品种多达81种,而在《中国家禽品种志》中收录的地方优良土鸡品种也有26种之多。下面我就分别把名录中的这些鸡品种简单介绍一下:

一、仙居鸡,浙江省仙居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仙居鸡又称“仙居土鸡”、“仙居三黄鸡”,是中国优良的小型蛋用地方鸡种。原产地在浙江省的仙居县及邻近的临海、天台等县市,在仙居县饲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蛋鸡品种。在一般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仙居鸡500日龄产蛋量为180—220个。平均蛋重为44克,蛋形指数1.36。该品种已被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并于2006年被收录到《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二、白耳黄鸡。

白耳黄鸡又称白银耳鸡、上饶地区白耳鸡、江山白耳鸡,以其全身披黄色羽毛、耳叶白色而故名。它是我国稀有的白耳鸡种。该鸡主要产区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上饶、玉山三县和浙江省江山县。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首批确认为我国 11个地方品种鸡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2005年,广丰白耳黄鸡作为亚洲第二例活体动 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近几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白耳黄鸡保护工程,制定并实施《白耳黄鸡地方标准》等技术标准,建立了白耳黄鸡原种场、技术推广示范区,积极推进白耳黄鸡的保护和开发。

三、狼山鸡。

狼山鸡是蛋肉兼用型鸡种之一,原产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在通州区亦有分布。以产蛋多、蛋体大,体肥健壮、肉质鲜美而著称,按毛色分为纯黑、黄色和白色三种。黑色的称之为“狼山黑”,羽毛黑而发绿、发蓝,熠熠生辉,色彩绚丽。“狼山黑”中有一品种头冠后有一蓬毛,又称作“狼山凤”,如东人称之为“蓬头鸡”。白色的叫“狼山白”,“狼山白”数量极少,其羽毛洁白无瑕,配以鲜红的鸡冠,红白分明,赏心悦目。

四、大骨鸡。

大骨鸡又称庄河鸡。大骨鸡形成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早在二百多年以前,山东移民将山东大型的寿光鸡带入辽宁,与当地鸡杂交,后经当地群众长期选育而成。主要产于辽宁省庄河市。分布于东沟、凤城、金县、新金、复县等地。大骨鸡是以蛋大为突出特点的兼用型地方鸡种。具体大墩实,觅食力强,产蛋多而大,且蛋壳厚而坚实,肉质鲜嫩等特性。

五、北京油鸡

北京油鸡是北京地区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距今已有300余年。是优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有凤头、毛腿和胡子嘴特征,肉质细致,肉味鲜美,蛋质佳良,生活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等特性。

六、浦东鸡

浦东鸡产于上海,俗名九斤黄。因其成年公鸡可长到9斤以上,故有“九斤黄”之称,也是上海本地唯一的土鸡品种。浦东鸡单冠直立,胸阔体大,黄嘴、黄脚。母鸡羽毛黄或麻栗色。公鸡胸红或杂黑色,背黄或红,翼金黄或黑,尾黑,多有 羽。公鸡体重约4千克,母鸡3千克左右。其肉质肥嫩,年产蛋一百二十个,壳黄褐色。

七、寿光鸡

寿光鸡原产于山东省寿光县稻田乡一带,以慈家村、伦家村饲养的鸡最好,所以又称慈伦鸡。该鸡的特点是体型硕大、蛋大。属肉蛋兼用的优良地方鸡种。据1978年山东省家禽。“寿光鸡”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在市场上,以高出普通鸡2-3倍的价格,成为高档宾馆、酒店、全鸡店和婚宴上的抢手货。

八、萧山鸡

萧山鸡体形较大,外形浑圆,其特点是前期生长快,早熟易肥,抗病耐粗,适应性强。经育肥后的阉鸡肉嫩脂黄、鲜美特香,被称作“红毛大阉鸡”。萧山鸡是中国八大名鸡之一,早在春秋时代,民间土种鸡被择优选入越王宫中,作观赏玩乐之用,逐渐形成性状良好的鸡种,名为"越鸡",后由宫中传至民间,再经精心培育而成为今日的萧山鸡,故其饲养历史已达2000余年。

九、鹿苑鸡

鹿苑鸡是我国的地方鸡种,偏于肉用型,具有“四黄”特征。该鸡主要产于江苏省的沙洲县鹿苑乡,是中国的地方鸡种,偏于肉用型,具有“四黄”特征。该鸡具有早期生长快,较早熟,从1~60日龄平均日增重近13克,有肉质肥美鲜嫩和产蛋性能较好等特点。成年公鸡3公斤左右,成年母鸡2公斤以上。

十、固始鸡

固始鸡是以河南固始县为中心的一定区域内,在特定的地理、气候等环境和传统的饲养管理方式下,经过长期择优繁育而成的具有突出特点的优秀鸡群,是中国著名的肉蛋兼用型地方优良鸡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畜禽品种之一。毛色以黄色、黄麻为主,青腿青脚青喙,体型中等,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细嫩等特点。200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固始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十一、边鸡

边鸡属肉蛋兼用型品种,体型中等,呈元宝形。胫长且粗壮。冠型以单冠为主,间有少量的草莓冠、豌豆冠与个别的冠羽。公鸡冠形直立,母鸡冠形较小,有明显的S状弯曲,冠色鲜红。

十二、彭县黄鸡

彭县黄鸡肉质细嫩,产肉、产蛋性能均佳,是四川省优良鸡种之一。主产于成都平原西部成都市的彭县及其附近县份。广泛分布于四川平原和丘陵地区。它是该平原和丘陵地区以千万计的黄鸡类群中的代表类型。据1981年调查,彭县境内有彭县黄鸡近30万只。

十三、林甸鸡

林甸鸡属偏肉用型的兼用型鸡种,产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体型中等大小,全身羽毛较厚,羽毛颜色以深黄、浅黄及黑色为主,公鸡多呈金黄色,尾羽较长、呈黑色。头部、肉垂、冠均较小,主要为单冠,少数鸡为玫瑰冠。眼大,虹彩呈红色。喙、胫、趾为黑色或褐色,胫较细,少数鸡有胫羽。皮肤白色。初生重为37.6克,成年体重公鸡为1740克,母鸡为1270克。开产日龄为240~270天,年产蛋量70~90枚,多者120枚。蛋重为60克,蛋壳浅褐色或褐色。

十四、峨眉黑鸡

峨眉黑鸡属肉蛋兼用型品种。体型较大,全身羽毛黑色,具金属光泽。大多呈红色单冠,少数有红色豆冠或紫色单冠或豆冠。喙角黑色。部分有胫羽,胫趾黑色,极少数额下有胡须(髯羽)。皮肤白色,偶有乌皮肤个体。初生重为38克,6月龄公鸡体重为2643克,母鸡为1880克。屠宰测定:公鸡半净膛为80.25%,母鸡半净膛为70.96%。年平均产蛋120枚,蛋重53.84克,蛋形指数1.34,蛋壳褐色或浅褐色。

十五、静原鸡

静原鸡体格中等,成年公鸡羽色不一致,主要有红公鸡和黑红公鸡。成年母鸡羽色较杂,有黄鸡、黑鸡、白鸡、花鸡等,以黄鸡和麻鸡最多。冠型多为玫瑰冠,少数为单冠。静原鸡的育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唐时代,静宁一带即设置了军事行政机构,是重要的兵马国养基地。静宁、隆德等县及六盘山一带又是由长安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北路的必经之地,历代交通、贸易业较为发达,对禽产品需求量很大,不少地方以经营烧鸡而得名。

十六、溧阳鸡

溧阳鸡属肉用型品种。体型较大,体躯呈方形,羽毛以及喙和脚的颜色多呈黄色。但麻黄、麻栗色者亦甚多。公鸡单冠直立,冠齿一般为5个,齿刻深。母鸡单冠有直立与倒冠之分,虹彩呈橘红色。成年体重公鸡为3850克,母鸡为2600克。屠宰测定:公鸡半净膛为87.5%,全净膛为79.3%;母鸡半净膛为85.4%,全净膛为72.9%。开产日龄为243±39天,500日龄产蛋为145.4±25枚,蛋重为57.2±4.9克,蛋壳褐色。

十七、武定鸡

武定鸡属肉用型品种,体型高大。公鸡羽毛多呈赤红色,有光泽。母鸡的翼羽、尾羽全黑,体躯、其他部分则披有新月形条纹的花白羽毛。单冠,红色、直立、前小后大。喙黑色。胫与喙的颜色一致。多数有胫羽和趾羽。皮肤白色。鸡羽毛生长缓慢,属慢羽型。4~5月龄体重1千克左右才出现尾羽,在之前,胸、背和腹部常无羽。有“光秃秃鸡”之称。成年体重公鸡为3KG,母鸡为2KG。屠宰测定:5月龄阉公鸡半净膛为85%,全净膛为 77%;成年阉母鸡半净膛为85.4%,全净膛为80.7%。母鸡6月龄开产,年产蛋90~130枚。

十八、惠阳胡须鸡

惠阳胡须鸡又名三黄胡须鸡、龙岗鸡、龙门鸡、惠州鸡,原产于广东省惠阳地区,是我国此较突出的优良地方肉用鸡种。它以种群大、分布广、胸肌发达、早熟易肥、肉质特佳而成为我国活鸡出口量大、经济价值较高的传统商品。与杏花鸡、清远麻鸡一迅被誉为广东省三大出口名产鸡之一,在港澳市场久负盛名。它以领下有张开的胃羽、状似胡须而得名。

十九、霞烟鸡

霞烟鸡属肉用型鸡种。体躯短圆,腹部丰满,胸宽、胸深与骨盆宽三者相近,外形呈方形。公霞烟鸡羽毛黄红色,颈羽颜色较胸背羽为深,主、副翼羽带黑斑或白斑,有些公霞烟鸡鞍羽和镰羽有极浅的横斑纹,尾羽不发达。性成熟公霞烟鸡的腹部皮肤多呈红色,母霞烟鸡羽毛黄色。单冠,肉垂、耳叶均鲜红色。虹彩橘红色。喙基部深褐色,喙尖浅黄色,胫黄色或白色,皮肤黄色或白色。

二十、清远麻鸡

清远麻鸡原产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又名清远走地鸡,就是家养土鸡。因母鸡背侧羽毛有细小黑色斑点,故称麻鸡。它以体型小、皮下和肌间脂肪发达、皮薄骨软而著名,素为我国活鸡出口的小型肉用鸡之一。

二十一、杏花鸡

杏花鸡又称“米仔鸡” 产地(或分布):产于广东封开县。 主要特性:属小型肉用鸡种。其体型特征可概括为“两细”(头细、脚细),“三黄”、“三短”(颈短、体躯短、脚短)。雏鸡以“三黄”为主,全身绒羽淡黄色。

二十二、河田鸡

河田鸡又名长汀河田鸡,因主产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而得名,是福建省传统家禽良种,《中国家禽品种志》收录的全国八个肉鸡地方品种之一。河田鸡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以稻谷、玉米等粗粮为主要食物,适合在果园、竹山、松林等纯天然的环境中放养。河田鸡含蛋白质多,脂肪适宜,肉质细嫩、皮薄柔脆、肉汤清甜;嘴、脚、皮呈黄色,颈、翅膀和尾巴的羽毛呈黑色,其它地方的羽毛金黄发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十一种氨基酸。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长汀河田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二十三、丝羽乌骨鸡

丝羽乌骨鸡属药用型鸡种,以其具有洁白如雪的丝状羽,皮肤、肌肉、骨膜皆乌和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而闻名国内外。还具有性情温驯、不善飞跃、适应性强、外形美观、肉质鲜嫩等特性。

二十四、藏鸡

藏鸡体型轻小,较长而低矮,呈船形,好斗性强。翼羽和尾羽发达,善于飞翔,公鸡大镰羽长达40--60cm。体型呈U字形,小巧匀称、紧凑,行动敏捷,富于神经质,头昂尾翘,翼羽和尾羽特别发达,善飞翔。公鸡大镰羽长达40~60厘米。

二十五、斗鸡

又称咬鸡、打鸡和军鸡,属玩赏型鸡种。中国斗鸡按其地理分布可分为:中原斗鸡,包括河南斗鸡、皖北斗鸡和鲁西斗鸡,产区位于广大的中原黄河冲积平原一带,目前社会存量约l万余只吐鲁番斗鸡,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鄯善和托克逊一带,数量不多;西双版纳斗鸡,产区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橄榄坝一带,全州约有l千余只;漳州斗鸡,产于福建漳州、厦门和泉州等市,数量约2百余只。

二十六、茶花鸡。

茶花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又名原鸡,《云南掌故》一书中记载其只生于思茅、普洱一带的山林中,而以六大茶山最为有名,亦即滇南西双版纳一带。

在各民族的村寨里,到处可见到鸡群。这些家养鸡,个体均较小,体重很少超过1公斤,而且羽毛的颜色与野鸡十分相似。有一种叫矮脚鸡的品种,它们的脚杆很短,体重一般仅约半公斤,公鸡啼叫时,更似茶花鸡。家鸡当然是在历史上人们由野鸡驯养而来的。西双版纳各民族的村寨都坐落在林海之中,家养的鸡常跑到村子附近的森林中觅食,这就难免发生野鸡与家鸡的杂交,所以这些家鸡具有野鸡的遗传基因,保持着较小的个体,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和善飞的特性。而且其肉特别鲜美,到西双版纳旅游的人尤喜欢品尝这里的“土鸡”。

资料引用说明:文中部分资源引于《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和《中国家禽品种志》。

怎么养殖才能多下蛋又防病?

如何科学养鸡如何科学养鸡

摘要:要饲养出一批品质优良的蛋鸡应该从雏鸡饲养就开始抓;起,从雏鸡到育成鸡再到产蛋鸡,每一个环节的饲养方法都要有科学。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蛋鸡的产蛋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多少。由此可知,从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管理即产蛋初期的管理关系到产蛋期的整个水平。为了加强鸡群的总体性能,提高产蛋率,注意预产期(产蛋初期)的管理,也成为养鸡生产中关键控制点。

蛋饲养管理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 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

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周龄的产蛋鸡对营养物质利用率不同,母鸡刚达性成熟时(17-18 周龄)成熟的卵巢释放雌性激素,使母鸡贮钙能力显著增加,开产至产蛋高峰时期,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采食量持续增加,到产蛋后期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脂肪沉积能力增强。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可分为三个时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二、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在转群的前3-5天,将产蛋鸡舍准备好并消毒完毕,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关于转群时机,由于近年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提前,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请进行,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当鸡群在17-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实践证明,根据体重和性发育,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料对将来产蛋有利,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这段时间内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青春期的体重仍需不断增长,大致要增重400-500克,蛋重逐渐增大,产蛋率迅速上升,消耗母鸡的大部分体力,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对鸡的进一步干扰,减轻各种应激,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保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

三、产蛋期日常管理

每天饲喂2次,为了保持旺盛的食欲,每天12-14点必须有一定的空槽时间,以防止饲料长期在料槽存放,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每次投料时应边投边匀,使投入的料均匀分布于料槽里,投入后约30分钟左右要匀一次料,这是因为鸡在投料后的前10多分钟内采食很快,以后就会挑食勾料,这时候槽里的料还比较多,鸡会很快把槽里的料勾成小堆,使槽里的饲料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常常将料勾到槽外,既造成饲料的浪费又影响了其它鸡的采食,所以要进行匀料,并经常检查见到料不均匀的地方就要随手匀开。每次喂料时添加量不要超过槽深的三分之一。尽可能维持鸡舍环境的稳定,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干扰。 根据鸡群情况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每隔一月投3-5天的广谱抗菌药。注意在营养上满足鸡的需要,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料(根据季节变化和鸡群采食量、蛋重、体重以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水平)。产蛋高峰期必须喂给足够的饲料营养,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必须无限制地从产蛋开始到42周龄让鸡自由采食,要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就要满足高峰期的营养需要,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量的最重要营养因素,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反应只有在能量摄入受到限制时才表现显著。对蛋重来说,蛋白质中蛋氨酸摄入量是关键,最近资料也有报道,日粮中的含硫氨基酸对产蛋率极为影响,产蛋高峰是有阶段性,产蛋量就少,促高峰的关键是促营养。

四、产蛋后期饲养管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母鸡产蛋率与饲料营养采食量有直接关系,可根据母鸡产蛋率的高低,调整饲料能量的营养水平,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但在调整日粮营养时要注意,当产蛋率刚下降时不要急于降低日粮营养水平,而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排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鸡群异常时不调整日粮,在正常情况下,产蛋后期鸡群产蛋率每周应下降0.5-0.6%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应在鸡群产蛋率持续低于80%的3-4周以后开始,而且要注意逐渐过渡换料,增加日粮中的钙。蛋鸡在产蛋期间,用药一定要小心,如果管理或用药不当,轻则会影响其产蛋量,重则将会影响到其终身的产蛋量,更严重的还会造成绝产甚至死亡。母鸡产蛋期间应停止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注射,以免引起产蛋量下降和产软壳蛋。对症用药是临床常见的用药方法。但对一个数百只、上千只的鸡群, 有时可能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果不分主次,采取”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疗措施,很可能造成治疗失误。联合用药也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措施,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用药,以扩大药物抗菌范围,提高治疗效果。而有些养殖户不了解药物的抗菌谱和理化性质,常随意将两种或多种药物配合使用。如将青霉素与土霉素配合,青霉素与磺胺类配合,红霉素与口服补液盐配合等,这些都是禁忌的。有的养殖户治疗畜禽疾病,当使用一两种抗菌药疗效不佳时,就增加药物品种,有的甚至增加到5-6种,认为用药品种多了可产生累加效应。其实有些药物配合使用,药效反而会减弱。有些老养殖户防治鸡病往往加倍用药,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其实这样容易造成中毒,-旦发现有中毒现象若能及时停药,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损失。而新养殖户也效仿用药,常发生严重的畜禽中毒死亡事故。这种情况多见于新养殖户。

五、季节管理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光照时间短,冬季的管理要点是防寒保温、舍温不低于15C,防寒保温的措施:有条件的加设取暖设备;条件差的鸡场将鸡舍门窗特别是北面窗用塑料膜钉好,由于自然光照时间短,要补充人工光照。春季气候逐渐变暖,日照时间延长,是鸡群产蛋量回升的阶段,但又是大量微生物繁殖的季节,所以春季的管理要点是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满足产蛋需要,逐渐增加通风量,做好卫生防疫和免疫程序,同时做好鸡场内的绿化工作。夏季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管理要点是:防暑降温,促进食欲,当气温超过28°C时,鸡的饮水增多,采食量减少,影响产蛋性能,并且很容易造成体质的下降,影响抗病能力。

怎么挑选
河南哪里收大豆墨兰什么时候换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