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畜牧猪球虫是什么

猪球虫是什么

时间2022-12-25 22:15:04发布黑龙江日报分类畜牧浏览79
1病因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生,1.1细菌性腹泻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是一种急性的肠道传染病,1.3寄生虫性腹泻猪球虫、蛔虫是养猪业中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寄生虫,1.4环境源性腹泻哺乳仔猪由于体温调节中枢机能不健全,都是哺乳仔猪腹泻...

猪球虫是什么,为什么小猪一到冬天老是拉稀?

1 病因 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生,与猪场卫生防疫和饲养管理不健全,仔猪生理、免疫功能不完善,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大量增殖紧密相关。

1.1 细菌性腹泻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是一种急性的肠道传染病,黄痢多见于3日龄左右的仔猪,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排黄色稀粪,抓握腹部时从肛门冒出稀粪,脱水、消瘦、衰竭而死亡,病死率较高。白痢多发于2~3周龄的仔猪,以拉乳白色或灰白色稀薄粪便,具有腥臭味为特征,几乎大部分猪场都存在,死亡率低。另外,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和密螺旋体等也可引起腹泻性病症的发生。

1.2 病毒性腹泻 临床上常见的引起猪群腹泻的病毒有冠状病毒、轮状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均可以发生,由于哺乳仔猪的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其易感性更高。常以呕吐、水样腹泻、厌食、脱水等为显著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1.3 寄生虫性腹泻 猪球虫、蛔虫是养猪业中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寄生虫,如猪球虫病主要危害1~3周龄的仔猪,临床上表现为腹泻,水样便和糊状便,呈白色或黄色不等。它们常常与细菌或病毒混合感染,在临床上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1.4 环境源性腹泻 哺乳仔猪由于体温调节中枢机能不健全,因此对环境中的冷暖反应比较敏感。冬季产房长期存在大环境与小环境的温度协调矛盾、室内通风换气与保温冲突等问题。产房内湿度控制不当,卫生消毒不严格,都是哺乳仔猪腹泻的积极诱因。

1.5 营养源性腹泻 母猪在分娩后,由于采食量降低,如果此时的日粮营养组成不进行合理调整,则会间接性地造成营养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母猪泌乳减少,乳汁成分质量下降,仔猪因维生素、矿物元素摄取不足和其他营养物质的缺乏,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而引发腹泻。由于仔猪的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胃内缺乏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如果此时饲喂高蛋白日粮,则蛋白质得不到消化,进入大肠后在致病菌的作用下,腐败、分解,刺激肠壁,加之胃内PH值偏高,消化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引起消化机能紊乱从而导致哺乳仔猪腹泻。哺乳仔猪开料后,由于消化道和酶活体系不完善,容易对饲料抗原引起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而致腹泻的发生。

1.6 水源性腹泻 母猪饮水量的多少与仔猪的腹泻具有相关性。规模化猪场的鸭舌式饮水器既有利也有弊,据临床实践证明,母猪产后宁愿在短时间内从料槽中饮入大量的水,也不喜欢从饮水器中慢慢地饮水。因为母猪在产后较长时间站立饮水,就会感觉应激。饮水的不足直接带来的是乳汁浓度的粘稠,仔猪消化不良就会引起腹泻。

2 防控

2.1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产房温度在18~20℃左右,保温箱中的温度在仔猪1周龄时保持32~35℃,以后每过一周,温度下调2℃。给母猪提供安静、清洁、干燥、采光性和通风良好的猪舍环境。在母猪分娩前后,要对母猪的体表(乳房、臀部等)用0.1%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并用温水进行清洗。采取自由选择为主,人工辅助的方式固定乳头,使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先人为地挤掉开始几滴乳汁)。检查猪舍供水系统,确保水质和水流量正常,在母猪哺乳期,可以在空槽时,往料槽中加水,提高母猪的饮水量等。另外从第四天开始,增加母猪的饲喂餐数,每天饲喂3~5餐,尤其是晚上十点半以后必须饲喂一餐,可有效的减少仔猪腹泻。

2.2 确保生物安全管理到位 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切断病原微生物 的交叉传播,妊娠母猪于分娩前14d,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每公斤体重0.2~ 0.3mg,驱虫1次。每周对产房进行一次带猪喷雾消毒,每天对消毒池中的水进行更换,保证消毒水的最低杀菌浓度,对进入产房的所有物品、人员均应进行消毒。

2.3 免疫预防接种 猪场根据自身特点和总结以往的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母猪在产前和产后进行相关的疫苗接种,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腹泻病症的流行。常用的疫苗有: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病二联活疫苗等等。

2.4 药物保健 在猪业管理中,“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是根本之道。药物保健作为目前猪场主要的防控手段,从营养、免疫等角度来弥补饲养管理的疏漏,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母猪分娩前14天到产后7天,在每吨饲料中添加仔多多750g,拌料饲喂。对哺乳仔猪进行三针保健:仔猪3日龄,肌注强勉0.5ml+牲力源0.5ml+血维素1ml,仔猪7日龄,肌注强勉1ml+速倍治0.5ml+血维素(血维素可以只注射弱仔猪),仔猪21日龄,肌注强勉1ml+牲力源1ml。根据母猪健康状况可考虑产后3~10天:力健 1000g+健力源 500g/T 拌料,净化乳汁,有效地预防仔猪腹泻与呼吸道疾病。

2.5 腹泻疫病的治疗 对腹泻性疫病要早发现、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如用佐特星每lkg 体重肌注0.05~0.1mL,每天1次,连用3 d;同时肌注猪用干扰素,每天1 次,连用3 d。如果仔猪能自行饮水,可给予电解多维或口服补液盐,配合上述疗法效果更明显。细菌性腹泻的治疗用泻痢宁、克拉菌素、痢菌净、氧氟沙星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仔猪每kg体重肌注0.1~0.2ml的泻痢宁,1天1次,效果显著。同时注意补液防脱水和预防酸中毒。非传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坚持消毒制度,搞好猪舍的环境卫生为手段。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寒冷、潮湿与污染的环境易诱发仔猪发生腹泻。非传染性腹泻的治疗,主要是清除病因,对症用药。

猪球虫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症状多出现在7~11日龄的健康乳猪中,有报道说猪等孢球虫引起了5~6周龄断奶仔猪的腹泻,腹泻出现在断奶后4~7天时,发病率很高(80%~90%),但死亡率都极低。

腹泻是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粪便呈黄色到灰色。开始时粪便松软或呈糊状,随着病情加重粪便呈液状。仔猪粘满液状粪便,使其看起来很潮湿,并且会发出腐败乳汁样的酸臭味。

一般情况下,仔猪会继续吃奶,但被毛粗乱,脱水,消瘦,增重缓慢。不同窝仔猪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同,即使同窝仔猪不同个体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本病发病率通常很高,但死亡率一般较低。

刚断奶的猪拉肚怎么办?

断奶仔猪腹泻一直以来是养猪业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也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断奶仔猪腹泻可导致生长停滞,甚至生长倒退,严重者引起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地损失。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下如何有效的进行防治。

断奶仔猪腹泻原因

由于断奶仔猪生理功能不完善,消化功能差,免疫功能低,体温调节能力弱,所以以下因素皆可导致断奶仔猪腹泻。

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断奶使仔猪饲料以母乳为主过渡到以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为主,如果植物蛋白所占比例过高,日粮中有抗营养因子或营养因子缺乏,易造成小肠上皮细胞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腹泻。一般断奶仔猪日粮的蛋白质水平不宜高于20%。

另外,仔猪消化纤维的能力极弱,添加适量的纤维类物质,对仔猪胃肠道及其他消化器官的正常发育,以及维持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防止断奶仔猪腹泻。但过高的纤维会使消化道黏膜机械损伤,导致腹泻。

饲喂方式的影响

过度限喂及过度饲喂,形成饥饿性和过食性腹泻。由于断奶仔猪消化功能差,短时未消化的大量的营养性物质,在仔猪消化道内难以消化,造成消化迟滞。未消化的养分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要少喂勤添,切忌仔猪暴饮暴食。

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气候寒冷或多变、昼夜温差大等都是引起或诱发断奶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当舍内昼夜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就会升高25%~30%,湿度高的环境也会导致仔猪腹泻数明显增加。

病原微生物(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的感染

断奶仔猪拉稀有多方面的原因,预防仔猪腹泻也要从母猪饲养、环境消毒、疫苗及药物保健、饲料配方等多方面入手,仔猪出现拉稀也要从多方面分析,不能归于某一方面。

防治措施

断奶前的预防措施

仔猪早期补料,哺乳仔猪7日补料,采用诱、逼等手段,少喂勤添,让断奶仔猪胃肠逐步适应植物性饲料,刺激胃分泌消化酶和盐酸。

技术人员应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防止胃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的仔猪断奶后腹泻。

断奶后一周內的预防措施

首先要采用“去母留仔"断奶法,断奶时赶出母猪,仔猪在原栏继续饲养一周,以减少环境应激。

添加微生物制剂,改善肠道菌群环境,促进有益菌増殖,促进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添加酸化剂,促进乳酸杄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创造有利于仔猪生长的环境

主要是做好防寒保暖、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防止细菌感染。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之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的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之后,定期消毒(每周2~3次),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适宜的环境温度为:断奶后1~2周,26℃~28℃C;34周,24°C~26°C5周后保持在20°C~22C。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为佳。昼夜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仔猪喝脏水(在刷栏时务必将猪舍内的饮水加药桶洗浄备用)引起腹泻。并在断奶周内的饮水中加入强力拜固舒,在减轻应激的同时促进仔猪采食和生长。

治疗措施

可通过疫苗免疫、药物保健、环境等进行预防,发病后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病毒性腹泻,仔猪应该提前使用TP二联苗进行口服免疫,防止断奶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避免疾病在猪群中传播。

断奶应激性拉稀的预防

提早补料,一般于7日龄开始补料,可使仔猪断奶前消化系统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加强,可减少营养性应激的影响。

断奶前采取去母留仔的办法,让仔猪留在原圈内饲养一断时间,以减少环境应激的影响。

生理性拉稀

在仔猪饲料中使用血浆蛋白、寡糖、维生素E等够增强仔猪免疫力的原料,以增强仔猪免疫力,减少腹泻的发生。

降低仔猪饲料中的的蛋白质水平。

使用酸化剂。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酸化剂可増加胃内酸度,增强消化酶活性,减少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拉稀。四是,在仔猪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减少细菌性下痢。另外,合理的消毒与驱虫计划也是减少断奶仔猪拉稀的重要手段。

断奶仔猪腹泻是猪群最易感染的疾病之一,所以我们更要加强管理,对棚舍保温、环境消毒、药物保健、免疫接种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细上加细,杜绝腹泻的发生,大大提高断奶仔猪腹泻的治愈率,确保养猪健康稳定发展。

就是耳朵发紫是怎么回事?

育肥猪吃食正常,体温正常,猪体正常,就是耳朵发紫是怎么回事?

导致耳朵发紫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病猪体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超标。二氧化碳超标可能是因为猪群的肺脏功能受损,无法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氧气不足,二氧化碳超标;再就是心脏功能受损,血液无法在机体内正常运转,也就无法在肺脏中完成正常的气体交换。

若是猪群的采食量正常,体温正常,就可以说明这头猪并没有感染严重的传染病,这时候猪群治疗千万不要进入发病就打抗生素的误区。出现这种情况只需要肌注点清热解毒中药,比如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再搭配上维生素C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文/果然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仔猪用博维佳驱虫用多少毫克?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用法用量以及防治请细看下方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寄生虫也不例外。但是受到寄生虫危害的隐蔽性影响,很多猪场容易忽视驱虫。寄生虫造成的损失主要是生产性能上的损失,如生产速度下降、饲料报酬率降低,形成“僵猪”,同时还隐性存在母猪繁殖障碍、血液疾病传播等危害,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春季猪场常见的寄生虫病有弓形虫病、球虫病、姜片吸虫病、蛔虫病、疥螨病等。

春季常见的猪寄生虫病

1、弓形虫病

猪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寄生于猪等多种动物和人的有核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流行范围广泛,呈世界性分布。该病对各年龄阶段的猪有较强致病作用,其中25kg以上及育肥猪发病率最高,但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临床症状

临床上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与猪瘟相似,表现为无名高热,持续3~10d;食欲废绝或异嗜;喜卧、鼻镜干、流水样鼻液,尿橘黄;粪便暗红或煤焦油样,干稀交替;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式呼吸;眼结膜充血,有泪斑;体表淋巴结肿大;耳廓、耳根、下肢、股内侧、下腹部可见紫红斑或小出血点;最后体温下降,衰竭而死,病程10~15d。孕猪表现为繁殖障碍,流产或产死胎。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临床表现不大明显和严重。

病理变化

肝、肺、心、脾、肾、全身淋巴结肿大,有白色虫斑或出血点;脑、胃、肠稍肿胀、充血,有针尖大小或斑状出血,另外盲肠和结肠有小指大、中心凹陷的溃疡。

2、球虫病

猪球虫病是由等孢球虫和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猪小肠上皮细胞上引起的寄生原虫病,可引起7~14日龄仔猪腹泻和小肠卡他性炎,且抗生素治疗无效。目前大多数猪场的产房条件非常优越,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极利于球虫繁殖。

临床症状

病仔猪先拉黄褐色至灰色的糊状粪便,1~2天后呈水样腹泻,持续4~8天,直至脱水而死。

病理变化

病变部位为空肠、回肠,以急性肠炎为特征,严重感染者会出现纤维素性坏死。

3、肠道蠕虫病

肠道寄生蠕虫种类繁多,春季常见的有猪姜片吸虫病、猪蛔虫病等。

3.1 猪姜片吸虫病

猪姜片吸虫病是由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人及其它动物小肠内的一种人畜共患吸虫病。主要危害幼猪,5~8月龄感染率最高。其发育过程需要扁卷螺作为中间宿主。因此以猪、人粪便给水生植物施肥并将水生植物直接喂猪的区域呈地方性流行。

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表现为贫血、眼结膜苍白,眼睑和腹部水肿明显。过量寄生时出现腹痛、腹泻,最终由于肠阻塞、肠套叠或肠破裂而死亡。

病理变化

虫体可钻入肠壁,引起局部炎症、水肿、点状出血及溃疡和坏死,甚至肠壁发生脓肿。

3.2 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中的线虫病。该病对2~6月龄的仔猪危害最严重,感染率高达50%~70%。

临床症状

病猪表现为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腹泻、食欲减退或异嗜。若幼虫移行至肺部,可引起咳喘,体温升高;若钻入胆囊,可引起剧烈腹痛,甚至可视粘膜呈现黄疸。

病理变化

蛔虫幼虫主要侵害病猪肝、支气管和肺脏,典型病变是幼虫在肝内移行后形成的乳白色斑块。成虫大量寄生于小肠内会发生肠梗阻,小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出血或溃疡。

4、疥螨病

疥螨又称疥癣,是由疥螨寄生于猪皮肤内,引起皮肤发生红点、脓包、结痂、龟裂等病变。该病呈世界性流行分布,各种年龄和品种猪均易感染本病。发病季节为秋冬和早春,阳光不充足、猪舍潮湿、猪体绒毛多等均有利于疥螨生长发育。

临床症状

病猪剧痒,用患处摩擦墙面、猪栏等,患处皮肤增厚、脱毛并结痂,患处也可见湿疹性皮炎。

春季猪场寄生虫病综合防控措施

1、抓好饲养管理

首先猪场应禁养犬猫并定期灭鼠和水源灭螺;同时保持圈舍干净卫生,光照充足、通风良好,饲养密度适宜,从而避免寄生虫滋生。

2、做好环境消毒

科学驱虫需配合严格的环境消毒,用“戊迪”对环境进行消毒,每周2~3次,有条件的可用生物堆积发酵处理粪便,从而切断猪场大环境中寄生虫的传播。

3、科学驱虫保健

肠道蠕虫病做到“驱虫不见虫”是最理想的驱虫状态,也是猪场常规驱虫对象。根据驱虫药性质和寄生虫的生活周期,采用“4+2驱虫模式”,即种猪一年驱虫4次,每次间隔3月;商品猪驱虫2次,包括仔猪断奶后15天和育肥猪50~60kg两阶段。

药物添加方案:每吨料添加“爱维佳”1000g或“爱可芬”1000g,每次连用14天。感染严重的个体按照0.1mL/kg剂量肌肉或皮下注射“爱维佳注射液”,1次/日,连用3天。

猪弓形虫病、球虫病和疥螨病重点在于受威胁区或猪感染早中期的防治。

猪弓形虫的防治方案为:每吨料添加“康美达”500g+小苏打500g,感染发烧时添加“优卡林”800g+“高免康”500g,连用14天,同时感染个体肌肉注射“炎敌”或“赛氟欣”0.2mL/kg,1次/日,连用3日。

猪球虫病的防治方案:按照每头仔猪3mL剂量口服“克球净”,连用7天。

疥螨病的防治方案:按照0.1mL/kg剂量用“爱维佳注射液”对猪只进行皮下注射,1次/日,连用3天,感染比例高时每吨料添加“爱维佳”1000g,每次连用14天,连用3月。

4、辅助灭蝇蛆

蝇蛆对猪场健康的威胁不可忽视,其携带的病原可达16种以上。但根据灭蝇药物的特性和蝇蛆生活周期,猪场应在春末夏初时提前做好投药保健工作,每吨料添加“1%克蝇安”800g或“10%克蝇安”80g,连用4~6周,停用4~6周,反复使用多次效果更佳。

是什么
怎么水培百合橘树怎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