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怎么过箱
中蜂怎么过箱,过箱后要多久才稳定开始进粉?
过完箱以后,盖好箱盖,缩小巢门,预防盗蜂侵袭。傍晚进行奖励饲 喂,促进蜂群造脾和刺激蜂王产卵。次日进行箱外观察,看到蜜蜂采集正
常,积极清除蜡屑,拖出死蜂,就表明蜂群已经安居。下午可以开箱快速 检查,注意蜜蜂是否护脾,是否已经将巢脾粘在巢框上,下坠的要重新吊 绑好,偏出的用钩绑纠正。根据群势及天气变化,调节巢门大小。
过三四天,开始做第一次整顿,将已经粘牢的巢脾除去绑缚物;将箱 底的蜡渣污物清除干净。仔细检查子脾,看蜂王是否已经产卵;如果子脾
上出现王台,表明蜂王丧失了,可选留一个个体大、端正的王台,其余的割 除;或者将王台除净,与其他蜂群合并,或者诱入一只产卵蜂王。以后转 人正常的饲养管理。
蜜蜂分箱后多久会稳定下来?
正常情况下收回来的蜂蜜大概需要的稳定时间是三天左右,在让蜜蜂上脾的时间内是不能够打扰它们的,一定要给它们足够的安全感,不然就会影响它们上脾,也会影响稳定时间,也有很多初次养蜜蜂的人一开始并不知道怎么处理和稳定,所以经常导致很多蜜蜂在过了一天后就会飞走,所以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记得在这几天要经常适当的给蜜蜂糖水,等到三天左右完全稳定后就可以把隔王片拿走,如果要是没有蜂王的话,就直接加入暖虫脾,再慢慢的加入蜂王,也是可以上子脾的,最后再正常养殖。
中蜂蜂王在蜂箱里能交尾吗?
蜂王是不会在蜂箱里交尾的。这种现象唯有蜜蜂独有。也许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而影响后什的缘故吧。
蜂王交尾是在距原址3千米左右的空中进行的。在繁殖期的晴天下午三点左右,处女王会飞到离原巢穴3千多米的地方,这时会有大量的雄蜂追逐蜂王,追上者就会与处女王交尾。
中蜂gn箱养殖全过程?
制作gn框与箱
万事开头难,科学饲养中蜂也如此。gn框、箱的用材讲究,制作要求严格,与得来容易、繁蜂迅速的中蜂群相比,1套制作标准、符合要求的gn式蜂箱的价值,远远超过1群中蜂的币值,对此要有足够认识。同时,应将蜂箱、蜂具的制作准备,视为养蜂需闯的第一道难关,并作为对自己养蜂能否获得成功的首要锻炼和考验项目。
(一)gn框选材与制作
为了利于蜂蜡附着,使蜂巢处于更贴近自然的状态,巢框材质以自然木材为好。而且,这些木材应无异味,耐湿耐热,不易变形,也不做任何防水处理。装钉gn框时,上梁与每根边条,要用两颗长度在30毫米以上的铁钉,由上而下垂直钉人固定。下梁与边条可用15毫米以上长度的铁钉,作横向固定。为了防止装钉时木材开裂,装钉前应首先在巢框散件的预钉处,分别用钻钻出钉孔。
(二)gn箱选材与制作
蜂箱材质评价 制作蜂箱的材料有多种。作者已见到过的就有:天然木材、人造纤维板材、塑料或塑料泡沫、水泥等等。用这些材料做成的蜂箱各有优缺点。全部采用水泥制作的,价兼、结实、耐用,但笨重且绝热性能差。全部用人造纤维板材做的,尺寸准确、美观,但成本高、耐用性能不稳定。完全用塑料泡沫制作,各方面性能都较好,但强度低,易损坏。如果能将它们综合运用,效果较好。例如,用水泥做巢箱,泡沫与木质相结合,做成继箱等等。
对大多数养蜂者而言,采用天然木材制作gn式蜂箱最为简单易行。只要这些木材的材质轻便,有一定强度、不易开裂变形、无异味,较为耐用就可以。例如杉木、红松、椴树等等。这些树木伐下后,应经过一年以上的自然干燥。有条件进行人工热处理的更好。木材要无疤痕、无裂纹,箱围板材厚度一般不低于18毫米,以整块木板为好。
2.gn箱木质箱体制作 为了操作使用与互换方便,蜂箱板材厚度要求一致。若要做多套gn箱,应力争统一备料,统一制作,严格尺寸,才能保证标准统一,使用时互换方便。
(1)继箱体制作用 厚度相同的四块木板榫头合接成为:内长370毫米、内宽330毫米、高度158毫米的箱体。在箱体前后内壁顶部,需开设承接巢框耳的凹槽。该凹槽宽10毫米,深16毫米。这样,巢框放人后,在上梁与副盖之间,便会形成6毫米高度的空间,以此作上蜂路。在凹槽下沿大约10毫米处,可以开设一道3毫米宽、6毫米深的蚁螟阻隔槽。若在各箱体内侧壁的等高处,都开设有这样的阻隔槽,就能形成一道阻止“蚁螟”上巢框的环形“封锁线”。上述凹槽和阻隔槽,都应在箱围板块合接前开设完毕。在箱围合接完成之后的箱围外壁,距上边沿20毫米处,设置护边条,用以承接大盖或联接套。每套gn立式箱需配备2个继箱体,以备实行三箱体饲养时用。
(2)巢箱体制作用厚度与继箱体板材相同的四块木板,榫头合接成:内长370毫米、内宽330毫米、高度182毫米的箱体。凹槽、阻隔槽、护边条的要求,与继箱体相同。但巢箱体前壁下沿,要比其他三边短24毫米,以便配插巢门档和开设巢门。
(3)gn卧式箱体制作内长取600毫米,高度取190毫米。其余要求同巢箱体。
3.箱底设计与制作 可以选用比箱围材料更厚或一样厚的板材,做箱底。箱底尺寸与箱围外径基本对应,但巢门前的箱底需向外伸长30~40毫米,作为承载巢门档和蜜蜂起飞降落时的“跑道”。实行巢箱体、继箱体互换的箱底边沿,除前方位置外,另3边要各钉一条与箱围厚度相同、高度24毫米的木条才能使能互换的箱体放上后,有符合要求的蜂巢下部空间。
底通气窗开设在箱底中部靠后位置。底窗大小,应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定。一般立式箱的底窗可取:长160毫米、宽80毫米;卧式箱的底窗面积,应至少是立式箱的2倍,可取长220毫米、宽100毫米。底窗要装有工蜂不能钻过的筛网,以防蜜蜂由底窗处逃逸。还要给底通气窗设置活门,使其能根据需要调节底窗开度。在气候较为热、闷的地区养蜂,蜂箱底窗开设要进一步加大。观察热带和特别湿闷的地区,人们居住在空气交换更为顺畅的开放式住宅内。受此启发,在这些地方尚可准备1个全铁筛网的箱底,以便在必要时换上这个硕大的“底窗”。
如何改进箱子可防巢虫?
广东梅州梅县石扇镇中蜂养殖户和金柚种植户为您解答:中蜂养殖活框箱,如何改进箱子可防巢虫?
巢虫是中蜂的重要敌害,是导致中蜂度夏、度秋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被巢虫感染的蜂群通常不能安定生活,抚育质量下降,轻则影响群势和蜂蜜产量,重则导致蜂群飞逃。巢虫的防治工作重点在于预防,在饲养管理上以饲养强群为主,经常清洁蜂箱里的蜡屑,必要时才用药物来治疗。在之前没有好的药物来控制巢虫的时候,人们也想出通过改进蜂箱来达到预防的目的
一、巢虫的上脾习性由于蜡螟、飞蛾等喜欢将卵产在蜂箱的缝隙处,而不会直接产卵于巢脾上(会受到蜜蜂的攻击),因此蜡螟的幼虫(巢虫)孵化后要侵入巢内取食,就必须经过上脾这一过程,刚孵化的巢虫上脾的习性很强,即使在箱底有丰富的蜡屑供其取食,也要上脾,其行为状态很活泼,爬行迅速,在加上体积小,不容易被护脾的工蜂发觉,因此很容易就进入巢脾中,但是当巢虫2日龄后,因虫体变大、爬行方式改变,行动变慢,很容易受到工蜂的攻击,则不易上脾。经过细心分析发现巢虫上脾的主要途径是:箱壁——与箱壁搭接的巢框、框耳——巢脾上框梁——进入巢脾。
巢虫二、如何改进箱子防巢虫1、根据巢虫上脾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改造蜂箱切断巢虫的上脾途径来达到防治巢虫的目的。该项改造由罗岳雄、周永富等人发明,并命名为巢虫阻隔器。其改造的原理如下:
阻隔器分为上盖和下盖两个部分,圆形,中间可以穿铁钉,阻隔器下盖药槽内装入混有杀虫剂的药膏,将两套阻隔器及一根小木条用铁钉分别固定在蜂箱前后壁的框槽上,然后将巢脾搁在小木条上,不与箱壁接触,巢虫若想上脾,必须首先爬经阻隔器下盖中的药槽,但由于药槽中药膏的杀虫作用而被杀死,从而切断了巢虫上脾的途径,起到了防治的作用。
2、第一代巢虫阻隔器在广东试验后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其器型较小,中轴太矮,大流蜜期工蜂常在阻隔器上下盖之间、搁条与框槽之间泌蜡,形成搭桥情况,巢虫可以轻易的爬上巢脾上框梁,从而进入巢脾中,影响防治效果。为此,徐祖荫等人于2010年在第一代巢虫阻隔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生产出来改良型巢虫阻隔器,并且申请了专利,防治效果大大提高。
改造完成的蜂箱三、如何改进蜂箱,安装改良式巢虫阻隔器1、改进蜂箱
对于安装巢虫阻隔器的蜂箱样式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是标准蜂箱都可以改造、安装。只需要在蜂箱的前后壁(即有框槽的两个箱壁),向下锯矮5厘米且不用再挖框槽。为了遮住蜂箱因前后壁锯矮后露出的缺口,蜂箱的蜂盖盖下后,要在箱体四周与蜂箱盖接触的边缘处,钉一圈防护木条。木条宽度大概3厘米,厚度与箱盖的边缘齐平,使箱盖与箱体之间密切接触,不露缝隙。另外,每个蜂箱还应准备2根长36.4厘米、宽1.2厘米、厚1.4厘米的木条(根据意标箱而定,其他蜂箱可根据其前后壁的长度另定),4根长5厘米的铁钉。
2、药膏的配置
在下盖药槽中装注的药膏配比为:用50毫升的注射器,不用针头,抽取25毫升凡士林、23毫升液体石蜡,于一次性塑料杯中,加入2毫升一支的溴氰菊酯1支,充分混合,再用50毫升的注射器抽取适量混合的药液于下盖药槽中。
3、改良式巢虫阻隔器的安装
将两套注射好药膏的阻隔器下盖和上盖合拢,分别置于改造过的箱口两侧边,然后用铁钉穿过木条及上下盖之间的孔眼,钉牢在箱口上,阻隔器安装尽可能靠近箱内一侧,不要靠近箱壁和外侧。安装完成后,巢脾的排列跟正常时候排列一致。
以上是我对问题“中蜂养殖活框箱,如何改进箱子可防巢虫?”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多年养蜂过程中实践多所做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喜欢的朋友,还请给个关注,您的关注是我分享自己经验的动力,希望能通过分享帮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非常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