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选种母猪
怎么样选种母猪,有哪些比较好的养猪技术呢?
要想高效率养猪,就要做到“人养设备,设备养猪"
一,标准的硬件设施是养猪的前提,那么硬件设施包括哪些呢?
首先在盖猪舍时, 地基要足够扎实,打水泥地板过程中也要有足够厚度(防止猪长大后会拱烂),如是漏粪板也要考虑材料的质量问题,如这些没弄好的话,等进猪后,它们把地板弄坏了,返修很麻烦;
猪舍的自动排气系统(大、小风扇),购买时最好是自动的,作用是把圈舍内的氨气和其他气体排出;
保温设备:烧煤锅炉、热风炮、保温片、地面暖等,根据猪场条件进行购买;
化粪池(根据情况建造,如二、三、四级)、干湿分离机、化尸池(根据猪场的规模建造,比如30、40、50平米);
蓄水池(根据规模建造),加药塔,拌药机等;
二,对于猪场来说设备就是我们的资本:
定期去检查设备很有必要,比如说猪舍的中央控制箱、检查猪场的线路是否有老化等等;
使用完后的设备进行清理并做好保养,比如保温完后的锅炉、热风炮等;
三,标准化管理猪只:
猪与人类一样都是有规律采食,所以我们每天定时喂猪(定时不定量,自由采食最好);
有条件的猪场有漏粪板,无条件的猪场,每天定时给猪圈进行清扫粪便;
按照猪的大小阶段给猪做好保健,比如前期预防副猪、链球等,中后期防呼吸道;
同样按照猪群的阶段做好疫苗免疫,根据当地的猪种进行免疫,比如圆环、蓝耳、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等疫苗。
黑猪第一窝可以留种猪吗?
可以。1. 胎次与母猪本身的产仔数和繁殖性能无关,不同胎次的后代从母猪遗传到的DNA和基因是一样的(可能因公猪产生差异)。2. 一些猪场平均淘汰胎次会定在产仔高峰的第7-8胎。但如果数据管理准确,高性能的母猪可以使用到更多胎次。3. 从事育种的种猪场可能在第3胎前淘汰母猪,以加快世代间隔。4. 如果你所谓的种母猪是二元母猪,后代为二元母猪与杜洛克杂交的后代,而且后代计划用于和杜洛克配种。不建议留种,因为杂交优势明显降低。养母猪有什么技巧?
我是农村的养殖经验,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像我们农村,无论是大规模的养殖还是家庭户养殖,大都选择的是从猪仔开始养。
选择猪仔养母猪是很讲究的,首先是看猪种是不是狠优质,也就是看猪仔的“个头”是不是很大。
再就是选择喂养的时间,一般选择能够3月、11月发情的母猪,这样在9月、5月正是母猪下崽子喂养时期,这个时期温度不热也不冷,是最适合喂养的阶段。
第三就是圈舍的设施了,养母猪最主要的是小猪仔的生活环境,不但要通风还要保暖,而且不能闷热。
我家里之前养殖的母猪有7头,在冬天的成活率确实低于秋、春节母猪下崽成活率,因此,保暖很重要。
母猪圈舍要多放一些干燥的谷草或包谷草,母猪的天性还是喜欢有一个窝,因此她会有一定的安全感,猪仔也能够在猪窝里面生长。
母猪下崽之后,要剪牙齿,这是我们小时候就知道的,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剪了牙齿之后,猪仔成长缓慢,所以有一些农户也没有对猪仔剪牙齿。
我之前对猪仔剪牙齿的,是用纱布放在猪仔的牙龈上面,然后开始用剪刀剪,据说剪掉猪仔的牙齿也是为了保护母猪的母乳。
所以,养母猪最主要的是发情时间的推算,尽量选择在3—6、9—11月下崽是最好喂养的,注意常规的圈舍防控意识,剩下的,都是如何请喂养了,现在都是使用饲料,如果你不知道什么饲料好,就去选择市面上销量好的饲料,尽量不要让母猪太肥,跟着大众的方法走,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养好猪的核心是什么?
养猪技术的核心 1、首先硬件要做到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彻底的有效生物分开。制定好出入制度,务必规范执行, 国内大多场都是走形式,形同虚设。买卖猪、饲料、兽药疫苗、设备设施、物品车辆严禁直接进入生产区,各仓库设置消毒设施(熏蒸、紫外线、喷洒、浸泡等方式),猪场一定要设置两道装猪台,建议距离1---3公里最好,并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每个消毒环节一定要做消毒效果检测,确保消毒有效,否则一切都是空谈。2、生产区要真正做到防疫重地闲人、物免进,或消毒彻底再进,舍与舍得人员不得流动,特别是产房、保育舍人员和其他人员吃住都要分开,(设置独立消毒更衣室、食堂、宿舍)。国内大多猪场都是走形式或执行不严格。3、要确保栋舍猪全进全出,做好批次化生产,要规范、彻底、到位,这也是猪场切断病源,净化疾病,提高效益的最有效手段。
二是控制好饲料霉菌毒素,(底色病造成的肝脏损害也是造成非瘟母猪死亡率高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田间毒素呕吐、T2毒素的控制,由于此毒素难检难查难处理,大多生产企业回避或者忽略。要做好基础免疫工作确保猪场六大病毒病的稳定!(猪瘟,伪狂犬,圆环,蓝耳,口蹄疫,流行性腹泻),同时还要重视气喘病和猪丹毒的控制,重点是基础免疫繁殖型猪瘟和变异型伪狂犬的控制。
三是务必做好猪场的保健工作,真正做到防重于治!攘外必先安内,解除猪群亚健康提高抗病能力,细菌、病毒无孔不入,防不胜防,消灭干净是不可能的,易经讲万事万物讲阴阳平衡、相生相克。那就先从我们容易做到的事情入手,要提高免疫力、抵抗力的关键在于霉菌毒素的有效控制,营养的均衡性,理化环境的合理性,管理的科学性,不同季节保健预防的准确性,保健到底保什么?关键养肠道,调五脏,解排毒,扶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阳平衡、百病无忧。
养猪的猪舍设计要根据猪的生物学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设计,为猪群提供一个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良好环境、一般猪舍分为种公猪栏、母猪栏(配种栏)、分娩栏、保育栏、育成(肥)栏等。
公猪栏:公猪多以单圈饲养。公猪栏面积为6~7平方米,正面高1.05米,配有1门,高1米,宽0.8米。母猪栏:妊娠母猪一般采用小栏单体限位饲养,这种饲养方式具有占地少,便于观察母猪发情和及时配种,单栏限位宽0.6米,长2.1米,高1米。分娩栏:分娩栏是一种单体栏,分娩栏宽为2~2.2米,其中母猪限位架宽0.6米,长2.1~2.2米,宽1.1米,仔猪围栏高0.6米,两边放置仔猪保温箱。保育栏:多采用高床保育,可保持高床上清洁干燥,仔猪不被粪尿污染,保育栏的面积一般为3米×2米或1.5米×1.5米。育成栏:育肥猪所占面积可视总体布局而定,一般每头占圈面积0.8~1平方米。养猪场规划问题:猪场规划设计中易忽视的问题有缺乏科学规划,没有综合考虑选址等要素,粪污处理设计或工艺运用不合理,不能做到整栋或整个单元全进全出,忽视环境控制,设备、种猪、饲料、人员、资金等不配套等。规划危害:猪场的规划设计不合理将给以后生产带来很多麻烦。投产后不能正常高效生产:猪舍只能带猪消毒或转出后部分圈栏消毒,不能做到全进全出,猪场就难以实现高效益。粪污沟整栋相通,降低了消毒效果,增大了病原体传播的风险。水冲粪、水泡粪式工艺,不仅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而且给粪污处理带来难度,对社会造成公害,给自身带来污染。不能满足通风与降温的要求:在冬季进风端温度过低,造成舍内空气质量恶化,形成通风、保温、排湿之间的矛盾。造成猪场定位不明确:由于规划不够科学、严谨,引种混乱、饲料配合不规范、设备不齐全、人员职责划分不清、甚至流动资金不充足,投产后不能正常运转,给生产带来很多困难。母猪料中用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它直接影响卵母细胞的成熟、胎儿糖原的沉积,也是合成乳糖的前体,因此对泌乳也非常重要。葡萄糖代谢对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胚胎和子宫发育是以葡萄糖为主要的 ...分类: 饲料营养 妊娠期从精子与卵子结合、胚胎着床、胎儿发育直至分娩,这一时期对母猪来讲称为妊娠期,对新形成的生命个体来说,称为胚胎期。妊娠母猪既是仔猪的生产者,又是营养物质的最大消费者,妊娠期约占母猪整个生产周期的2/3 ... 母猪是猪场的火车头,是保障猪场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若应对不当,得不偿失。而母猪产后炎症,是母猪分娩护理的关注重点。母猪产后炎症直接影响母猪的繁殖系统。春季,气温回升较慢,有时出现反常天气,忽冷忽热,容易感冒。春天来临,万物更生,细菌、病毒容易繁殖,而熬过寒冬的畜禽往往消瘦,免疫能力和抗病力下降,所以每年冬春之交,动物容易发生疾病或死亡。以猪而论,仔猪断奶成活率大大提高。断奶应激会造成仔猪体内一系列的变化,如仔猪消化酶分泌量下降,胃酸度降低等,这些都会降低仔猪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从而造成食欲低下,腹泻情况严重,生长停滞等。继而仔猪的抵抗力会极速下降,容易感染链球菌、嗜血 ..
要想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风险减少损失首要控制好产房腹泻,关键是养好母猪。要想真正养好母猪就要做好以下几点!1.要根据本场硬件实际条件和管理水平选择饲养品种。 2.一定要合理安排产房硬件设施,以及理化环境的控制,确保全进全出,卫生消毒,空栏时间,饮水设施,温湿度,通风光照,保温箱电热板配备,确保腹下温度合适,硬件设施关键要做到让猪吃的饱、喝的足、不受外伤减少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的机会。要把母猪当孕妇对待,把乳仔猪当孩子养,你就知道你会省掉多少药费,PSY数据有多高,数据质量有多好,才能有好的MSY和好的经济效益。 3.一定要做好不同日龄时期母猪的保健和母猪的免疫,要根据每年2-3次的实验室检测,做好猪瘟和伪狂犬的净化,圆环的控制,蓝耳的稳定,气喘和猪三联也不可忽视。科学合理制定免疫程序确保母机体猪健康,特别是母猪营养、生殖营养素的均衡,母子猪肠道的健康,杜绝产房腹泻的发生。公、母猪的品种、猪群健康和科学的生产管理是关键,是养猪场生存发展的核心
遇到农闲或恶劣天气不能上工?
春种、夏锄、秋收、冬忙。
生产队集体出工,一年365天,一般要劳作360天。腊月二十九中午放假,正月初五上工。平时没有星期天、节假日。风天、雨天、雪天也要上工干活,如在屋子里扒麻杆、在外沤肥之类。
工作时间不是每天八小时。口号是“早晨看不见、午间嚼着饭、晚上看不见”。夏天铲地时,生产队早三半点敲钟集合,然后点名,早四点已到田里铲地。中午做饭吃饭一个半点,晚上十七点半,天渐渐黑下来才收工。这样夏季天长时每天劳作达十二三个小时。真是“日头没出我先出,日头落后把家还”。各家各户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农忙时都得到田地里干活,所谓“上到九十九的,下至会走的”“上到拄棍的,下到懂事
我记得:大人冒雨也在田埂上铲草皮,捡牛屎,为生产队扯猪草,放牛……基本上没有空闲。开会算闲一下,马上又去田里。斗笠几乎大人,小孩都有;斗笠、蓑衣家家有,大人雨天犁田耙田用的。甚至裹着薄膜也上工……往事不堪回首,过去不堪言,包产到户才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