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怎么养殖
蝌蚪怎么养殖,人工养殖的蝌蚪可以吃吗?
人工养殖的蝌蚪很干净,可以吃的,因为蝌蚪里面还有很多的蛋白质。养殖池塘里的蝌蚪和青蛙怎么清理掉啊?
可以把水池周边的杂草清理干净,破坏青蛙的生存环境,青蛙自然而已就离开了。或者用木板给它们架设一条桥,他们自然会爬上来的。可以在池塘里放养一些肉食性动物,如鳖、乌龟、鲈鱼、鳜鱼、黑鱼、鲶鱼、鸭子、鹅等,它们可以吃掉蝌蚪和青蛙。
像鸭子、鹅等水禽主要在春天和初夏放养,以消灭蝌蚪和幼年青蛙,青蛙只吃冲对其它生物不会有影响的而且不会在水中进食。
人工养殖的蝌蚪是青蛙吗?
人工养殖的蝌蚪长大了是青蛙。一般情况下,青蛙产卵季节是春季3-5月份,各地气候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青蛙在配对以后,会将卵产于水中、受精,经过4-5天左右会孵化发育成有尾巴的小蝌蚪,在水中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幼蛙到陆地上活动。
怎么繁殖馒头蛙?
青蛙的人工繁殖关键技术?
一、种蛙管理:种蛙时期,要加强蛋白饲料的喂养,经常喂足,不能缺料。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二、青蛙产卵:青蛙产卵分为人造产卵场和蛙池自由产卵两种,人造产卵场需要在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蛙池产卵法要及时采收蛙卵,经常巡池,一有蛙卵就要收到孵化池,集中管理,集中孵化,以免损伤的蛙卵。
三、蛙卵孵化:蛙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5-7天饲养后即可放入饲养池喂养。
产卵池、孵化池如何建设?
产卵池主要用于亲蛙产卵,亦有土池和水泥池两种。如果要进行人工催产繁殖,为避免人员活动造成水质浑浊,影响孵化率,最好采用水泥产卵池。若是采用自然产卵繁殖,土池同样能够满足繁殖的需要。产卵池面积可大可小,一般为10~15m2。产卵池水深0.15~0.2m。池内种上水生植物,如马来眼子菜、聚合菜和水葫芦等,以促进产卵和黏附卵块。棘胸蛙产卵时,要求周围环境安静,不能有响声和震动等干扰。因此,产卵池宜在养殖场较偏僻的一隅。
孵化池用于孵化受精卵,培育早期蝌蚪,通常采用水泥孵化池。为便于排水,池底要缓缓倾斜于排水口。面积以8~10m2为宜,池深1m,其中地下部分0.5m。池中放入经消毒清洁的水草,供附卵和孵出的小蝌蚪依附。水泥池设注排水口,水位恒定,水呈缓流状态。水质要清新,DO高,水深0.25~0.35m。孵化池近排水口处略凹下,以便收集蝌蚪。
棘胸蛙的卵粒大,且多呈串珠状和葡萄状,动物极转位后,如再人为捞取搬动,极易造成动物极无法复原,严重影响孵化率。现在养殖场均采用一池多用、原池产卵孵化的方法进行人工繁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建池时,要考虑一池多用,结构上尽量互相顾及。实际上,一池多用即亲蛙培育、产卵和孵化,对水池结构的要求大同小异,只是孵化池的要求略高,而且最好是水泥池。水泥池可减少水质浑浊和底部泥沙对解化的影响,可提高孵化率。如果都采用水泥池,池中种上水生植物,池边砌筑洞穴等,基本上就能满足多用的要求。
人工孵化方法?
青蛙繁殖时间一般集中在3—4月。每天清晨收集卵块,应在产卵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受精卵动物极呈黑褐色朝向上方,植物极乳白色或淡黄色,朝向下方。)注意不要随意翻转卵块,避免受精卵的植物极和动物极发生颠倒。
青蛙如何养殖?青蛙人工养殖技术
孵化池中可放置网箱进行孵化,网箱材料采用100目以上的尼龙网。架设网箱时,网箱上下全部固定,避免风吹导致网箱晃动,吃水深约50厘米。网箱中间放置塑料框,用于盛放卵块。通常一个塑料框中放5~10个卵块,每个卵块约2000粒卵。若没有准备充足的孵化池,也可将卵块直接移至成蛙养殖池,此时的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投放0.2~0.5个卵块。养殖池水位要保持最高水位。将卵块投放于塑料框中,同时塑料筐固定在环沟中。
牛蛙蝌蚪变4脚养殖技术?
一、养殖池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池水中投入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二、种蛙选择
种蛙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青蛙,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
三、产卵时间
青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但种蛙的抱对、交配、产卵的早晚与气温、饲养池的水温及水的深度有很大关系,当水温15℃以上时雌雄蛙开始拒对,18-28℃是最适的产卵温度。
四、采卵方法
青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泥黄色、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采卵时间在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放卵时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方向,即正面朝上,反面向池底。如果方向搞错,对孵化率有很大的影响。同一批卵要放在同一孵化池,这样孵出来的蝌蚪大小一致,方便管理。如果在一池中放不同期的卵块,孵出来的大小蝌蚪生长速度不一,弱小的就会逐渐衰弱而死亡。
五、孵化管理
在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之间。在换水、换盘时,如水温突然升降5℃以上或水温低于4℃,高于28℃或强的惊动均可导致蛙死亡。因此,观察蛙卵孵化时动作要轻,不能随意搅动池水,以免蝌蚪幼体漂离卵膜,影响成活率。经过两天孵化,蛙卵略能摇动,3-4天即成蝌蚪形态,5天左右孵化小蝌蚪。
六、蝌蚪饲养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七、幼蛙饲养
1.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3.筛选分级: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八、成蛙饲养
1.动物饲料: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2.混合饲料: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3.堆养蚯蚓: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
4.调整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