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殖如何养殖石蛙

如何养殖石蛙

时间2022-11-24 00:28:05发布龙龙爱种植分类养殖浏览89
石蛙所生存的温度夏季要控制在18-28度,这样喂养出的石蛙抵抗力会更好!溪水长流及饵料来源充足的山溪、水坑、水潭中或附近水塘的自然洞穴内。二、人工繁殖根据石蛙生殖腺发育特点,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石蛙就开始抱对产卵,产卵的石蛙一般个体达到1...

自来水养石蛙怎么处理?

可以把自来水晾晒一两天,就可以直接用。

1.环境:石蛙的环境一般要足够宽大,最好采用干湿分离的饲养方式,一半水域,一半陆地,同时再摆放一些躲避物供石蛙躲藏,使其更具有安全感!

2.温度:石蛙所生存的温度夏季要控制在18-28度,不得暴晒,以免石蛙脱水死亡!冬季休眠时候温度控制在5-12度,以免石蛙冻伤‼️

3.食物:建议采用活饲料多元化饲养,例如面包虫、大麦虫、蟑螂、蛆、小鱼等,这样喂养出的石蛙抵抗力会更好!

最后提醒一下,经常换水,清理环境,有病个体记得及时隔离开来,以免感染其他健康个体!

石蛙养殖要办什么手续?

1.营业执照。

2.卫生许可证。

3.经营许可证。

4.税务登记证带上申请书、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经营场地证明、一寸照片等到所在地相关部门办理。 5、但由于养的对象特殊,办理特种养殖许可证。特种养殖许可证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主册登记。 6、还得办理防疫合格证,防疫合格证到当地畜牧局办理。而且养殖场需要征用土地,还得先到国土局办理土地手续、厂地的条件审查。 石蛙(Quasipaaspinosa)标准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木槐(川南)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

想回老家农村发展养石蛙,应该怎么养,前景怎么样?

石蛙养殖前景如何?

石蛙又名棘胸蛙,石鸡。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并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的功能,其医用前景甚为广阔,个体较大,生长快。一般饲养当年幼蛙可达20~60克,第2年就可达到150~200克的商品蛙,人工饲养经济效益高,是山区农村致富的好途径。

那要如何养殖石蛙呢?

一、形态与习性

1、石蛙的形态特征:石蛙的体粗壮、肥硕、体长,成蛙的蛙体分头部、躯干和四肢,皮肤粗糙。雄性背部有许多窄长疣,大多成长排列,但不规则,身体的背面和体侧布满小圆疣,中央有显著的黑色角质刺。雌性背部有分散的小圆疣,但腹面光滑无疣和角刺。

2、栖息环境与活动特点:石蛙栖息于高山深谷,草木丛生,阴凉安静,溪水长流及饵料来源充足的山溪、水坑、水潭中或附近水塘的自然洞穴内。其活动强弱与水温变化有密切关系,水温适宜(15~26℃)活动正常。过高则出现异常,甚至死亡;过低则生长停滞,进行冬眠,一般在霜降前后开始冬眠,惊蛰前后陆续复苏。

二、人工繁殖

根据石蛙生殖腺发育特点,属分批产卵类型。每年4月下旬至9月中旬,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石蛙就开始抱对产卵,其中5—7月份为产卵高峰。产卵的石蛙一般个体达到100克以上,体长为10厘米以上,其怀卵量与年龄、体重、体长等因素有关,一般体重130~170克的石蛙怀卵量为350~480粒/只。受精卵需经22~25天孵化。蝌蚪需80~90天完成变态。

1.人工繁殖的方法和设施

(1)产卵池的基本结构和条件:

据说福建地区在1986—1988年进行了石蛙人工繁殖试验,实验的年平均气温为17.3~17.8℃,月平均气温变幅8.3~25.7℃。产卵池建造于室外,池顶搭棚遮阴,主要有3种类型。

①水族箱式产卵池:木框架,玻璃板壁,聚乙烯网盖,规格1.0米×0.5米×0.5米。箱内置有露出水面的小石台。山涧水源,水深5~10厘米,基本静水。

②鱼池式产卵池:砖石结构,水泥抹面壁,细沙石底,聚乙烯网盖,规格3米×2米×2米。池内设有出露水面的沙石小丘及隐蔽洞穴。地下涌泉水源,水深20~30厘米,渗透漏性微流水。

③山涧流水式产卵池:砖石结构,水泥抹面壁,河卵石池底,铁丝网盖,规格3.0米×2.5米×1.5米,池内有隐蔽洞穴。山涧水源,池底未完全浸没,多有坑洼,水流走向不一,进水落差大,池内水珠飞溅、撞击声不断,空间湿润阴凉。

(2)激素注射液的制备:人工催产用的激素为成熟的石蛙脑垂体,按常规方法摘取、匀浆,用Ringer氏生理盐水配制成悬浮液,含量0.5~4.0毫升。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系宁波市激素制品厂产品,均用Ringer氏生理盐水配制成溶液,含量为1~200微克/毫升。激素注射液均随用随配,腹腔注射。使用两种以上激素时,采用混合注射或分针注射。

(3)产卵和受精:经注射激素后的蛙,分别按一定的雌雄比例(1∶1.5)和密度(每池3~5组)放入产卵池,让其自行产卵、受精或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的方法按常规的蛙类受精方法。自行产卵、受精的方法,则是雌雄亲蛙在产卵池中,经发情求偶、抱对及两性协同产卵、排精而完成产卵与受精的过程。石蛙的产卵是间歇性的,产程较长,每次产出卵量亦不等,一般约为十余粒至数十粒左右,以链状卵索的形式黏附于池底的沙石或水泥池壁上,在水温19~22℃、气温18~30℃条件下,一般可持续2~5小时。

(4)孵化:受精卵的孵化主要在室外流水池中进行。使用长方形筛绢网箱,木条框架固定,规格为0.6米×0.4米×0.3米。流水池上搭棚遮阴,山涧水或地下涌泉水源。采卵和移卵均带水操作,一般在亲蛙产卵行为结束(或人工授精)后2~3小时,待受精膜基本胀足时进行。孵化箱置卵密度为3500~4000粒/平方米。

(5)蝌蚪培育:刚出膜的蝌蚪,幼小体弱,在原孵化箱中继续养育,待具有主动摄食和游泳能力后转入蝌蚪池饲养。蝌蚪池水泥砖石结构,面积5~7平方米,水深30~50厘米,沙石底,有一定倾斜度和露出水面部分,供变态蝌蚪栖息登陆。蝌蚪期饵料采取培育水质和投喂商品饲料相结合。

三、食性

1.摄食行为:石蛙和其他蛙类一样,喜捕食活饵。当发现食物时,立即快速跳向目标,用嘴将食物咬住,当食物难以咬稳时,两个后肢着地,前肢伸起,将食物往口中推入,可见前肢在捕食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

2.蝌蚪的食性:石蛙的蝌蚪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且主要摄食藻类,包括硅藻、隐藻、绿藻和蓝藻门的24个属,其中主要是硅藻,共17属,占整个藻类种类的70%以上。此外还有原生动物、水生植物的叶、花、种子等。据解剖测定,蝌蚪的肠长平均为体长的8.16倍。

3.成蛙的食性:石蛙的个体捕食率高,其捕食量也较大。成蛙的食物主要是节肢动物的昆虫、马陆、蜈蚣、蟹、蜘蛛,软体动物的螺,两栖动物的青蛙及哺乳动物的鼠;植物性的植物碎叶片、花、种子等。动、植物两大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2.8%和7.2%,说明石蛙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在动物性食物中又以昆虫最为喜食,占动物性食物的87.5%,占全部食物的81.2%。在昆虫纲中主要捕食的是鞘翅目和鳞翅目类,尤喜吃食鳞翅目的毒蛾幼虫,该食物的出现率高达49.46%,食物数量也比较多,其数量百分比率为18.81%。其次是鞘翅目的步甲虫和膜翅目的蚂蚁。还摄食青蛙、蟹等,这类食物约占动物性食物的12.5%,占整个食物数量的11.6%。其中出现率较大的是蟹(22.58%)、螺(20.43%)。值得提出的是植物性食物普遍存在于石蛙的消化道中,此现象与其他蛙类有显著区别。

四、饲养与管理

1.饲养池的修建

饲养池一般建在溪流边,水源常年流动,不干涸,溶氧含量高,绝少污染,池四周设有高1.2米的防逃设备,防逃墙可用红砖砌成,也可下半部用红砖上半部用土砖,或用竹垫、小圆竹围成。围墙内陆地面积占1/3左右,水面中央设有陆岛使水面成回形沟状,在陆地上种植杨树、玉米、高粱或蔬菜如南瓜、丝瓜等,起遮阴作用。水深80厘米左右,水面可适量养些水葫芦等。在陆地靠近水面的一侧用空心水泥砖或较大卵石砌成洞穴。也可作成土洞,供石蛙栖息。进出水口设有木框纱窗。

2.石蛙的饲养

(1)饲养方式:石蛙的饲养可采取常规养殖和集约化养殖,各地可因地制宜建造饲养池,一般面积为5~40平方米,采取集约化饲养方式,需在池中设置一定面积的饲料台或供蛙栖息的陆地、土山等,并且池塘应架设隐蔽物,以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2)饲养密度:常规饲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体重为2~4克/只的幼蛙200只左右,集约化饲养放养体重为2~4克/只的幼蛙5000只左右。在饲料较为充足的情况下,经过240天的养殖,常规饲养方式的蛙可达到75~190克/只,集约化饲养的蛙可达70~170克/只。

3.石蛙的饲料及投喂

石蛙的蝌蚪阶段,在刚孵化的3~4天内可不投饵靠卵黄提供营养,以后可投喂煮熟的蛋黄、鱼粉、米糠等粉状饵料。幼蛙到成蛙阶段除投喂蚯蚓、蝇蛆、小鱼苗、轧碎的蝇蚬和蜗牛外,还可在池内装配2~3盏25瓦的黑光灯诱虫。傍晚时开灯,午夜以后即可关,诱虫效果好。

4.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池,清理进出水口木框纱窗上的污物烂渣,驱赶翠鸟,及时捕捉水蛇和老鼠。在冬眠期间,水位加深1~1.2米,有条件的可用草搭设保温防冻棚,一般在晴天中午气温回升时,有的石蛙开始活动,且有摄食能力,可投喂少量饵料,以增强其体质。

我是鄂西小浓人,更多养殖、种植技术方面的问答,请关注我。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删除。

养殖石蛙为何失败?

石蛙养殖为什么会失败?有人都是奔着这个价格去的,看到这个养殖的价格那么高的情况下150多块钱一斤,有的情况能够上到200块钱。

但是却忽略了很多其他重要的问题,所以导致养殖的失败情况。

其实养殖两栖动物蛙类这个产品并不是那么好养殖的,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稍有不注意就会亏本。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石蛙的养殖为什么那么容易失败?

养殖的技术比较难。

相对来说,蛙类的养殖技术,美国牛蛙和中国林蛙以及泰蛙这三类的养殖技术相对来说可能简单一些。

但是石蛙的养殖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所以这个问题来看对于这个石蛙的养殖,相对来说很少人能够完全的掌握。

所以基于这个问题来看,我们觉得养殖的人越多其实摸索的越多,那么可能失败的也会越多。

治病的问题,一旦出现病情不能够及时控制,就会出现批量的死亡。

生活的要求比较苛刻。

石蛙的生长环境,其实他的要求比较高的。比如说他要生活在比较干净的水资源旁边,并且这些地方多数分布的还是要用石头之类的。

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够大批量的模拟这样的生活环境。

群居密集又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养殖的时候,如果说想要把一个产品想要赚钱,那多半是批量的养殖。

但是当你把石蛙这个产品批量的养殖的时候,它又不太合适,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生活环境有所要求的时候,在这个生活条件不适应的地方它又很难养殖,所以基于这个问题来看,它是一种特种产品,虽然能够赚钱,但是离不开环境的加持。

养殖两栖动物,这个钱不是人人都能挣的。

养殖这个蛙类产品来说。很多人都想养殖,不管是石蛙还是黑斑蛙,或者说是美国的牛蛙。

但是很多人由于没有掌握技术就投入进去,所以基本上到最后都出现了亏本亏钱的状态。

所以我们建议,如果大家想要投入到养殖蛙类这个行业当中,还得先去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具体的技术在进行投入,否则操之过急,往往是出现亏本的状态。

养殖石蛙的最大难点?

石蛙主要生活于中国南方的山溪水坑内或石洞岩隙中,习性昼伏夜出,主要食物为昆虫及其幼体。每年11月~翌年4月冬眠。石蛙的活动强弱与外界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水温水流等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适宜水温为15~25℃,活动正常。水温过低,活动较少,生长停滞,进入冬眠。水温过高则出现异常,甚至死亡。 石蛙养殖看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养殖者吃尽苦头。中国南方诸省,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这也是人工养殖的难点之一。

如何养殖
盆景如何运输如何宰杀甲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