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怎么养好
中蜂怎么养好,江西湖南适合养哪种中蜂?
江西湖南适合养哪种中峰
中蜂群繁殖得快与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总体来说,中蜂病害较少,采集零星蜜源能力强,比较好饲养。
它们最大的优点是对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而且中蜂非常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蜜源匮乏时仍能依靠零星蜜顽强的存活下来,缺点是中蜂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相对较弱,因此中蜂全年的产蜜量才10~15斤左右
中蜂喜安静、隐蔽的自然环境,应防止强烈震动与惊扰。中蜂蜂王的选择以春夏季节的天然王或天然交替王为最好。养中蜂即是了解当地的蜜源情况,包括蜜源植物种类、开花时间、泌蜜量等,并总结其规律性及预测。“立冬”之前,中蜂应转移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这样做有利于繁殖和采蜜。严冬或早春,昼夜温差极大,管理上抓3件大事:收缩巢门;做好箱内保温;彻底消灭箱内巢虫、蚂蚁、蟑螂三害。饲养中蜂应着重一个“早”字,即早繁殖、早育王、早分蜂,以达到早强群、早取蜜的目的;取花头蜜,少取或不取花尾蜜。
诱野可以观察本地中蜂开始分蜂时,准备好蜂桶,熬制蜂蜡浇灌蜂桶,用白酒和花粉、蜜蜂涂抹,防止在避风、有蜜源的突出地方进行诱蜂。蜂箱最好使用旧的木板。
诱蜂时候需要使用蜂蜡涂抹蜂箱。有旧蜂巢可以在蜂箱内燃烧熏蜂箱。再使用一根木头将一山旧脾顶在蜂箱里面,这样很容易诱到蜂。
中蜂失王久了怎么办?
(1)如果中蜂失去蜂王以后你就要从其他粉群里面引入一个蜂王,新引入蜂王要用隔笼跟蜂关几天,让蜂王跟蜂群接触一些时间,熟悉新引入蜂王的气味,不然蜂群里面的工蜂会攻击新引入的蜂王,导致蜂王死亡。
(2)或者借助人工蜂王手段,可以从其他的一些蜂群中拿出来一些蜂卵和蜂蛹里面的蜂脾放进失王群里面,在放进去的时间段里要加上一些半羽化的蜂脾,这样下来就可以保证失主蜜蜂的数量跟质量 ,放进去以后就交给工蜂接下来的造蜂王台了。
(3)或者你也可以选择把两个数量不多的蜂群给合并成同一个,如果两个蜜蜂群里的数量都不是很多,一般的养蜂的人都会现在合并蜂群,将失王群的那些蜜蜂合到另一个比较弱的蜂群,这样可以避免在合蜂时防止蜂群打架,合蜂完成以后可以将蜂王用报纸分成两个不同的区,然后先将之前无蜂王的转移到无蜂的那一区,转移完成以后可以先用白糖喂养几次,时间长以后中间的那一层报纸会被蜂群咬烂,两个蜂群就自然合并在一起了。记得了 新分的蜂群要用糖喂养一段时间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中蜂养殖技术?
养好中蜂的关键,在于王优、群强、蜜足、新脾和密集,并做到安全越夏渡秋和及时防治病虫害。
一、饲养管理要点
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因此,饲养中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中蜂的难关。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欧洲幼虫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原为蜂房链球菌,主要是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花粉和蜂具都能沾染病原,幼虫四季均可感染,但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发病死亡的,主要是2~4日龄的幼虫;少数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感病的幼虫,外观失去光泽,体色由白转黄,再渐渐转褐黑色而腐烂;也有的未变色即很快腐烂,从背部上可见到明显的白线(气管)。如将虫尸抽出,虫体容易破裂,具有酸臭气味,腐烂物不呈粘胶状,干枯后容易被工蜂清除。发病初期,由于少数幼小死亡,随即被工蜂清除,又因蜂王再度产卵,致使各虫期错杂在一起,呈不正常“花子”现象。如果继续发展,幼虫未到封盖即全部死亡,巢内看不到封盖子。再严重时,子脾全部腐烂,散发出酸臭味,造成蜜蜂离脾,甚至逃群。
中蜂对此病抵抗力很弱,治愈后会复发,必须经常注意防治。发病后,可使用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治疗。一般取任何一种抗菌100万单位,配糠浆四斤,每次每群约喂糖浆0.5-1斤,每隔2-3天喂一次,连续3-5次。
2、中蜂囊状幼虫病:其病原,是一种过滤性病毒。主要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巢脾和蜂具都能沾污病毒。刚死的虫体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一只幼虫尸体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只以上健康幼虫致病。幼虫四季均可感病,一般在春秋气温26℃以下时容易流行。特别是群势弱小、饲料不足和保温不良的蜂群,更易感病。发病死亡的,多是6日龄的幼虫,约有三分之一死于封盖前,三分之二死于封盖后。死虫直卧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黄白,后转棕色,头部呈灰色,外皮成为坚韧而透明的囊,内部组织液中出现颗粒状物。死虫的房盖下陷,常被工蜂啮开或穿孔。腐臭物不具粘性,干枯后容易清除,随着蜂王重新产卵而出现“花子”,与欧洲幼虫病初期的症状相似。患病群逐渐变弱,极易引起逃群。
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一经感病就容易蔓延流行。但实践证明,只要加强饲养管理,选用抗病蜂群育王繁殖,结合药物治疗,是能够控制此病的蔓延和危害的。
加强饲养管理,经常维持较强的群势,做好蜂群的保温,是预防此病的前提。为了减少病毒对幼虫连续感染,可利用蜂群从分群到新王产卵这段时间的断子期,或人为地幽闭蜂王,造成一段时间的断子期,来打断囊状幼虫病的流行环节。这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另外,在野外花粉不多的发病季节,用少量酵母片或维生素B加入糖浆饲喂蜂群,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在平时,注意选择抗病力强的强群培育蜂王,以更换病群的蜂王,可以大大提高蜂群的抗病力。另外,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不耐高温,蜂具和蜂蜜可用煮沸消毒。蜂箱清洗干净后晒干,再用硫磺烟熏10~15分钟,也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药物防治,可随意采用下列中一种:
(1)半枝莲(狭叶韩信草、向天盏、探耳草):用干草一两,加入适量清水,先以猛火煮沸,继以微火续煎15~20分钟,滤渣后,趁热配成浓糖浆,于傍晚可喂8~10框蜂。每隔5~7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2)雄蒜醇合剂:每10框蜂,用精筛雄黄1克、鲜蒜6~8克,捣碎成泥,加75%乙醇(酒精)10毫升,再加蒸馏水40毫升,装入广口瓶内摇匀备用。使用时,将蜂抖入箱底,用清洁的手提喷雾器装进药液,对脾喷雾,每脾两面各喷3~4下,放回原处。喷脾后第三天,病虫尸即被工蜂拖光,治疗效果较好,而且治疗后不易复发。
(3)用马鞭草1两、墨旱莲1两、大蒜头半两,加入适量水煎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4)用马鞭草1两、积雪草1两、车前草1两、刺苋半两,加入适量水蒸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5)病毒灵:每框蜂用半片,严重的每框用一片,溶解后配入浓糖浆,每隔3-5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3、巢虫:就是蜡螟的幼虫,常见的有大巢虫和小巢虫两种,会为害巢脾和蜂蜡,特别喜爱侵袭旧巢脾。它们钻入巢房,穿孔蛀食蜡质,并吐丝连结粪粒,围成坠道作为掩护,因此也称为“绵虫”。
大巢虫对巢脾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在温暖季节,1-2只受精雌蛾的子代,在两月内就可使整个继箱中贮存的巢脾报废。小巢虫则潜入巢房底蛀害,坠道所穿过的蜜蜂虫、蛹皆受损伤。蜂蛹受害后,工蜂便啮开蛹房封盖,准备抛弃,于是蛹的白色头部便显露出来,俗称为“白头翁”。巢前如看到被工蜂抛弃的死蛹,就很可能是巢虫为害引起的。大、小巢虫为害严重时,能削弱蜂群,甚至引起逃群。
大巢虫以老熟幼虫蛀入框梁或巢箱框槽内结茧越冬,翌春化蛹变成蛾,在箱缝或巢脾上产卵。卵排列单层成块,初呈乳白色,后渐转黄褐色。每只雌蛾可产卵2000-3000粒。卵期约9日,幼虫期约52日,结茧至羽化需12日,夏秋完成一代约经历两个半月。
小巢虫是以老熟的幼虫潜在巢底坠道、箱框缝隙、箱底蜡屑或保温物中越冬,翌春化蛹变成蛾,在箱缝或巢脾上产卵。卵排列单层成块,初呈乳白色,后转黄褐色。每只雌蛾可产卵300-400粒。卵期4~5日,幼虫期约50日,结茧至羽化约需9~10日。茧白色楔状,表面附有粪便,夏秋每代历时2~2.5个月。
防治巢虫应采取综合措施,即将预防措施和药物熏杀结合起来,具体应抓以下四个要点:一是常年饲养强群;二是巢脾及时更新,不用过旧的巢脾;三是保持蜂脾相称,抽出的空脾应及时妥善保存;四是勤扫箱底,及时清除蜡屑污物。同时要抓好两个关键:第一,越夏期蜂箱不能受到太阳光的直射。因越夏阶段气温高,蜂团散开,只有一部分蜜蜂保护巢脾,如果不注意遮荫降温,蜜蜂就散得更开,巢虫就容易进入巢脾为害;第二,越夏期间断子不能过久。在大暑以后,蜂王有一段停卵期,而老蜂驱除巢虫的能力较弱,因此,若到9月上旬蜂王还没有产卵,就应给予奖励饲喂和必要的帮助,促进蜂王产卵,以便及早利用青年蜂抵御巢虫的入侵。
4、胡蜂:是蜜蜂的大敌。它不但会捕杀蜜蜂,劫食蜜蜂的蜜囊和蜂巢中的贮蜜,而且还会用蜜蜂的肌体饲喂幼虫。胡蜂为害,还会引起蜜蜂逃群。特别是我县山区蜂场,常因胡蜂为害而遭到巨大损失。
当野外蜜源丰富的时候,胡蜂也采食花粉和花蜜。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由于外界蜜源比较丰富,而且胡蜂还没有大量繁殖,故很少侵犯蜜蜂。到6月底山乌桕流蜜结束后,胡蜂的活动就开始转向蜂场。7月至9月上旬,外界蜜花源枯竭,又正值胡蜂繁殖的高峰期,因此严重为害蜜蜂。到10月份,胡蜂开始逐渐减少;至11月上旬,就只有少量为害了。
胡蜂活动最适宜的温度为23~30℃;18℃以下和35℃以上活动减少。晴天胡蜂多在早晚活动,阴天或雨后则终日活动。如果气候适宜,胡蜂从早到晚都在蜂场上活动甚至在蜂箱的巢门口过夜。
为害蜜蜂的胡蜂主要有大胡蜂、黄胡蜂和小胡蜂三种。它们多营巢于地穴、树洞、壁洞、墙角或树枝上,以雌蜂潜伏越冬。春天3~4月所见的胡蜂均系雌蜂,此期若能大量诱杀,8~9月份胡蜂的为害就会大大减轻。新胡蜂出房后,雌蜂即开始专门产卵。
胡蜂到蜂场活动时,先在蜂场上空打转,然后落在树枝上,寻找目标。看准后,就冲条蜂箱巢门口,发出嗡嗡响声,吓唬守卫蜂。此时守卫蜂也群集巢门口严阵以待,并发出蜂臭 ;巢内部分蜜蜂得到信号后也涌出巢门。如果大胡蜂大批侵入箱内,蜜蜂将无法抵御,以至全群弃巢迁飞。
为了防除胡蜂为害,必须寻找其巢穴,进行消灭,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在胡蜂活动的季节里,蜂巢应换成圆孔巢门或曲道巢门。养蜂者也应随时守在蜂场上,用竹编的小拍或木板条拍杀胡蜂。另外,也可以把打死的胡蜂,集中放在蜂群附近或离蜂群较远的平地上进行诱杀。胡蜂不但喜食蜜蜂,更喜啃同类的尸体。它们一见胡蜂尸体,就会立即扑上,我们可以趁它们啃咬尸体尚未飞起之前进行拍杀。也可以用有关杀虫农药拌在切碎的牛肉、猪肉或蛙肉中,做成毒饵盛于瓷盘或瓦片上,放在蜂场附近进行诱杀。但使用毒饵时,应注意人畜安全。
中蜂横养上继箱最佳方法?
1、加继箱的方法:先在巢箱中取2张老蛹脾和1-2张卵虫脾放入继箱中,以后要随着蜂群不断壮大而逐渐增加巢脾的数量。2、加继箱的时间:中蜂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加继箱,时间主要由蜜源、气候及群势来决定。3、加继箱的作用:继箱的主要作用是扩大蜂箱空间,从而可以增大蜂王产卵面积,加快蜂群的繁殖速度。
一、中蜂加继箱最佳方法
1、加继箱的作用
继箱的主要作用是扩大蜂箱空间,增大蜂王的产卵面积、加快蜂群繁殖速度。因为中蜂有向上储蜜、向下产卵的习性,一般在同一张巢脾上,上部基本是蜂蜜而下部基本是卵虫。所以在养蜂生产中可利用中蜂的这一习性通过添加继箱使蜂蜜和卵虫分离,这样有利于蜂蜜产卵和生产优质蜂巢蜜。
2、加继箱的时间
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加继箱,它的时间主要由蜜源、气候及群势决定,首先外界要处于大流蜜期,外界温度要适宜且相对稳定,蜂群要在7-8框蜂以上。这三个条件一样都不可以少,否则加继箱反而不利于蜂群发展,比如春季虽然外界蜜源丰富且群势强大,但温度不稳定,这时加继箱可能导致子脾受冻。
3、加继箱的方法
中蜂加继箱不是简单的将继箱叠加在蜂箱上,这需要一定的方法。养蜂人必须先在巢箱中取2张老蛹脾和1-2张卵虫脾放入继箱中,同时在继箱中加2张蜜粉脾作为边脾,巢箱一定要保留3-4张卵虫脾或新蛹脾并加入1张产卵脾和1张蜜粉脾,以后要随着蜂群不断扩大逐渐增加巢脾数量。
4、加继箱的较技巧
继箱的作用是扩大蜂巢空间和促使蜜子分离,但如果操作不当就会起不到效果,尤其是加继箱时一定要结合隔王板一起使用。否则蜂王只要进入继箱就会导致工蜂在继箱中偏集,促使蜂王在继箱中产卵、工蜂在继箱中育虫,从而失去继箱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加继箱时一定要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内。
二、中蜂加继箱有何优缺点
1、给中蜂加继箱基本上没有缺点,因为蜂群要扩大面积所以才要加继箱。优点:加继箱能够实现子蜜分离,便于采集蜂蜜,能够维系蜂群的发展和采集能力,弥补蜜蜂采蜜时期带来的退蜂问题。而且加继箱还可以快速发展蜂群,提高蜂群的发展速度,更好的实现强群养殖,让蜂群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2、如果不给蜂群加继箱将会导致其产生分蜂热,分蜂热会使蜂王产卵力下降、信息素减少,对工蜂卵小管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分蜂热主要与蜂群群势以及箱体容积有关,当蜂群群势变强,蜂群接近充满箱体,箱内空余的空间会变狭小,箱内空气闷热时,蜂群就容易产生分蜂热。
3、加继箱时要注意,如果提前加继箱就一定要再加1只蜂王提高繁蜂速度。因为这时用1只蜂王来完成底箱和继箱的产卵就会很难达到效果,所以一定要在继箱再配备一只蜂王,实行双王群繁蜂措施,待采蜜时再把继箱的蜂王处理掉即可。
养中蜂需要多久?
蜜蜂约20-25天可孵化出一批工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