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殖野鸡苗如何养(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野鸡苗如何养(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时间2022-12-07 13:10:05发布单位同事小李分类养殖浏览54
如在普通家禽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黄粉虫、蚕蛹、蚯蚓、蝇蛆等等,要饲养出一批品质优良的蛋鸡应该从雏鸡饲养就开始抓;从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管理即产蛋初期的管理关系到产蛋期的整个水平。也成为养鸡生产中关键控制点。蛋饲养管理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刚开产...

野鸡苗如何养,0到十五天的山鸡怎么养?

育雏。控制好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雏鸡1-3日龄时,适宜的温度为34-35度,4-5日龄为33-34度,6-8日龄为32-33度,9-20龄为31-32度,21-60日龄为26-28度。

雏山鸡1-10日龄宜采用24小时连续光照,以后每周递减3-4小时,30日龄后利用自然光照即可。

雏鸡出壳后先饮万分之一的高猛酸钾液,然后开食,由于山鸡喜欢吃零食,要采用多次投喂的办法。雏山鸡的饲料用玉米、豆饼、鱼粉、麸皮、熟杂肉、骨粉、青绿饲料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添加剂等配制。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18%以上。

雏鸡饮用水要保证供应,而且用温水。

哪里有七彩野鸡脱温苗卖?

看你是哪里的。一般在大的禽苗市场都有野鸡苗卖的,不过市场里鱼龙混杂,好的坏的良莠不齐。你要是养得少的话就建议去禽苗市场仔细挑选,如果你养得多就去专门做脱温野鸡苗的养殖场买。我们广西的灵山,就专门有做脱温苗的。我是南丹的,养野鸡也是几千只几千只去那边拉回来。我家庭农场产地有限,不然也搞脱温苗卖了。现在鸡苗市场也是不错的。

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七彩山鸡是野鸡吗?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七彩山鸡就是野鸡。野鸡是野外大自然环境中自然生长的一种具有野外生活习性的禽类动物,是属于野生保护动物。近几年,通过人工驯化养殖,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养殖项目,广泛地大量地养殖。由于家养野鸡肉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人们认为山珍之一。近几年,通过人们驯化饲养,变成家禽,在农村广泛养殖,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野山鸡养殖和家鸡养殖,方法基本相似,但有些事情必须要注意。第一,七彩山鸡毕竟是野生动物,具有一定的野生习性,喜欢逃跑。一旦逃跑,一般不会自己回来,由于生性擅飞,很难寻找。所以,养殖过程中,必须使用防逃网密封养殖场所,避免逃跑,造成经济损失。第二,七彩野山鸡生性安静环境养殖,害怕喧闹环境。所以养殖场所要远离喧闹的人群,噪声大的工厂作坊,适合偏僻安静的环境养殖。第三,七彩野山鸡养殖在饲料上和家禽养殖相差无几,但从营养角度看,为了近快地生长发育,增加重量,缩短养殖周期,可以适当增大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如在普通家禽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黄粉虫、蚕蛹、蚯蚓、蝇蛆等等,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作为蛋白质来源,能有效地促进生长,提高品质和产量。总之,七彩山野鸡养殖是一种农村特色养殖的新型项目,经济效益高,适合大量养殖,市场前景不错。【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怎么养殖才能多下蛋又防病?

如何科学养鸡如何科学养鸡

摘要:要饲养出一批品质优良的蛋鸡应该从雏鸡饲养就开始抓;起,从雏鸡到育成鸡再到产蛋鸡,每一个环节的饲养方法都要有科学。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蛋鸡的产蛋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多少。由此可知,从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管理即产蛋初期的管理关系到产蛋期的整个水平。为了加强鸡群的总体性能,提高产蛋率,注意预产期(产蛋初期)的管理,也成为养鸡生产中关键控制点。

蛋饲养管理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 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

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周龄的产蛋鸡对营养物质利用率不同,母鸡刚达性成熟时(17-18 周龄)成熟的卵巢释放雌性激素,使母鸡贮钙能力显著增加,开产至产蛋高峰时期,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采食量持续增加,到产蛋后期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脂肪沉积能力增强。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可分为三个时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二、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在转群的前3-5天,将产蛋鸡舍准备好并消毒完毕,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关于转群时机,由于近年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提前,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请进行,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当鸡群在17-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实践证明,根据体重和性发育,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料对将来产蛋有利,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这段时间内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青春期的体重仍需不断增长,大致要增重400-500克,蛋重逐渐增大,产蛋率迅速上升,消耗母鸡的大部分体力,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对鸡的进一步干扰,减轻各种应激,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保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

三、产蛋期日常管理

每天饲喂2次,为了保持旺盛的食欲,每天12-14点必须有一定的空槽时间,以防止饲料长期在料槽存放,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每次投料时应边投边匀,使投入的料均匀分布于料槽里,投入后约30分钟左右要匀一次料,这是因为鸡在投料后的前10多分钟内采食很快,以后就会挑食勾料,这时候槽里的料还比较多,鸡会很快把槽里的料勾成小堆,使槽里的饲料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常常将料勾到槽外,既造成饲料的浪费又影响了其它鸡的采食,所以要进行匀料,并经常检查见到料不均匀的地方就要随手匀开。每次喂料时添加量不要超过槽深的三分之一。尽可能维持鸡舍环境的稳定,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干扰。 根据鸡群情况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每隔一月投3-5天的广谱抗菌药。注意在营养上满足鸡的需要,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料(根据季节变化和鸡群采食量、蛋重、体重以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水平)。产蛋高峰期必须喂给足够的饲料营养,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必须无限制地从产蛋开始到42周龄让鸡自由采食,要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就要满足高峰期的营养需要,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量的最重要营养因素,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反应只有在能量摄入受到限制时才表现显著。对蛋重来说,蛋白质中蛋氨酸摄入量是关键,最近资料也有报道,日粮中的含硫氨基酸对产蛋率极为影响,产蛋高峰是有阶段性,产蛋量就少,促高峰的关键是促营养。

四、产蛋后期饲养管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母鸡产蛋率与饲料营养采食量有直接关系,可根据母鸡产蛋率的高低,调整饲料能量的营养水平,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但在调整日粮营养时要注意,当产蛋率刚下降时不要急于降低日粮营养水平,而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排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鸡群异常时不调整日粮,在正常情况下,产蛋后期鸡群产蛋率每周应下降0.5-0.6%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应在鸡群产蛋率持续低于80%的3-4周以后开始,而且要注意逐渐过渡换料,增加日粮中的钙。蛋鸡在产蛋期间,用药一定要小心,如果管理或用药不当,轻则会影响其产蛋量,重则将会影响到其终身的产蛋量,更严重的还会造成绝产甚至死亡。母鸡产蛋期间应停止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注射,以免引起产蛋量下降和产软壳蛋。对症用药是临床常见的用药方法。但对一个数百只、上千只的鸡群, 有时可能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果不分主次,采取”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疗措施,很可能造成治疗失误。联合用药也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措施,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用药,以扩大药物抗菌范围,提高治疗效果。而有些养殖户不了解药物的抗菌谱和理化性质,常随意将两种或多种药物配合使用。如将青霉素与土霉素配合,青霉素与磺胺类配合,红霉素与口服补液盐配合等,这些都是禁忌的。有的养殖户治疗畜禽疾病,当使用一两种抗菌药疗效不佳时,就增加药物品种,有的甚至增加到5-6种,认为用药品种多了可产生累加效应。其实有些药物配合使用,药效反而会减弱。有些老养殖户防治鸡病往往加倍用药,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其实这样容易造成中毒,-旦发现有中毒现象若能及时停药,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损失。而新养殖户也效仿用药,常发生严重的畜禽中毒死亡事故。这种情况多见于新养殖户。

五、季节管理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光照时间短,冬季的管理要点是防寒保温、舍温不低于15C,防寒保温的措施:有条件的加设取暖设备;条件差的鸡场将鸡舍门窗特别是北面窗用塑料膜钉好,由于自然光照时间短,要补充人工光照。春季气候逐渐变暖,日照时间延长,是鸡群产蛋量回升的阶段,但又是大量微生物繁殖的季节,所以春季的管理要点是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满足产蛋需要,逐渐增加通风量,做好卫生防疫和免疫程序,同时做好鸡场内的绿化工作。夏季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管理要点是:防暑降温,促进食欲,当气温超过28°C时,鸡的饮水增多,采食量减少,影响产蛋性能,并且很容易造成体质的下降,影响抗病能力。

鸡苗如何
母猪生产多久(母猪产量标准是多少)牛羊怀孕多久(八月龄小母牛怀孕能正常生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