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置蜂王(养蜂人告诉你答案)
如何安置蜂王,逃蜂一般飞到哪里去?
“逃蜂”一般指我养蜂人说的飞逃的蜜蜂,其原因很多,但都是蜂群的无奈之举。它与蜂群的自然分蜂有着明显的区别。逃蜂可分为有王飞逃和无王飞逃两种情况。
(一)飞逃蜜蜂的结局①有王飞逃蜜蜂的结局有王飞逃,是在蜂王的带领下进行的飞逃。它们一般是因为蜂群遇到了生存的窘境,自身又无法改变时,蜂群采取的应对措施。有王飞逃一般是蜂群经过充分准备的,当蜂群遇到生存窘境时,蜂群便产生飞逃情绪,紧接着蜂群的侦察蜂会出巢寻找合适的巢穴,与时同时,巢穴内的工蜂出现怠工情绪,蜂王开始停产并“瘦身”,当侦察蜂找到合适的地方时。侦察蜂将信息传递与蜂群,于是工蜂吸饱了蜂蜜准备出逃。当遇到合适的天气时,它们就会和蜂王一起全部弃巢而走。飞逃到侦察蜂事先选择好的地方,重新筑巢安家。由于这种飞逃是经过计划的,因此对蜜蜂本身影响不大,只是换一个家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蜂群遭遇突然变故,它们还没侦察新家,蜂群就在蜂王带领下被迫出逃。这种情况蜂群会一边逃一边寻找新家,结局和上面一样,只不过这个飞逃的过程可能要多耗费一些时间罢了。
②无王飞逃蜜蜂的结局无王飞逃常出现在蜂群失王后,当蜂群失王后,如未进行人工干预,那么蜂群很快就会出现混乱,那么蜂群也不会有工蜂出去采集,当蜂群的储粮耗光后,蜂群就开始出现逃散。
由于蜂群混乱,所以也不会有侦察蜂出去寻找“新家”,它们多是由于饥饿,才本能的逃出巢穴。这种飞逃可能是零散飞逃,也可能是全部一同出逃。零散飞逃的有的可能混入其它蜂群,但这种可能性较小。有的可能在混入时被防卫蜂杀死,多数则冻死或饿死于野外。全部一起出逃的情况也差不多,它们出逃后会聚积在树上,很久不会逃走,我就见过无王群在树上四五天都不逃走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蜂群是逐渐在缩小的。也就是说它们一起逃出巢穴后,最终还是会各奔前程的,只不过前途不太光明罢了。
小结,飞逃的蜜蜂在有蜂王的情况下,一般会另寻巢穴安家,而无王飞逃的蜜蜂则情况较惨,多数会冻饿而死。
(二)如何预防蜂群出逃①蜂群出逃的原因首先是“环境因素”,蜂群蜂箱所处的环境如受到污染,或者存在严重的人畜干扰时,以及蜂箱内温度湿度超出了蜂群的耐受范围,蜂箱内有异味等,都可能引发蜂群飞逃。
其次是“敌害入侵”,蜜蜂的敌害很多,如胡蜂,蚂蚁,蟑螂,老鼠等。另外还有对中蜂危害很大的蜡冥虫,以危害较大的蜂螨等。这些敌害在蜂群较多,严重影响蜂群生存时,蜂群会选择飞逃。
再其次就是“食物匮乏”,可能是外界蜜源短缺造成,也有可能是盗蜂引起的。当蜂没有食物可用时,为摆脱此窘境,蜂群只有选择飞逃。
最后就是蜂群失王,当蜂群失王后一般短期內不会出现蜂群飞逃,但在蜂群失王后的逐渐演变过程中,蜂群贮粮耗尽,那么这时的蜂群就只能飞逃了。
②如何预防蜂群飞逃首先应保证蜂箱干净整洁,无异味,安置蜂箱的地方则应保证能防止日晒雨淋,且远离蜜蜂天敌和没有人畜干扰的地方。其次,应在缺乏蜜源时加强饲喂,同时预防盗蜂的发生。并且在炎热季节做好蜂箱防暑降温的工作。再其次应做好蜂群病虫害处理,如诱捕蜡螟虫成虫,定期杀螨,以及在蜂箱周围放置老鼠药,蚂蚁药等。
对于失王蜂群,则建议进行人工干预,如对其进行介入新王或成熟王台以及并群等。防止其出现工蜂产卵而导致蜂群崩溃。
(三)飞逃蜂群的利用①诱捕飞逃群
飞逃不象分蜂那样,具有明显的高峰期,但只要温度适合蜂群生存,飞逃就有可能会发生。因此我们应常设诱蜂箱,诱捕飞逃的蜂群。诱蜂箱设置也与诱捕分蜂群相同。也就是将诱蜂箱装上巢脾,涂上蜂蜡与诱蜂水即可。收捕到飞逃蜂群后,应加强饲喂。收捕到有王的飞逃蜂群时,待其情绪稳定后,即可进入正常的管理。而收捕到无王群则还需要做介王或并群等处理,方才能使蜂群飞逃情绪丧失,从新恢复正常。
②飞逃前紧急处理后利用
与其让蜂群出逃后,再回收利用,不如在蜂群要出逃前改变其环境,说不定就能改变蜂群飞逃的想法。蜂群飞逃前也会出现一些征兆,如怠工,在蜂箱内结团,出现“蜂胡子”等现象。其实当蜂群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只需把蜂群换个地方,换个蜂箱,换点巢脾,加强饲喂,也许问题就解决了。阻止了蜂群的飞逃,可能也算是对蜂群的再利用吧。
总结,逃蜂在有蜂王带领的情况下,一般会换个“新家”从新生活,而没有蜂王带领的蜜蜂出逃后,大多冻死饿死于野外。逃蜂对养蜂损失较大,因此应严格预防蜂群发生飞逃,并做好回收飞逃蜂群的准备。天数茫茫A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如何诱蜜蜂?
1、诱蜂地点的选择老农诱捕野蜂的经验认为,最理想的诱蜂地点是向南山腰突出的岩下,面临深谷,四周有一些杂木林,上有老松掩映,目标分外明显。在分蜂季节将诱蜂箱放在这样的地方,蜂群常会接连飞来。 大家想要诱蜂成功,必须选择那些蜜源充足的地方,同时这个地方附近又没有人工养殖蜂场才可以。另外大家诱蜂的地点附近应该存在有水源,再就是要把诱蜂工具安放在向阳的地方,让它存在于一个比较明显的位置上。
2、诱蜂时间的选择
想要诱蜂成功在时间上也是有规律存在的,最好诱蜂时间应该是在蜜蜂的分蜂季节之中。国内不同地区适合诱蜂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南方地区理想的诱蜂时间为每年的十一月和十二月之间,而北方地区最理想的诱蜂季节则是每年的四五月份。
3、诱蜂工具的准备
想要诱蜂成功大家最好选择那种使用过的旧蜂箱去作为诱蜂箱,并用在蜂箱的内部涂抹一些蜂蜡,同时也要放几个简单的巢础进入,蜂箱中其它的空间全部用草填满,在蜂箱的巢门处留一个小口就可以了。安放好诱蜂箱以后,大家要经常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野生蜜蜂已经入内,则可以在晚上蜜蜂全部归来后,关闭巢门,把诱蜂箱带走,就是诱蜂成功了。
诱捕成功后,还要适时检查和安置诱入的蜂种。放箱诱蜂要定时进行检查,检查次数,视季节和路程远近而定。分蜂季节一般三天检查一次,久雨初晴,要及时检查。发现野生蜂已经进箱,等到傍晚蜜归巢后,关闭巢门搬回。旧式蜂箱桶最好在当晚借脾过箱。
介入它群分蜂热健康封盖子脾为什么会飞逃?
大家好!我是天数茫茫A,我认为把土养蜜蜂的自然分蜂群,过继到活框式的养殖箱中进行饲养,是对养蜂的生产的有利改进。然而题主将蜂群过继到蜂箱中后,且添加了健康的其它蜂群的子脾,蜂群却发生了飞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想题主介入封盖子脾,目的就是希望借子脾来稳定蜂群。因为我们知道,能对蜂群起到稳定作用的,除了蜂群中蜂王分泌的蜂王信息素外,还有蜂群中的其它蜜蜂激素,其中未封盖的幼虫分泌出来的蜂子信息素,就是其中的一种。蜂子信息素不但可以稳定蜂群,而且还可以使工蜂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其出现怠工现象,因此对蜂群介入未封盖的子脾,是我们稳定蜂群的常用办法。而题主介入的是已经封盖的子脾,封盖子脾的蜂子信息素是很低的,甚至是没有的,因此我认为它对稳定蜂群的作用与意义不大。(一)蜂群发生飞逃的原因分析①我们知道,自然分蜂一般都是老蜂王和一部分蜂群,飞离巢穴寻找“新家”,老蜂王一般都比较脆弱,加上我们在收捕,过箱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那么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蜂群的蜂王遗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原来的蜂桶离现在的蜂箱位置较近,那么这些失王后的蜂群没有了蜂王信息素的影响,是有可能在原桶的影响下,飞逃返回原巢穴的。②土法养蜂一般人工检查的情况很少,因此这种蜂群的野性较强。而当我们把它们收入活框式的养殖箱后,可能由于检查比较方便,所以我们可能会经常的去检查蜂群的情况。而自然分蜂的蜂群,本身就有一定的不稳定情绪,加上又是很少被人干扰的土养蜂群。那么我们这样频繁的检查,可能就会导致蜂群的飞逃情绪升极,从而引起飞逃。③蜂群对生存的环境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的,野生的蜂群喜欢生活在黑暗干燥的树洞,山洞等里,这样的环境冬暖夏凉,且干净清洁非常的适合蜜蜂的需求,当然我们的土养蜂桶很多就是用树干掏空后做成的,非常的接近自然。但我们把自然的分蜂蜂群收入蜂箱后,蜂箱达不到上述要求,那么蜂群肯定就是要飞逃的。这类情况主要的表现就是:蜂箱可能存在异味,摆放蜂箱的地方污染严重,蜂箱存在暴晒雨淋,或者蜂箱内高温高湿等。④除了前面提到的人为干扰,可导致蜂群发生飞逃外,如果蜂群的蜂箱以及周围,有大量的蜜蜂天敌存在,也可能导致蜂群飞逃。如胡蜂,蜡螟,蚂蚁,蟑螂以及老鼠等。⑤自然分蜂发生时,一般外界蜜源正在逐渐减少,而被自然分蜂出来的蜂群,一般只带有少量的蜂蜜,也就是说不能维持蜂群太久的需要。如果题主没有对蜂群进行奖励性饲喂,加上外界蜜源少,因此可能造成蜂群缺食,那么这样蜂群就可能因缺食而产生飞逃了。刚获得的自然分蜂蜂群,发生飞逃是一件十分不幸的事情。这可能与我们对蜂群的处理及操作方法有关。那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收捕的分蜂蜂群。(二)对自然分蜂蜂群的处理①首先我们在对自然分蜂群的收捕以及过箱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收捕到蜂王,而且还要保证其健康。对失王的蜂群应立即进行介王或并群处理。②收捕过箱后介入子脾对蜂群是有稳定作用的,因此我们对蜂群应该介入一些未封盖的子脾。当然介入的子脾应该是没有封盖的。另外介入些半蜜脾当然更好了。此外对蜂群的奖励性饲喂是不能缺少的,这也有助于稳定蜂群。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时外界蜜缺乏,更应加强饲喂力度,因为必竟该蜂群的储蜜不多。③对蜂群的蜂箱放置,应该必须要有所选择。放置蜂箱的地方首先应无污染无异味,最好能防止日晒雨淋。放置蜂箱的地方不应有较多的人畜干扰,当然更不能有胡蜂,蚂蚁,蟑螂,蜡螟等蜂群天敌的出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远离"意蜂"群。④刚收入蜂箱的蜂群,一般不应做过多的检查,因为蜂群本身存在一定的情绪,频繁的检查可能导致这种情绪被加重,从而引起飞逃。因此我们后应在蜂群情绪稳定,恢复正常后,再对蜂群进行检查处理。其恢复正常的主要标志是:蜂王开始产卵,工蜂开始采集活动。⑤对蜂群可采取临时加装防逃片的措施。这能有效阻止蜂群发生飞逃。值得注意的是,防逃片,一般只是临时安装。因为它有障于蜂群采集,清理等工作。而且如果收获的分蜂群是处女王群,那么防逃片更能防障处女王出巢交尾,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在蜂群恢复正常后,应立即折除防逃片。总结,自然分蜂群,介入封盖子脾对其稳定情绪的作用不大,而介入未封盖的子脾效果会更好。造成蜂群飞逃的原因,应该和介入的子脾,没有多大的关系。而造成蜂群飞逃的真正原因可是:蜂群失王,安置蜂群的蜂箱存在环境问题,以及可能存在人畜或蜜蜂天敌干扰等问题。天数茫茫A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如何制作分蜂神器?
在蜂群起王台时,将蜂桶巢门口,安装上自动分蜂器。自动分蜂器就是一个大型隔王笼,工蜂可以正常进出,但是蜂王不能正常进出。自动分蜂器上面有一根软管直接通向另外一端,另外一端同样有一个大型隔王笼,直接将这个大型隔王笼,安装在新蜂桶的巢门口上。这样当蜂群出现分蜂时,蜜蜂会飞离原蜂群,而蜂王只能通过软管爬到新蜂桶里。分出来的蜜蜂会跟着蜂王,飞进新蜂桶里组成一群新蜂群。养蜂人只需要等新蜂群分完蜂后,再将自动分蜂器撤掉,然后换上隔王片以防万一。等新蜂群造脾后,蜂王正常产卵了,就可以撤掉隔王片,然后按正常的蜂群管理就可以了。

自动分蜂器,其实就是两个大型隔王笼,中间一条软管相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将两个大型隔王笼分别扣在两个蜂桶巢门口上,蜂桶必须严实,不能有大缝隙或者孔洞,这样分蜂时,蜂王才不会从大缝隙或者孔洞中钻出来,造成蜂群分蜂到外界去。动手能力较强的养蜂人,可以自制自动分蜂器,首先使用多张隔王片,然后用强力胶沾贴出两个5面的隔王笼。也可以用木板钉出两个4面的小盒子,然后各安装上隔王片,再将两个隔王笼各剪开一个洞口,接着购买一条一米左右长的软管,再将两个隔王笼连接在一起。

土养蜜蜂在蜂群的管理上和操作上,有许多的不便之处,但是土养蜜蜂是最接近自然的一种养蜂法,也是许多非专业养蜂的老农家最常见的养蜂法。我们一直想改变老农的养蜂方式,但是苦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所以只能研究出更适合土养蜜蜂的各种工具,来帮助和解决老农土养蜜蜂时,遇到的一些难题。这一个自制的土养蜜蜂自动分蜂器,就是一个非常好用,非常实用的土养蜜蜂工具,希望可以真正帮助到还在使用土养蜜蜂方法的养蜂人家。
哪些操作更能诱到蜂?
野外放诱蜂箱,肯定要放在附近有蜜蜂资源的地方,才能诱到蜂。要想成功的诱到蜂,就必须掌握诱蜂的时机,诱蜂箱的准备与安置,诱蜂辅助用品的使用等方法,下面天数茫茫A就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个人看法。
(一)掌握最佳的诱蜂时间我们诱蜂,通常情况下只能诱到分蜂或飞逃的蜂群,飞逃在蜜蜂开始活动的情况下,也就是12℃以上时就可能会发生。因此符合这个温度条件时,就可以诱蜂。但是毕竟飞逃的蜂群很少,而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分蜂蜂群,那才是我们诱蜂的主要目标。
分蜂是蜂群为扩大发展种群的一种有效方式,分蜂的发生通常是因为,蜂群群势过于强大,外界蜜源难以满足蜂群需求,蜂群所处环境温度过高时等情况造成的。这些情况往往对应一定的时间点,掌握这些时间点,就掌握诱蜂的最佳时机。
我国幅源辽阔,南北气温差异巨大,因此各地的分蜂热时间可能略有不同,就拿我的家乡重庆江津为例,我们这儿第一次分蜂热大概出现在春分以后十多天内,也就是第一次大蜜源油菜花结束时。对应分蜂的原因就是“外界蜜源难以满足蜂群的需求”。而第二次分蜂热出现在夏至以后的十多天内,这时气温逐渐升高,导致蜂箱内的温度也随之增高,这时也容易引发分蜂。对应分蜂的原因就是“蜂群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的情况。
(二)诱蜂的准备与诱蜂箱的安置如果我们要想诱蜂,那么在分蜂热到来之前,就要做好准备。当然诱蜂箱最重要的东西,另外还要准备巢脾,饲喂槽以及蜂蜡等辅助用品。
诱蜂箱及绣蜂巢脾,以用过的旧巢脾旧蜂箱为宜。诱蜂前应对诱蜂箱等用具做彻底消毒,杀虫等处理,但放置诱蜂箱后,要保证箱内不能有消毒后的异味。
诱蜂箱可安置于野外,也可以安置于房前屋后,山洞,屋檐下等。但安置诱蜂箱的地方应干净卫生,无污染无异味,通风干燥,能遮风避雨防止曝晒,最好还不能受到人畜以及蜜蜂敌害的干扰之处。
(三)诱蜂辅助用品的使用放置好诱蜂箱后,是有可能会诱到蜂的。但为了提高诱蜂的成功率。使用一些辅助性用品,其诱蜂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常见的辅助用品有天然蜂蜡,诱蜂水等。
天然蜂蜡,由我们平时收集的旧巢脾,废王台,巢房封盖等高温溶化后凝固而成。蜂蜡对蜂群有很强的吸引力,是最常见的诱蜂辅助用品。诱蜂水,是含有蜂王信息素的溶液。蜂王信息素对蜂群有强的凝聚力,特别是对一些蜂王过老或者无蜂王的散群。诱蜂水市场上有专门的成品,当然诱蜂水我们也可自己配制。方法很简单,就是将淘汰的无用的蜂王泡酒即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泡制后,该酒就会含有蜂王信息素,该酒也就成了诱蜂水。
天然蜂蜡以及诱蜂水的使用也比较简单,当我们安置好诱蜂箱后,将它们涂于诱蜂箱内外即可。
(四)诱蜂成功后应注意的问题只要有蜜蜂资源,并掌握诱蜂的方式方法,那么一般情况下都能诱到蜜蜂,那诱到蜜蜂后,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分蜂或飞逃的蜂群进入诱蜂箱后,一般不会再次出逃的。当然有的朋友可能有所担心,怕它们再次飞逃,那么我想,你就可以采用加装防逃片的措施来预防。蜂群进入诱蜂箱后,短时间内一般不用去检查蜂群,因为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惊扰到蜂群,这样就会引起蜂群再次飞逃。正确的方式是晚上对其进行奖励饲喂即可。
一般经过两天左右的适应后,蜂群就可基本恢复正常。这时就可仔细检查检查蜂群的基本情况了,如果检查发现蜂群正常,那么就应拆除防逃片,进入正常饲喂模式。蜂群也会很快恢复生产。但检查发现蜂群无王或者有病害等不正常情况时,那么我们就应该马上对其进行对症处理,促使其快速恢复产能。
总结,在野外放诱蜂箱除了放置在有蜜蜂资源的地方外,放置诱蜂箱的地方还应适合蜜蜂的生活习性。在合适的季节正确的使用诱蜂的辅助用品与方法,更能提高诱蜂的成功率。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