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殖农村抓泥鳅方法

农村抓泥鳅方法

时间2023-01-22 22:54:02发布大脑袋陈陈分类养殖浏览81
农村水田里的泥鳅鳝鱼听到人的脚步声马上就不见影儿了,都知道泥鳅和鳝鱼身上有一层滑溜溜的粘液,这两点也决定了泥鳅鳝鱼在湿润的泥土环境里逃跑是有天然优势的,泥鳅和鳝鱼的视觉功能已经退化,有过晚上抓泥鳅鳝鱼的应该都知道,虽然泥鳅鳝鱼的眼睛不大好使...

农村抓泥鳅方法,农村水田里的泥鳅鳝鱼听到人的脚步声马上就不见影儿了?

农村水田里的泥鳅鳝鱼听到人的脚步声马上就不见影儿了,它们钻泥为什么有那么快啊?

有句俗话说的好,"那人滑的像泥鳅!"形容某人反应敏捷或者反应比较快。这说的比较实在。都知道泥鳅和鳝鱼身上有一层滑溜溜的粘液,捕捞起来也不是很容易,加上它们的身体结构是长方形和椭圆形的。这两点也决定了泥鳅鳝鱼在湿润的泥土环境里逃跑是有天然优势的,一旦发现危险降临,身子一扭,就钻进泥土里面去了。

事实上,泥鳅和鳝鱼的视觉功能已经退化,也就是说它们的眼睛不是很管事,有过晚上抓泥鳅鳝鱼的应该都知道,用强光手电筒往它们的面前一照,放慢手脚,它们一动不动。

虽然泥鳅鳝鱼的眼睛不大好使,不过经过长期的进化,它们的感觉或者说嗅觉还是很灵敏的。这可能也与它们身上的粘液有关。所以在远处有人走动时,它们就已经察觉到了,当然还有一点,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所以当你的脚步还没有到达泥鳅鳝鱼这里时,它们已经提前知道危险,所以滑溜一下,隐藏起来了。

田间泥鳅喜欢呆在什么地方?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泥鳅的营养价值:泥鳅体内还含有丰富的核苷,核苷是各种疫苗的主要成份,能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对肝炎癌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泥鳅鱼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1、烟酸、铁、磷、钙等。其味甘,性平,有 补中益气、养肾生精功效。对调节性功能有较好的作用。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

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美味又滋补,还易获得,价廉物美。

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经测定,每100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碳水化合物2.5克,灰分1.6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硫黄素0.08毫克,核黄素0.16毫克,尼克酸5毫克,还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 70毫克,维生素B1 30毫克,维生素B2 440毫克,还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农村水田里的泥鳅是白天好捉还是晚上好捉呢?

很多的人都是想着泥鳅的美味,农田里的野生泥鳅真的不多了,想要捉到一点都要靠运气。您去看看,野外直接捉黄鳝的人很多,为什么没有直播捉泥鳅的。在农田里的野生泥鳅还真的不多了,别看市场上有很多卖的泥鳅,大部分的都是饲养的,野生泥鳅真的不多。

不像过去的时候,那个时候春天耕田流水的沟里都有很多泥鳅,自己想捉只要拿个撮箕去撮就好了。在田里的泥鳅一般都不大,油黑发亮,想去捉单手是很难捉住的。在我们农村里有句老话“泥鳅要捧,小孩要哄”,还真的很难捉住。

小赵从小就生活再农村里,对泥鳅的习性还是有着一定了解。捉泥鳅,要到夏天的晚上,泥鳅在夏天晚上出来觅食。虽说白天也出来,一般都是受到气温、环境变化的影响,才会出洞。特别是夏天天气闷热的时候,在水里缺氧,泥鳅就会不断地浮出水面换气。在冬天的时候,它们都是躲在洞里不出来,但是泥鳅都有自己的出气孔。泥鳅只有一个洞口,不像黄鳝,随便都有好几个洞口。

说到捉泥鳅,小赵自己挖过,用自制的针耙也捉过,地笼也用过等等。小赵就把那个时候自己捉泥鳅的几个方法说给大家听听,看看那个时候的您也是不是和我一样,也是用的同样的方法捉的泥鳅。

第1、用手挖泥鳅。在稻田的泥鳅,最喜欢在稻兜下面,洞口很光滑。稻田里的泥鳅一般都不是很大,就比筷子大一点,体形细长,没有“大肚腩”,身体油光发亮,野生的泥鳅也特别活跃,特别能蹦。像市场上买的泥鳅,“大肚腩”,不爱活跃,很多都是光泽不够,像这样的多半都是人工养殖的。

像自己在田里挖,一定要会分那个人泥鳅洞,那个人黄鳝洞。(其实黄鳝很容易就分出来了,一般黄鳝在洞口周围都还有几个洞口,而泥鳅都只有一个,一般都不是很深),像泥鳅一般都是靠近水沟边是最多的。看到洞口用手翻开泥就可以捉到。

第2、用自制的针耙,晚上打手电去捉。做针耙,现在很多的人都不清楚,现在在很多网上都有买的,可那个时候都是用的煤油灯,外出都是用的手电,(上干电池的那种,三四节电池)。晚上就用手电去照,被手电光照到了的泥鳅和黄鳝,基本上是不会动的,看准了就用耙子去钉,又快又准,这比用手去捉还要快、稳。

第3、就是用竹笼罩子。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这样东西,这个在南方用的特别多,都是篾匠师傅自己做的,都是手工编织出来的。像这种也有两种,一种是诱捕,在竹笼子里放上蚯蚓、敲碎的田螺等等带腥味的饵料,隔一段时间就去拿起来。

还有一种,人工拖着竹笼,拉动一段距离就拉起来看看,清理一下杂质,有泥鳅就捉出来装着,没有就清干净继续拉。

我是小赵,很羡慕以前的日子,虽说那个时候没有钱,日子过得很充实。现在呢,虽说有点成就,但是用感觉日子过得很累。现在田里的泥鳅也没有什么了,自己想找到原来的那种感觉,只能在回忆里去寻找!

农村孩子避暑最好的去处是哪里?

现在的农村孩子和我们小时候的农村孩子不一样,我们那时候在暑假里是要干农活的,在中午最热的时候,可以偷偷的跑到门前的河里洗澡,也可以捞鱼,但多数时候被爸妈知道了都是要挨一顿臭骂的,毕竟涉及到安全问题。现在的孩子更需要注意安全,在学校里老师也一再强调,在暑期不能去河里游泳,还有安全用电、交通安全、防诈骗等等。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多了电视机、电脑、手机等,所以我们小时候的游戏现在都没有人玩了。那么农村的孩子在暑期最好的避暑去处是哪里呢?我认为这个要因地制宜,就拿我们北方农村来说吧,我认为可以由大人带领,去林区的山上教孩子们认识一些植物,山上有树荫可以很凉快,也不会中暑。

〔为什么要带孩子上山认识植物〕

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的,他们的实践课太少了,以至于很多农村的孩子不认识庄稼苗,真的很可怜,黄豆、玉米、小麦、土豆这些很常见的农作物苗期长的什么样,孩子们根本不知道,更不用说其它一些不常见的农作物和山上的植物了。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让孩子们在暑期认识一下这些常见的植物,比如松树、柞树、白桦树、黑桦树、榛子树、苕条以及一些野花和中草药等,让孩子们领略大自然优美风景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

〔在林区游玩避暑要注意的事项〕

林区的早晚温度低,只有中午的一段时间温度高,所以也要注意中暑,早晚温度低露水大,要等露水消了再上山;另外也要做好防范防止蚊虫叮咬,也要小心毒蛇等;最好带好雨具,因为林区的雨真的是说下就下;还有就是不要走的太远,小心迷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有大人带领,对于不熟悉的区域不要冒险进入。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怎样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期,无论怎样,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

一个泥鳅洞穴里有多少只泥鳅?

答:一个泥鳅洞穴里有2~10左右。

我为什么说泥鳅洞穴2~10条左右呢。因为我是农村长的,孩提时代可以说是摸泥鳅长大的。想起小时候抓泥鳅历历在目,每当星期天放学在家必须去稻田、水坑、池塘边上摸泥鳅。泥鳅也喜欢群居的动物,一般来说一个洞穴至少有两条,有的大的洞穴大小泥鳅也有10条左右,特别多的泥鳅我还没经历过。所以说一个洞穴泥鳅2~10条左右。

农村泥鳅
喘气是什么原因月季老桩种下多久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