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殖最近猪价如何

最近猪价如何

时间2022-11-18 17:37:04发布平普科技分类养殖浏览69
实际上生猪和猪肉价格在今年上半年持续下跌,本周周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不包括资金成本及因疫病导致的非正常死亡损失)本周周内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最高为周中的16.60元/公斤;上周末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迅速突破至16元/公斤以上,2、最近猪价一直在...

猪价刚跌又涨,多地涨1元,会继续涨吗?该不该出栏?

实际上生猪和猪肉价格在今年上半年持续下跌,猪价累计跌幅70%以上。从10月份开始,猪价和肉价都已经开始快速反弹上涨。

行情宝数据显示,2021年10月第4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周均价为16.12元/公斤,相比上周上涨17.9%,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跌44.0%。周内猪价快速上涨后出现震荡调整。

本周周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周均价格2666元/吨,比上周上涨1.3%,同比上涨5.2%;周内豆粕价格周初高开,之后持续下跌,本周周均价3630元/吨,相比上周持平微涨0.2%,同比上涨8.3%。行情宝测算,本周自配料成本降至3.26元/公斤,比上周微增0.8%,比去年同期增加5.6%。本周全国猪粮比由上周的5.19:1增至6.05:1。

猪价快速反弹,养殖亏损情况有所好转,行情宝测算本周养殖盈利由负转正,全国外三元生猪自繁自养头均盈利40元。专业育肥仍处于亏损,头均利润连续27周亏损,本周肥猪与标猪价格仍然倒挂,专业育肥本周头均亏损降至221元。

(注:该测算已计入非瘟生物安全防控成本,不包括资金成本及因疫病导致的非正常死亡损失)

本周周内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最高为周中的16.60元/公斤;周内最低为周初的15.27元/公斤,高于上周的最高价。周内猪价整体高位震荡。

截至本周五,(除海南外)全国日出栏均价最高价省份由上周的广东和浙江变为四川,外三元均价涨至17.3,涨幅达2.2元/公斤;全国最低价省份为新疆,外三元均价涨至14.9元/公斤,累计上涨1.3元/公斤。南北价差稍有拉大。

本周猪价保持高位震荡,上周末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迅速突破至16元/公斤以上,冲高“17元”失败后陷入震荡调整,截至29日,全国均价再次涨至16.42元/公斤,但是也未能突破周初的高点,尤其是相比2020年同期的28.86元/公斤,下跌43%。

回顾10月份的猪价,从国庆节假最后两天开启上涨,至25日月内最高价,20天时间,猪价从10.13元/公斤涨至16.60元/公斤,累计上涨近5.5元/公斤,涨幅达到53.4%。进入本周后期,北方地区多地大体重生猪价格甚至突破“9元”,周内屠企屡次压价,但养殖端扛价惜售情绪较高,猪价出现了快跌快涨的剧烈波动。

目前消费终端需求整体表现良好,南方地区腌腊灌肠活动小范围启动,对猪价带来支撑,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几天终端批发市场走货有所减缓,肉价上涨后对猪肉消化有一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看,近期蔬菜、鸡蛋等价格快速升高,农产品价格整体上调,对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和消费能力带来压力。

行情宝认为:综合来看,短期内养殖端处于月末月初之间,规模场及散户出栏积极性均一般,且市场中大体重生猪供给偏紧,而需求端稍显疲态,农产品整体上涨,冻品也在趁机出货,因此,预计猪价仍会保持整体偏强,短时震荡的走势。

所以还是建议,如果猪只体重够大,顺势出栏,不要过度等待。

最近猪价一直在持续上涨,这个涨势是否会持续下去?

最近猪价上涨可能是多种原因,一可能是规模上市养殖场抬价出栏,先拉升猪价,后在中旬集中出栏。二是已经是年底了,消费需求量在回升,南方人已经在灌香肠、腌腊肉了,使生猪需求量上升。三是屠企在12月份收购屠宰储存,准备春节行情,所以呢,生猪需求量也在上升。但生猪价格大涨可能性不大,也不具备持续性,年内生猪价格以企稳略涨为主。但猪肉价格在元旦后可能上涨10%左右。

一、生猪产能已经恢复2017年末的90%左右,达4亿头,规模养殖场可能抬价出栏

生猪存栏已经一边必亿头了,可能已经恢复到2017年末的90%了。有1.3万个规模养殖场投入养殖,有1.5万个去年空栏养殖场今年恢复增养复养。仔猪价格已经下降至1000元/头以下,而养殖成本今年平均每头猪1850元,加上仔猪成本2000元,一头猪总成本3850元左右,如果再下降3——4元一斤,养殖户就会亏本。而在12月份规模养殖场可能要出栏生猪,必须拉升猪价,才能有利润,12月上旬猪价上涨可能是规模养殖场拉升行为。这种抬价销售可能不具备持续性,出栏生猪多了,猪价自然会下降。

二、消费需求量在上升,我国居民有腌制腊肉、灌制香肠习俗,12月——元月份猪肉消费可能翻番上涨

我们这边人已经在灌制香肠、腌制腊肉了,猪价上涨至16.5元/斤,猪肉价格又回到26元/斤,比11月份上涨3元/斤。猪价上涨很大可能与消费需求上升有关。加上近期冷链食品包装上查出冠状病毒,冷链物流食品可能没人购买了,猪价自然上涨。但生猪出栏量在增长,在腊月二十以后,生猪需求量会下降,猪价格也会回落,因此,在腊月二十以后,生猪价格企稳回落。我们没必要担心猪价持续上涨。当需求量饱和了,猪价会直线下降。另外,国家冷冻储备猪肉会投放市场,平抑物价,稳价保供,生猪价格不可能持续性上涨。

三、每年12月份屠企都会收购屠宰,近期猪价上涨可能与屠宰收购有关

每年12月份屠企都会大量收购屠宰生猪,准备元旦、春节期间所需,满足市场供应,保障消费者过年碗里有肉。但由于近期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连阴雨雪天气,给生猪运销带来不便,国时,南方6个省份宣布禁止生猪运销,屠企收购生猪有困难,只能是加价收购。随着天气好转,生猪运销畅通无阻,猪价会下降的。另外,饲料价格如果下降,生猪价格可能还会下降,仔猪价格可能还会下跌,养殖成本可能还会下降。中美贸易谈判可能重启,进口美国农产品可能恢复正常,取消加征关税,因此,年后生猪价格重新进入下降通道。

猪价再迎全线下跌!生猪市场的风向,为啥说变就变了?会大跌吗?

猪价再迎全线下跌!生猪市场的风向,为啥说变就变了?会大跌吗?

肥猪价格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回升,现在又恢复了下跌趋势,又是什么因素造成肥猪价格下跌呢?在春节期间肥猪价还有回升的可能吗?

我认为引起肥猪价格下跌的因素有:

一是前段时间猪肉价格回升,制作腊肉和灌装腊肠的消费者大量减少,停止制作腊肉,社会猪肉消费量突然减少,市场猪肉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造成肥猪价格下跌。

二是这次肥猪价格的回升比较剧烈,养猪人先是一反常态,囤积肥猪不销售,继续养超大肥猪,他们等待肥猪价格的继续上涨,期望赚取更多的利润来弥补前段时间的损失,市场肥猪出栏数量减少。市场肥猪价格接近每斤9元,这些养猪人担心价格的下跌,匆忙将囤积的肥猪尽数出栏,造成市场肥猪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下跌。

三是各个地方的肥猪价格持续回升一个多月,农村一些散养户将原来计划在农历冬、腊月出栏的肥猪提前出栏,使市场的肥猪突然增加,造成猪肉价格的下跌。

四是市场猪肉价格一般都回升超过每斤13元,前段时间屠宰企业利用肥猪价格超低时大量收储的冷鲜肉,这些冷储猪肉冷储是有期限的,冷储一般是4个月左右,这些企业见市场猪肉价格回升就将这些收储猪肉上市变现,这些冷储猪肉是抑制市场猪肉价上涨的有力杀手,在各个超市价格便宜的冷冻肉比比皆是。

我认为在春节期间肥猪价还有回升的可能,现在已经进入猪肉消费的旺季,大家都知道,在春节期间,就是供大于求的货物也相应提高销售价格,没有一样东西是不涨价的。常规情况下,在春节期间的猪肉价格是要涨价的,俗话说 “有钱不买腊月货”,说明在腊月的货物是相当贵的,过去人们是在冬腊月份才能开始这种腊肉,今年人们担心猪肉价格的暴涨,因此看见猪肉价格下跌就抓紧时间购买猪肉制作腊肉。随着制作腊货的人群增加,这就促进市场猪肉价格的涨价。同时今年国内的生猪产能不足,生猪养殖数量不足,公斤统计今年生猪养殖数量仅恢复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前的2017年的水平,我国每年生猪递增必须达到5%以上才能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要,三年就是要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15%以上,所以按照正常发展速度,缺额在15%以上,因此,国内的生猪生产并没有真正的饱和,与正常发展速度比较,缺口还是大的,进入猪肉消费旺季后,肥猪供应的缺口就会显示出来,猪肉价格是要上升的,而且上涨幅度是相当大的。

这次肥猪价格的下跌有可能是肥猪价格上涨的前奏,在农历冬、腊月是猪肉消费量最多的季节,也是一年中猪肉价格最高的季节,肥猪价格不会大跌,反而要回升,大多数地方的猪肉价格要超过每斤15元,一些地方要超过20元,肥猪价格在12月份有可能突破10元大关。

生猪价格开始大面积下跌!“蝴蝶效应”启动,猪价还挺得住吗?

七月份生猪价格下跌只是政策在抑制猪价过快增长和美联储加息引起的短期波动,养殖户不必惊慌,也不要跟随大猪企们盲目出栏。因为,生猪养殖还处在恢复阶段。

7月2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为22.46元/公斤,单日跌幅由昨日的3分钱迅速扩大至0.24元/公斤。全国31省(市)猪价数据,仅3地上涨,其余29省(市)猪价全部下跌。

七月份,猪价持续下跌。但并不是进入猪周期和生猪供大于求,原因是:

第一:国家投放储备肉的大棒高高举起,以便抑制猪肉价格的无序上涨,平稳物价。

在7月4日那天,A股猪肉股集体大涨,多股涨停。期货市场在午后也一度涨停,最高达22755元/吨,创今年以来新高,日内涨幅7.71%。7月4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5.74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4.8%,比3月份价格上升41.4%。

在猪肉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之下,发改委出手了:针对近期生猪市场出现盲目压栏惜售等非理性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储备,形成调控合力,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

随后,猪价进入下跌通道。因此,在投放储备肉的大棒监视之下,猪企不敢屯积称奇。

第二:美联储加息,期货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猪价也跟着出现波动。

七月份,在美联储加息的打击之下,大部分期货、能源、大宗商品和农产品都应声下跌,猪价也不例外。

第三:猪企对美联储加息有担忧,加快成品猪出栏。同时,通过加大出栏数量,减少存量去对抗储备肉投放的影响,为下一轮涨价作准备。

如今,猪企们都变精了。它们利用自身的体量和实力去把风险转移到散户身上。自身也不会随着政策的驱赶而大幅度增产和减产。如果政策让它们增产,它们就制造利好环境给散养户们购买它们的仔猪养殖。

而价格下跌它们就把猪卖到储备肉库中,自己再用更低的价格购买散养户的猪,进行副食加工。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石二鸟。

如今猪价属于短期性下跌,是猪企与政策的博弈,所以养殖户们不必恐慌,也不必将未育好的半成品猪提前出栏。

因为,现在的生猪养殖还处在恢复阶段,就算猪企有意搞乱市场,政策也不会放任它们。

近期,猪价已经挡不住了,10个省猪价突破10元,现在补栏还划算吗?

从7月3日以来,生猪价格上涨出现加速,目前“破10”的省份由当时的1个广东省增加到了10个,全国生猪价格也由当时的8.6元上涨到目前的9.14元,给人一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那么面对现的行情,现在补栏是否划算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分析一下当下的行情,还能走多远?目前影响猪价主要有三个因素: 1、生猪供给因素,从最近农业农村部分布的6月份调查数据显示,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12.62%,比上个有有所缓和,但是从来自民间网友反馈的情况看,实际存栏量下降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值,综合判断,目前生猪存栏下降大约在30-40%左右,可以说供给不足问题比较突出。 2、生猪需求因素,按照我国2018年猪肉消费总量5600万吨,如果今年生猪供给能力减少20%的话,仍有1100余万吨的缺口,至于进口猪也难以弥补,预计进口170万吨左右,全世界可供进口的猪肉总量也只有500万吨,即使全部进口也不够用。 3、非洲猪瘟因素,目前看非洲猪瘟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完全控制,西南地区疫情的压力仍然较大,这个因素仍是生猪养殖最大的潜在的威胁。 截止7月14日,全国仍有20个省份上涨,行情还在继续。按照上文的分析,目前补栏是否划算呢?分析认为现在不宜大规模补栏,主要是由于目前补栏成本过高,一头仔猪都得达到800、900元一头,再说仔猪的猪源也很难找到;再就是非洲猪瘟的风险较大,现在还时有发生,一旦感染非洲猪瘟将血本无归。但是从长远考虑,如果现在能够有猪源的话,对于身处非疫区,或是疫区已经解除3个月以上的地区,空栏的养殖户可以少量补进,尤其是注重二元母猪的培育,或者直接将育肥母猪培育成生产母猪,品质差一些,也可以解决猪源紧张的燃眉之急。

猪价
养猪怎么养国木工坊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