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怎么育雏(鹧鸪出壳后怎样喂养)
鹧鸪怎么育雏,帮帮忙小鹧鸪出壳后怎样喂养?
鹧鸪喂养方法如下:
1、温湿度控制
温湿度是在鹧鸪育雏时需要我们着重注意的,也是育雏时最关键的工作。合适的温湿度能够有效的提高鹧鸪的成活率。我们应根据鹧鸪的年龄合理调整。在鹧鸪7-15日龄的时候,温度要控制在33度左右。在20-35日龄内,保持在28度左右。在第八周后,温度逐渐稳定在24度左右。然后要控制好湿度,不可过大,否则容易导致雏鹧鸪感染病菌,过小的话则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通常在7日龄的时候,湿度控制在65%左右,然后第一周后保持在60%左右。
2、饲养密度
然后我们要控制好雏鹧鸪的饲养密度。如果饲养过密的话,雏鹧鸪会因为活动空间的首先,导致出现互相打斗的现象,死亡率也会因此提高。但是养殖密度也不可过小,如果密度过小的话会导致场地浪费,造成养殖成本提高。通常在鹧鸪破壳后到10日内,养殖密度控制在80只/平方米左右。然后在10-30天内降低至50只左右。1-2月龄的时候再减少二十只,最后稳定在15只左右。
3、饮水开食
在鹧鸪破壳后的二十四小时中,要在40度左右的温水中加入适量的土霉素,容雏鹧鸪饮用。如果不是孵化而是外购的话,那么则要加入适量的维B。雏鹧鸪在饮水之后便可开食,第一次应将少量的饲料用水搅拌然后揉捏成小粒。再将其适当的撒入,让雏鹧鸪自由及时。在前三天的时候,最好是不要断料。三天过后用料槽喂食,以多喂少量为原则,保证每次吃完后料槽中午无残留饲料。
鹧鸪育雏饲养鹧鸪育雏技术
4、光照通风
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我们还要做好通风透气的工作。提高舍内氧气含量,排出二氧化碳,可增强鹧鸪的新陈代谢能力。然后我们要控制好光照,在破壳后的第一天一直到第七天的时候,要以全日照为主。第一周过后,光照时间可降低至16小时。最后就要做好舍内的消毒卫生工作了。要定期清洗水料槽,并且每天要定时清理粪便两次,为雏鹧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华野鹧鸪怎么养?
一、种鹧鸪的饲养管理:
1、饲养条件:
产蛋鹧鸪对环境温度要求较严,低于5℃或高于30℃,产蛋率和受精率都要受到较大影响。产蛋最适温度为16℃~24℃,光线能促进生死腺机能活动,提高产蛋率。种鹧鸪饲养,室光照强度要达到3瓦/平方米,把灯泡挂在离地面2米的高处,间距要适当,以使光线分布均匀。当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能忽长忽短、忽高忽低,否则影响产蛋率。产蛋期光照16小时/日,休产期光照8小时/日,可以根据饲料和光照强度与时间调整种鹧鸪开产与休产。种鸪利用年限一般为2年。
2、饲料:
种鹧鸪对蛋白质要求并不高,但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求较高,且要求全面合理。其配方如下:玉米粉61.25%、豆粕18.59%、小麦粉10.46%、蛋氨酸0.23%、石粉7.38%、食盐0.5%、磷酸钙1.09%,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预混剂0.5%。
3、饲养管理:
产蛋期不限制饲养,每天喂3次,喂量以饲料槽内不断料为原则,饲料要新鲜,发霉饲料会使产蛋量下降。鹧鸪用的是粉料,便于采食。饮水中要加入土霉素和维生素B族药物,有利消除应激。室内要卫生,空气新鲜。
四、孵化:
家养鹧鸪采用人工孵化繁殖。孵化可以用电器孵化,也可以用煤油灯孵化成热水袋孵化。种蛋一定要新鲜、匀称,过大、过小、畸形、不清洁蛋都要剔除,保存期一般不超过7天。保存温度10℃~15℃,最高不超过20℃。保存湿度65%左右,保存期内防止太阳直射,防止震动。入孵前种蛋要进行消毒,其方法是将种蛋放在容器内,按14克/立方米加入高锰酸钾,和28毫升/立方米和加福尔马林,将福尔马林倒在高猛酸钾上,使其产生气体,紧闭容器盖熏蒸2小时即可。
五、育雏:
育雏的方法可采用塑料大棚育雏,育雏温度第1周龄35℃~36℃开始,以后每增加1周龄温度降低1℃,址以与自然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育雏湿度1周龄内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为50%~60%。在育雏过程中保证育雏温度稳定的前提下,注意通风透气,增加棚内鹇空气,雏鹧鸪密度1~10日龄,80只/平方米;10日龄至4周龄,50只/平方米;4周龄至13周龄,25只/平方米。光照强度:出壳20小时至1周龄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4瓦/平方米;1周龄后采用16小时光照,强度2瓦/平方米;商品鹧鸪育雏时,光照20小时/日,强度为2瓦/平方米。棚内育雏要防止猫、鼠等危害。
二、育成期饲养管理:
1、饲养条件:
育成鹧鸪如散放饲养,要有禽舍和运动场,使其既能安静吃食和休息,又能飞翔活动,获得自然阳光。舍内饲养密度为15只/平方米;
2、饲料及饲养方法:
饲料既要保证其正常发育又不过肥。为:玉米粉42%、小麦粉30%、豆粕17%、鱼粉5%、石粉4%、微量元素1.5%、食盐0.2%、添加剂0.3%。另外,每100公斤饲料,加多种维生素20克,饲喂量每天30~35克,每日投料3次;
3、管理:
饮水要清新、充足,舍内空气鹇。捉鹧鸪会使全群飞窜,应激严重,甚至造成死亡。防疫程序为:1周龄用Ⅰ系疫苗滴鼻,10周龄肌肉注射Ⅰ系疫苗,产蛋前再注射1次Ⅰ系疫苗。
如何养鹧鸪鸟?
鹧鸪野外繁殖率很低,野生鹧鸪一年繁殖两次,一般一次产蛋五只,鹧鸪苗刚出壳四个小时就可以跟着母鹧鸪觅食。
鹧鸪的人工繁殖还没成功。全世界没有规模养殖鹧鸪的案例。南方的广东、广西等地有零星养殖,作为媒鸟和观赏鸟。大部分是野外捉回来的鹧鸪苗或野外捡鹧鸪蛋回来孵化的。鹧鸪是省级保护鸟类,市场出售的商品鹧鸪很少,市面看到的所谓的鹧鸪绝大部分是用石鸡假冒的。
2/5
产蛋
野生鹧鸪一般在3~6月产蛋繁殖,属季节性繁殖,人工养殖产蛋率跟野生鹧鸪相差无几,产蛋率很低,控制的良好条件下,繁殖季节延长。但无法一年四季产蛋,年产蛋量为20左右枚。鹧鸪繁殖性能的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如营养、管理等因素影响。
3/5
性成熟
雌鹧鸪比雄鸱鸪性成熟早,雌鹧鸪性成熟期200~240天,雄鹧鸪要推迟2~3周。因此,对雄鸱鸪必须提前增加营养和光照。
4/5
配对
在野生条件下为一雄一雌配对,人工驯养,可一雄多雌组群,采用自由交配的方式。
5/5
雏鹧鸪-种鹧鸪选择方法
饲养鹧鸪必须先要对所有饲养的雏鹧鸪进行个体选择,特别是作为种用鹧鸪,雏鹧鸪品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成活率及饲料费用,而且直接关系到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
选择雏鹧鸪应以体质健壮有神,发育良好,两腿稳健有力,羽毛色鲜亮清洁,个体体重在12克以上,头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食欲旺盛,增重快,叫声洪亮,泄殖腔附近无粪污染,一般可选作商品鹧鸪饲养。准备将来留作种用的鹧鸪苗除上述标准外,还要挑选个体大、发育好、体重适中、活力强、眼大有神、行动灵活、站立姿态正常、体羽整齐、喙短稍弯曲、头颈匀称、背部和胸部宽且两者平行,胜部硬直、脚趾齐全正常。挑选出来符合上述条件的雏鹧鸪,为培育生产力高的合格种用鹧鸪打下良好基础。凡是体质较弱、发育较差、体重过轻、肩尾低拱背、跛行或行走不稳、动作迟缓、羽毛松乱、绒毛缺少光泽,无尾羽、泄殖腔附近不干净,如将雏鹧鸪捏在手中无力挣扎或不挣扎、喙狭长、眼睛瞎或有毛病、喙过弯、上下喙闭不紧,背、胸不平行,脚趾弯曲的,均不宜留作种用。挑选淘汰的失去种用生产性能价值的雏鹧鸪,可另作育肥肉用商品鹧鸪饲养处理。肉用鹧鸪饲养到平均体重达500克是生长最适宜的鹧鸪龄,这时饲料报酬也最高。
鹧鸪的孵化和饲养?
一、孵化
1、笼育:使用那种普通鸡笼就可以,所使用的铁丝网规格是1.1厘米乘以1.1厘米的,之后笼底的铁丝网就要用0.51厘米乘以0.51厘米的。
2、平育:就可以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建造房屋之后当做是育雏舍,地面要是水泥地,不仅方面消毒,清理,保暖,还可以预防鼠,但是还要在铺上垫料,最好使用稻壳,锯末屑。
二、准备
先要把水槽,料槽,笼舍,场地等要清洗、消毒。之后在准备好添加剂,饲料,还有相应的一系列药品。在引进雏4-7小时之前,还要先给笼舍预温。
三、温度
如果是在夏季育雏的话,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就会比较大一些,所一在晚上还是要继续加温的。在育雏第1周的时候,温度在36.1度到37.6度,之后每过7天就要下降1度,保温要31-46天左右。
四、湿度
雏鸪比较喜欢干的环境,非常害怕湿。在孵化7天以内,育雏舍里面的湿度最好在百分之66左右,在7天以后湿度就要调整在百分之56到百分之61。积粪要及时的清理掉。
五、密度
在饲养鹧鸪的时候,密度不可以太大,要不然就会使雏鸪生长受到影响,并且还会容易出现啄癖的现象。饲养11天以内的,1平方米可以饲养41只到51只雏鸪。饲养11天以后,一直到28天的,1平方米适合饲养31只。饲养35天到49天的,1平方米适合饲养21-26只鹧鸪。
六、通风
在温度适合的时候,还要经常的通风,让室里面的空气更加清新,使室里面没有异味,这样旧可以让鹧鸪生长的更好。
七、光照
饲养7天以内的鹧鸪,每天都要照射22小时左右的光照,强度最好是16-21勒克斯。在7天以后,每天的光照都要在减少60分钟,一直到没天只接受10小时左右的光照就可以了,光照强度调整到11勒克斯。等到过去21天以后,就可以不用在人工光照,接受自然光照就可以了。
鹧鸪养殖技术?
1、饲养场地
鹧鸪有平养和笼养两种模式,平养需大家天网,一般网高50-60cm,每平米可饲养15-20只鹧鸪;而笼养则采用重叠式笼进行饲养,选择长1米、高30cm、深60cm的笼子,每笼可饲养10只左右鹧鸪。一般平养适合于种鹧鸪,使鹧鸪到达做种要求,而笼养适合于肉用鹧鸪,达到快速催肥目的。
鹧鸪的养殖技术
2、育雏期饲养
从鹧鸪出壳到9周内,折断时间都是鹧鸪的雏期,也是鹧鸪养殖最为重要的时期,这时要做的时保温和开食。在鹧鸪刚出壳的一周内,需保温育雏室的温度在35-37度,以后每周降低1度,直至它的羽毛生长完毕,能适应外界的温度。在鹧鸪开食前先要用低浓度的土霉素容易喂食,
让其肠胃适应,开食要在出壳后的24小时内进行,开食时用玉米搅拌熟鸡蛋,将其撒在木板上,诱引其自由啄食。在第二天即可喂食混合饲料,育雏时要控制空气湿度在60%,有利于它的羽毛和骨骼生长,并保持全天光照,一周后只需保持15-16时间即可。
鹧鸪的养殖技术
3、中成期饲养
鹧鸪在10-27周为中成期,这时的饲养较为简单,这时是鹧鸪快速生长时间,进食大,要保持充足的饲料和饮水,饲养可喂食一些蚊虫类的活饵,还需让其有一定的运动量,促进消化,让其快速生长。
鹧鸪的养殖技术
4、成鸪期饲养
当鹧鸪生长到28周时即为成鸪期,这时的饲养极为关键,喂食主要以饲料为主,可使用鸡用饲料。在选择鹧鸪的用途,是做种还是肉用,做种的这个要选择生长健壮,性欲良好的,按公母1:3的比例进行组群分开饲养,在养殖场所相对黑暗的地方设置产蛋箱,在鹧鸪产蛋期间要保持18小时左右的光照,才能使其多下蛋;而肉用的在一至两周育肥后即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