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怎么收集卵
泥鳅怎么收集卵,怎么用自来水孵化?
泥鳅这个品种的养殖已经火了10来年了,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是对于泥鳅卵的孵化来说,其实是没有太大难度的。要做好泥鳅卵的孵化,必须注意以下的小细节。
1、做好亲本的培育工作,保证亲本泥鳅精子卵子的质量,这样有利于卵粒的孵化成功率及水花苗成活率。
2、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的方式。最好在22-25度水温时催产,一般下午催产,第二天正午即可完成产卵的过程,产卵过程中必须用网对亲本和卵粒进行隔离。
3、选用自来水作为孵化水源,我无法给出意见。这里面有些不确定的因数:
1)自来水中一般含有余氯,浓度不太清楚。
2)自来水水质是否合适孵化。
3)循环孵化的过程中,在保证水量的前提下,自来水水温变化无法保证。
我个人孵化泥鳅苗采用池塘水,用漂白粉提前4天对蓄水池水体进行消毒,这样在保证水源充足的基础上,也能保证水质和水温变化幅度。
4、圆形环道孵化泥鳅卵的效果不错。泥鳅受精卵在水中具有微粘性,在孵化前必须对卵粒进行脱粘,防止泥鳅卵在环道内成团堆积缺氧,水霉病传染,孵化率大大下降。
5、孵化环道内底部要保证水流流速,同时也要保证水量均匀,不能有死角,便于卵粒在水体中的翻动。
6、泥鳅卵一般在22-25度的水温中孵化38小时左右就可以出苗了。
泥鳅卵粒的孵化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难点主要是水花至寸片的培育过程,影响因素比较多,技术比较好的可能在30%的成功率。个人认为,养殖面积不大的情况下,买3-5公分的苗进行成品养殖还比较划算一点。
泥鳅的卵什么样子?
泥鳅的 卵跟鲫鱼籽差不多。
泥鳅是怎么生出来的?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具有很高的养殖价值,自然繁殖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模仿自然环境条件,让泥鳅自行产卵孵化,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泥鳅子代的成活率,操作也十分简单,很适合泥鳅养殖专业户使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自然繁殖技术吧!
泥鳅自然繁殖技术
泥鳅的繁殖习性
泥鳅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泥鳅自然繁殖技术
泥鳅的产卵技术
1、产卵环境:泥鳅产卵池可选择小水泥池、小池塘等,水面5~102米,水深40~50厘米,最好能保持微流水。在产卵池中放上水草、杨柳根须、棕榈皮等做鱼巢,供卵附着。每平方米放亲鳅7~10组(一雌两雄为1组)。
2、产卵时间:水温在18~20℃时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点前产卵,当水温在20~28℃时多在雨后或半夜产卵。1尾雌鳅1次可产卵200~300粒,经多次产卵才能产完,共产3000~5000粒。受精卵黏附在鱼巢上,但黏着力较差,很易脱落,因而操作时要细心。
3、产卵管理:产卵期内,每天上午将鱼巢捞出观察,若鱼巢上卵较多,应移至孵化池内孵化,下午重新放入鱼巢。如果鱼巢收取不及时,受精卵会被亲鳅吃掉。也可用亲鳅培育池作为产卵池。当水温升至18℃,个别泥鳅有追逐现象时,放入鱼巢,并使池中保持微流水,一则改善水质,二则刺激亲鳅繁殖。
泥鳅自然繁殖技术
泥鳅的孵化技术
1、苗池整理:泥鳅受精卵常在育苗池内孵化。在鱼巢放入前10~15天,对育苗池进行清整。为提高孵化率,可在孵化池(育苗池)水下20厘米处搭好网架,把鱼巢平铺在上面。每平方米约放鳅卵1万粒,通常受精卵的出苗率为40%。据此,计算好放卵总数。
2、苗池管理:泥鳅鱼巢上方要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同时防止青蛙、野杂鱼入池危害鳅卵、鳅苗。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要勤于观察,并及时将蛙卵、污物等捞出池外。在水温19℃时,受精卵经50小时左右可孵出子鳅(鳅苗)。
3、鳅苗管理:刚孵出的鳅苗全长3~4厘米,头部弯向腹部,具有较大的卵黄囊,并具外鳃。侧卧水底或附于鱼巢上,很少活动,完全依靠卵黄囊提供营养。鳅苗孵出2天后,体色加深,卵黄囊缩小。孵出3天后,鳅苗体色变黑,卵黄囊消失,鳔出现,胸鳍变大,能够短距离平行游动,并开始摄食。此时,要投喂煮熟的蛋黄或豆浆。
泥鳅自然繁殖技术
泥鳅繁殖注意事项
1、孵化温度与受精率、孵化率密切相关,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受精率、孵化率都较低,因此孵化最好在水温22~28℃时间段进行。
2、当受精卵全部破膜后,应迅速及时捞出卵膜及污物,以免腐败造成水质恶化,影响苗种成活率。
3、苗种培育期间定时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泥鳅苗在营肠呼吸、皮肤呼吸之前,完全靠水中的溶氧进行呼吸,这与成鳅不一样,以免因水中缺氧造成浮头大批死亡。鳅苗下塘后15天左右,肠呼吸器官才能初步形成,但并不完善。
4、泥鳅苗下塘时最好把池塘水温与孵化池水温调节一致,避免因温差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泥鳅苗培育过程中最常见的鱼病为气泡病、烂鳃病,烂鳃病多发生在鳅苗下塘12天左右,因此在鳅苗下塘8~10天左右,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提前预防。而气泡病在泥鳅苗下塘的当天就有出现,发现病情应及时加注井水,同时每亩用食盐10~1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6、泥鳅苗长到3~5厘米后,应进行分塘,每亩10~15万尾。
7、当年5月份繁育的泥鳅苗,由于生长期短、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经过5个月左右的养殖即可达到商品规格60~80尾/千克左右。
泥鳅可以喂虾皮吗?
可以喂的,因为虾属于动物性饵料,而泥鳅喜爱吃动物性物料尤其喜欢吃鱼卵,通常在亲鳅产卵后,如果未能及时将卵拿走,亲鳅便会把卵给吃下去。
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泥鳅苗种下塘前可以通过施粪肥、绿肥来促进水生生物饵料的繁殖。
乌龟吃泥鳅卵吗?
乌龟是杂食动物,它们吃泥鳅卵。乌龟食性较广,稻谷、小麦、小鱼、瘦猪肉等均吃,其中最喜欢吃的食物是小鱼、精猪肉、玉米。同时也会吃人工营养剂、人工饲料、干燥饲料、鲜活饲料、蔬菜水果以及鱼片肉片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喂养乌龟的。人工饲养乌龟时,一般没有必要使用诸如钙等营养剂,但是在投食鲜活饲料时,要使用可以喷涂在食物表面的营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