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生猪
生猪养殖流程及注意事项?
1..选种 选择母猪时应优先考虑当地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好/耐粗饲/应激反应少,母猪性情温驯/性成熟早/发情症状明显/受胎率高/产子数多/母性强/易管理.
公猪应选择瘦肉率高/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的国外引进品种,如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
2.管理 要制定好年度生产计划,安排好各部门之间的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制定工作定额与岗位责任制.
要求做到品种标准化/日粮标准化/饲养科学化.
3.保健 一是要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即猪舍的周围环境要有利于防疫,远离化工厂/垃圾处理场,与居民区/交通干道保持500米以上距离.
猪舍的朝向/高度/温度/湿度/空气及舍内卫生/饮水卫生/饲养密度,都要使猪感觉舒适.
二是要保证供给生猪各生长阶段不同的营养需要,保证营养均衡.
三是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要求,制定饲养标准,严格按标准工艺饲养,提高养殖水平.
四是要根据不同季节及周边生猪健康状况选择药物,定期预防猪病.
4.免疫 每个猪场都应根据本猪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免疫计划.
要有规范的免疫操作规程,接种前要检查猪的健康状况,接种器械要严格消毒,接种的疫苗要合乎质量要求,接种剂量准确无误.
四季生猪养殖技术要领,各季节养猪注意事项
养猪户使用抗生素的十个误区,生猪养殖中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
夏季生猪疫病防控和养殖注意事项
后备商品生猪养殖要领和相关注意事项
夏季养殖业孕雏四项保胎措施,夏季生猪怀孕保胎注意事项
生猪养殖户使用兽药的注意事项
秋冬季生猪养殖场防疫注意事项
生猪养殖过程中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家庭养猪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小规模生猪养殖注意事项
夏季生猪养殖注意事项,夏日养猪四大注意事项
猪的喂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喂猪要粗粮和细粮适当搭配,要经常喂以自已家种的青菜,以补充猪的维生素,并注意猪舍配以清洁的水源以补充猪的饮水。
猪怎样喂长得快长得肥?
养肥猪的饲喂方法很多,散养户全国范围广阔,饲喂方法多种多样差异大,猪场饲喂方法较为简单,基本形成一个标准格式。长得快和长得肥,严格来讲是有区别的,长得快是指肥猪出栏的时间比较早,体重也达到某种标准,长得肥,这个概念就有点模糊了,农村散养猪,养一年也够肥的吧,也可以长得快和长得肥兼顾。因此这句话可以有三种喂猪方法了。
1.长得快:猪场基本就是追求长得快为目标,首先需要选择杂交组合,比如现在常用的外三元杂交猪和五系配套商品杂交猪。从小猪落地到出栏,需要分为五个阶段饲养,五种不同的饲料来喂猪,乳猪、保育猪、仔猪、育成猪、育肥猪五个阶段和不同饲料。外三元杂交猪,180天可以达到100公斤左右,五系配套猪160天达到100公斤左右,这是目前喂猪长得快的最好指标了。
2.长得肥:无论什么猪种,土猪或杂交猪,无论怎样喂,喂饲料、喂猪草菜叶,只要时间够,一年以上的猪,都会有大又肥。这种喂年猪的方法主要特点就是猪的背膘比较厚,瘦肉相对少一点,但猪肉的口感风味特别好,因为喂养的时间比较长,猪肉的肌间脂肪比较多,吃起来比较香。
3.长得快又长得肥:那这种方法在某些地区还是比较常见的,先是在长得快的基础上,再饲喂一段时间使猪更肥些出售。一般杂交猪最佳出售体重在110公斤到120公斤左右,再往后猪主要是长肥肉,皮下脂肪层变厚,从料肉比来讲是不合算的。在西南地区,大家喜爱吃稍微偏肥一点的猪肉,110-120公斤这个阶段的猪肉不太好吃,因此,通常会增加饲喂时间,让肥猪长到130到150公斤左右出售。
我们这里山区散养户普遍使用猪浓缩饲料喂猪,但是饲料饲喂量不足,附带也会添加一些猪草、菜叶、红薯藤之类,这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喂猪的方法呢,猪长得快和长的肥就介于养年猪和猪场全程足够饲料养猪之间。
总之,要让猪长得快长得肥也要在疾病安全的前提下,合适的饲养条件作为保证。草木七舍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养猪的标准精确方法?
1、哺乳仔猪的培育技术
(1)保证哺乳仔猪吃足母乳:仔猪出生后其营养的唯一来源是母乳,只有吃足母乳才能保证其生长的营养需要,随着日龄和体重的增加,需要母乳量增多,但母乳分泌量21~25日龄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因此,为了保证正常生长,单靠母乳是不能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这就需要给仔猪及时补料;
2、断奶仔猪的饲养技术 仔猪所需营养由母乳和饲料供给转为仅从饲料中获得,这种条件的改变,给仔猪一个应激刺激。往往仔猪会食欲下降,消化力减弱,所以,饲料的适口注要好,营养平衡,易于消化。饲粮中应含有生长骨胳和肌肉所需的能量,粗蛋白,矿物质崐和维生素。断奶仔猪料应以精料为主,且种类多样化。
能量饲料中以玉米、大麦、高梁,蛋白饲料中豆饼和豆类都是好饲料。断奶初期,饲喂量应有所控制,控制幅度以80%为宜。然后可以自由采食,饲料形态以粉料,颗粒料为好。
3、生长猪的饲养技术
(1)根据生长猪生长快,营养需要特点,合理配制日粮。
(2)科学地调制饲粮:为了提高适口性,提高饲料的利恩效率,对于青粗饲料常采取切碎打浆生喂,以缩小体积,减少浪费,对于精料,除粉碎外,还要进行配合,调制成各种形态,如颗粒料,干粉料,湿拌料和稀料。目前生产中,常有于粉料和湿拌料两种。
4、妊娠母猪的饲养技术
(1)配制日粮时,必须把住两个关键时期的特点,妊娠前期,日粮结构以青粗饲料为主,精料比例不超过40%,可以搭配容积大的优质青粗饲料,妊娠后期,日粮中精饲料可占60~70%,少喂青粗饲料,减少容积,另外,严禁饲喂发霉,腐烂变质,冰冻有害以及有强烈刺激性的饲料。 (2)饲喂量要严格控制,实行限量饲喂,每日投料约1.5千克,切忌喂得过肥,否则会降低繁殖性能和造成难产。在生产中以控制增重来控制喂量,对小型香猪来说,以增童15千克为适。
5、哺乳母猪的饲养技术
(1)饲喂方式:哺乳母猪每日从乳汁中分泌大量的营养物质供仔猪的需要,营养负担十分繁重。因此,哺乳期内母猪的体重下降,尤其是泌乳量高的母猪。为了保证正常泌乳和尽量减少体重的降低,以及下个繁殖期的正常繁殖,对哺乳母猪全期应实行强化饲养。
(2)按标准配制日粮时,日粮结构应以能量~蛋白饲料为主,哺乳初期占85~90%,中期80~85,哺乳后期75~80%,注意精~粗饲料的比例。前期精料比例占营养物质的75~80%,以后逐渐增加青粗饲料,饲粮要多样化,并且相对稳定,以不变或少变为适。
(3)饲喂技术。
a,母猪分娩后,身体极度疲劳,体力减弱,消化机能也尚未恢复正常,宜饲以易消化的饲料,如谷实粉,小麦夫等,饲喂量要少,经过3~4天后过渡到正常喂量。
b,在泌乳的高峰期,应加强饲养,保证满足或超过泌乳时营养物质的需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泌乳力。
c,为了提高采食量,应增加饲喂次数,以尽量吃饱为原则,饲料形态上,应以湿拌料和稠料为宜。
良好的饲喂制度举例:分娩当日 饲喂适量的小麦夫皮粥,大量饮水分娩后第1日0.5千克全价料,青料任食分娩后第2日0.7千克全价料,青料任食分娩后第3~5日 1千克全价料,青料任食分娩后第5~7日1.2千克全价料,青料任食分娩后第8~32日1.1千克全价料,青料任食分娩后第33日 1.2千克全加价料,青料任食分娩后第34日0.5千克全加价料,青料任食分娩后第35日不加全价料,青料任食
6、公猪饲养技术
(1)日粮结构,公猪应以精料为猪,饲粮结构根据配种负担而变动,配种期间的饲粮中,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应占80~90%,其他种类饲料占10%左右,非配崐种期间,能量蛋白饲料应减少到70~80%,其余可由青粗饲料来满足。
(2)饲喂技术:饲粮采食量应加控制,每日饲喂应定时,定量。一般体重小于25公斤的,每日每头0.9千克,25~30千克,1.1千克,30千克以上,1.5千克。饲粮容积要适当,切忌饲喂大容积饲料,以免造成垂腹,影响配种利用。
公猪饲料形态以湿拌料为好,每日2次。饲喂时应少喂勤添,以提高公猪的食欲,增进消化. 如何正确进行断乳非常重要。在农村家庭养猪户,大都是采用骤然断奶法,即在断乳时,将母猪与仔猪突然分开。
这种方法主要有两大不妥之处: 导致母猪犹其是泌乳量高的母猪产生乳房炎,甚至影响某些乳头的泌乳能力。 导致仔猪惊慌不安,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使仔猪的体质下降,身体消瘦,甚至死亡。
一般说来,在4—6周龄断奶,仔猪受挫折小,也较容易适应。其正确的断乳方法是:在仔猪断奶前2—3天内,就要减少母猪的饲料,特别是在母猪的日粮中减去有催乳作用的饲料。采用五天断乳法,将母猪和仔猪分开关养。
第一天送到母猪处哺乳4次,第二天为3次,第3天为2次,第4天为1次,第5天断乳。断乳时将母猪赶出,关养在其它栏舍内,仔猪留在原来的圈,再饲养10—15天。
这样仔猪的熟悉的环境里,就不会留暖母猪,以免出现不安的情况,保持正常的食欲和日增重。 仔猪断乳后应该注意供给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5%—10%红糖,加厚垫草,防止肠胃受凉。对断奶仔猪打防疫针和驱虫等应在断奶前后进行(切勿同时进行),以免使仔猪感到过多的不安。猪舍温度应保持在12—20℃,舍温过低,断奶仔猪聚集,影响休息与增重。仔猪断奶体重关系到早期断乳的成败,仔猪体重越大,以后增重就越快,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小。
爱恨“猪周期”半是海水半是烈火,生猪养殖如何破解“周期”魔咒?
爱恨“猪周期”半是海水半是烈火,生猪养殖如何破解“周期”魔咒?
猪价格周期对生猪生产影响非常大,在整个猪价格周期中,猪价波动非常剧烈,如同公园中的“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每个猪价格周期的发生对养猪人还是消费者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2018年由于非洲猪瘟疫病的危害,进入了新的猪价格周期,在2019年6月份后国内猪肉价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猪肉从每斤7元左右突然暴涨超过45元,这是养猪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好事情,养猪进入了红金年份,当时的养猪就是一个暴利产业,出栏一头肥猪利润超过1500元,养一头产仔母猪年收入超过2万元,在养猪红利时期,每斤仔猪价格维持在80元左右波动,一头断奶仔猪就是1500元以上。
猪肉价格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 猪价格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猪肉价格高刺激养猪户的养殖积极性从而造成市场猪肉供给增加,供给的增加又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到很低的价格又打击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市场猪肉的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价格周期"。
猪肉价格周期一般是3—5年, 2006至2010年,2010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2019年至今,近年来发生的猪周期也就是在4年左右。猪价格周期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疫病的危害,造成生猪存栏数量大幅度减少,尤其是能繁母猪的减少,育肥仔猪供不应求,造成仔价格暴涨,最终肥猪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猪肉价格暴涨,涌入养猪的养猪人大量增加,突击饲养母猪,很快,生猪养殖规模得到恢复,培育的新母猪大量产仔,仔猪发生了供大于求的状况,随着仔猪价格持续下跌,人们大量淘汰母猪,母猪数量减少,新的猪价格周期随着产生。
如何破解“周期”魔咒?过去有专家分析是由于国内养猪大多数是散养型,容易形成猪价格周期,所以国内现在大力扶持规模养殖,全部依靠规模养殖企业或者全部依靠散养户当时很难破解“周期”魔咒的。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物价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确定的,如果出栏肥猪过多,就会造成市场猪肉供大于求的状况,价格就会下跌。如果肥猪出栏减少,市场猪肉就会供不应求,价格就会涨价。如果单纯依靠规模养殖企业,就很容易形成垄断企业,政府是不能干涉物价的,是不能由物价部门制定价格,政府只能是在猪肉价格暴涨时,大量发展生猪生产,进口大量低价的冻猪肉平抑猪肉价格。如果猪肉价格大跌,养殖人深度亏损,那么政府就组织收储肥猪,使生产出栏肥料猪的数量达到供需平衡,使猪价格得到回升。只有规模养殖和散养户同步发展才能很好解决猪周期的问题,单纯依靠任何一种养殖方式都不能解决的。
二是猪价格周期多是由于能繁母猪减少而导致育肥仔猪供不应求造成的,只有实行自己繁殖自己养殖,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猪传染病的引入,同时能够使养殖场的生产不受市场仔猪价格的影响。因此,养猪户如果能够掌握猪的价格周期、充分利用就一定会赚大钱的。在养殖场大量淘汰母猪时就要注意选择和培育新母猪,往往大量淘汰母猪后就会造成育肥用的仔猪缺乏,导致肥猪供应紧张,猪肉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价格就会涨价。只要把握和应用猪的价格周期就可以使养猪人赚大钱的。三是近几年养猪界是非常混乱的,许多在养猪红利时期奔着养猪暴利和政府的高额补贴的跨界企业经过近十个月的持续亏本,不懂生猪经营、资金不雄厚和经营能力差的企业已经退出一种行业,养猪业的混乱局面得到一定控制,只有这些不懂生猪经营的企业离开养猪业,胡乱扩大养殖和密集出栏的现象逐渐得到控制,生猪生产逐步走向正轨,只有使能够懂生猪经营的企业或者养猪人经营生猪养殖,猪价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价格波动。上世纪养猪基本是依靠散养户养殖,市场的猪肉价格是非常稳定的,那个时间只听说国外有猪价格周期的发生,国内从来没有发生这么严重的价格波动。
四是繁育母猪存栏数量不能降得太低,现在养殖企业基本都是实行自繁自养,母猪要控制到能够满足本企业育肥仔猪的供应数量,不能盲目淘汰母猪,对生产性能差的适当淘汰,每次猪价格周期都是母猪缺乏,导致育肥仔猪不足而引起的。要科学制定母养殖数量,不要多了就砍,少了就喊,不要再继续拍脑袋、拍胸脯了。国内究竟需要存栏母猪多少头,过去农业部制定了一个4800万头的母猪警戒线,现在母猪才4000多万头,还没有达到过去母猪的警戒线,况且每年生猪的发展是要按照年递增5%进行发展,才能满足国内猪肉的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