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畜牧鸡有罗音怎么办

鸡有罗音怎么办

时间2023-01-10 00:04:04发布转让的666分类畜牧浏览77
1、鸡有罗音怎么办,怎样防控鸡呼吸道疾病?怎样防控鸡呼吸道疾病?误区有哪些?关于这个问题今天大红人哥哥给大家分享下自己的见解希望能给大家起到参考性意见:1、最预防措施就是合理通风:养鸡基本都是密集型饲养、就会造成鸡舍内空气质量非常恶略、这是...

鸡有罗音怎么办,怎样防控鸡呼吸道疾病?

怎样防控鸡呼吸道疾病?误区有哪些?关于这个问题今天大红人哥哥给大家分享下自己的见解希望能给大家起到参考性意见:

1、最预防措施就是合理通风:养鸡基本都是密集型饲养、就会造成鸡舍内空气质量非常恶略、这是造成鸡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诱因所在、特别是冬季人们怕通风次数增加会造成舍内温度降低这就更加加剧了舍内的空气质量、这样造成通风不良就会更容易发生鸡呼吸道疾病、建议冬季在通风口出改装一个自动加热通风装置可以实现长时间的通风还能保障通进的是热风、还能更好的控制深度。

2、加强防疫措施: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呼吸道疾病的一项主要措施。目前用于预防传呼吸道疾病的疫苗种类很多,可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类。灭活苗:采用本地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灭活苗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未被广泛应用。弱毒苗:单价弱毒苗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引进荷兰的H120、H52株。H12。新城疫苗: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各种日龄的鸡均能感染,20~60日龄鸡最易感染,死亡率也高,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和坏死,预防接种:我国最常用的疫苗有鸡新城疫苗、所以养鸡严格的防疫措施是养鸡的成败所在。

3、舍内卫生和消毒:鸡舍必须及时清理粪便、如果不及时清理粪便粪便会在舍内高温下发酵并产生大量的细菌、并会加快疾病的快速传播、鸡舍内必须要保持湿度并且要保持每天消毒2次以上、这要可以杀死大量的病菌防治传播最好的手段。

颈部抬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1.鸡霍乱本病又称鸡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菌的抵抗力不强,5%的石灰水、1%的漂白粉、0.2%的过氧乙酸、3%~5%的石炭酸1分钟可将其杀死。(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多发。3~4月龄雏鸡和成鸡较易感。病鸡的粪便、尸体、分泌物及其污染过的饲料、饮水、空气及用具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外伤传染给健康鸡。

(2)临床症状。鸡霍乱的典型症状因病程不同而有差异。临床上常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设性型三种类型。①最急性型。病鸡常突然死亡,几乎看不到任何症状。但死鸡多为肥壮、高产鸡,常死于产蛋过程中。②急性型。病鸡表现严重下痢,排出白绿色稀粪,有时带血。体温升高到43~44℃,食欲废绝,饮水增加。鸡冠、肉垂发紫,口、鼻流出许多黏液,严重时表现为呼吸困难,并发出“咕噜”声,1~3天死亡。③慢性型。鸡冠和肉垂发白,有时出现水肿、变硬,鼻孔有黏液,鼻窦肿大,关节发炎、肿大,常出现肢行。长期腹泻,消瘦。

(3)病理变化。剖检可见,最急性型心外膜有小出血点,肝表面有针头大的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灶。急性型肝肿大变脆,呈棕色或棕黄色,并有特征性的针尖大或粟粒大的灰黄色或白色坏死灶;肠系膜、浆膜出血;心包增厚,心包液增多、混浊。肌胃和十二指肠严重出血,呈出血性肠炎。慢性型肺脏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灶;发炎关节有渗出物或干酪样物质;鸡冠、肉垂、耳叶有时出现坏死。

(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特点可初步诊断。注意本病易与鸡新城疫混淆,一般应从以下几点鉴别。一是鸡霍乱为细菌感染,鸡新城疫为病毒感染,当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时,若有效则为鸡霍乱。二是鸡霍乱病鸡的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小坏死灶,这是鸡新城疫所不具备的。三是鸡霍乱的腺胃乳头无出血,而鸡新城疫病鸡的腺胃乳头有出血;出血性肠炎是鸡霍乱的病变特征。

(5)防治。治疗鸡霍乱的药物较多,常用的且疗效较好的有青霉素、土霉素、磺胺密啶、喹乙醇等。对发病鸡每只每次肌肉注射青霉素5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2~3天。0.1%的土霉素拌料,连用3~5天。链霉素每只鸡每次0.1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但应注意过敏反应,若发现用药后出现神经症状,应停止用药),连用2~3天。0.5%的碳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拌料喂3~4天停1天,再喂3~4天。每千克体重加入20~30毫克的喹乙醇拌料,连用3~5天,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一是免疫接种,二是预防性投药。预防鸡霍乱所用疫苗是鸡霍乱氢氧化铝弱毒疫苗,但该疫苗的保护率较低,保护期短。目前生产上多采用预防性投药法,即每1~2个月定期投喂0.04%的喹乙醇或0.05%的土霉素3~5天,可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本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1)流行特点。本病以40日龄内的雏鸡多发,且死亡率高,但其他日龄的鸡也可发生。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病鸡将病毒排出污染空气,被健康鸡吸入后成为带毒鸡或发病。当饲养管理水平低时,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维生素缺乏等,可促进本病发生。本病秋冬季节较易流行。

(2)临床症状。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是鸡突然发病,4周龄以下的鸡症状较严重,表现气喘,咳嗽,呼吸有啰音,鼻窦肿胀,流鼻液、眼泪;育成鸡和成鸡主要是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呼吸有啰音;产蛋鸡产蛋量突然下降,畸形蛋、软壳蛋、沙壳蛋增多,蛋白稀薄。

(3)病理变化。剖检时可见气管、支气管、鼻道、鼻窦内有浆性或干酪样渗出物,气囊混浊或有干酪样渗出物。支气管周围可见小的肺炎病灶。产蛋鸡腹腔内有液状卵黄物质,卵泡充血、出血,输卵管萎缩。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见肾肿大、苍白,输尿管及肾小管内有大量尿酸盐结晶,外观为斑驳状。(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

(5)防治。对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如链霉素、北里霉素、泰乐霉素、红霉素等,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或解毒利尿药物,可缓解对肾的损害。控制该病的最好方法是预防接种。对商品蛋鸡可用下列免疫程序:5~7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H12o饮水或滴鼻,3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Hs2饮水或滴鼻进行二次免疫。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地区,可用专门生产的肾型毒株油佐剂灭活疫苗。疫苗的使用方法可参见产品说明书。

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成鸡,但其他日龄的鸡也可感染。病毒可经呼吸道、口腔、眼结膜传染。该病传播后,感染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5%~70%不等。饲养管理条件差时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鸡流鼻液、眼泪并伴有结膜炎。之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有啰音,病鸡伸颈张口呼吸,有似吹口哨的声音,常咳出带血的黏液。当分泌物不能咳出时,会因窒息而死亡。病鸡常拉稀粪,消瘦,鸡冠发紫。(3)病理变化。剖检时可见气管和喉部黏膜充血、肿胀,之后变性、出血、坏死,有时可见凝血块。气管变窄,上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咳出的分泌物往往有血凝块或脱落的上皮组织。严重时可引发支气管炎或肺炎。

(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特点可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区别。第一,新城疫可见少数鸡有神经症状,在腺胃及小肠有典型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而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则无上述变化。第二,传染性喉气管炎多发生于成鸡,病鸡头向前、向上张口吸气,常咳出带血的黏液;传染性支气管炎各日龄的鸡都可感染,但日龄越小症状越重,气管无出血性炎症病变。

(5)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但对发病鸡群投喂抗生素类药物可防止继发感染,常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北里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等。另外,对症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死亡,常用药有痰咳净、喉症丸、牛黄解毒丸、板蓝根及其他解毒利咽的中药。对本病的预防可通过接种疫苗实现。加强饲养管理,鸡发病时对症治疗,减轻症状,防止继发感染。

4.鸡大肠杆菌病本病在我国许多鸡场都有发生,而且有上升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本病由某些特定血清群(型)的大肠杆菌引起。(1)流行特点。各种日龄、各种类型的鸡都可能感染,但以5~8周龄的雏鸡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和气候多变时多发。当鸡舍环境条件差,鸡群体质弱时易发病。其传播途径是呼吸道、消化道,也可通过种蛋传播给雏鸡。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本病按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不同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①初生雏早期死亡。出壳时或生后1周内发病死亡。病鸡闭目呆立,尖叫不安,脐带发炎,腹部肿胀,有时拉稀,粪便呈水样,灰白色或黄绿色;个别雏鸡有神经症状,头向后仰。剖检时可见卵黄囊变大,内容物黏稠,呈黄绿色或干酪样,病程长时有心包炎病变。②肠炎型。拉稀,消瘦,最后衰竭死亡。剖检可见小肠出血性炎症,有时出现溃疡,腺胃黏膜充血。

③呼吸道感染。4周龄以上的鸡常出现气囊炎,病鸡有呼吸症状。剖检时发现气囊混浊、增厚,上附黄白色干酪样物,气囊炎常继发心包炎和肝周炎。④急性败血症。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仅表现一般症状。剖检时可见肝脏呈绿色,肝脏有时可见一层薄膜包囊,也可见白色小坏死灶。胸肌充血。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增厚,有时与心肌粘连,腹膜炎。⑤卵黄腹膜炎。产蛋母鸡发病时,排出的粪便中常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质或卵黄。剖检时可见输卵管扩张、变薄,内有纤维性蛋白渗出物或干酪样物质,黏膜发红或出血。腹腔内有蛋黄液,肠粘连,卵泡变形,颜色呈灰色、褐色或酱紫色。除上述几种类型外,还有关节炎型,表现为关节肿大、被行;眼炎型,表现流泪,结膜潮红,有脓性分泌物,重者眼前房破溃,失明;肉芽肿型,在肝、盲肠、十二指肠、肠系膜有典型的肉芽肿。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若发现有气乘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可初出诊断为大肠杆菌病。但要确诊还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等。

(4)防治。治疗大肠杆菌病可用0.05%的氟哌酸饮水3~5天;硫酸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3000~5000单位,每日2次,连用3天;0.1%的吡哌酸拌料,连喂3天;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1500单位,每日2次,连用3天。由于鸡病原性大肠杆菌血清型(群)的复杂性,目前尚无统一的疫苗用于本病的预防。主要以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对鸡舍、用具、环境等消毒,并加强饲养管理,来预防本病的发生。在本病常发地区或鸡场,采用具有针对性血清型(群)菌株制备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有一定效果。

5.鸡绿脓杆菌病本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雏鸡的一种传染病。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病鸡的粪便和分泌物中,由此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而感染健康鸡。本病发病的病程短,死亡率高。(1)流行特点。本病各种日龄鸡均可感染,但以维鸡最易感,尤其是刚出壳的雏鸡在孵化器、孵化室或通过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而感染。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鸡场因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使维鸡感染,维鸡死亡率最高可达70%。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伤口感染。

(2)临床症状。病鸡卧地,嗜睡,食欲减少或废绝,排水样粪便,眼周围和肉界肿胀,流眼泪,眼球充血。有时口流黏液,站立不稳,抽摘,最后死亡。但突然紫病死亡的病鸡,多不表现明显症状。(3)病理变化。对病死鸡剖检可见,实质性器官出血,如心、脾、肝、肺、肾等;头、胸、腹部皮下水肿,有时可见皮下有淡黄色或淡绿色胶冻样液体;气囊膜混浊、增厚,肠黏膜呈出血性炎症,部分鸡出现肝周炎和肺炎病变;脑膜水肿,脑实质有小出血点。(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

(5)防治。治疗绿脓杆菌病可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能鸡按每只每次5000单位,每日2次,连用3天;链霉素肌肉注射,雏鸡每只3万单位,育成鸡每只5万~10万单位,成鸡10万~20万单位;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40毫克,肌肉注射,连用3天。预防本病主要应对孵化环境及鸡舍内外经常彻底消毒,疫苗接种用具消毒要彻底,并妥善保存。另外,有些孵化场在注射完马立克氏病疫苗后4小时,再给雏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2000~3000单位,对预防本病效果显著。

6.鸡霉形体病本病又称支原体病、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1)流行特点。鸡霉形体病可感染各日龄各品种的鸡,但1~60日龄的雏鸡最易感,纯种鸡较杂种易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发病较严重。病原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鸡,也可由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2)临床症状。病鸡初期流浆液性、黏液性甚至脓性鼻液;之后呼吸困难、咳嗽,气管有啰音;后期眼睑肿胀,眼球类出位肿清;,结质发委导致脓性物渗出,粘住眼险,然后变为干酪样物质,压迫眼球而失明。产蛋鸡与维鸡比较她状较为缓和,有时症状不明显,但影响产蛋。

(3病理变化。剖检病鸡可见鼻腔、喉头、气管内有黏液,黏膜表面有灰白色干酪样物呈念珠状;气靠增厚、推浊,病程长时上附干酪样物;常见肺充血、水肿、肺炎,有时可见心膜炎、肝炎、腹膜炎或卵巢炎等;眶下窦黏膜水肿、发炎,窦腔中有混浊液体或干酪样渗出物;有眼疾的病鸡可见眼球破裂,眼结膜内常挤出黄色干酪样物;有关节炎时,切开关节可见黏稠、混浊、灰白色液体,有时有干酪样物。(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进行血清学检验。

(5)防治。治疗本病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疗效。链霉素5~8周龄雏鸡每次肌肉注射80~100毫克,3月龄以上的鸡每只0.1~0.15克,每日1次,连用3~5天;泰乐菌素每4000毫升水加入3克饮水,连饮7天;支原净按说明加入;0.1%~0.2%的土霉素拌料,连喂5~7天,治百炎(壮观霉素)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肌肉或皮下注射,连用3~5天,可收到较好效果。预防本病主要应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淘汰带病种鸡,控制鸡舍环境,冬季注意保温,同时不能忽视通风。现已有疫苗可以试用。

鸡大肠杆菌是什么?

下面农家营为大家系统介绍养鸡最容易遇到的大肠杆菌病为什么发病,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的总称。各年龄段的鸡均可感染此病,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一旦救治不及时,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大肠杆菌病常易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难以彻底根除,令很多养鸡户感到非常头痛,因此正确地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病对养鸡业生产意义十分重大!

今天,农家营就从流行病学、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对鸡大肠杆菌病进行论述,多年经验总结,干货满满,值得收藏哦!

一、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根据致病力的大小可分为致病性、条件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种。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极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血清型,甚至同一鸡场、同一鸡群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血清型,最常见的血清型有:O1、O2、O35和O78等。

呼吸道、消化道、脐带和伤口等都是该病的传播途径;种蛋、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空气和食具等是主要的传染媒介。

本病是家禽养殖业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分地域南北和季节差异。任何日龄的鸡均可患病,雏鸡更易感染。相对于圈养鸡而言,散养土鸡由于场地环境较好,发病频率明显更低。

二、症状表现

大肠杆菌可导致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肠炎、脐带炎、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全眼球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关节炎、肉芽肿等,上述这些类型在临床上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可同时混合出现几种。下面农家营主要介绍常见的三类表现类型:

1、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

常发于3-12周龄鸡(根据不同品种决定)。一般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并发出异常音,食欲减退,消瘦死亡率20%-30%。出现混合感染后死亡率更高。本病容易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导致气囊炎,病理变化可见气囊增厚浑浊,囊腔内有干酪样渗出物。严重的常伴有肝周炎、心包炎和腹膜炎,又称“三炎败血症”。(图1、典型的腹膜炎表现)

2、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

常发生于产蛋期母鸡,表现为畸形蛋、软皮蛋、沙壳蛋和破损蛋增多,蛋品质变差等,严重的甚至出现停产。剖检可见:输卵管壁增厚,管内出血,有异形卵阻塞。卵黄性腹膜炎多由输卵管炎发展而来,当输卵管发炎时,炎性产物使输卵管肿胀,卵泡不能正常进入输卵管而跌入腹膜腔内引发卵黄性腹膜炎。

(图2、内积大量干酪样渗出物)

3、脐炎

一般发生于一周龄以内的雏鸡。通常是使用已经感染的种蛋进行孵化,鸡胚在出壳前死亡或者出壳后表现为大肚、脐孔肿大。剖检可见:卵黄吸收差,卵囊充血,出血,卵黄液黏稠。本病很容易和雏鸡沙门氏菌病混淆。

三、发病原因

1、 垂直感染

大肠杆菌随病鸡的粪便排出,污染蛋壳或从感染的卵巢、输卵管等处进而侵入卵内。在孵育过程中,病菌使鸡胚死亡或出壳发病和带菌,这是该病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2、 水平传染

(1)呼吸道传染

鸡舍空气中游离的大肠杆菌可随鸡龄的增长而增加,养殖户如果平时不注重鸡舍和环境的定期消毒工作,若养殖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灰尘增加等就会损伤鸡的呼吸道黏膜。当鸡吸入致病性菌株时就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进而又可能引发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败血症等。

(2)消化道传染

饲料和水被污染,大肠杆菌含量严重超标;或者饲料霉变后产生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抑制了鸡免疫系统的功能,加重大肠杆菌感染的风险和后果。

3、 继发与混合感染

(1)非传染性因素

环境因素的改变,如气候突变、饲养密度大、鸡舍内温湿度不合理、通风不良、缺氧、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或硫化氢等)浓度过高、营养不良(如缺乏维生素A、E等)、饲养管理不当、应激过大等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

(2)传染性因素

实际生产中常见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或病毒) 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一些疾病如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支原体、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通过破坏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屏障,或者使免疫力下降,为大肠杆菌病的感染和繁殖创造条件,诱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

4、药物刺激

一些养殖户治疗大肠杆菌所用的药物一成不变,这样可能会破坏鸡肠道内菌群的平衡,使得对药物不敏感的致病菌快速繁殖,而且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抗菌类型的药物,还可以造成细菌的耐药性。

四、诊断

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减少或不食,离群呆立或蹲伏不动或跛行,个别鸡出现关节肿大,鸡冠萎缩,眼虹膜呈灰白色,视力减退或失明,羽毛松乱,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绿色或黄白色稀粪。剖检可见:肝肿大,肠道粘膜出血和溃疡,心包发炎以及腹腔积有腹水和卵黄。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判断;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可从病鸡体内分离的细菌接种于麦康琼脂培养基上,经18-24小时培养后可长出圆形、光滑隆起而湿润的红色菌落,可做出基本诊断。

五、如何防治

科学规范的管理,做好定期消毒工作是预防本病的基础。

1、种鸡场、孵化场

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种鸡场必须做好种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及时发现和淘汰病鸡,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

种蛋产出后2小时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0.3%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淘汰破损或明显有粪迹污染的种蛋,搞好孵化车间的环境卫生,对种蛋及孵化设备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经种蛋传播及初生雏的水平感染是预防大肠杆菌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2、 鸡舍卫生良好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鸡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是防治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措施。鸡出栏后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喷洒消毒药或熏蒸消毒,空栏期间可用2%-5%烧碱或15%-20%的生石灰水等进行消毒,定期更换消毒药。对鸡场的环境和鸡舍定期喷雾消毒,可交替使用葵甲溴铵溶液、双季铵盐络合碘和聚维酮碘等消毒剂。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温湿度,防止空气、饲料及饮水污染。

3、鸡舍空气状况良好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做好通风换气,降低鸡舍内氨气浓度(氨气的浓度1-3周应低于10ppm,4周-出栏应低于20ppm),保持鸡舍空气状况良好,尤其在冬季,注意早、中、晚温差较大,既要保持通风良好,也要保证鸡舍温度正常。

4、免疫接种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型与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疫苗防治难度大。大肠杆菌苗有多价苗(以油佐剂灭活苗为主)和亚单位灭活苗,为确保菌苗的预防效果,一般需进行两次免疫。

养殖户应正确选择合理的疫苗,避免只追求免疫效果而选择较强毒株的疫苗。“场内自家苗”(从本场发病鸡群中分离菌株,鉴定其血清型后,据此制成的菌苗)的预防效果相对最佳。

实际生产中,采用疫苗厂的标准株防疫大肠杆菌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很多普通养鸡户和出栏周期较短的肉用商品鸡场很少使用该类疫苗,多数是以药物预防为主。而在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下,很多大规模的种禽场和商品蛋禽场等为了最大限度的解决药物残留问题,多采用自家苗用于大肠杆菌的预防。

5、饲料和饮水方面

营养全面、均衡,饲料和饮水安全、充足,可以使鸡群体质健壮,增强机体抵抗力。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适时消毒。

6、全进全出

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感染。

7、降低应激

在受到应激如断喙、接种、转群、冷热应激等造成鸡体抗病力下降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鱼肝油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也可以使用复合维生素降低鸡群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预防继发感染。

8、预防投药

(1)雏鸡开口药

在实际生产中,对2-6日龄的雏鸡进行开口药预防,能有效控制雏鸡大肠杆菌的发生。常用的开口药有: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和恩诺沙星等,如果生产有机产品(如有机土鸡、有机土鸡蛋等),可以选用白头翁散或益生菌做开口药。

(2) 定期投药预防

在饲养过程中,虽然鸡群没有发病症状,但部分或大部分鸡可能带菌,一旦受到外界应激就很可能发病,可以采用定期投药预防。

在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下,养殖户多采用抗生素或化学合成药物进行预防,存在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现象。这不仅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很容易出现药物残留,威胁到食品安全。

农家营建议使用中药制剂进行定期投药预防。常用的中药制剂有:郁金散、四黄止痢颗粒、四味穿心莲散、白头翁口服液(散)、杨树花口服液等,可任选其一。

六、治疗方法

1、 治疗药物的种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临床上常用的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呋钠等。

(2)氨基糖苷类

本类药物一般与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联合,对大肠杆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具协同作用。本类药物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有: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等。

(3)四环素类

临床上常用的有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前三种因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而影响其疗效,目前主要应用多西环素用于治疗禽大肠杆菌病有较好效果。

2、治疗方案

用药的原则:及早治疗、联合用药、轮换用药,用药时注意观察,治疗效果不显著及时换药。

(1)病情严重

病情严重的临床可以采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或者选用头孢菌素+恩诺沙星,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可以在两种方案中都加入氨基糖苷类药物(如丁胺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等)。给药方式一般通过集中饮水和拌料饲喂,病情严重时或鸡数量较少时才使用肌肉注射。

紧急情况下或危害严重时,可以采用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注射液或干扰素(稀释后)混合肌肉注射。

有条件的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根据实验结果择优选用药物和治疗方案,这也是最科学的治疗方法。

(2)病情较轻

病情较轻的临床上可以采用中药制剂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的中药制剂如:郁金散、四黄止痢颗粒、四味穿心莲散、白头翁口服液(散)、 杨树花口服液等,可任选其一。七、大肠杆菌防治注意事项

1、耐药性问题

不同的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大肠杆菌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不同,耐药菌株普遍存在。有条件的养鸡场治疗鸡大肠杆菌之前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用药。另外应注意,即使是同一种成分的药物,由于其剂型和加工工艺不同,应用效果也各不相同。

2、 加强管理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改善环境、加强管理、做好消毒工作,这样才能“标本兼治”。治疗的康复期,可用微生态制剂(酶制剂或益生素)拌料3-4天,以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调整肠道益菌群。在日粮或饮水中,可针对性的补充鱼肝油、维生素B族、维生素E、电解多维或复合多维等,可以促进康复。

3、保肝护肾

养殖户用药前须注意,如前期用过其他药物,粪便呈灰白色,应先选用小苏打进行通肾,再使用治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也要配合一些保肝护肾类的药物。

4、继发感染

在实际生产中,单一的大肠杆菌感染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所以应辩症施治,需选择对另一种或多种病原体同时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

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大家对鸡大肠杆菌病已经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咨询。了解更多土鸡养殖技术,关注农家营!

声明:本文为农家营原创,禁止其他自媒体或网站转载,侵权必究!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鸡呼吸道反复咋办?

家禽久治不愈的呼吸道病探讨

凡间兽医 2017-03-20 12:13

【发病季节】

呼吸道病一般多发于温差大的春、秋季和寒冷的冬季,但现在夏季亦多见。

【常见疾病】

病毒性呼吸道病: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

细菌性呼吸道病:慢呼、大肠杆菌、鼻炎等。

【主要症状】

1、呼噜、咳嗽或甩头,长时间难以治愈,经过用药后呼吸道症状减轻但不能完全消除。

2、表面上治愈之后,在应激、天气变化或其它病诱发时,呼吸道症状很容易反复。

3、采食量可能轻微下降,精神状况良好,但生长发育不良。

4、蛋鸡产蛋下降幅度不大,蛋色发白,有薄壳蛋,砂壳蛋。

【原因分析】

1、混合感染因素即多病因因素,往往是一种或几种病毒性呼吸道病继发(并发)了一种或几

种细菌性呼吸道病,且每种呼吸道病症状互相协同或增加,造成一般性药物难以治愈,或

者用药偏多,顾此失彼。

2、用药对症但不对因,或者所用的药物对该呼吸道病无根本性治疗作用。

3、用药时间短,见好就收,未能彻底治愈病情,从而造成复发,对一些易反复发作的呼吸道

病支原体病、鼻炎更是如此。

4、长期的呼吸道症状已经使啰音或者咳嗽成为一种习惯,或者是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吸收途径

的限制造成疗效不佳。此时鸡的喉头或气管肿胀,管腔内有粘液分泌物,即便是呼吸道症

状的病因已经消除,这种啰音或咳嗽也将持续一段时间。

5、因为鸡没有吞咽和呕吐动作,所以轻微的气管发炎,管腔内有粘液或痰分泌、冷空气刺激

或呼吸道后遗症,都会造成鸡只明显呼吸啰音或呼吸困难。

6、鸡舍密闭过严、舍内通风不良,氨气、CO2、SO2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过大,刺激气管粘膜

造成的呼吸道症状,用多种药物无效。

7、因疫苗应激或某种病性呼吸道病造成的气管或气囊损伤,会使呼吸道症状长期存在。最为

显著的是喉气管炎,预防喉气管炎或鸡群患过喉气管炎的后遗症,会长期遗留咳嗽症状。

8、秋冬因冷应激造成的呼吸道粘膜受损伤,致使鸡群呼噜或呼吸困难,用多种药物无效。

经典解决方案:

方案一:呼巴道+酒石酸泰乐菌素饮水,鑫呼通拌料,连用3-5天。

鸡传染性支气管如何防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为气管与支气管黏膜发炎,呼吸困难,发出啰音,咳嗽,张口打喷嚏。成年鸡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和畸形蛋。 (1)流行特点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鸡感染,各种年龄、品种的鸡均可发病,以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也高,成年鸡发病后产蛋率急剧下降,而且难以恢复。发病季节主要在秋末和早春。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病鸡呼吸道分泌物和咳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病毒,粪便和蛋中也带有病毒,同群鸡之间高度接触传染,户与户、场与场之间主要是人员和空气中的灰尘作传播媒介。在本病的疫区,一般的隔离消毒措施往往不能阻止病源传入,须搞好免疫预防。 对雏鸡来说,饲养管理不良,特别是鸡群拥挤、空气污染、地面肮脏潮湿,湿度忽高忽低、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等,容易诱发本病。对于成年鸡,饲养管理好坏与发病的相关性不如雏鸡明显,饲养管理较好的也常会发病。 (2)临床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4天。呼吸型、肾病变型及腺胃病变型的症状不尽相同,分述如下: 1)呼吸型 ①雏鸡:发病日龄多在5周龄以内,几乎全群同时发病。最初出现呼吸道症状,如流鼻液、流泪、咳嗽、打喷嚏、呼吸费力,常伸颈张口喘息等。当舍内寂静并有许多鸡聚在一起时,可听到伴随呼吸发出一种嘶哑的声音。随着病情发展,全身症状逐渐加重,精神萎靡,缩头闭目沉睡,两翅下垂,羽毛松乱无光,畏冷挤堆,食欲减退,身体瘦弱,体重减轻。病程1~2周或稍长些,如果原来体质较好,无其他疾病,发病后及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并加强护理,死亡率可控制在10%以下,否则死亡率可达20%以上。发病日龄越低,死亡率越高。②产蛋鸡:首先出现呼吸道和全身症状,继而产蛋量下降,再稍后出现较多的畸形蛋。 呼吸道症状最初见于部分鸡,常在早晨发现,约经1天波及全群。表现稍有鼻液,眼湿润似欲滴泪,呼吸困难,半张口呼吸,不时地有一些鸡咳嗽、打喷嚏,发出“喉喉”的声音。患鸡精神不振,采食减少,部分鸡排黄白色稀粪。但这些症状通常不很严重,若及时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约经5天症状可逐渐消失。发病的第2天产蛋量开始下降,经2周左右下降到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下降幅度、回升速度及回升水平,主要同鸡的日龄有关。处于产蛋高峰期的年轻母鸡,生殖功能旺盛,如果饲养管理也比较好,产蛋率下降到最低点时约为原来的一半。例如原来产蛋率为80%,要下降到40%或再稍低些,经2个月可恢复到70%或略高些。400日龄以上的老鸡,生殖功能已经衰退,在鸡群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后,产蛋率常由65%左右下降到5%~15%,发病后2个月只能恢复到50%或者还要低一些。对这种鸡在发病初期即应考虑淘汰,并就地封闭宰杀,然后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以防止病毒扩散。 畸形蛋在刚发病时仅个别出现,到发病后5~6天,病鸡症状开始好转时,畸形蛋才迅速增多,并持续很久。在畸形蛋中,有一部分是严重畸形,即蛋很小,形状似桃、歪瓜、茄等,蛋壳由原来的棕色变为白色,极薄、粗糙、有皱纹(图12-9)。将蛋打开(因蛋壳薄软如纸,常是撕开),倒在玻璃板上,可见外层蛋白稀薄如水,扩散面很大。这些畸形蛋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其余的畸形蛋,畸形程度及外层蛋白稀薄程度不等,有的仅是蛋形不正。 图12-9 病鸡产的软壳蛋、沙壳蛋、薄壳蛋和畸形蛋 2)肾病变型 多发生于20~50日龄的幼鸡。典型的病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往往不被察觉,经2~4天症状近乎消失,表面上“康复”;第二阶段是发病后10~12天,出现严重全身症状,精神沉郁,厌食,排灰白色稀粪或白色淀粉糊样稀便,失水,脚爪干枯,此时为死亡高峰期。整个病程21~25天,死亡率一般为12%~25%。 3)腺胃病变型 1995年以来,我国江苏、山东、北京、河北等地相继发生。多发生于20~80日龄育成鸡,病程为10~25天。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流泪,眼肿,有时有呼吸道症状,腹泻,极度消瘦,陆续死亡。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一般为30%左右。 (3)病理变化 呼吸型的主要病变在呼吸器官和母鸡的生殖器官,肾病变型的主要病变在肾脏和输尿管,腺胃型的主要病变在腺胃、胰腺、胸腺、脾脏及法氏囊。 1)呼吸型 ①呼吸器官:病变通常为轻度或中等。气管黏膜给人一种水分比较多的感觉,覆有淡黄色透明的分泌物,并自上而下逐渐充血潮红。有的在气管内有灰白色痰状栓子,肺充血、水肿。气囊混浊,变厚,有渗出物。雏鸡鼻腔至咽部蓄有浓稠黏液。②生殖器官:成年母鸡正在发育的卵泡充血、出血,有的萎缩变形。输卵管缩短,严重时变得肥厚、粗糙,局部充血、坏死。腹腔内常有大量卵黄浆。雏鸡输卵管萎缩变短,其中段变化最严重,出现肥厚、粗短、充血、局部坏死等。 雏鸡18日龄内发病者,输卵管所受损害是永久性的,长大后一般不能产蛋,但外观与正常鸡无异,要通过检查耻骨间距,将其检出淘汰,以免白白浪费饲料。发病的大龄鸡,输卵管的病变轻一些,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长大后产蛋受一定影响。成年鸡输卵管的变化在病后能有所恢复,轻的21天能恢复正常,但不是所有的鸡都能恢复至正常程度。 2)肾病变型 主要表现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因尿酸盐沉积而变粗(图12-10),心脏、肝脏表面有时也沉积尿酸盐,似一层白霜,泄殖腔内常有大量石灰膏样尿酸盐。法氏囊内充血、出血,黏液增多,有的可见呼吸道病变,有的不明显。 图12-10 病鸡肾肿大,肾小管、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 3)腺胃病变型 腺胃肿大,呈球形,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出血、坏死、溃疡,胰腺肿大出血,胸腺、脾脏及法氏囊萎缩。 (4)鉴别诊断 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鉴别:二者均有流鼻液,流泪,咳嗽,张口呼吸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传播比传染性支气管炎要慢些,呼吸系统症状更为严重,气管分泌物混有血液,且主要发生于成年鸡;而传染性支气管炎既可感染幼鸡,又可感染大鸡,但以幼鸡症状最重。②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鸡传染性鼻炎的鉴别:二者均有疫病传播迅速,精神萎靡,流鼻液,打喷嚏,甩头,结膜炎,产蛋率下降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传染性鼻炎传播缓慢,成年鸡发病较重,主要是鼻腔和鼻窦发炎,多见脸部肿胀,通常流鼻液;慢性病例可发出恶臭味;磺胺类药和抗生素治疗有效。传染性支气管炎只有幼鸡流鼻液,而且幼鸡发病较重,脸部肿胀比较少见。③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鉴别:二者均有流鼻液,咳嗽,打喷嚏,呼吸有啰音,流泪,产蛋率下降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由败血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传播慢,1~2月龄易感,成年鸡多为隐性。典型症状及病变也见于幼鸡,鼻、气管、支气管和气囊有混浊黏稠渗出物,但链霉素、北里霉素、泰乐霉素、红霉素药物治疗有效。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鸡减蛋综合征的鉴别:减蛋综合征感染的产蛋鸡群也发生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也发生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相似的变化,但蛋内质量无明显变化。 (5)预防措施 ①预防接种: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或以下免疫程序:7~10日龄用H120与新城疫Ⅱ系苗混合滴鼻点眼,或用H120与新城疫Ⅳ系苗混合饮水;35日龄用H52饮水,这次免疫也可以与新城疫Ⅱ系或Ⅳ系苗混用;135日龄前后H52饮水。如此时注射新城疫Ⅰ系苗,可在同一天进行。②加强饲养管理:要严格隔离病鸡,鸡舍、用具及时进行消毒。注意调整鸡舍温度,避免过挤和贼风侵袭。合理配合日粮,在日粮中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以增强鸡的抗病能力。 (6)治疗方法 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发病后应用一些广谱抗生素可防止细菌合并症或继发感染。①用等量的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每只雏鸡每次滴2000~5000单位于口腔中,连用3~4天。②用氨茶碱片内服,体重0.25~0.5千克者用0.05克,0.75~1千克者用0.1克,1.25~1.5千克者用0.15克,每天1次,连用2~3天,有较好疗效。

怎么办
丁香花如何修剪冬红果如何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