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猪病(非洲猪瘟有没有药可预防)
怎么预防猪病,非洲猪瘟有没有药可预防?
非洲猪瘟在201年是比较严重的,对养殖户是一次很大的打击,对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毕竟猪肉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肉类,自从非洲猪瘟的扩散,我们家就好 久没有吃过猪肉了,市面上的肉价也是大幅度的提升。很多人表示非洲猪瘟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一、非洲猪瘟有没有药可预防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严重的危害着全球的养猪业。目前非洲猪瘟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可以说它的死亡率是100%,一旦发现必须捕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猪场被感染了非洲猪瘟,那可以说是灭顶之灾,倾家荡产。
二、非洲猪瘟的症状
非洲猪瘟感染潜伏期是3-7天,发病时体温会升高到41℃,会持续好几天,直到死前48小时,体温就会下降,猪表现无精神,无食欲,极度的脆弱,躺着不走动,咳嗽,呼吸困难。
如果还有朋友猪场还没有感染非洲猪瘟的,那就是不幸中的万幸,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该处理要及时,不要等到感染了在来解决,到那时可能就为时已晚了。还有朋友想称着现在猪业养殖的空档时期,打算赚一笔。那么你就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不要从外地引进猪种,不要从其它商贩进行购买小猪,不用其它猪场的精液繁殖;最好就是自产自家猪种繁殖,封闭式的管理。
2、不要使用泔水、含肉骨粉和血浆蛋白粉进行喂食。
3、加强猪场的清洁消毒工作,分化养殖密度。
4、加强营养,定期免疫,增加抗病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5、 防止蚊虫和脾虫叮咬,保持猪舍内干燥。
6、如果疑似发生疫情,要及时上报,以免扩散,不要做害人害己的事。
如果你有很好的养殖和管理经验,关注我并在下方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大家关注三农达人 【乡园里张嫂】 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保持猪场的新鲜空气能预防哪些疾病?
对普通的家庭农场不容易的。
常规来说就是勤搞卫生,加强对流通风,使用发酵类或者微生态制剂,可以减轻氨臭气。但是这个非洲猪瘟下不能勤搞卫生了。尽量不去接触猪,少进猪舍。
氨臭气重一般是消化不好,蛋白利用率低引起的。
才可以让猪少生病?
一、生物安全控制
1.全面封锁猪场,拒绝传染源进入猪场
坚持自繁自养为主,减少疫病传入进种猪场,必须从无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经隔离检疫(至少3个月),免疫接种、严格消毒、药物净化和驱虫后,并监测疫苗抗体情况、检测无ASFV后方可转入生产区栏舍混群饲养。除在非疫区引种外,也应该避免外购仔猪育肥出售,以防外来猪群带毒,感染本场猪只。购进仔猪,由于长途运输应激,极易在途中被感染。
进入厂区的大门必须设立消毒池、消毒通道,同时配备更衣室、高压冲洗设备,有外来车辆、人员必须经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生活管理区,严禁任何外来人员、车辆、猪肉产品等进入生产区。
猪场生产区最好有围墙和防疫沟,将生产、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只留更衣室人员入口、饲料入口和装猪台,减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出入口和饲料入口以消毒池隔开,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沐浴、更衣、换鞋,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出入口等容易传入疫病途径的管理,加强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生产区与外界环境有良好的隔离状态,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人猪场内。
特别注意的是:装猪台是猪场最容易染上疫病的地方,对外销售的装猪台应设在猪场外,使用本场专用运猪车将出售的商品猪从生产区装猪台运至场外装猪台,猪贩和屠宰人员在任何时候不得进入装猪台,这是控制疫病传入最有效的措施。
猪场应尽量减少员工外出的机会,外出回场人员经淋浴消毒后,净化一天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外销商品猪应尽量固定客户,批发送货上门,减少猪贩和居宰人员到场买猪,加强对出猪台管理和消毒,切断传染途径,进入出猪通道的猪只不准返回生产线,生产线人员不超越出猪台。
2.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和良好的饲养管理,产房、保育尽量做到小单元式生产,做到同一单元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避免日龄相差较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杜绝将不同猪场的猪混合饲养,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7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3.消毒措施落实要到位
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存活在猪场内外环境及猪体表病原体的有效办法。消毒工作能降低环境病毒载量,减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压力。
生产上应用消毒剂对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排水道、空气等方面的消毒,还应注意一些卫生死角,如装猪台、污水沟、储水池、食槽、保温箱等场所、设施的消毒。消毒前必须先进行严格的清洗工作,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制定消毒计划时,一定要把控好消毒频率和消毒强度,避免消毒过度,造成猪场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火焰消毒时一种较安全、较有效的消毒方式,可用于风险区、道路护栏以及耐火生产用具的消毒,对一些可密封室(如药品贮存室、实验室)可以采用熏蒸消毒。严禁带猪消毒,带猪消毒可能损伤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更加速疾病的传播。
4.消灭传播媒介
猪场不能养如猫、狗等其他任何动物,并做好驱除蚊蝇、灭老鼠工作(如蜱虫是ASFV的储藏宿主,一定要有针对性的杀灭蜱虫及虫卵,有效阻断ASFV传播的生物媒介)。
5.发病时紧急防治措施
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上报疫情,及时确诊,立即隔离或抽杀病猪,尸体焚烧或化制。发病地区严禁向疫区外运送活猪畜产品及饲料等,停止生猪交易市场。对污染的环境和用具可用2%~3%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二、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1.加强饮水和饲料管理
以近两年发生的非洲猪瘟为例,研究小组发现通过饮水引起传染所需的病毒剂量非常低,这说明非洲猪瘟病毒具有通过口腔途径进行传播的高传染性。尽管非洲猪瘟病毒通过饲料引发感染需要较高的剂量,但是高频率地与病毒接触会导致受污染的饲料成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对饮水和饲料的管控是非常必要的。
2.提供充足的营养
为猪群提供各个阶段不同营养需求的日粮,因为营养是最好的免疫。科学、平衡、充足的营养,是猪群健康的保证。加强饲料加工各个环节和饲料品质的检测,避免为了刻意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质饲料或饲料原料。在受到应激时,猪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提高,应额外添加3~5倍量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
3.减少碳水化合物,合理添加脂肪,提高日粮能量水平
能量不足会造成猪消瘦,影响生长和紧殖能力。在饲料中添加油脂有利于提高日粮能量营养浓度。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的体增热大于油脂,油脂的能量高于碳水化合物。因此夏季应在饲料中添加油脂,并适量降低粗纤维含量。
4.调节饲料蛋白质水平,增加氨基酸含量
猪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和赖氨酸是影响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热应激对猪最重要的影响是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提高日粮的氨基酸浓度,能缓解高温应激,增加采食量,改善猪的生产性能。因此,夏季在日粮中添加必需氨基酸,是抵御热应激的一种有效途径。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高水平粗蛋白质和赖氨酸日粮,能够提高泌乳仔猪的断奶窝重和生长育肥猪的体况,增加抗病能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我叫管春晓。
欢迎关注!
为分享兽医相关知识而来,
以便大家相互交流学习。
非瘟背景下猪场应如何预防非瘟爆发?
我在畜牧业做过5年后勤工作,下面分享一下我在单位的防疫经验。
一、防疫药品介绍
防疫工作离不开药品,正常使用的有:烧碱、生石灰、工业用盐、福尔马林、卫可、抗生素和疫苗等。
二、药品的使用
1、烧碱的使用
①、养猪场的大门口,正常情况下都设置有消毒池,把含量95%以上的纯烧碱兑入消毒池的水中,比例按照5:100进行操作,坚持每天更换。主要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防止病菌带入猪场。
②、每天坚持用5:100烧碱水,用喷枪对猪舍周围消毒。
③、病死的猪挖坑深埋,同时倒入烧碱。
2、生石灰的使用
每半个月,用粉碎过的生石灰撒在猪场范围内,进行大环境消毒。
3、工业用盐
大部分猪场都健在北方,冬天,大门口消毒池的水容易上冻,兑入工业盐,可以解冰。
4、福尔马林和卫可
①、用于猪场大环境消毒
②、成猪出圈后,必须把猪舍冲洗干净,晾干后用福尔马林、卫可或者烧碱对猪舍进行严格消毒。
5、抗生素和疫苗
①、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应用比较广泛,从幼崽到成猪出圈前都离不开抗生素的使用。
②、从仔猪开始,由专业人员对仔猪接种各类疫苗,防止各类猪瘟病的发生。
三、防疫
1、封场
养猪场为了做好防疫工作,都采取全年封场。
所谓封场,就是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出入。正常情况下,场内员工每个月只有一天外出机会,回场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1、消毒室
大门口设有消毒室,回场人员必须进入消毒室进行3~5分钟的全身雾化消毒。
2、洗澡
猪场大门口都设有冲凉房,回场人员在消毒室消完毒,再到冲凉房洗澡换衣服,脱下来的衣服由门卫用消毒水洗净。
3、隔离
外出回场人员,必须在生活区进行24小时隔离,方可进入生产区上班。
那么非瘟背景下,猪场如何防止非瘟爆发?
@老赵5813035669认为:
畜牧业都有自己严格的防疫方法和规章制度。特别是大型养殖业,往往把防疫工作做为养猪事业的重中之重,只要主管部门重视,员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就一定能预防非瘟背景下非瘟爆发。
回答完毕,欢迎关注,谢谢你的阅读!
春季养猪有哪些多发病?
感谢邀请回答,你的问题太广泛了。你能想到的猪病,多数仔猪也容易感染。具体需要咨询什么疾病的话,可以私信我。或者评论区留言都可以为你解答。
春季气候乍暖还寒,容易出现流感、副猪病。
预防的话首先控制好温度,药物预防使用复方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抗生素对副猪病效果很好。
这个阶段最要关注的是非洲猪瘟!
关注【执业兽医师在线】免费技术服务!