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野鸡
农民为了防止野鸡吃粮食,在地里撒毒药,这种做法可取吗?
我家的玉米苗三四寸高的时候野鸡就拔苗,成片的拔。买药都买不到,等着拔苗。😭😭😭
山鸡经常偷吃庄稼幼苗,有什么好办法避免?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环,都有其自然规律,所谓此消彼涨,动态平衡,山鸡吃庄稼反映两方面问题,一是环境好了,繁殖旺盛,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和谐相处,二是如果状态严重,那么意味着生态失衡,可以引进它的天敌,保持平衡。
怎么防止野鸡吃玉米?
野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吃农作物农民只能自认倒霉,如果农民把它弄的活不了了,那就麻烦大了,种植玉米只能想办法驱赶,说实话目前没有长效的办法可以赶走野鸡。在地里摆稻草人,刚开始时有作用,过段时间就不管用了,野鸡一样在地里来去自如,我家在靠近山脚的地块种过玉米、花生、红薯等,都被野猪、野鸡等动物吃过,比较可恶的是农作物快要成熟的时候它们就来光顾了,现在都改种油茶和中药材了。个人认为预防野鸡吃玉米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最好是多种方式一起用,还要经常换着位置和方式。
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用竹子绑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高低不一致,风吹动阵势也挺吓人,塑料袋颜色比较鲜艳,色彩比较多的效果更好,比固定式的稻草人管的持久些。稻草人也可以放点,套上不同颜色的衣服,时常把稻草人挪个位置,把衣服也变换着,这样效果会稍微好点。
二、镜子农村原来的老房子,很多人家会把镜子挂在屋檐下,实际上用镜子来驱赶野鸡或者其他鸟类也是很不错的,用绳子系着镜子,然后绑在竹子或者木棍上,最好不要固定死,让其有活动的空间,风吹动时能稍微左右摆动,这样利用镜子的反光效果,野鸡或者鸟类看到不明刺眼的光线会不敢靠近。
三、风铃或铃铛用竹子或木棍绑一些风铃或者铃铛,绑在不同的位置,随风吹动会发出不同的声响,一定程度上可以吓跑野鸡,单纯用这个效果不是很明显,需要和其他的方式相结合。
如果地里出现野鸡吃玉米的现象比较多,可以寻求林业部门的帮助,个人不要采取逮捕的方式,弄不好自己是要承担责任的,由相关部门来处理就不要担心那么多。农作物被野鸡或野猪类吃的比较多,有的地方是可以申请相应补助的,具体需要看当地的实际情况,出现野鸡吃玉米的地块,要么想办法驱赶,要么改种其他作物。
以上为个人对如何预防野鸡吃玉米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在评论区多多指导交流。传递快乐,分享知识!感谢关注本头条号“微尘微视界”,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辛硫磷怎么驱鸟最好?
辛硫磷、敌敌畏、敌百虫等杀虫剂,喷洒于玉米周围空白的地方,利用这些杀虫剂的气味,能很好的防治野鸡(鸟)的啄食,因为这些药气味很大,能熏跑他们,即使它们吃食后,也不会给药死,因为要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但是,需注意的是,不要用剧毒的农药,防止其他家养动物误食。
2、做类似稻草人的东西,比如在地里插点木棍,棍上挂布条、破衣服等,风吹动时,会吓跑野鸡或喜鹊。
3、反光条,反光条是个好东西,现在很多种植蔬菜、水果的用的都有,就是我们在路上常见到的那种,白天在太阳光的反射下,以及晚上在灯光的反射下,都会反光,吓跑野鸡(鸟),省事、便宜又不贵,还能很好的起到作用。
当然,以上3点,不能100%的避免野鸡(鸟)叨食玉米苗的现象,但是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野鸡习性有哪些?
野鸡又名雉鸡、山鸡,生活习性 1.适应性广,抗寒,耐粗 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
2.集群性强 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群体可大可小,因此,人工养殖的雉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但密度过大时,妨碍采食,常发生互啄现象。
3.胆怯机警 雉鸡在平时觅食过程中,时常抬起头机警地向四周观望,如有动静,迅速逃窜,尤其在人工笼养情况下,当突然受到人或动物的惊吓或有激烈的嘈杂噪音刺激时,会使雉鸡群惊飞乱撞,发生撞伤,头破血流或造成死亡。笼养雄雉鸡在繁殖季节,有主动攻击人的行为,野生成年雌雄雉鸡常佯装跛行或拍打翅膀引开敌害,以保护幼雉鸡。因此,养殖场要求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动作粗暴及产生突然的尖锐声响,以防雉鸡群受惊。
4 .食量小,食性杂 雉鸡胃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雉鸡是杂食鸟,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人工养殖的雉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配以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据观察,家养雉鸡上午比下午采食多,早晨天刚亮和下午5—6时,是全天2次采食高峰;夜间不吃食,喜欢安静环境。
5.性情活泼,善于奔走,不善飞行 雉鸡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而且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