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怎么换王
中蜂怎么换王,把老蜂王关起来新蜂王出台了怎么分蜂?
大家好!我是天数茫茫A很高兴就“把老蜂王关起来新蜂王出台了怎么分蜂”这一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在回答题主的问题前,我们就需要先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囚禁老蜂王呢?(一)囚禁老蜂王的目的蜂群的分蜂,可分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情况。自然分蜂是蜂群为了改变生活窘境,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自然分蜂不但改变了蜂群生活的生活窘境,同时也扩大了蜂群的种群数量。自然分蜂往往在我们没有注意时就发生了,因此往往会给我们造成较大的损失。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自然分蜂多是在蜂群产生王台后,部分工蜂和老蜂王出走。另外,蜂群中出现王台后,蜂王一般会对蜂群产生的王台进行破坏,如果蜂群的工蜂对王台保护不及时,那么王台就很难培育出新的蜂王,这将我们实施人工分蜂,以及培育新蜂王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当蜂群出现王台后,采取囚禁老蜂王的办法,即可临时阻止蜂群分蜂,也能为蜂群培育新蜂王,带来一定的保障。(二)把老蜂王关起来后,新蜂王出房后会发生什么情况。首先一个蜂群在有蜂王的情况下产生蜂王台,有两种情况即:为自然分蜂而产生的自然分蜂王台,和为交替蜂王而产生的自然交替王台。①产生自然分蜂王台,是蜂群生存出现了窘境而引发的,当工蜂们感觉到了这种窘境,就会产生“分蜂热”,它们先会培育出雄蜂,然后再筑造王台,并逼迫蜂王将卵产于其中,工蜂们会哺育并保护这些王台,待王台封盖成熟后,一部分工蜂们会促拥着老蜂王出走。然而当我们囚禁老蜂王后,新蜂王出房后会有什么情况呢。刚开始肯定相安无事,因为即使在不囚禁老蜂王的情况下,分蜂也有可能因天气,各种外界干扰等推迟,出现母女蜂王同群的情况很正常。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处女王出房试飞后,如果蜂群的分蜂热未得到有效缓解,即使是囚禁了老蜂王,一部分蜂群也会促拥着处女王发生分蜂,而且这种分蜂,有可能在处女王试飞时就会形成。另一种情况则是如果蜂群的分蜂热得已解除,那么蜂群肯定就不会分蜂了,但是被囚禁的老蜂王,由于不能行动,也不能正常的产卵,因此其蜂王信息素的分泌,也会逐渐下降,在工蜂们看来,该蜂王可能会出了问题。而新蜂王逐渐成长,其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正逐渐旺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工蜂们就会逐渐放弃饲喂老蜂王,而向新蜂王靠拢。②产生自然交替王台,是工蜂们感觉到了蜂王的异样,而采取的筑造王台培育新蜂王,来替换老蜂王的一种措施。在蜂群产生这种王台时,蜂群没有分蜂热,因此即使是新蜂王出房后,老蜂王仍然还在,也不会发生自然分蜂的情况。那么关起来的老蜂王是有问题的蜂王,而新出房的蜂王,是自然交替王台产生的新蜂王,那么只会出现一种情况,即工蜂们逐渐放弃饲喂老蜂王,而转向新蜂王。(三)出现新蜂王后该如何分蜂首先,如果蜂群是有分蜂热,那么我们可以等侍新蜂王自然分蜂,然后再收集分蜂群。这样分蜂比较均匀自然,而且不会发生回蜂现象。当然这种方法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不建议这样做。事实上对有两个蜂王的蜂群进行人工分蜂,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分蜂最大的问题就是,分蜂后产生回蜂,而这种有两个蜂王的蜂群,本身可能就存在一定的分蜂热,加上分蜂后,都有各自的蜂王,而各自的蜂王分蜂后,应该是可以控制住各自的蜂群的。因此分蜂后产生的回蜂较少,甚至可以乎略不计。这种蜂群分蜂,一般将其平均的一分为二即可,一般将新蜂王留在原箱,而将老蜂王分走,当然分出新蜂王保留老蜂王也行。但是不管是分出老蜂王,还是新蜂王。除了均分蜂群外,新蜂王的一边都应多保留子脾,以及幼蜂。因为这样对两个蜂群的发展都较为有利。分蜂完成后,应放出蜂群中被囚禁的老王,并对分蜂后的蜂群进行奖励性饲喂。值得注意的是,将蜂群平均的一分为二,对蜂群的生产力将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大流蜜期不建议如此分蜂。这种分蜂比较适合,离大流蜜期到来,还有相当长的时间的情况,因为这样分蜂后,可以加强培育,使两个蜂群在大流蜜期到来时,都有较强的群势迎接生产。那在大流蜜期该如何对这种蜂群进行分蜂呢?我建议采取“强群偏法”,即抽出两脾蜂连同一个蜂王,组成一个新蜂群,剩下原来的蜂群形成一个较强的蜂群。这样做即不影响扩大蜂群数量,又不影响生产。(四)针对这种分蜂的注意事项首先这种分蜂,一般以结合更换老蜂王同时进行为宜。而更换的老蜂王的又以优质产卵王为好。其次,分蜂后新蜂王所在的蜂群,是处女王蜂群,那么有可能距离其交尾产卵还有一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则应补充一定数量的子脾给该蜂群,以保证其工蜂各个阶段的蜂龄合理。此外,当新蜂王产卵后,应适当添加一些巢脾,以促进其繁殖,但加脾不应太多。以蜂脾相称,或者蜂多于脾为好。总结,把老蜂王关起来,是为了防止蜂群发生自然分蜂,同时也有利于蜂群培育新蜂王。当蜂群出现新蜂王后,人工分蜂相对比较简单,分蜂后回蜂情况也相对较少,因此我认为在非流蜜期可将蜂群平分,而流蜜期则适合采取偏分法,以便分蜂后,使一个蜂群保持较强的生产力。天数茫茫A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多余的蜂王?
多余的蜂王该怎么样存放,一直是养蜂人头疼的事情。入冬多余的蜂王怎么样保存,这也是一个问题。现在气温降低,已进入入冬期了。入冬存放蜂王的问题也要说一说了。
中蜂王,意蜂王入冬管理蜂王方法不一样中蜂与意蜂的养殖方法是有所区别的,特别在越冬期蜂王的管理上区别就更大了。中蜂王能够根据气候的变化自动调节产子量,在进入越冬期时会自动停止产子,所以中蜂王不用囚禁,与平常一样在蜂群里自由活动就可以了。
而意蜂王经过人类的改良,产子量提高,不能根据气候调节,自动停止产子。所以在有冬天的地方,气温降低停止秋繁了,就必须及时囚禁蜂王,强迫停产。囚禁的意蜂王该怎么样放置才是个问题。
囚禁意蜂王必须要有合格的囚王笼,防止意蜂王在囚禁过程中钻出来,造成冬天产子的现象对蜂群就不好了。而且王笼上要准备一个30厘米左右的铁丝系住,这样钩住蜂框梁就能掉在蜂巢脾中间,才能让蜂团护住蜂王。
千万不能把囚王笼直接放在蜂框上,裸露在外面。平常气候温暖的时候工蜂受到蜂王信息素吸引,会聚拢在囚王笼上护住蜂王。但是冬天冷的时候,工蜂结团后就不会离开蜂团跑到蜂王笼那照顾蜂王的,蜂王就会冻饿而死。哪怕在平时也要让囚王笼在蜂巢中间受到工蜂的照顾,蜂王才不会受损。
中蜂王多余的蜂王该怎么办?
在入冬前要对蜂群进行适当的调整,弱小的蜂群要及时合并,组织成比较强盛的蜂群,越冬才能顺利。所以进入越冬期可能有合并多余的蜂王,该怎么样保存这多余蜂王,意蜂与中蜂也是有区别的。
因为中蜂王不能长期囚禁,越冬期间还需要在蜂群里自由活动,所以多余的蜂王也不可能都放在一个蜂群里。一个蜂群只能有一个蜂王,多的蜂王就可能会被打死。解决的方法就只有两个。
一,淘汰老劣蜂王,只留下优质的蜂王。
在众多的蜂群里,肯定有些蜂王已经老劣。这些劣质的蜂王勉强留下来,会影响蜂群的发展,难以活过冬天。就算活到春天,也会影响春繁,对来年蜂群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养蜂人要舍得淘汰劣质蜂王,把这些优秀的蜂王要尽量留下来。
发现使用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甚至有一年多的,这些蜂王产子量下降了就要淘汰。先把老蜂王拿走一两天左右,让蜂群造成失王状态,然后再认真的介入优秀的蜂王。只要蜂王真正老劣,介入的蜂王足够优秀,是比较容易成功的。一定要记住先把老蜂王拿走,让蜂群里没有蜂王,造出的急躁王胎要毁掉,然后再介入新蜂王。
二,组织双王群,保存多余的蜂王。
如果合并的蜂群里两个蜂王品质都十分好,又没有其他蜂群需要介入蜂王,只能保留在一个蜂箱里,那就只能组织双王群了。
蜂王好,蜂群弱小,只能组织双王群才能顺利越冬。把蜂箱用隔板隔成两部分,左右各放一群蜂,一边一个蜂王,只要两个蜂王不碰面,可能还会都活下来的。
但是在冬天组织双王群是比较危险的,容易发生互盗,也容易失王。如果有其他的蜂群需要换王,最好还是不要用组织双王群的办法保存蜂王。
意蜂王多余的蜂王该怎么办?
意蜂王因为囚禁起来越冬,不担心蜂王碰面会打死,所以保存起来就比较易。可以把囚禁的蜂王直接放在蜂群里,两个三个都是可以的。只是要注意,让蜂王笼不要靠得太近,最好放在巢脾的两边。而且要让结团蜂群护住蜂王,所有蜂王都在工蜂的护佑下。
如果是两个蜂王,就把蜂王放在中间蜜糖比较多的巢脾上,一个蜂王笼放在这面,一个蜂王笼放在另一面。这样两个蜂王隔开了,结团蜂群也能都护住,蜂王就都能安全越冬了。
如果是多个蜂王,那就必须存放在比较强盛的蜂群里。也是选在靠中间蜜糖比较多的巢脾上,让蜂王分散的挂住。只要能保证,蜂团能护住蜂王就可以了。
自己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存放蜂王的方法,一定要注意中蜂王与意蜂王入冬存储蜂王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要区别开来,谨慎对待。
新王发展快吗?
感谢邀请:关于老蜂王分走,新王发展是不是快的问题,蜂部落认为这是必然的,我们可以从蜜蜂发生自然分蜂的整个情景来看这个问题,如果发生了自然分蜂,王台已经成熟,老蜂王没有分走,其实蜂群中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如果不是交替,老蜂王留在原来的蜂群中不但影响繁殖,更是影响产量。
蜂群发生自然分蜂时的繁殖情况与采集情况第一:繁殖情况
对于繁殖情况来说,由于蜂群要发生分家,蜂王要能够飞行,工蜂就要控制蜂王的营养,减少对蜂王蜂王浆的喂食,甚至停止喂食,让蜂王卵巢萎缩来达到适应飞行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蜂群发生分蜂热的时候其实蜂王产卵的非常少的,而且这个产卵的开始必须是分蜂热的解除,只要不解除,蜂王还是不会恢复正常的产卵。
第二:采集情况
对于一个发生了分蜂热的蜂群来说,蜂群中的情况是已经有大量的蜜蜂没有工作可做,蜂群中蜜粉充足,根据蜜蜂采集的特点,蜂群中缺少蜜粉才会大量采集,但是如果我们还是没有解除分蜂热,蜂群中的蜜粉充足,蜂量充足的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变,还是有大量的蜜蜂闲置,蜜蜂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分蜂问题,所以采集是没有办法大量提升的,对于蜜蜂的采集来说影响也是巨大的。
留住蜂王对蜂群采集与繁殖的影响第一:对采集的影响
如果蜂群中的王台已经成熟,我们留住老蜂王没有发生分蜂,这时候蜂群中的分蜂热并没有得到解除,那么工蜂继续解决蜂群中最重要的分蜂问题,分蜂热持续下去,如果最后分蜂失败,两只蜂王实现了同巢,有没有发生决斗,那么蜂群中的工蜂受到两只蜂王的蜂王物质影响,最后会淘汰一只蜂王,这个过程中蜜蜂的采集也不积极,所以对于蜂蜜的产量也是有影响的。
第二:对繁殖的影响
其实就从蜂王产卵不正常这点来说,我们留了两只蜂王在蜂群中,实现了双王同巢,影响蜂王产卵这点对产量就有很大影响。这个过程中通过了工蜂对蜂王的选择,最后会留下一只优质的蜂王,一般老王被淘汰,而蜂群中大量的闲置蜂还是被闲置,蜂群同样发生分蜂热。整个过程中蜂群都不会积极,而且在老王死亡后很快继续发生分蜂热,新产卵的处女王很快被迫分蜂。
其实这里面我们失去了一只蜂王,而且在失去的过程中损失了蜜蜂积极采蜜的机会,相对来说两只蜂王的产卵量,排除交替的影响,这是远大于一只蜂王的,所以我们相当于损失了大量的新蜂,这样的养殖方式对繁殖的影响是巨大的。
需要排除的两种情况这里面有两种情况需要排除,一是中蜂分蜂性强,二是蜂群发生了自然交替。
第一:中蜂分蜂性强
根据蜂部落的观察,其实中蜂产生王台比较快,很多时候根本就达不到分蜂的群势也发生了自然分蜂,如果我们的蜂群在没有达到群势的情况下达到自然分蜂,最后实现母女同巢,老王被淘汰,如果后续气候条件好,蜜源充足,新王的出现有可能让分蜂热现象消失,蜂群恢复正常的发展,这对蜂群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在中蜂养殖过程中,如果蜂王质量还好,看到蜂群中不断产生王台,可以采用人工灭掉的方式,根据蜂部落的观察,如果不人工处理,最后蜂群会越分越多,大约一年左右一个强群就会变成一个弱群。
第二:蜂群的交替
如果是蜂群交替引发的蜜蜂采蜜懈怠,这个时候其实蜂群中并没有发生分蜂热,并不会出现分蜂热常见的现象,在整个过程中蜂王只要能够产卵都是正常产卵的,而新王出房交尾以后与老王同巢产卵,这对蜂群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属于蜜蜂的正常生物学特点,对采蜜和繁殖都没有影响,但是从科学养蜂的角度来说,这种养殖方法并不科学,让老蜂王自然淘汰,必然有大量的时间老蜂王产卵是下降的,间接的影响了蜂群的采蜜和繁殖。
中蜂强群换王的方法?
直接更换。这种方法利用的是让蜂王的气味与被换王蜂群的气味相同,方法是将原来的蜂王先关起来放到其它蜂箱寄养,让蜂群失王一天时间,然后在被换王蜂群的巢脾上抠开一个蜜区,然后将我们准备好的蜂王在蜜区蘸一下蜂蜜,然后将蜂王放进蜂群中,观看工蜂是不是围王,如果工蜂没有围王,而且饲喂蜂王,说明该蜂群已经接受了这只蜂王,我们的换王算是完成。现在中蜂拖子怎么处理?
秋末冬初,中蜂出现拖子现象,一般是由气温、食物、疾病等引发的,应根据发病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气温骤变、管理不当、蜂群保温能力不足导致中蜂拖子现象一、气候变化
秋末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寒流影响等,极其容易造成蜂群保温能力不足,造成部分幼虫被冻伤或冻死,出现拖子现象。蜂群的繁殖温度为34-35度,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度不适宜蜜蜂繁殖。在外界气温低于15度地区,要紧蜂缩脾增加蜂群保温能力并及时结束秋繁。
二、蜂群弱小
过于弱小的蜂群缺乏保温和哺育能力,遭遇温度突然变低,无力维持巢温,冻死幼虫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要及时合并繁殖能力差的弱群、养殖强群、蜂多于脾,提高蜂群的保温能力,避免出现拖子现象。
三、饲喂过度
在秋季繁殖期间,因为大量饲喂,刺激蜂王大量产卵,如果蜂群的哺育和保温能力跟不上,蜜蜂就会放弃部分幼虫的哺育和保温,造成拖子现象。蜂群繁殖,要循序渐进、顺势而为,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四、过激反应
管理方法不当,比如,开箱频繁、饲喂不当、运输震动、取蜜作业等,均可刺激中蜂发生不良反应,出现幼虫体色异常、变形等,而导致拖子。选择优良放蜂环境、减少干扰蜂群次数和时间、喂糖要适量等,可有效减少蜜蜂的过激反应。
饲料匮乏、劣质导致中蜂拖子现象一、饲料缺乏
秋季蜜源植物较少,随着气温不断降低蜜源植物停止泌蜜,如果取蜜时没有留足饲料,就容易造成蜜蜂饲料匮乏,忍饥挨饿的蜜蜂不可能去哺育幼虫的。对于饲料匮乏的蜂群应及时调取蜜脾或用1.5:1的蜂蜜(或糖浆)补助饲喂,一直喂到越冬饲料足够为止。
二、劣质饲料
饲喂劣质饲料容易造成蜜蜂消化不良而导致疾病。来路不明的蜂蜜和白糖不能饲喂蜜蜂;蜜蜂花粉久后容易发霉变质,也不能饲喂蜜蜂。蜂花粉应该经过杀菌消毒后才能饲喂。长期大量饲喂白糖的蜂群,容易出现幼虫营养不良、发育不健全,而导致蜜蜂拖子现象。
食物中毒导致中蜂拖子现象一、油茶花中毒
(1)中毒原因
现在正是油茶花含苞吐蕊、竞相开放的季节。茶花蜜中含有蜜蜂幼虫不能消化的低聚糖和生物碱,蜜蜂大量采集油茶花容易中毒,中毒蜂群会出现烂子现象。
(2)预防及处理
1.远离有毒蜜源或保持巢内蜜粉充足,蜜蜂不用茶花蜜饲喂幼虫,蜂群就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2.油茶花流蜜期,用1:1优质蜂蜜水每天饲喂,稀释有毒的茶花蜜。
3.流蜜结束,蜂蜜全部取出,添加蜜脾或用1.5:1优质蜂蜜水补饲蜂群。
二、甘露蜜中毒
(1)什么是甘露蜜?
甘露是由蚜虫、介壳虫等昆虫采食植物的汁液后所分泌出来的一种淡黄色、无芳香味的含糖汁液;蜜露则是由植物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从叶茎部分或创伤部位分泌出来的一种含糖汁液。
(2)甘露蜜中毒
甘露蜜中毒,常常发生在晚秋蜜粉源缺乏季节,是上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病害。在外界蜜源缺乏时,蜜蜂采集这两种含糖汁液并酿造成甘露蜜。由于甘露蜜中单糖含量较少,蔗糖含量较多,还含有大量的糊精、无机盐和松三糖等, 甘露蜜哺育幼虫后发生消化吸收障碍,严重的会导致幼虫中毒死亡。
(3)预防及处理办法
1.在晚秋蜜源缺乏季节,把蜂场及时转移到没有松、柏等甘露蜜植物的地方。
2.低温湿冷天气,主要蜜源泌蜜终止时,留足或喂足饲料,可避免蜜蜂采集甘露蜜。
3.甘露蜜不能留作蜜蜂饲料,必须及时取出,换优质蜜脾供蜜蜂食用。也可用1.5:1优质蜂蜜水饲喂,补充蜜蜂饲料。
4.如果甘露蜜数量较少或秋末不适合取蜜时,采用1:1优质蜂蜜水每天或隔天饲喂,稀释或掩盖甘露蜜,待来年春繁再作处理。
病虫害引发中蜂拖子现象一、巢虫
(1)巢虫的危害
巢虫,又称蜡螟,在12-38度均能生长发育,是中蜂养殖的主要敌害之一。巢虫的幼虫以箱底蜡屑为食,长大后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钻空房壁、吐丝,形成隧道,导致蜜蜂幼虫和蛹不能封盖,或封盖后出现白头蛹,蜜蜂会咬掉被蛀毁的封盖子并拖走死蛹。
(2)预防及处理
1.巢虫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造新脾、去老脾,填补蜂箱缝隙,并及时清理箱底垃圾,防止巢虫滋生。
2.饲养强群、合并弱群,保持蜂多于脾、蜂不露脾,不给巢虫可乘之机。
3.巢虫清木片挂在框梁间可以防治巢虫,如果情况过于严重就要换箱换脾了。
二、中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
(1)发病原因
中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发病高峰期为10月至第二年5月,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寒流等容易引发此病。是蜂群保温能力和哺育能力不足造成的,弱群、饲料缺乏、经常受干扰的蜂群容易染病。中蜂囊状幼虫病蜂群巢房下塌并被啃破,形成穿孔,死蛹无粘性,无臭味,易清除。发病初期死蛹较少,工蜂会进行清理。
(2)处理办法
中蜂囊状幼虫病,属于传染病,必须隔离病群,烧毁巢脾,蜂具消毒。将病群换王、换箱、重新造脾、饲喂(拌药)。中蜂囊状幼虫病与欧洲幼虫腐臭病及其相似,比较明显的区别,欧洲幼虫腐臭病,死蛹有酸臭味,稍有粘性。发病原因和处理办法也基本相同(用药不同),有时候还两病并发。
气温骤变、管理不当、蜂群保温能力不足、饲料匮乏和劣质都会导致蜜蜂疾病,出现中蜂拖子现象,油茶花中毒、甘露蜜中毒、巢虫、中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都会导致中蜂拖子。选择优良放蜂环境、减少干扰、饲喂适度、饲养强群、蜂多于脾、保证饲料充足和优质等,可有效减少蜜蜂疾病,避免拖子现象发生。对于病虫害, 防重于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