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虾如何消毒(刚生产的青虾怎么养最好)
河虾如何消毒,刚生产的青虾怎么养最好?
(一)产卵期 选留亲虾产卵所需的水温在18℃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在4月中旬到9月中旬,6-7月是产卵盛期,6中旬到7月中旬为最盛期。(二)产卵和孵化 在产卵群体中,6-7月产卵的亲虾,个体较大,这是经过越冬的老龄虾;7月以后产卵的亲虾,个体较小,这是当年繁殖后长成的虾。 产卵和孵化的全过程,都在网箱中进行。网箱分培育箱和孵化箱两种。培育箱用网目为196目/平方厘米的聚乙烯网布制作,规格为10米x 667米x 1.7米,箱底和箱上口各装一根聚乙烯杠绳,网箱为敞口浮动式,安装时使网箱有0.3米露出水面,防止逃虾。箱内放置用于孵化的木染小网箱1-2只,用网目为12目/平方厘米的聚乙烯网布制作,规格为1.7米x 1米x O.5米,安装时使网箱露出水面5厘米,并在箱底四角各系一小砖块。
亲虾宜在产卵前移到培育箱中育肥。当水温达到18℃时,亲虾即进行交配,一般交配后24小时内产卵。雌虾临产时,腹部时伸时屈,背部耸起。
产出的卵呈椭圆形,卵黄很多,并成团附着在雌虾有刚毛的腹部l-4对附肢上。越冬后的老龄虾可连续产卵2次,第二次产卵是在第一次产出的卵孵化以后,青虾的产卵数和亲虾的年龄及体长有关系,越冬后的老龄虾,产卵最多可达5000粒,而当年繁殖成熟的虾,体长3厘米,产卵最多只有700粒左右。
当卵出现复眼时,应将抱卵雌虾放进孵化小网箱中,每只网箱放700-1000只。6-7天后,幼体即能破膜脱离亲虾并落进培育箱中。此时应把孵化箱连同产过卵的亲虾,一并拿出网箱。

如何做好青虾繁殖和提高成活率
如何提高青虾养殖成活率
一、提高溶氧量。青虾对溶氧量的要求较高,其窒息点为1.1毫克/升。
1.配备增氧机的功率应达到0.5千瓦/亩,使水体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
2.底泥以10厘米厚为宜,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施放的有机肥应充分发酵腐熟,以减少高温季节的有机耗氧。
3.主养青虾混养鱼类的池塘,以亩产150公斤成鱼或鱼种为宜。
4.适宜种植水花生、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以增加水体溶氧量,控制水体肥度;有助于青虾纳凉和栖息。
5.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总水体的1/3,高温季节保持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
二、清除敌害
1.进水时用40目和60目筛绢双层过渡,以防敌害混入,排水口安装密眼网以防青虾外逃。
2.幼虾放养规格应一致,主养青虾的池塘可混养少量鲢鱼和鳙鱼,鱼种应在幼虾体长大于2厘米时投放。
3.每隔15天,每亩用生石灰20公斤全池泼洒,在调节pH植的同时起到杀菌补钙和促进青虾生长的作用。
三、减少互残
1.青虾趋弱光怕强光,喜好夜间摄食,在光照度强的水体中有互残现象。因此除了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外,还可种植小浮萍和飘莎、伊乐藻草,既可以遮阳,草的嫩叶和根须也可供青虾食用。
2.青虾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春、夏季青虾蜕壳频繁,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极易争食互残。可饲喂适量的蚯蚓、蚕蛹、碎田螺等。此外,在早春晚秋也应适当投饲,以满足青虾摄食需要。
3.经常用抄网和地笼对青虾捕大留小。

怎样洗虾?
对于不经常做荤菜的人来说,这个清水煮虾是很简单很适合初学者的。对于虾的清洗还是有点小复杂的。
工具/原料
鲜虾 (半斤)
盐 适量
胡椒粉 适量
姜片 适量
柠檬片 一片
方法/步骤
买来的虾要先用清水冲洗一下
2/7
挑虾线
虾头是头、胸、甲三合一部位,其胃、肝等内脏集中分布在这里,剥开虾壳后可看到背部有一条黑线,那就是虾的肠道
用牙签比较方便,我家没有牙签我就用牙线挑的,在虾的背上戳一下,然后往上挑,就能挑出来,挑的时候用力要均匀防止挑断。如果没挑干净,可以在后面再挑一次。
查看剩余1张图
3/7
虾头和虾肠难免会有一些细菌,不可食用,主要是基于防止细菌感染的考虑。
虾头有些难处理,但是我们也不吃头部,我就直接把头部剪掉了,这样处理比较简单些
查看剩余2张图
4/7
挑完虾线,剪完头部,然后虾脚虾刺也都剪剪,就是如图这样了
5/7
准备下锅煮。
锅里放上清水,里面放了点胡椒粉和柠檬片,放上适量盐和姜片。主要是去腥
6/7
怎样判断虾是否煮好?
看盆中的虾形,便可知灼虾的老嫩程度。虾身呈U形,则是最佳程度;若是V形,多半还是生的;若虾尾紧贴腹部呈O形,过头无疑了。
具体看虾在煮时于锅中发生的变化,鲜活的虾放在锅中煮沸,刚开始是垂长的,随着加热的进行,虾米除了变红之外,形状也开始变化,先是向内则弯曲,渐而体形成L形的钩状,再煮其虾尾就会紧头部。当虾煮至成L形时,就基本成熟了。待煮至尾紧贴头部时,就煮点过了。过了就不好吃了,鲜虾鲜虾,鲜才好吃。
查看剩余1张图
7/7
1.虾营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2.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3.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
淡水虾性温味甘、微温,入肝、肾经;
储存活对虾的盐度和水温是多少?
1、温度:水温控制在20~30℃。
2、盐度:盐度各海区基本适合,盐度以13‰~33‰为宜。
养虾的注意事项:
1、池塘要求。
青虾耗氧量高,不耐低氧,同时,青虾又属底栖动物,游泳能力差,喜欢在池底活动。因此,养殖青虾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养虾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坡比为1∶3~1∶3.5,水深1.5米左右,池底无淤泥,水源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苗种投放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在每个塘内安装好增氧设施。
2、种植水草。
青虾属甲壳动物,有脱壳和互残现象。因此,为了避免青虾发生互残现象,就必须种植一些适宜的水草来防止青虾之间相互残食。种植的水草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种植于池边浅水带四周的水花生;另一类是种植于浅水带池塘底部的沉水植物,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这类水草繁殖迅速,所以当池塘内水草过多时,可用人工方法捞除稀疏,使塘内水草呈星点分布最好。一般情况下,水草的生长面积占池塘水面总面积的比例应控制在30%左右。
3、设置网片。
在虾塘中间设置10~33目的无节夏花网片,用毛竹架固定,按屋架形设置于水面下20~40厘米处,坡度为15~20度,以便青虾上下爬行,每排网片宽3~4米,长度因池而定,一般5亩左右的池塘可设2排网片。
4、苗种放养。
青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在养殖环境适宜、饵料充足的情况下,虾苗经过2个月的养殖每尾可达到3克以上的商品规格。因此,可采用春季和夏季两次放养、一年养两茬的养殖模式。
夏季放养在7月左右进行,亩放1厘米左右的虾苗4万~6万尾,10~20天后投放少量鲢鱼种。放养时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放养时间应选择晴天的清晨或阴天不闷热的时候进行,放养时要避开苗种脱壳高峰期。到了8~9月还会出现一次批量产卵孵化出的小虾苗,这批虾苗到年底规格一般可长到2~3厘米,可作为春季放养苗种,一般亩放3万~5万尾。
5、投喂管理。
根据青虾的摄食生活习性,坚持四定的投喂原则。一般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8时~9时、下午5时~7时,上午投喂总量的1/3,下午投喂总量的2/3。饵料应投在长有水草的浅水区,并且要投撒均匀。青虾苗种的日投喂量一般控制在3%~5%,前期以投喂细颗粒饲料为主。随着青虾个体的增大,可适当投喂相应规格的颗粒饲料。投喂时要细心观察青虾的吃食情况,一般每次投喂量以2~4个小时内吃完为宜。
6、水质管理。
在高温季节必须做到每周加水或换水1次,先排底层老水,再加15~20厘米深的新水。夜间或清晨发现青虾浮头,必须开增氧机和加注新水,特别是在闷热或雷阵雨之前的天气里,应采取全天24小时加水和换水措施,保持池水呈微流水状态。
7、日常管理。
每半月用生石灰水或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菌及病原体。同时观察青虾身上是否附着纤毛虫,可用硫酸铜水溶液全池泼洒,全池的施药浓度为0.7ppm,隔7天再用1次。
8、适时起捕。
青虾长到4~5厘米就可以起捕上市。一般春放苗种5~7月起捕上市,夏放苗种9~11月起捕上市。
黑壳虾可以用甲基蓝消毒吗?
可以
黑壳虾并不能像鳌虾那样粗放,它对环境还是有一定要求的,黑壳虾不像水晶虾那般苛求水质,它并不需要特别的养护措施,是比较容易饲养的种类,但是饲养过程中还是要遵循它本身的生活习性和规律。黑壳虾普通环境下所适合的酸碱度是“微酸性”,比如如黑土底沙的水草缸!
但我用碱性的珊瑚沙养了半年后一样繁殖到第三代!黑壳虾不喜欢光,因为夜半及凌晨是他们活动力最旺盛的时候。想要让黑壳虾快速繁殖,就要让黑壳虾住在没有光线的环境,黑壳虾喜欢较冷的水,养在鱼缸一般恒温28度的加温棒会让它活力减低。要找东西给他们躲藏及攀爬,石头、莫丝、小网子、沉木都是很好的场所,海绵或生化棉也不错。水质很重要,如果你喂食量大,就要勤换水。空气也非常重要,普通的外挂过滤器应该就足以应付,如果虾子量多,加个帮浦打气会更好。除非你给它的水质太差或威胁太多才可能会引起爆缸。一个月繁殖一次是基本的。
1、温度控制
黑壳虾最适生活温度是20~28℃,但却能在5~35℃的极限温度生存,甚至可以耐受比5℃更低的温度,只是在这样的温度下黑壳虾会停止进食。低温不会影响它们的生存,但却不利于它们的繁殖,即使有孵化出的虾苗,在10℃以下也不容易存活。随着水体密度的增大,黑壳虾可生存的最高极限温度也会逐渐降低
一般不能超过30℃,因为水温越高,水体溶氧量会下降,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败坏。黑壳虾对于水体溶氧量的要求一般比鱼类要高,所以保持水体溶氧量不低于5ppm是很有必要的,夏季高温时还需要注意打氧。
螃蟹青虾套养的难点?
一、养殖条件
1.池塘条件。池塘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通电通路,周边环境安静,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池埂宽实,池底平坦,土质为偏碱性的沙壤土。将池塘中部设置为滩田(浅水区),面积占全池总面积的60%,田面向上,水深为60~80厘米。沿池埂四周开挖养蟹沟(深水区),沟宽为2~3米,沟深低于田面1~1.2米。
2.进排水系统。按照高进低排的要求,修建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设在池塘一端的最高水位处,排水口设在池塘另一端的最低处,进、排水口须用聚乙烯网布或不锈钢网罩等覆盖,以防河蟹外逃和敌害进入。让进水和排水分流,有利于水位控制,污水排出,保持池水洁爽,减少病害的发生。
3.防逃设施。河蟹具有较强的攀爬逃逸能力,因此,在池塘四周需用抗氧化的塑胶板围成防逃墙。塑胶板沿池埂内侧埋设,底部入土20厘米并夯紧压实,上部高出池埂40~50厘米,板与板之间不留缝隙,在板的外侧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桩距为1.5~2米,将塑胶板打孔后用细铁丝将其固定在桩上,四角做成圆弧形。
4.增氧设施。按照0.15千瓦/667平方米的标准配备微孔增氧,将供气管沿东西向架设在池塘中间,延伸至池塘两端,采用条式安装法,在供气管两侧间隔10米左右水平设置一条高出池底10~15厘米的微孔管,微孔管的一端用塑胶管连接到供气管上,另一端延伸到离池埂1米远处。
二、放养前准备
1.清池消毒。冬天抽干池水,清除池边杂草和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5~10厘米,冻晒后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100千克∕667平方米左右,方法是加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菌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清池后继续曝晒,直至池底干裂,以改善通气条件,加速有机物的氧化。
2.栽植水草。在蟹池内栽植复合型水草。栽植方法:先将伊乐藻切茎分段栽插,株行距为5米×6米,全池栽插;然后在伊乐藻中间搭配种植轮叶黑藻、苦草和黄草,使水草覆盖率占全池总面积的50%左右。水草在蟹虾养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河蟹的植物性饵料和避敌隐蔽场所,而且还能起到净化水质和增加溶氧的作用。
3.投施肥料。苗种放养前10~15天,向池内投施发酵并消毒好的蓄禽粪肥,以鸡粪为佳,施肥量为每667平方米100~200千克。20~30天后追施生物肥,追肥量视水质肥瘦情况而定。施肥、追肥不仅能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量,为蟹虾提供天然生物饵料,而且还能促进水草的生长,抑制青苔的发生。
4.投放螺蛳。螺蛳采用3次投放法。第1次投放时间在3~4月,投放量为200~300千克∕667平方米;第2次时间在6月,量为100千克∕667平方米;第3次时间在8月,量为200千克∕667平方米。合理投放活螺蛳,不仅可为河蟹提供动物活饵,而且还能起到净化底层水质的作用。
5.设置培育“特区”。 蟹种放养前,在养蟹沟(深水区)内用10目聚乙烯网布围栏成培育“特区”,面积占大池面积的20%左右,作为蟹种的强化培育“基地”。
三、苗种放养
1.虾苗放养。青虾苗于1月放养,放养规格为2000尾∕千克左右,密度为每667平方米20~25千克。
2.蟹种放养。选择投放本地培育的长江水系蟹种。放养规格为每千克100~120只,密度为每667平方米约1000只,时间在2月底或3月初。先将蟹种放在“特区”内进行强化培育,培育时间视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情况而定。当水草覆盖率达到40%和螺蛳已繁殖到一定数量后(一般在5月),可拆开围栏,将经强化培育后的蟹种放入大塘内养殖。
3.鱼种放养。为了充分利用水体上层空间,增加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可在池内搭配放养部分鲢、鳙鱼种,放养规格为150~250克∕尾,密度为每667平方米50尾左右,时间在4月。鲢、鳙鱼担负水体“保洁员”的职能,保持养殖池水的鲜嫩洁爽。
4.苗种消毒。上述苗种入池前需用2%~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细菌及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