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出猪健康
怎么看出猪健康,高温是怎样影响猪的机体健康的?
(1)温度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①温度对母猪初情期和断奶后发情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使青年母猪初情期推迟22天,温度高于28℃时,母猪性成熟迟延。Johnstion等(1999)报道,在27.1~29.2℃的热环境中母猪断奶后15天的发情率为79.2%,极显著地低于17.7~20.4℃的温暖环境中的相应发情率(93.4%)。Keith(1982)报道,初产母猪在7~9月份断奶后恢复发情的时间要比其他月份长,断奶后无发情症状的初产母猪中46.2%的卵巢有黄体,而38.5%的卵巢无黄体。当猪舍环境温度高于28℃时,母猪发情配种成功率将减少。
②温度对母猪受胎率的影响。母猪受胎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明显差异。夏季母猪的受胎率较低,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情期受胎率逐渐下降。Heartsen报道,在7~9月份的高温季节,母猪断奶后7天内的受胎率比其他月份低14.3%。Paterson报道,当气温达32℃以上时配种,约有19.7%的猪不孕或重复发情,在32℃以下时配种,则仅有12.7%的猪不孕或重复发情。母猪的受胎率与配种时的环境温度和配种后的周平均温度呈负相关。何勇军等(2002)报道,在每年的6~9月份气温较高,发情期受胎率较低,在75%以下;在冬季(12月份至翌年2月份)温度较低,发情期受胎率最高,均在90%以上。
③温度对母猪胚胎存活率的影响。高温导致的热应激使母猪内分泌机能失调;同时导致母猪机体血液发生再分配,流向外周体表血流量增加,流向子宫血液流量减少,进而影响到子宫物质合成代谢,使胚胎营养不足,出现胚胎早期吸收和胎儿死亡,因而产仔数明显降低。另外,高温可使母猪子宫适宜内环境改变,导致死胎、畸形胎、木乃伊增多。温度对繁殖母猪的影响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繁殖阶段。研究表明,母猪在配种后怀孕前期受热应激影响,会导致胚胎存活数减少;在配种前和配种后各3天,32.2℃的环境温度对母猪的胚胎存活数没有影响,但配种后3~25天一直饲养于32.2℃中,则胚胎存活数显著减少。所以高温对配种后8天内的胚胎存活率和受胎率有不良影响,其次在胚胎附植几天内对热敏感,20天后则有较强的抗热能力。妊娠母猪前期受热应激可发生流产。
④温度对母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母猪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受季节气温的影响很大。在夏季高温季节,母猪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在3、5、6、7月份产仔数较高,平均窝产仔数在10头以上,其中以5月份最高(10.89),而11月份窝产仔数最低,仅为7.87头。各月份平均产仔数有显著差异(P<0.05),产活仔数以3、5、7月份较高(9.51~10.37头)。以8、11月份较低,分别是7.90头和7.40头,这是因为8月份气温最高,死胎较多,因而活仔数低;而11月份产仔,实际上是在7、8月份配种时气温较高,产卵数和卵子质量下降,且受精卵附植受到了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产仔数。
⑤温度对母猪哺乳性能的影响。温度升高可使母猪的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其哺乳性能。Quiniou等报道,用63头大约克夏经产母猪进行不同环境温度和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泌乳量影响的试验。试验设立环境温度18℃、22℃、25℃、27℃和29℃,日粮粗蛋白质设14%和17%。让供试母猪从哺乳第7~19天自由采食。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哺乳无影响,但每天的饲料采食量,从环境温度18℃时的7.16千克降到29℃时的3.48千克。表明在高温环境下,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这种下降趋势呈曲线。采食量的下降使母猪的膘情下降,导致母猪哺乳性能下降,从而引起仔猪的发育不良。
(2)温度对仔猪生长的影响
断奶仔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主要与采食水平有关。断奶后2周龄阶段,仔猪要学会吃干料,直至达到断奶前营养水平。由于采食量低,活动量大,新生仔猪断奶后4~6天呈负能平衡。所以,一定要做好环境和饲料营养的适应性过渡。此阶段,体脂主要是背脂的消耗,这意味着其厚度及隔热层变薄。在断奶后第1周,平均采食水平低于代谢能维持需要,临界温度下限为26~28℃。另外,应该指出,断奶后前两周环境温度高能防止仔猪过食,有利于防止腹泻。待仔猪已能正常采食且不发生腹泻,断奶仔猪舍的温度应逐步降低,每日可下降2~3℃,直至达到育成温度。
断奶仔猪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增加随意采食量来克服不良环境影响。15~25℃时,仔猪生长率保持稳定,温度每下降1℃,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消耗增加约30克。要获得最优生产性能,断奶仔猪舍环境温度要求相对较高,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减少加热需求:
一是提供适宜的小环境。可使用气垫或遮盖以减少通风,把仔猪产生的热量保留下来,在断奶仔猪舍内创造一个适宜的小环境。
二是控制夜间舍温。夜间温度低,猪的代谢率夜间低于白天,呈现明显的日节律变化,这种变化与其临界温度变化一致,夜间温度下降30%~40%时,仔猪腹泻率较高,病势较重,且夜间温度反复波动对仔猪的综合生产性能具有不良影响。因此要注意控制夜间仔猪舍温。
在农村办一个年出栏五十头猪的养殖场要多少钱?
在农村办一个年出栏五十头猪的养殖场要多少钱?如何去做?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全国生猪价格持续在高价位徘徊。而这一年,农村养猪户们也是尝到了卖猪的甜头,每出栏一头育肥猪就有2000多元的利润,养殖百头生猪就可以赚20~30万元。所以在养猪的利润驱使下,很多农村养殖户为了能够赶上“养猪的红利大蛋糕”,纷纷在农村里盖上了猪栏、或者养猪场,以尽快上猪,从而获得较高的养猪利润。
所以在养猪的巨大利益之下,全国各地都刮起了建造猪栏的一阵热潮。而我们这里也是这样,根据统计,从今年春天开始现在,我们镇上新增养猪场六成以上。直到现在为止,虽然生猪的价格出现下滑,但是却没有阻挡住农民盖栏的信心,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快上猪、尽快的出栏、尽快的赚钱。但是来说,一些刚刚进入养猪业的人也不是很了解建设猪场的资金。因此问题来了,在农村办一个年出栏五十头猪的养殖场共需要多少钱呢,又如何去做呢?李子作为一个养猪人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农村里办一个年出栏50头猪的养殖场要多少钱:笔者认为,在农村里办一个年出栏50头猪的养殖场投资并不是很大,这需要养殖户投资养殖4头母猪就够了。按照一头母猪一年产仔15头来计算,4头母猪就一年可以产仔60头左右,再除去仔猪在育肥中所产生的损失,这4头母猪就可以很轻松的达到年出栏50头。
如果养猪户不饲养母猪,以外购小猪来育肥也是可以的,而具体养殖户一年可以进购两批,一批购买25头左右,每批饲喂5~6个月也是可以做到年出栏50头母猪的。但是来说,年出栏50头生猪的并不算什么养猪场,不过是规模小的养猪户罢了,而在农村里很多养猪户就可以做到年出栏200头。而至于在农村办一个年出栏50头猪的养殖场需要投资多少钱,我在这里详细的算一下:
1、建设猪舍所需要的资金。
如果是依靠自己繁育母猪来育肥,其占用的猪舍面积肯定要大一些,毕竟母猪和育肥小猪都要各自的活动场所,如果是养猪户以外购小猪来育肥,所用的猪舍面积自然也小一些。一般来说,一头育肥猪所需要占地面积为1.5平方左右,因此这50头生猪的占地面积就需要70平方米,再加上4头母猪的占地面积40平方,共需要110平方米的猪舍。
而现在随着建筑材料的上涨,自己人工费的提高,猪舍的建筑成本也从去年的260元一平方,上涨到今年的300元。所以来看,这年出栏50头小猪的猪舍建筑成本是:300元/平方*110平方=33000元。
2、猪舍里面的配套设施,以及饲料厂房的成本。
猪舍建成只是养猪的第一部,毕竟猪舍里面的配套设施还是要投入的。比如里面的自动饮水器、自动喂料器、以及灯具、电线、取暖器,还有外面的饲料厂房、粉碎机、搅拌机、颗粒制造机等都是需要很多资金的。
就拿我们这里的猪场建造设施来说,一套自动饮水器可以供10头生猪自由饮用,价格在600元左右。一套自动喂食机可以供10头生猪采食,价格在500元。而一台单相电3.0千瓦的饲料粉碎机需要花费1500元,一台搅拌机需要花费2000元左右,一台搅拌机需要2000元左右。除此以外,还有饲料厂房的建造,需要1.5万元等。因此综合来说,一个年出栏50头猪的养殖场,其所需要的配套设施成本大约也需要2.5万元左右。
3、购买50头小猪所需要的资金。
现在小猪的价格也是随着生猪的价格上涨而上涨的,下面我把购买50头小猪的资金说一下:就在前几天我一朋友出栏了60头40斤左右的小猪,其价格是1300元一头。所以我们按照当前的小猪价格来算,购买50头小猪所需要的资金大约是:50头*1300元/头=6.5万元左右。
4、50头育肥猪在一个周期内所消耗的饲料成本。
外三元育肥猪在一个养殖周期的饲料报酬要高一些,其料肉比为2.9:1。而内三元育肥猪以及土杂猪在一个养殖周期内的饲料报酬则低一些,大约是3.2~3.5:1。所以我们按照外三元的生猪来算,一头生猪在一个饲养周期内可以生长到260斤左右,其消耗的粮食大约是:260斤*2.9=754斤。这50头育肥猪共消耗754斤*50头=37700斤左右。
而现在饲料的价格已经达到1.5元一斤,因此这50头生猪的饲料成本是:37700斤*1.5元/斤=56550元。
4、50头生猪的其它成本。
这包括水电费、人工费、兽药疫苗费用、以及配套设施的磨损费用等。按照一头生猪120元来计算,那么这50头生猪的其它成本共计是6000元。
通过上述笔者的计算,在农村里办一个年出栏五十头猪的养殖场包括:猪舍建筑资金3.3万元、配套设施资金2.5万元、购买小猪的资金6.5万元、饲料成本5.6万元、其它成本0.6万元左右,合计大约是16.5万元。其投资成本也是很大的。
投资建成了年出栏50只生猪的养猪场以后,养殖户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有几种原因是需要做的:1、掌握生猪的市场行情。
养猪并不是没有风险的,恰恰相反的是在生猪的行情是很不稳的,今年的猪价或许在高位徘徊,但是到明年猪价会低落。所以来说,要想养猪赚钱,必须要掌握好生猪的市场行情。那么如何去做呢?
我认为,生猪的行情也有一个规律周期,而这个猪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也就是说当卖菜的大爷大妈知道养猪赚钱的时候,这时候加入养猪业必然是不赚钱的。当生猪价格出现低迷的价格时,大猪场撑不下去的时候,这时候加入养猪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来说,掌握生猪的市场行情是很关键的。
2、掌握养猪的关键技术,努力养好猪。
养猪业是并不容易的。而要想赚钱,只有掌握好养猪的技术,把猪养好了才是关键。那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多学习养猪的关键知识,比如说猪的各种疾病以及防治方法一定要掌握好,这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掌握。其次要从网络上、书本里学习一些最近的流行病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情况,不会的要多请教老师,以达到最终的目的。所以来看,只有掌握好养猪的技术才是最关键的。
3、猪场随时要消毒,把一些病菌阻挡在猪场外面。
对猪场全方位的消毒,是阻断一些病菌进入猪场的办法,只有这些做好了,在养猪的过程中才游刃有余,并减少养猪成本。那么如何去做呢?
笔者认为,进猪之前至少要消毒2~3次,而猪在育肥期间,养猪户也要定期的给猪、墙壁、地面等进行消毒,把病菌给消灭。等到猪出栏后,养猪户也要用火碱、石灰、火焰等对猪舍进行全场消毒,以利于下一批猪的引进育肥。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来说,在农村办一个年出栏五十头猪的养殖场也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的,而笔者详细的估算了一下,大概需要投资16万元左右。但是当猪舍建造完毕后,在养猪的时候也要注意几点,比如要掌握生猪的市场行情,掌握养猪的关键技术,对猪场进行消毒。因此来说,只有这样才能养猪更轻松,使养猪获得更大的效益。
猪脱肛怎么治?
生都在春季和冬季的时候容易出现脱肛,而且是发病率很高的两个季节,天气寒冷了,容易导致生猪出现腹泻,脱肛之后不仅影响生猪长膘,还容易造成死亡。那么生猪脱肛到底应该怎么治疗呢?
1、了解脱肛的具体原因!脱肛指的就是生猪的直肠脱出了肛门以外,轻度脱肛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重度脱肛容易引起水肿、腐化或者是直肠出血。引起生猪脱肛的主要原因很复杂,饲料当中付款有赖氨酸比较多、霉菌毒素含量超标、误食棉粕容易引起生猪出现脱肛现象;长期患有尿道炎,阴道炎的生猪也容易引发脱肛,除此之外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的生猪也容易出现直肠异位,从而导致脱肛。
另外,生猪的体重过于肥胖也容易引起肛门的括约肌松弛,从而导致脱肛;资料当中的粗纤维含量比较低时,生猪的肠蠕动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脱肛;饲料质量过低,导致生猪出现营养不良,也容易引起生猪脱肛;除此之外就是机械性的脱肛,由于天气比较炎热,生猪也会变得非常烦躁,打群架,剧烈运动也会导致生猪脱肛。
2、了解脱肛的治疗方法!养殖户可以先选择使用0.1%~0.2%的高锰酸钾水清洗脱肛的直肠,这样做能够起到清洁和消毒的作用;如果说拖出的直长时间过于长,已经出现了水肿或者是溃疡,先使用消毒针刺破囊肿放出血水,再用10%的浓盐水涂抹患处,达到收敛的效果,情况比较糟糕的,可以使用专业的剪刀把溃烂的部位剪掉,但是不能够剪得过于深,还要使用青霉素粉杀菌消炎。
另外,情况不是很严重的,养殖户可以用一只手把拖出来的直肠一点一点送到肛门里面,另外一只手小心护送,以防再次脱出。如果拖出时间过于多,拖出部位比较多,可以选择缝合的方式,但是一定要选择好缝合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够阻碍生猪排便,否则会出现意外。
3、脱肛的预防方法!不想让自己为的生猪出现脱肛现象,就要尽量避免生猪出现惊吓或者是受到刺激,而且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季节里,一定要注意生猪的保暖,夏季还要注意防暑降温,并且一定要保证猪舍的干净和卫生;除此之外养殖户一定要科学饲养生猪,选择质量好的饲料再加青饲料,减少喂养的次数和量,适当的增加生猪的运动量。最重要的一点是掌握好药物的使用。
猪喜欢吃屎?
对于猪喜欢吃屎的情况,如果经常发生的话,或许是因为猪的代谢功能紊乱引起的,一般就会造成猪的味觉出现异常,继而就会出现猪异食癖的情况!下面就简单聊一下:
猪异食的病因及症状表现一般来说,当猪的喂养管理不当、圈舍环境不适或者营养搭配不均衡以及猪得病时就会引起这类病症!例如B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当喂养猪的饲料中某类营养物质缺乏或搭配不均衡时,就会容易出现猪吃胎衣或籽猪的情况!
另外,对于猪常见的胃肠疾病或者肚子里有寄生虫时,也会出现什么都吃的情况,像脏水、猪尿以及粪便等都会有吃的情况!所以说,一旦发现猪有这种异食癖症状时,一般是猪的身体出现了健康问题,应该是得了什么病而造成的!
根据猪吃的异常东西,可采取的一些措施:猪吃屎:一般来说,像你说的猪容易吃屎的情况,可以在猪食里增加些维生素B12、30g左右的石膏和适量草木灰,然后搅拌均匀连续喂食几天,也可以多喂些青绿的发酵饲料,看看是否可以缓解呢!
猪喝尿:如果是喝猪尿的话,应该就是猪体内盐分缺失了,一般可以在猪食里加一些食盐,其含量不要超过1%,否则容易造成猪的氯化钠中毒!
猪吃石灰: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是猪缺钙或者胃肠不舒服了!如果是缺钙的话可以在猪食里放一些钙磷,也可以直接用肌肉注射的方式补充。而如果是胃肠功能的问题,可以用一些抗菌消炎的药物,恢复猪的胃肠功能!另外,有时候也需要考虑寄生虫的影响!
以上仅供参考,可以具体咨询当地的兽医,毕竟他们的经验会更丰富一些!也欢迎大家继续补充观点看法!
猪伪狂犬病与猪狂犬病有什么区别?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鉴别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中文名 猪伪狂犬病
病原学 疱疹病毒
季节分布 冬季
传染病 是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展开全部
病原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病毒粒子的最外层是病毒囊膜,它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囊膜表面有长约8~10nm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
伪狂犬病毒是疱疹病毒科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在37℃下的半衰期为7h,8℃可存活46天,而在25℃干草、树枝、食物上可存活10~30天,但短期保存病毒时,4℃较-15℃和-20℃冻结保存更好。病毒在pH4~9之间保持稳定。5%石炭酸经2min灭活,但0.5%石炭酸处理32天后仍具有感染性。0.5%~1%氢氧化钠迅速使其灭活。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敏感。
伪狂犬病毒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在毒力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伪狂犬病毒具有泛嗜性,能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其中以兔肾和猪肾细胞(包括原I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系)最为敏感,并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肿胀变圆,开始呈散在的灶状,随后逐渐扩展,直至全部细胞圆缩脱落,同时有大量多核巨细胞形成。细胞病变出现快,当病毒接种量大时,在18~24h后即能看到典型的细胞病变。
实验动物也可用于病毒的分离。在兔、1日龄小鼠和组织培养之间对伪狂犬病毒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但成年鼠与新生鼠相比有较强的抵抗力。虽然鸡胚对伪狂犬病毒不很敏感,但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是最早用于病毒增殖和传代的方法。
伪狂犬病毒基因组是线状双链DNA分子,大小约150kb,平均G+C含量高达74%,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由独特长区段、独特短区段及位于US两侧的末端重复序列(TR)和内部重复序列(IR)组成。
流行病学
伪狂犬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伪狂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水貂、雪貂因饲喂含伪狂犬病毒的猪下脚料也可引起伪狂犬病的暴发。实验动物中家兔最为敏感,小鼠、大鼠、豚鼠等也能感染。关于人感染伪狂犬病毒的报道很少,并且都不是以病毒分离为报道依据。如土耳其及我国台湾曾报道有血清学反应阳性者。欧洲也曾报告数例因皮肤伤口接触病料组织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发痒,未曾报告有死亡。最新的报道见于1992年,在波兰因直接接触伪狂犬病毒而感染的工人,首先是手部先出现短暂的瘙痒,后扩展至背部和肩部。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
在猪场,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但到底能传播多远还不清楚。人们还发现在邻近有伪狂犬病发生的猪场周围放牧的牛群也能发病,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传播是惟一可能的途径。在猪群中,病毒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另外,乳汁和精液也是可能的传播方式。
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其结果都是死亡。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
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其中,感染猪的年龄是最主要的。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一样,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重。
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光。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昏睡、呜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死亡。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者,病情极严重,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委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儿或死胎,其中以死胎为主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而且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即冬末春初多发。
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表现为种猪不育症。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暴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的。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病理变化
伪狂犬病毒感染一般无特征性病变。眼观主要见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其他肉眼病变不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卡他性胃炎和肠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时,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量过多,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肺充血、水肿和坏死点。子宫内感染后可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
组织学病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坏死。在脑神经细胞内、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和出血性炎症。有时可见肝脏小叶周边出现凝固性坏死。肺泡隔核小叶质增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诊断鉴别
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要注意与猪细小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弓形虫及布鲁氏菌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
分离
1.病毒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患病动物的多种病料组织如脑、心、肝、脾、肺、肾、扁桃体等均可用于病毒的分离,但以脑组织和扁桃体最为理想,另外,鼻咽分泌物也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病料处理后可直接接种敏感细胞,如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IBRS-2)、仓鼠肾传代细胞 (BHK-21)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接种后24~72小时内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若初次接种无细胞病变,可盲传3代。不具备细胞培养条件时,可将处理的病料接种家兔或小鼠,根据家兔或小鼠的临诊表现做出判定,但小鼠不如家兔敏感。分离到病毒后再用标准阳性血清做中和试验以确诊本病。
切片
2.组织切片荧光抗体检测取患病动物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其优点是快速,在几小时内即可获得可靠结果,对于新生仔猪,其敏感性与病毒分离相当,但对于育肥猪与成年猪,该法则不如病毒分离敏感。
PCR
3.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利用PCR可从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组织病料中扩增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从而对患病动物进行确诊。PCR与病毒分离鉴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同时检测大批量的样品,并且能进行活体检测,适合于临诊诊断。
血清学
4.血清学诊断多种血清学方法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应用最广泛的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等。其中血清中和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都是最好的,并且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的诊断方法。但由于中和试验的技术条件要求高、时间长,所以主要是用于实验室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样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3~4h内可得出试验结果,并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广泛用于伪狂犬病的临诊诊断。另外,近几年来,乳胶凝集试验以其独特的优点也在临诊上广泛应用,操作极其简便,几分钟之内便可得出试验结果。
鉴别
5.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病毒鉴别诊断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标志疫苗的基础上应用的一类诊断方法。由于PRV中存在多个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缺失这些基因的病毒突变株不能产生被缺失基因所编码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将这种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注射动物后,动物不能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目前,缺失疫苗缺失的糖蛋白基因主要为gE和gG基因,也有缺失gC、gB基因的。针对缺失的糖蛋白已利用大肠杆菌或酵母等表达系统的表达产物建立了相应的鉴别诊断方法:gE-ELISA、gG-ELISA、gC-ELISA、gB-ELISA以及 gE-LAT、gG、LAT等,实验证实这些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诊检测,同时乳胶凝集还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目前,在我国已有gE-ELISA、gG-ELISA和gE-LAT、gG-LAT问世。
防治措施
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以净化猪群为主要手段,首先从种猪群净化,实行‘小产房’、‘小保育’、‘低密度’、‘分阶段饲养 ’的饲养模式。加强猪群的日常管理。
1、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3)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4)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对猪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隔离,以后淘汰。以3~4周为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另外一种方式是培育健康猪,母猪产仔断乳后,尽快分开,隔离饲养,每窝小猪均须与其他窝小猪隔离饲养。到16周龄时,做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转为阴性),所有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做血清学检查,把阴性猪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
治疗:
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前期只要靠预防为主。如果发病可以使用猪血清抗体进行治疗。
猪场净化技术要点
1、保证各个阶段猪只的合理营养供给。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避免产生过多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3、做好密度、通风、冬天保温及夏天降温管理。夏天母猪舍和公猪舍都采取水帘式降温和排风扇抽风抽湿的方法,让猪只处于舒适的环境。
4、全进全出及同日龄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在疾病控制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全进全出一定要彻底,包括猪群、工作人员、工具等。
5、每个环节设一个专用的病猪隔离场所,及时把病猪隔离出来,这无论是对病猪的病情控制和对未感染猪群都是很好的。
6、消灭可能的传播媒介。猪场严格禁止饲养犬、猫及家禽,杜绝犬、猫、鸡及其他鸟类进入猪场,定期进行场内灭鼠、灭蝇工作。
7、对全场种猪(含公母种猪及后备猪群)进行临床观察及生产繁殖性能的调查。
8、合理地使用疫苗,并根据抗体水平决定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