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殖蛋鸡如何驱虫

蛋鸡如何驱虫

时间2022-11-21 10:47:04发布单位同事小李分类养殖浏览63
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最常见的鸡寄生虫有球虫、绦虫、栖架螨。养鸡户在发现自己养的鸡生长慢、消瘦、免疫力低、产蛋率低、死淘率高等症状时按细菌、病毒病投药治疗或者调整饲料配方都效果不明显,下面分别对这三种鸡寄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鸡打虫多长时间可以杀?

首先非常感谢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在养鸡生产中,寄生虫病是影响鸡生产性能和鸡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最常见的鸡寄生虫有球虫、绦虫、栖架螨。养鸡户在发现自己养的鸡生长慢、消瘦、免疫力低、产蛋率低、死淘率高等症状时按细菌、病毒病投药治疗或者调整饲料配方都效果不明显,往往没有认识到,鸡的体内外寄生虫可能是产生以上现象的罪魁祸首,下面分别对这三种鸡寄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一、鸡球虫病

球虫病是鸡和其他家禽的一种常见的原虫病,该病主要侵害 90 日龄以内的鸡,尤其是 15 ~ 50 日龄的雏鸡,发病更常见也更严重。产蛋鸡往往是带虫者,发病症状不明显,但如果混合坏死性肠炎等病也会引起严重症状和死亡,影响产蛋率和鸡群健康。雏鸡易感染盲肠球虫,育成鸡易感染小肠球虫。

1. 鸡感染球虫病的外观症状。

雏鸡感染后症状明显,主要是鸡体衰弱、精神萎顿、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闭目昏睡、常呆立一隅,排带血或者胡萝卜样的粪便,严重病例排全是血液的稀粪。病鸡鸡冠和肉髯颜色苍白,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鸡体消瘦。成鸡感染后症状不太明显,常表现为饲料报酬低,容易得肠炎,或者肠炎发病后比不感染球虫的鸡群症状更严重、死淘率更高。

2. 解剖症状。

(1)盲肠球虫病解剖症状。盲肠明显肿大,外观棕红色或暗红色,质地变硬,肠壁增厚,内容物是血液或者血凝块,有时内容物为黄白色混杂有浓稠血液的干酪状物。

(2)小肠球虫病解剖症状。严重病例小肠明显肿大变粗,肠壁增厚,浆膜可见白色坏死点或红色出血点,肠粘膜潮红肿胀,有时肠粘膜表面覆盖一层麸皮样物质,肠管中有血液或血凝块。有的仅表现为肠管外观有针尖样出血点或白色坏死点,肠内容物为桔红色。

3. 防治措施

(1)饲养管理。球虫病主要是粪口传播,即通过鸡吃进含有感染性卵囊的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传播,也可通过一些昆虫、饲养人员、饲养用具等传播。球虫卵囊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温度、湿度和氧气。保持鸡舍干燥、笼具和饮水管线干净 ;降低养殖密度 ;避免鸡只从笼中钻出在地面上活动 ;在安装鸡笼时注意上下层错开的宽度,尽量减少上层鸡所排粪便污染下层鸡的可能等措施都可减少发病机会。另外喂给营养平衡、富含 VA 和 VK 的饲料也能减少发病率和降低发病严重程度。

(2)药物防治。可在雏鸡 20 日龄和 50 日龄时进行投药预防两次,因为 15 日龄后雏鸡最易感染球虫病,到 20 日龄时前几次集中免疫结束,在免疫间隙用药较好 ;45 日龄时一般雏鸡都上了大笼,到 50 日龄时不再大量钻出鸡笼,到地面上啄食,此时用药防治一次很有必要。常用药物有地克珠利、妥曲珠利、磺胺类药物、中药制剂等,对鸡球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诊疗实践中磺胺氯吡嗪钠对鸡球虫病治疗效果较好,但产蛋期禁用。药物用法用量可参考所购产品说明。

二、鸡绦虫病

绦虫是白色、扁平、带状、分节的蠕虫,虫体由一个头节和多个体节组成,体节从几个到数百个不等。绦虫没有消化器官,靠体表从宿主体内吸收营养。绦虫感染鸡需中间宿主的传播,中间宿主主要有蚂蚁、金龟子、步行虫、家蝇、蛞蝓等。

1. 鸡感染绦虫的症状与病变。

感染绦虫的鸡粪便中能看到乳 白色、芝麻粒大小的绦虫孕节片,节片能蠕动。对绦虫寄生量大的鸡群,光线充足时在架下细心观察鸡的粪便能明显看到很多突出鸡粪表面的白点,即绦虫孕节片。绦虫寄生在鸡小肠,用头节破坏肠壁,引起肠粘膜出血和发炎,对消化机能造成影响,感染严重的病鸡下痢,有时稀粪中混有血样粘液,解剖病鸡,有时会发现肠道被大量绦虫堵塞。绦虫的代谢产物能引起鸡体中毒,引起全身症状,如鸡体衰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贫血、消瘦等。有的种类的绦虫代谢产物能引起鸡神经症状 :加头颈扭曲、瘫痪不能站立、衰竭死亡。

2. 防治措施。

(1)饲养管理。勤清粪,最好每天清粪,然后对粪便发酵以杀死孕节片中的虫卵 ;对鸡舍内外勤清扫,对低洼潮湿环境进行治理,以减少绦虫传播的中间宿主,如蚂蚁、甲虫等。

(2)药物防治。有计划的使用驱虫药。对感染不太严重的鸡场可以在蛋鸡开产前驱虫一次 ;污染严重的鸡场在青年鸡增加驱虫一次 ;夏秋季节是绦虫高发期,注意观察,如果粪便中发现绦虫孕节片就及时驱虫。使用驱虫药物后连续两天勤清粪并对清理出的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常用驱虫药物有丙硫苯咪唑、吡喹酮等,其中吡喹酮驱除绦虫效果最好。治疗鸡绦虫时吡喹酮用量为 10 ~ 35 mg/kg 体重 , 一般用到20 mg/kg 体重就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 1 000 只成年海兰褐蛋鸡,每只体重大约 2kg,可以用 40g 吡喹酮原粉拌料一次性投喂。

三、鸡栖架螨

鸡螨有多种,但在石家庄地区最常见的、对现在的规模养鸡场危害最大的是鸡刺皮螨。鸡刺皮螨又称红螨,或统称为鸡螨,因为它每天只在鸡身上停留 1 个小时以吸食鸡血,其他时间都呆在栖架或料槽、水线等设施上,因此,又被称为栖架螨。笔者觉得栖架螨最能形象地体现出这种鸡螨的特性。鸡栖架螨本身颜色为灰色,但吸食鸡血后外观呈红色,一般我们看到的栖架螨都是红色。栖架螨吸血后也只有 1 mm左右,所以,单个的栖架螨不容易被肉眼看清,一般看到的都是大量螨聚在一起后的团块。

1. 鸡舍有栖架螨后的表现。

(1)鸡的表现。感染栖架螨后鸡群容易躁动不安、容易发生啄癖、可引起采食量降低、产蛋率降低,感染严重的鸡会有贫血现象,生长缓慢、瘦弱,甚至死亡,尤其是雏鸡,更容易因为栖架螨的严重感染而死亡,产蛋鸡蛋品质下降,即蛋壳和蛋黄颜色暗淡、蛋壳有斑点等。

(2)饲养员皮肤问题。如果鸡舍栖架螨较多,饲养管理人员也常会感觉身上瘙痒,笔者在诊疗实践中就遇到病例,一个鸡场饲养人员因为皮肤瘙痒而按皮肤病长期用药没有效果,对鸡舍的栖架螨进行杀灭后,饲养员的“皮肤病”也随之“痊愈”。

(3)同一鸡舍中不同笼架上产蛋率高低不均匀。不同笼架上蛋的分布密度与栖架螨的分布密度呈负相关。笔者也曾对一个养鸡户的鸡群产蛋率低问题进行诊治,中午时到鸡舍观察,靠近鸡舍门口处几架笼的鸡蛋明显稀少,越往里,鸡蛋逐渐密集。鸡蛋少的几架笼中鸡的鸡冠苍白,但鸡精神状态尚好,粪便正常,经过细致观察,发现这几架笼上有大量栖架螨,黑红色,成团,密密麻麻栖息在笼子铁丝上,尤其是铁丝接头处、料槽外壁、水碗等处。其他笼上也有栖架螨,但不太密集。对栖架螨进行杀灭后,鸡群状况和产蛋率很快恢复正常。

2. 防治措施。

对发生过栖架螨的鸡舍,在鸡舍空置时进行细致的杀虫是最好的方法,可以使用药效较高的杀虫剂,对鸡笼、墙壁、地面、屋顶等进行喷洒,对水线、料槽进行彻底清洗 ;带鸡杀虫则需要使用对鸡低毒、药效持续时间长,而且杀虫效果较好的药物进行喷洒,如溴氰菊酯等。喷洒时注意避开饲料和饮水,必须做到对栖架螨可能隐藏的每个角落都要喷洒到,必要时用刷子涂刷药液。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喷洒杀虫药物后间隔一周需再施用一次,因为栖架螨从虫卵变成成虫的全部发育过程需一周完成,第二次用药可以杀死第一次用药时侥幸逃脱的虫卵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春季蛋鸡啄肛是什么原因?

春季蛋鸡啄肛有可能是微量元素缺乏、缺钙或者肠道寄生虫等引发,喂点止啄止咬灵、或者特效异食王拌料三五天,就可以了。

春季蛋鸡啄肛原因很多,比如养殖密度过大,圈养鸡通风不畅、温度过高、圈内潮湿、污染、饲料质量低下变质、粗纤维不足及钙磷比例失调,都可能导致母鸡啄肛啄毛异食僻。

预防我们应在母鸡产蛋前,对育成鸡的饲料进行产蛋前调整,合理搭配微量元素预混料,补充复合磷酸二氢钙或者土霉素钙,贝壳粉等。调整母鸡体内微量元素平衡,及钙的储备为后期产蛋打下良好基础。注意根据温度合理调整圈舍的养鸡密度,保障充足光照、控制合理干湿度,必须保障母鸡饲料质量,无霉变、无污染、保障圈舍干燥、整洁卫生,换气通畅、饮水充足。产蛋前驱虫,避免鸡肠道寄生虫及球虫引发鸡肠道感染,肛门突出或者有异味引发同伴啄肛。产蛋前适量拌吧土霉素钙即可消炎杀虫还可补充钙,也可以拌骨粉,蛋多多等防止出现因钙不出现啄肛、鸡蛋表皮不光滑坑坑疤疤现象,提高母鸡产蛋质量。还有就是有时为了控制母鸡膘情,控制鸡饲料量或者蛋白质数量引发鸡吃不饱也易发生啄肛等互相攻击现象。

总之蛋鸡管理分产前管理,产期管理,产蛋前期的准备工作必须作好,饲料营养均衡全面科学搭配,产蛋前期驱虫,防疫、卫生管理、使母鸡体能达到一个较好的产蛋状态,产蛋期只需维持就好管理多了,保持母鸡体重,补充产蛋所需营养,维持产蛋高峰延长就可以了。

怎么养殖蛋鸡啊?

蛋鸡,指饲养起来专门生蛋以供应蛋只的鸡。鸡蛋是饲养蛋鸡的主要收入来源。跟肉用鸡不同,人们饲养蛋鸡的主要课题是提高鸡蛋质量和保持或提高产蛋量,而并非提高鸡肉品质。

一、阶段划分

产蛋鸡总体上可分为育雏、育成和产蛋三大阶段

1.育雏阶段现代蛋鸡饲养多倾向将0~8周龄视为育雏阶段。有试验表明8周育雏比6周育雏更有利于后备蛋鸡的培育和产蛋潜能的发挥。

2.育成阶段是指育雏完成后到开产前,即9~20周龄。育成阶段又可细分为育成前期9~12周龄,合成后期13~18周龄,产蛋前过渡期19~20周龄三部分。

3.产蛋阶段指由5%产蛋率到淘汰。一般从21周龄到72周龄左右。产蛋阶段又可细分为产蛋前期21~42周龄,产蛋中期43~60周龄,产蛋后期61周龄至淘汰(72周龄左右)三部分

二、不同阶段的饲、管技术要点

1.0~8周龄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1)认真做好育雏前各项准备工作:进雏前必须行汁划地留有足够的时间,做好育雏舍的清扫、冲刷、熏蒸消毒、供温保暖,备好饲料及常用药品、器具。

(2)提供适合于雏鸡生长发育的舍内环境:育雏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舍内环境温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换句话说,舍内环境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要素。一般要求 1周龄内舍温昼夜保持在34~36℃,以后每周下降2℃,直到22~24℃维持恒定。舍内相对湿度以2周龄内保持在65%~70%、3周龄起逐渐降为55%~60%为宜。

(3)饮水与开食:雏鸡进舍后先给水,间隔2~3小时后再给料。1周龄内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电解多维或速补、开食补盐等,其功能主要是保健、抗应激并有利于胎粪排泄。雏鸡对水的需求远远超过饲料,应保证不断水和水质的清洁卫生,过夜水应及时更换。开食第一周应少量勤添,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造成饲料浪费。

(4)饲料营养:雏鸡采食量虽少,但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应提供原料质量高、适口性强、易消化吸收的全价配合饲料。口粮营养水平:粗蛋白19%~20%,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钙0.9%左右,总磷0.60%~0.65%。

(5)光照时间和强度:前3天23~24小时光照,第4~7天减至18小时,从第2周龄到育雏结束为12小时。光照强度先强后弱,1周龄为每20平方米用1只60瓦灯泡,1周后更换为40瓦,灯泡距

离鸡床(或地面)2.0~2.2米。

(6)断喙:断喙是蛋鸡饲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一般在7~9日龄内进行。它可节省饲料消耗,减少啄癖发生,但若操作不当可造成出血死亡或终身残疾。在断喙前3天和当日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倍量的维生素K、维生素C。

2.9~20周龄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如果说育雏阶段的关键在于控制舍温、保证饲料质量,那么育成阶段的关键在于控制光照时间和体重。

(1)育成前期(9~12周龄):

①适时分群,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育成期是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调整好饲养密度有益于群体生长发育和整齐度,并可减少疾病发生。育成前期12~15只/平方米,育成后期8~10只/平方米。

②育成前期是育雏期的延续,对饲料营养仍有较高要求,许多养鸡户往往忽视了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而造成了开产后难以弥补的损失。育成前期要求日粮粗蛋白在15.5%~16.0%,代谢能不低于11.5兆焦/千克,其他同雏鸡。

③光照时间控制在10小时左右,采光窗用有色布帘遮挡,以免光线过强。

(2)育成后期(13~18周龄):

①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后备母鸡进入13周龄后无论是体型外貌或生殖生理都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性腺开始活动、卵巢机能明显发育、骨骼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是后备蛋鸡培育的又一关键时期。

为避免因性早熟而影响产蛋性能,必须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在10小时以内。

②控制体重,调整日粮营养水平:正常情况下此时应以防上体重超标为主,町采取限质饲养使口粮粗蛋白水平不超过14%,或者限量饲养对其采食总量加以限制。如果体重偏低则要提高口粮营养水平,延长饲养时间,保征上笼体重在正常值范围内。

③驱虫:上笼前一般在17周龄内进行一次性体内驱虫工作,可选用左旋咪唑作为驱虫药物,根据后备蛋鸡的数量、平均每只体重来确定用药量。将药片碾碎后逐级拌入后备鸡一天的料量中任其自由采食。喂前将料清干净并停料数小时,使鸡处于饥饿状态效果更佳。

(3)产前过渡期(19~20周龄):后备蛋鸡经过18周的精心培育,骨骼生长已经完成,卵巢等生殖系统的发育也较为充分,并已转入产蛋鸡舍,此时可供给产蛋期日粮,将育成阶段0.9%左右的低钙水平提高到2.0%~2.5%。经过两周的过渡准备为产蛋期贮备足够的营养物质,使后备蛋鸡快速、整齐地进入产蛋高峰。

过渡期后备蛋鸡面临着鸡舍环境、日粮构成、饲养人员、饲养方式以及生理等诸多因素变化的应激,在管理上必须注意保持鸡舍环境的安静和卫生,工作人员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各种外界刺激,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类药物的添加量。

18周龄以前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可延长,进入产前过渡期后可逐渐增加光照时间,但不能过快,过渡期每天延长15分钟即可。

3.产蛋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1)产蛋前期(27~42周龄):所谓产蛋前期主要包括产蛋上升期和高峰期。一般从21周龄正式步入产蛋期,经过6~7周的快速增长即可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90%以上)。此时产蛋鸡敏感且娇气,抗病力较弱,需加倍精心呵护。

①对日粮营养水平要求高。从5%产蛋率(21周龄)开始就给以高峰期日粮,这时产蛋率呈直线快速增长,同时体重仍在继续增加。这种营养先于产蛋率到达高峰的饲养方法有益于育成蛋鸡营养物质的贮备和体成熟,有益于高产遗传潜力的发挥,使产蛋高峰期延长。产蛋前期是新产母鸡最关键的时期,其管理要求严格、细致,但首先要满足营养需要,日粮粗蛋白18%~19%,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钙3.3%~3.6%,有效磷不低于0.4%。尤其重要的是保证日粮各种氨基酸比例的平衡并含有足够量的复合维生素、矿物盐及酶类物质,否则难以保证在高峰期维持较长的时间。

②努力营造一个舒适的产蛋环境。主要包括舍内温度(13~23℃)、相对湿度(55%~65%)、空气质量、通风与光照及饲料质量等综合因素。

③严格确定合理的光照时间。开产后随着产蛋率的提高,相应地逐步延长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直至产量高峰(27~28周龄)将光照时间恒定在16.0~16.5小时,且将每天的开关灯时间严格固定下来,不可随意更改。

④保持饮水供给和清洁卫生,产蛋期不可断水,杜绝非工作人员入舍,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要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改变服饰,尽量避免

因外界刺激造成的一切应激反应。如果饲养与管理不当,在产蛋上升期间遭到逆境致使产蛋率下降则难以复原。

(2)产蛋中期(43~60周龄):此时是产蛋高峰后,产蛋率逐渐下降期。优秀的高产蛋鸡平均产蛋率仍可维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如何使产蛋率保持平缓下降是此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

①首先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像对待产蛋前期一样,决不可以为产蛋高峰已过而放松管理水平或盲目降低日粮营养水平。

②此时产蛋鸡逐渐出现羽毛脱落现象,鸡舍尾梁、墙壁、窗户等处蓄积有一定的尘埃污物,舍内空气质量与产蛋初期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恶化。因此,更需要加强对舍内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整治,营造安静、卫生、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减少疫病发生。

③适当降低粗蛋白和能量水平,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这样有利于鸡恢复高产带来的疲劳,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水平。

(3)产蛋后期(61~72周龄):就产蛋鸡生产能力及生殖生理规律而言,进入60周龄后可视为是产蛋后期了。此时群体产蛋率已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70%左右),即使供给高水准的日粮也难以改变。由于鸡体生理机能的退化,对钙质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因此,在日粮营养水平上做一定的调整,以高能量(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高钙(含钙3.4%~3.8%)、低蛋白(14.0%~14.5%)为特征。

在管理上可将光照时间延长0.5~1.0小时,以增强对母鸡性腺活动的刺激,从而增加产蛋强度,同时随时将休产、低产鸡剔除。

三、日常卫生管理与免疫接种

为使蛋鸡500天能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产蛋率,降低死淘率。除以上所述的饲养管理要点外,还需认真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和免疫接种工作。

1.加强日常卫生管理

①健全和完善卫生防疫工作制度,责任到人,严格执行。

②保持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勤打扫,勤消毒。定期清除粪便,产蛋阶段每日一次,育雏、育成阶段可视具体情况每周2~3次。

③坚持带鸡消毒,正常情况下海周进行2次,消毒剂要交替更换使用。

④饮水器每天用消毒液浸泡冲洗1次,每次饮完都必须刷洗、冲净后再使用。料桶每周用消毒液洗刷1次。笼养使用V形水槽者,必须每天认真擦洗1次,1周用消毒液消毒1次。

⑤产蛋阶段应每天擦拭灯泡,报废灯泡及时更换。

⑥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及粪便情况,及时捡出死鸡作****或深埋处理。及时淘汰病、弱、残鸡,并做好每日工作记录。

2.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烈性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手段,但没有哪一种免疫程序可以通用。在进鸡以前应制定出符合本地发病特点和规律的免疫程序,按时免疫接种。包括:蛋鸡养殖场选址建造与鸡场设备;蛋鸡品种介绍(包括地方品种、白壳蛋鸡品种、褐壳蛋鸡品种)

鸡驱虫啥药好?

您好!驱虫药基本差不多,驱线虫用左旋咪唑,驱绦虫用丙硫苯丙咪唑,驱球虫用氨丙啉。

这些药都不是唯一的,都只是比较常见的药物,您可以用其他的同类药物代替。

散养蛋鸡常见的寄生虫疾病有哪些?

散养鸡比较常见的寄生虫有鸡球虫、绦虫、蛔虫、组织滴虫这几种,其中球虫最为常见,发病鸡主要排出血便,肠道出现严重。

蛋鸡如何
氯胺酸是什么如何蝇蛆喂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