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除猪苍蝇
怎么去除猪苍蝇,如何去除猪场刺鼻气味?
随着集约化养猪的不断发展,养猪成绩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猪场产生的粪污、刺鼻的气味等日益突出,影响人的健康生活、污染环境,同时也对猪群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一、猪场刺鼻气味从哪里来呢?1、猪舍内粪尿发酵产生氨气
猪场刺激气味主要来源于猪只排泄物粪尿,一头母猪一年产生的粪尿量大约2吨左右,一个年出栏万头猪场,一年的粪污量高达5万吨以上,粪尿如果没有科学的处理方法污染环境,随意堆放的粪尿中含氮,主要是尿素。而粪便中很多微生物具有脲酶活性,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氨气。
2、猪高蛋白日粮摄入后降解产生的氨气
猪场为了追求猪群的生长速度,在日粮中蛋白和能量占比较高,猪摄入高蛋白日粮,体内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后,在肝肾中进行氧化脱氢作用,形成氨气。另外肠道内未消化的蛋白和氨基酸也会在细菌分解作用下产生氨气,直接排出体外。
二、氨气等刺激气味对于猪群的危害猪场氨气等刺鼻气味除了猪场内人员和周边居民闻起来难受外,对于猪舍内猪群危害也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北方冬天猪舍为了保暖,关门关窗后减少通风次数,猪舍氨气味直线上升。
1、氨气会引起猪结膜炎、眼屎、泪斑:冬天猪场内结膜炎的发病率直线升高,主要原因就是与猪舍氨气等刺鼻气味有关,另外猪群冬天眼屎、泪斑的比例也会升高。
2、猪群呼吸道发病率升高:猪舍内氨气浓度超过38mg/㎡时,猪群呼吸道黏膜就会受到损伤,这样寄生在呼吸道的细菌和病毒就容易侵入机体,造成感染发病,如支原体、传胸、萎缩性鼻炎等。
3、猪群采食量降低、料肉比升高、日增重减少
猪群长期呼入含有一定浓度氨气的气体,会使机体粘膜细胞生长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对于营养消耗增加,料肉比升高,而且会影响猪群的采食量,日增重减少。
三、有效解决猪场刺鼻气味的方法想要改善猪场氨气等刺鼻气味,就要从氨气产生原因入手,主要有两方面措施,一是减少产生,二是促进外排。
☆减少氨气的产生
调整日粮配方,适当降低蛋白含量占比调整PH等理化水平,抑制脲酶活性添加饲料添加剂,促进饲料消化,促进蛋白的充分降解,如益生菌制剂、植物提取物、酶制剂等养猪新模式,发酵床养猪,垫料模式,活菌分解,废物利用☆促进氨气排放和吸附
合理减少猪群密度,加强猪群通风猪舍改造,水泡粪改为干清粪,或局部漏缝沸石吸附和气味改善剂1、适当调整日粮水平:冬季可以考虑低蛋白日粮
猪群适当减少蛋白饲料占比,对于猪群生长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是可以明显减少氨气的产生,这个就要看猪场管理者对于氨气等刺鼻气味对于猪群影响程度来具体调整了,比如冬天可以适当降低蛋白饲料占比,提高粗纤维饲料含量占比,可以满足机体对于膳食纤维的要求,减少便秘情况发生,还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繁殖,促进消化,减少粪便量。
2、促消化饲料添加剂:益生菌、植物提取物/精油、酶制剂等
益生菌:目前猪场使用的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能够充分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减少粪便量,而且乳酸菌能够改善粪便PH值,降低脲酶活性,减少粪便发酵产生氨气量。同时益生菌养护肠道,抑制有害菌繁殖,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酶制剂:如日粮中非淀粉多糖酶的种类会影响氨气的产生,小麦中非淀粉多糖主要是由阿拉伯木聚糖为主,以小麦为基础的日粮氨气排放量就显著低于大麦和燕麦。
植物精油/提取物:中药提取物和植物精油可以补充饲料营养成分,其中含有的多糖、黄铜类物质可以提高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提高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并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根本上,促进消化和吸收,减少排放,保护健康。
3、发酵床养猪或漏缝发酵垫料养猪
发酵床养猪:发展养猪新模式,如发酵床养猪,猪只产生的粪便进去发酵床中,在垫料微生物的作用下充分分解,减少粪便堆积,减少氨气等气味产生,发酵产物还可以供给猪只食用。
漏缝垫料:对于猪场使用漏缝地板的,下面的粪便堆积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如果在下面铺一层益生菌发酵垫料,就会大大降低粪便堆积产生的氨气,还减少粪污量。
4、调整温度,加强通风,降低猪群密度
猪舍温度升高,通风次数降低,氨气味会明显上升,在冬季猪舍要适当增加通风量,不要为了温度,牺牲通风量。猪舍加强保温设施,改善风机频率,可以采用地沟和粪沟通风,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采用空气过滤系统。
5、猪舍改造:水泡粪改成干清粪,漏缝地板改造
水泡粪改干清粪:早期猪场建设流行过一段时间水泡粪,减少工人工作量,定期排污。但是这种模式,粪便在猪舍内发酵产生的氨气味特别严重,猪场呼吸道发病率较高。后来很多猪场把水泡粪改成了干清粪,减少了粪便混水的排污量,同时降低猪舍氨气味和猪场周边环境污染。
漏缝地板改造:与全漏缝地板比较局部漏缝地板氨气产生量降低40%左右,尤其是在育肥舍应用。另外漏缝地板的材质也影响氨气的产生,光滑的材质如金属代替水泥漏缝地板,减低氨气排放量20%。
6、吸附剂和气味改善剂
沸石吸附剂:沸石多空洞对于气味吸附有很好的作用,而且沸石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养猪生产拌料使用,降低氨气味产生,添加比例大约1%。
气味改善剂:近几年中药和植物提取物的不断研发,一些中药挥发油能够改善猪舍气味,该能够杀灭空气中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
综上所述,猪场氨气等刺鼻性气味,不仅仅是难闻,关键会影响到猪群健康,降低猪场生产效益,还会污染环境,影响人类安全,猪场一定要重视起来。以上列举的一些猪场可行的降低氨气等刺鼻气味的方法,可以根据本猪场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猪骨头上面这个白色是什么?
苍蝇卵! 应该是没有放好,被苍蝇下了蛋了,如果好奇的话,就把这个骨头放好,明天应该就会爬出来了!也就可以证实一下,到底是不是!
请问农村散养猪舍如何防控非洲猪瘟?
猪 事 慧 简语:“防控非洲猪瘟,有成功、有失败,一切源于人。”
你应该庆幸,因为你是个小散养猪户,身为管理者和所有者,你更有养好猪的急切和对猪发病的恐惧,所以,你的责任心最重、你的执行更到位、你对管理更上心,这可能也是在这次疫情中能够继续坚挺的重要原因吧;你应该幽怨,因为你是个小散养猪户,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走了不少弯路、因为众多“专家”的意见不统一让你手忙脚乱耗尽心力、因为经济社会中的过度营销让一次次的精神依托瞬间倾倒。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看的,小散户如何防控非洲猪瘟?扬长补短、严防非瘟。
1 小散养猪户防控非洲猪瘟的难点。防控非瘟没有神药、防控非瘟没有妙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第一、选址随意,场场相邻。小型家庭农场为了减少投资成本,往往利用自有资源进行选址,或许是田间地头、或许是院间村边,在疫情防护来讲,一是人员流动杂乱;二是猪场之间距离短,都是能将病原引入的因素。第二、程序不完善,管理散乱。由于小型家庭农场人员少,难以有效分工,再有专业知识欠缺,各种生产程序、保健程序不完善或不具备科学合理性,表现出来的就是工作随意性大,猪群亚健康问题严重。第三、鼠虫难防,蚊蝇相伴。鼠虫蚊蝇、家养动物能够携带很多病原,也是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型农场很难在这方面严格控制。
2 小散养猪户防控非洲猪瘟的攻略。小型农场,一般连片或集中养殖的比较多,非瘟面前如果自求多福,防护体系是很难建立的,小范围内农场的相互协作、产业自救就显得非常重要。养殖集中区外500范围内都应划为高危警戒区,增加消毒频次、防止可以威胁进入。各自猪场的病死猪、粪污都要按照标准无害化处理流程处理,严防每一个可能的被传或传出的机会,利我也利他。在内部防控方面,要做到管理优化、增强体质,非洲猪瘟是可以管理的疾病,不通过空气传播,其他的传播途径不都是人为可控的吗。猪体本身的抵抗力也不可或缺,目前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和免疫机理尚不太清楚,平衡营养、减少应激、做好免疫总不会有错。定期灭鼠灭虫、猪舍安装纱窗门帘、化学光学诱杀蚊蝇也是非瘟防控中重要的环节,至于家养宠物、家禽及其他家畜就忍痛割爱另挪他地吧,别等感染了疾病再去后悔不就晚了吗?
3 消毒,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自从非洲猪瘟大行其道,大量的养猪企业因遭毒手而损失惨重,因没有天然克星、没有疫苗预防、没有药物治疗,所以生物安全便成为了当下养猪产业的救命稻草。养猪场重视生物安全,消毒首当其冲,贯穿于生物安全的每个环节,有人误认为生物安全基本等同于了消毒,可见消毒在整个生物安全中的重要性。这么重要的消毒环节,却鲜有检测消毒效果的企业,消毒药也用了,猪还是发病了,消毒被扣上了没用的帽子,着实冤枉。消毒药的应用,需要注意的事项还不少,第一是针对需要杀灭的对象选择消毒产品;第二是消毒产品要调配到合理的浓度;第三是消毒剂发挥药效需要时间;第四是消毒药发挥效力的高度与环境有关系;第五是消毒剂也会产生耐药性等等,如果没有认真去做、没有检测消毒效果,你如何认定消毒起不到相应作用呢?
进一步沟通,关注加私信。点关注 好养猪 对非洲猪瘟进行消毒,你会选择哪种消毒剂?
猪身上起疙瘩用什么药?
猪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猪痘病毒属。病毒呈砖形,对乙醚敏感。病毒不能在鸡胚中传代,在猪肾、睾丸、猪胚肺的细胞培养中盲传几代后即可适应生长。无红细胞凝集性。
2.流行病学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感染宿主。乳猪和幼猪最为敏感。病猪和康复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从皮肤、黏膜的痘疹中排至外界,污染环境。本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传染。猪虱、蚊、蝇等昆虫是本病的机械传播媒介。
3.症状
潜伏期5-7天。病初体温微升,随后在腹下部和前后肢内侧出现红斑,红斑迅速增大,变成丘疹、水疱和脓疱,最后形成痴皮。病猪眼、鼻分泌物增加。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发病率在幼猪中可达30-50%以上,但死亡率极低,一般不超过1%,若饲养管理不当或有继发感染,则常使幼龄仔猪的死亡率增高。
4.病理变化
除与临床症状相同的皮肤变化外,解剖病死猪可见口、鼻、咽、气管、支气管等部黏膜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组织学检查可见皮肤病变部上皮增生,除脑浆内包涵体外,还出现核内包涵体,核空泡化。在细胞浆内还能形成大晶体,直径达800纳米,为其他痘病毒所无。
5.诊断
(1)病原分离鉴定 取痘疹皮、痘疹液等经处理后,接种猪肾、睾丸单层细胞,观察细胞病变,电镜检查病毒。鉴定病毒可用已知阳性血清作细胞中和试验。
痘苗病毒也可引起猪痘,在病原鉴定上要注意区别。猪痘病毒只感染猪,只在猪细胞上增殖,有核内包涵体,在鸡胚绒尿膜(CAM)上不形成痘斑,动物试验仅感染兔,无红细胞凝集性,康复猪对痘苗病毒敏感。痘苗病毒宿主范围广泛,能在多种培养细胞上增殖,只有脑浆内包涵体,在CAM上形成痘斑,动物试验可感染兔、鼠、牛、羊,有红细胞凝集性,康复猪对痘苗病毒具有免疫力。上述特点为两种病毒的主要区别。
(2)血清学试验 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作血清学诊断。
6.防制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病猪康复后可获得免疫力。平时应注意清洁卫生,消灭猪虱等外寄生虫。对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痘疹,然后涂以1%龙胆紫溶液。如有继发感染,可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
猪需要喂什么药物?
感染非洲猪瘟,猪需要为什么药物?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猪感染非洲猪瘟后,没有任何的药物可以对它有很好的疗效,否则它就不会在发生100余年的时间,至今还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在一些养殖场得了非洲猪瘟疫情后,确实也有一些人尝试了用各种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基本上也是以全军覆没收场。在这里也提醒广大养殖,在疫情发生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因为这是减少损失的唯一途径。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高温、高传染、高死亡率的一类动物疾病。自从18年8月份首次传入我国至今短短七个多月的时间,已经造成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发生非洲猪瘟情114例。扑杀的生猪总数已经超过了百万头,其中有100余例已经解除疫情,解除封锁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非洲猪瘟病毒,在养殖场内传播途径有多种,一般可以通过猪口传播、上呼吸道传播、蚊虫鼠害传播、器具交叉感染传播、饲料传播、人员流动等传播方式进入生猪体内,所以只要切断它的传播途径,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疫情的发生。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目前养殖环境提出几点改善方法供大家参考:(1)改变原有的散养模式,进行封闭养殖。
如果现有圈舍是开放式养殖,需尽快改成全封闭养殖,因为目前气温已经回暖,蚊子,苍蝇等大量繁衍,这也为疫情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养殖场密封后,不但可以减少蚊虫等滋扰,对灭杀进入养殖环境的蚊虫也更有力,可以坚持用蚊香或电子扑蚊器进行灭杀漏网之鱼。
(2)加装进排气装置。
一些地区进入夏季气温较为炎热,为了保证养殖场内的空气环境,可以加装进排气装置。进气口采用多层过滤,要经常更换或清洗;排气孔也需要加装防蝇虫设施,避免蚊虫通过此环节进入。
如果采取的是塑料棚封闭,可以外边覆盖遮阳网,内衬一层细窗纱,在温度过高时可以將上部打开通风换气。因为它的高度一般在2.5~3米左右,以目前了解的情况,病毒通过此渠道进入的可能性很小。
(3)化整为零,采取分区养殖。
如果养殖场面积较大,长度在十米以上,可以划分成两个养殖区域;长度在20米以上,可将其更改成三个以上养殖小区,中间用砖墙隔离。有条件的最好仔猪、母猪、育肥猪分区养殖,这样能有效的避免一些疾病相互交叉感染,更有利于消毒,灭菌。
(4)改变原有圈舍结构。
一些养殖户的养殖场,前期采取的是铁栅栏分隔两个圈舍,在目前这种情况来看,铁栏安全性并没有传统的砖混栏安全性高。因为两个栏舍之间的生猪可以相互接触到,非常有利于病毒的传播,所以如果想长期养殖,尽量改成砖混墙或把原有的间隔砖墙提高到1.5米以上。正面可以维持原有的高度便于管理,这样能避免生猪之间相互接触,形成单体独力空间。
(5)建入舍缓冲区域。
进入养殖场的门户要做一个缓冲区,可以用塑料木杆等临时搭建,也可以用活动笨板房搭建,共分为两道。第一道门户内设有衣帽悬挂处,和一个较大的消毒槽,主要供养殖人员当置衣物,鞋帽,清洗手,携带器具的简单消毒。
第二道门户内设消毒池,工作人员进入之前更换水靴,水靴经过消毒池进入内部,穿着工作服,然后进入养殖区域,这种方式虽然繁琐一点,但能有效的避免将外界的病毒携带入养殖内部域内。在离开养殖区域时,两道缓冲区域喷洒药物消毒。
(6)保证饲料环节安全
饲料环节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使是自己购买的玉米,在入库后最好也做一个外部的消毒,可以用烟雾剂封闭熏蒸,尽最大的可能将病毒消灭。不使用动物性饲料,尽量自行加工粉碎饲料,如果想长期养殖,最好购买颗粒机,可以将残留的病菌进一部灭杀,保证饲料的安全。饲料车间尽量和圈舍相联,消毒完毕后的饲料避免二次感染。
(7)防疫接种注意事项。
养殖场平常在做防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针头不能长时间连续使用。如果做到每猪一针头不太现实,但尽量做到一个栏舍内一个针头。因为一个栏内有一头生猪感染了疾病,基本上整个栏内的生猪都会被感染,所以更换针头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8)消毒药剂的选择。
生猪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通过养殖场环境消毒来避免。消毒药品可以采取国家有关部门,经过严格测验的种类,如消毒产品是10% 的苯及苯酚、次氯酸、强碱类及戊二醛的相关药剂。在采取封闭式管理的情况下,喷洒药物防治的过程中,还能避免消毒药剂喷洒后快速挥发流失,能有效的提高杀毒灭菌效果。
其它的像,禁止泔水饲喂生猪,交易环节的消毒物等等,可以参照有关部门发布的疫情防控方法实施。
即使养殖户完全按照以上方法实施,也不能保证疫情百分之百的杜绝,只能说将感染的几率减小。所以在养殖户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一定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做好各个环节数据的收集工作,保护自身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