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旧院在哪里
四川旧院在哪里,武汉土特产展销会在哪里?
第23届食品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展,来自省内17个地市及省外18个省区的共2.3万个产品参展。记者在展场看到,湖北荆门的风干土鸡、香薰腊肉,湖北恩施的富硒野香猪肉、黄牛肉,四川泸州的绿壳鸡蛋,四川达州的灯影牛肉、旧院黑鸡,贵州的老干妈辣椒酱,黑龙江的五常大米,东北的烤红肠等特色农产品大受欢迎。
尽管这次食博会要收2块钱门票,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广大市民参观的兴致。特别是展览会现场各个地区的土特产展台,格外火爆。
南方黑鸡东北能养吗?
南方黑鸡就是指咱们农村人喂养的黑土鸡,现在有圈养的,也有散养的,也还有饲料黑鸡,真正的黑土鸡价格高,可以卖到25一30块钱一斤,而圈养的饲料鸡只有七八块一斤,价格便宜多了。
野土鸡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脂肪,各种微量元素,过去在咱们农村,养殖黑土鸡主要用来下土鸡蛋吃,也有妇女同志们坐月子炖汤喝,以增加孩子们的奶水,还有个别老人们用黑土鸡杀来炖天麻吃,听说吃了可以治疗头晕病,可见养殖黑土鸡价格非常的高了是吧。
养殖黑土鸡在咱们农村,过去用鸡婆孵化小鸡,现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购买大型养殖场里,用电孵化出来的小鸡了,自己家孵比较麻烦了,出4一5块钱去买只小黑鸡回家喂养多简单呢?
南方黑鸡东北能养吗?七星老农认为,南方黑鸡在东北地区肯定是能养殖的,只不过南方一年四季如春,温度暖和的时间要比东北长,而东北地区寒冷的天气要比南方长两个月时间了。
所以,南方黑鸡在东北养殖要注意防冻,首先你到南方来购买现成的鸡苗,尽量买大一点儿的,一斤重的黑鸡苗最好,抗冻抗病能力较强,小鸡苗买回去要放有暖气的房间里,再喂养两个月时间才能够让它们敞养,去野外寻觅食物是吧。
养殖黑鸡捉鸡苗回东北时,必须要在南方先打疫苗才行,防止它们携带病毒危害当地动物。
如果你东北天气冷,日平均温度低于了10度,我建议你小鸡圈养为好,以免冻伤冻死它们,因为南方黑鸡抗寒力差。
养殖黑鸡七星老农建议你平时,以喂养玉米为主,小鸡还可以加点儿精饲料其中,这样子喂养长得快,用不了3一4个月时间,黑鸡们就可以长到3一4斤一个的了,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宰着享受美味儿了是吧。
所以,七星老农个人认为,南方黑鸡是可以在东北地区养殖的,只是在东北地区养殖南方黑鸡,首先必须要给它们打好疫苗,做好防疫工作,然后主要防冻,冬春两季注意给它们保暖,喂吃适量的食物与饲料,到夏秋两季天气暖和的时候就容易喂养了,如果你感觉到冬天东北喂养黑鸡比较麻烦难伺候它们的话,七星老农建议你进入夏季5月的时候,再来南方买鸡苗回北方去,到那时候南北气温都差不多,比较容易养殖黑鸡一些,反正你们东北玉米多,鸡小的时候把玉米打碎加点精饲料拌匀给它们吃,等到鸡长大了之后就直接投放玉米给它们吃,按照我教给你的办法去喂养黑鸡,就算是只喂养到10份,喂养5个月时间,到时候你所喂养的黑鸡已经有了4一5斤重了,进入寒冷的冬天就可以宰了用来煲汤给家人补身体,过年吃了是吧!当然,如果你是办大型养鸡场,在东北进行封闭式养殖黑鸡的话,那一年四季都可以养殖,与南方养殖黑鸡没有多大的成本高低了。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发表评论!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女子都有谁?
来一个近代的~
01
清朝末期,一帮王公大臣试图利用义和团运动排外,在慈禧太后跟前宣称义和团民有刀枪不入的法术,竭力撺掇慈禧太后与洋人开战。这其中,最为积极鼓动的便有端郡王载漪。
载漪与光绪皇帝是同一祖父的堂兄弟。慈禧曾经想废黜与自己不和的光绪帝,改立载漪的次子溥儁为皇帝。后来因为不被外国公使承认,而被迫停止了这个废立计划。
在1900年的庚子事变中,身为总理衙门领班大臣的载漪,调集义和团大举进入北京城,“扶清灭洋”。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第二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载漪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
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伊犁。不过他们却没有去新疆,而是投奔到载漪的老丈人阿拉善旗的蒙古多王府居住了多年。多王死后,才又西去,后来在甘肃张掖住下。
端郡王载漪在历史上是一个包藏祸心,误国殃民的人物。可是他却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孙女罗毓凤,嗯……和某过气女网红是同音。
不过人家这个罗姓,应该就是取的爱新觉罗的“罗”字。
02
罗毓凤是载漪长子溥僎的女儿,1910年出生在内蒙古阿拉善旗。其父溥僎锡封一等镇国将军,娶有三房福晋。在他的11个女儿中,罗毓凤排行第八,所以被称作八格格。算起来,她是道光皇帝的五世孙,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堂侄女。
罗毓凤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她天资聪慧,学习勤奋刻苦,文化功底非常扎实。对于琴棋书画,罗毓凤也是无所不会,她还特别爱好京剧表演。
在幼年时期,罗毓凤的父亲和祖父相继去世,王公贵族的家道开始衰落。在她的母亲的竭力主张下,全家人节衣缩食供给罗毓凤继续求学,她先后毕业于宁夏初级师范和甘肃高等师范学校。
罗毓凤出身在满清贵族家庭,曾经贵为格格,后来又经历了家庭由盛及衰的变故。所以,造就了她坚强豪爽的侠义性格。别看她长得一副文静秀气的外表,骨子里却是一位泼辣能干的女强人。
03
1929年元旦,在布衣将军冯玉祥的撮合下,罗毓凤与时任青海省主席的孙连仲将军结为夫妇。孙连仲是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孙连仲南北征战。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孙连仲被任命为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他先是率部在良乡、涿州和保定等地与日军激战,阻击日寇南下。后来参加太原会战,在山西娘子关战役中担任总预备队,聚歼日军第77联队。
1938年徐州会战的台儿庄战役中,孙连仲亲赴前线指挥,他召集部下高级军官,重申固守台儿庄的决心。在最危险的时刻,他甚至将身边可用的兵员,包括炊事兵、担架兵一并组成敢死队,在夜间袭击敌人。
老蒋和孙连仲
孙连仲率领所部坚守台儿庄,为中国军队完成了合围,痛歼日寇精锐第10师团,最终取得台儿庄大捷立下大功。
随后孙连仲又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枣宜会战,和豫南会战。1943年孙连仲接替陈诚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在鄂西会战以及后来的常德会战中,组织对日军大举进犯的抵抗。
著名的宜昌石牌保卫战,在最后的决战并取得胜利的阶段也是孙连仲领导的,所以如今在石牌旧战场,还可以看到由孙连仲题写的阵亡将士纪念碑。
04
罗毓凤与孙连仲将军结婚后,一直作为他的贤内助,相夫教子,与丈夫的戎马生涯相伴。孙连仲奉命率部北上抗日后不久,罗毓凤得知前方战事激烈,便迅速在留守的河南信阳鸡公山驻地组织了部队眷属赶赴前线慰劳前方将士。
她们所乘坐的火车,在平汉铁路沿途遭到日军的多次疯狂轰炸,险象环生。当罗毓凤率领眷属团带着大批慰问品来到保定前线时,官兵们都为之感动。
孙连仲将军看到妻子一身戎装,带着风尘仆仆走进他的指挥所时,不由得问道:前线如此危险,你难道不怕?罗毓凤豪爽地回答:既然老虎不怕,难道老虎太太就怕吗?
右图为孙连仲和妻子罗毓凤的合影
到达前线后,罗毓凤不顾旅途辛苦疲劳,随即带着眷属团马不停蹄地到前线部队中去慰劳。她们为前线官兵们洗衣服做饭,甚至在枪林弹雨中协助医生护士救护伤员。
当罗毓凤亲眼看见许多从前线下来的伤员,因为前线条件限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牺牲了年轻的生命,让她深受感触,她决心要为前线多做点什么。
在与孙连仲商量后,罗毓凤赶回鸡公山,带上自己家中的积蓄来到武汉。她购买了大量衣物,被褥和药品,同时向万国红十字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呼吁,建造一所上千张病床的伤兵医院。
经过她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有关部门批准在鸡公山上一所西式楼房内,正式成立了“第九十四后方重伤兵医院”。
医院成立后,随即收到来自华北战场和淞沪前线的伤兵。为了防止伤员们在运送沿途流血过多,于是又在鸡公山下车站(新店车站)设立了一个临时收容所,先进行初步的救治,再用担架抬到山上的院本部,做彻底的治疗。同时,她发动当地及东北流亡中学生组织担架队。
不久,罗毓凤被军政部军医署任命为伤兵医院院长,授予少将军衔。由于前线战事不断激化,伤员随之大增,络绎不绝地运过来。本来预定接纳千名左右伤员的伤兵医院,很快便住满了,超出了原先的规划。
罗毓凤只能设法在地板上、走廊和过道上增加床位。她和全体人员穿上军装,日夜连轴工作。每逢伤员来时,先在收容所给他们清洗伤口,换药包扎,供给稀饭、馒头等食物,然后抬到医院检查治疗。
有一次,罗毓凤在病房巡视,看见一个动作不便的重伤员急欲解手,一时来不及取器具,她竟毫不犹豫就用双手捧接。那位伤兵不知所措,突然感动得放声大哭,却把罗毓凤吓了一跳,还以为是碰到了伤口。她笑着安慰伤兵:小兄弟,你是抗日英雄,为你疗伤是我的光荣。
罗毓凤多方筹募钱款,增加设备先进的手术室。让医院每天的死亡率从百分之十迅速下降到千分之几。康复后的伤兵,纷纷重返前线杀敌。罗毓凤向他们赠送“浴血抗战纪念章”,鼓励官兵们抗日报国的壮举。
05
1939年冬天,随着战线向中国腹地延伸,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了生命和家园。在日寇的肆虐下,出现了许多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的孤儿。
罗毓凤在河南中部的叶县成立了一个难童教养院,收容了500多个儿童。后来为了躲避战火,不断往西南方向迁移,先后在唐河和鲁山落脚,最后来到南阳的西峡口。
在豫西南的山间,罗毓凤建造起有着400多间茅草屋的西峡口难童教养院。这些隐藏在树林中的草屋规划整齐,设有自己的医务所,可以及时的为难童们医治病患。
罗毓凤将教养院中收留的2400多难童,按照不同的年龄和受教育的程度分班。稍大点的难童编入生产班,学习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长大成人后,他们也走上了抗日战场或者从事其它职业为抗战出力。
罗毓凤积极向有关赈济机构和慈善组织申请经费,向社会各界募捐,来保证难童教养院的经费。难童们可以得到配发的衣服和其它生活用品,每天两餐,每周还可以改善伙食。西峡口难童教养院在抗战期间,总共救助过近万名难童,成了弥漫的战火中难童们的避难港湾。
罗毓凤由于辛劳成疾,不幸患上重症伤寒,救治数月才康复。当她大病初愈,重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全体难童开心地欢呼,亲切地迎接他们的“院长妈妈”。
06
抗战胜利后,孙连仲上将在故宫太和殿主持了华北侵华日军的投降仪式。日寇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官根本博向孙连仲俯首呈上投降书,交出他的军刀。
随后,罗毓凤也回到祖辈生活过的故乡。她在兴奋之余,看到八年来被日寇蹂躏的北平城内,满目疮痍,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沿街乞讨的流浪儿童。有的竟至冻死饿死,十分凄惨。
这一切又激起了罗毓凤的仁爱之心,她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拯救这些饱受战争创伤的孩子们。她想起自己家族中有很多精于书画的人,其中不乏当时的名家。于是她借着格格回家省亲,必须拜见家族长辈的规矩,来到北平城中的皇亲国戚家,逐一索求书画作品。
罗毓凤的苦心没有白费,她很快就征集到上百幅字画。她随即在王府井举办爱新觉罗氏慈善义卖展。半天功夫,全部作品就被抢购一空。
罗毓凤用这笔钱,再加上自己的积蓄,在北平西四附近的平安里购买了一些房产,并且加以改建,成立了一个四维慈幼院,自己担任院长。“四维”上下合起来就是繁体的“罗”字。
罗毓凤当年兴办难童教养院早就声名远扬。她不久就相继收到宋美龄等人发来的社会捐款,四维慈幼院也正常开办起来,近千名难童在这里得到救助。罗毓凤自己的孩子也在这里跟着一起长大。
四维慈幼院
1946年,国民政府给罗毓凤颁发了一枚胜利勋章,以表彰她在抗战中做出的特殊贡献。昔日的王府格格,与全国民众一起,投身国家抵御外侮的抗战大业,成就一段人生传奇。
中国十大民居有哪些?
1客家土楼
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碉楼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
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如有匪贼或洪涝,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灾难。
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它在建筑结构上则充分体现了防卫功能,其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钢窗、铁门,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瞭望台、探照灯、警报器等,在历史上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贡献。
3、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4、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5、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国家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皇城村居住着234户,680余口人家,耕种着480亩土地,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办了煤炭开采,轻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种产业。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新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目前,皇城相府每日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6、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建于1958年10月,196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9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该馆建立四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藏品,内涵丰富。
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规模宠大,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及庄园遗存的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加上独具特色的庄园陈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文化建筑及中国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
该馆内的川西民俗博物馆,新开的“小姐楼”等内容丰富多彩,建筑风格独特,是认识旧中国国情和民风民俗的重要场所。
该馆馆藏文物2700多件,内有一级品15件,包括一套清代紫檀木镶大理石桌椅,其中8把坐椅通高108厘米、宽99厘米、坐深60厘米,嵌有各色宝珠27颗,四周有螺钿装饰的花草图形。
老庄园呈不规则多边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风火砖墙围绕,7道大门耸立,大门两侧墙壁均有枪眼;内有27个天井,180余间房屋,3个花园。老公馆是刘文彩先后霸占23户农民的屋基和田地,于1932年营建起来的。刘文彩每撵走一户或几户农民就砌一堵墙,开一道门,修一座房屋。庄园内重墙夹巷,厚门铁锁,秘室复道,布局零乱,阴森恐怖,整座庄园宛若黑沉沉的迷宫建筑。
老公馆为主要展出区。基本陈列由序馆、雇工院、刘文彩生活现场、大型泥塑《收租院》4个相联系的部分组成。新公馆布置有川西民俗陈列。
7、宏村: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水在宏村的选址中作用重大。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灾。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取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8、西递村:
西递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
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
“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9、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
姜氏庄园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
庄园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妙,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也是汉民族建筑的瑰宝之一。
整个庄园由山脚至山顶分3部分:第一层是下院,前以块石垒砌高达9.5米的寨墙,上部筑女墙,犹若城垣。沿第一层西南侧道路穿洞门达二层,即中院。院西南又耸立高约8米,长10余米的寨墙,将庄园围住,并留有通后山的门洞,正中建门楼。
沿石级踏步到第三层上院,是全建筑的主宅,座东北向西南,正面一线5孔石窑,两侧分置对称双院,东西两端分设拱形小门洞,西去厕所,东侧下书院。整个庄院后设寨城一道,中有寨门可通后山。
10、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
所谓“康百万”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山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富翁”。
后来,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
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康百万庄园为我们提供了研穷封建社会地产阶级的发家史料,也给我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它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倍受各界朋友青睐。
四川达州有哪些美食值得推荐?
达州特产美食15种:
1. 渠县黄花菜黄花,又名金针菜,是观赏、食用和医用为一身的著名三栖花卉。色泽鲜明,香气浓郁,肉质肥硕,条干粗长,品质一流,渠县黄花更以七根蕊,6-8片花瓣闻名,因此被称为“黄花之后”。”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黄花的功效作了高度的评价,通乳之功效。民间常把黄花与木耳、猴头菌齐头并列为席上珍品。
2. 宣汉桃花米宣汉桃花米稻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实,雨量充沛,且降雨集中于4-10月,雨热同季、光温同步,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是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利于水稻生产。宣汉桃花米表面光滑,米粒长,晶莹剔透,细腻油亮。煮出的米饭粘度适度,胀性好,饭不爆腰,香气横溢,入口芳香滋润,滑润爽口,口感佳
3. 开江麻鸭开江麻鸭是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的特产。开江麻鸭,羽毛呈灰褐色,善潜水、耐粗饲、肉质鲜、嫩、细、红、油、沙。“开江麻鸭”获2013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4. 开江白鹅开江白鹅肉质鲜美,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赖氨酸的特点
5. 达州橄榄油开江县位于四川省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自然条件独特,区域特征明显,具有传统的特色加工工艺,生产的达州橄榄油清澈透明,气味独特,营养丰富。
6. 万源旧院黑鸡旧院黑鸡因主产于四川省万源市旧院镇而得名,是一个肉蛋兼食型品种,一部分旧院黑鸡长有豆冠。全身羽毛黑色带翠绿色光泽,乌皮,乌羽,乌肉,乌骨,乌内脏,蛋壳浅褐色,少数绿色.被中科院命名为:“世界稀有,中国独有,万源特有”,素有生命之源绿色食品之美称
7. 达州脆李达州脆李是生产于四川省达州市境内的所有本地青脆李的总称,全市7个县(市、区)均有分布,尤以全市7个县(市、区)的315个乡镇为集中分布区,大多位于海拔300—900米的地段,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从6月初至9月底均有果实陆续成熟,而7月份成熟的数量最多,8月份成熟的品质最优,鲜果供应期长达4个月。
8. 达川安仁柚安仁乡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东南部,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1.3万余人,以安仁话、安仁柚、板凳龙为其“三绝”,形成了独特的安仁文化,被誉为研究“湖广填四川”的“活化石”。安仁柚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以味甜汁多、脆嫩化渣、籽少香浓为显著特点,驰名省内外。
9. 大竹秦王桃大竹秦王桃外形大而圆且表达光滑、成熟时呈棕红粉色,肉甜果脆、汁液爽口、含糖高可达13.5%以上、含较多的微量元素及10余种氨基酸,大竹秦王桃属中晚熟品种,单果重250克以上,抗病虫害及抗逆性强。
10. 万源板角山羊板角山羊主产于四川省万源市和重庆市城口、巫溪县等地,是经当地群众长期选育而成的皮、肉兼用型山羊良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快,产肉多、膻味轻、皮张面积大、质量好等特点,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是山区发展草食牲畜,以草换肉的重要山羊品种资源
11. 蜂桶蜂蜜蜂桶蜂蜜,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万源市地处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差异大。蜂桶蜂蜜呈浅黄色半凝固状,稠如凝脂,无杂质,开盖花香四溢,气息芳香馥郁,入口香甜,甜而不腻,具有纯正的清香味和植物花香味
12. 老君香菇老君乡自清朝起就有香菇种植(《宣汉县志》记载),境内森林资源丰富,80年代开始大规模木屑袋栽香菇,丰富的青杠木资源为老君香菇的生产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生产的香菇菇型大、圆正,菌肉厚,柄短,肉质嫩脆,香味浓郁。
13. 黄金黑木耳黄金黑木耳,主要产自四川省宣汉县黄金镇及其周边,该镇出产的黑木耳,不仅肉质细腻、脆嫩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含有硒、铁、磷、钾、镁、钙等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是黑木耳中的上品,被广大消费者赞誉为是食物中的黄金,并因产地位于宣汉县黄金镇,故美其名曰黄金黑木耳。
14. 达县乌梅达县乌梅,四川省达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是《药典》收载品种“耳梅”,基原纯正,品种优良,是乌梅GAP标准制标品种,其有效成分枸橼酸含量29.4%,高出《药典》标准近一倍,居全国第一。
15. 任市板鸭任市板鸭,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任市板鸭为开江县地方名特产之一,用开江麻鸭作为原料,经腌制、烘烤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